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宮博物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故宮博物院
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1]

歷史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11月5日取消清帝溥儀帝號並將其逐出紫禁城。李石曾先生當即建議設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員會,及清室善後委員會,並於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前,遜帝溥儀早已將1200餘件書畫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寶運出宮。

1933年華北形勢突變,於是國民政府命令:故宮南遷文物。當時共計13491箱,部分文物南遷後,北平故宮本院也留有相當多的珍品。後來又因八年抗戰,日本入侵南京,故宮文物再向西遷,分為北、中、南三路經火車和水運。經三年多至四川。後抗戰勝利,故宮文物又再度運回南京。

1948年到1949年,國民政府將文物運往台灣本島保存,因戰爭形勢突變只運了三次,其中第三次擬搬運1700箱,由於運輸艦艙位餘地有限,加之僅有24小時裝船時間,結果只運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大陸;但運至臺灣的文物皆為精挑細選的文物,所以意義仍十分重大。1萬多箱南遷文物中總共運臺2972箱,占南遷箱件數的22%。期間南京中央政府曾下令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選擇留平文物菁華裝箱,分批經火車運至南京,馬院長以各種理由推延裝箱,後來一箱也未運走。四散中國各地的古物已在1970年代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但仍有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重慶博物館等機構收藏保存清代故宮文物。

中華民國政府在1965年11月12日位於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恢復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存放在臺灣的2972箱文物。為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區分,稱其為稱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台北故宮

大事記

  •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帝退位後,建立中華民國。但按照與中華民國簽訂的《清室優待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後,於外廷成立「古物陳列所」。
  •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11月5日,驅逐清帝溥儀。溥儀在離開紫禁城之前已經開始有計劃的偷運故宮文物,截至他離開紫禁城,共計將1300餘件書畫精品和大量古籍善本及珍寶盜運出宮。迄今為止,散佚書畫有三分之二歸藏大陸各博物館,其中約370件回到北京故宮。
  • 1924年至1930年,進行第一次文物清點工作。
  • 1925年6月29日,國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經亨頤提議籌組逆產處理委員會,計畫變賣故宮。後於1928年7月25日成立,但因輿論反彈於12月5日正式裁撤。
  • 1925年9月,李石曾建議政府設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員會清室善後委員會。均由他任委員長。「清室善後委員會」制定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及「故宮博物院臨時董事會組織章程」。於中華民國十四年國慶日(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國立故宮博物院」。
  • 1928年,日本留學派經亨頤又提案廢除國立故宮博物院,並提議改名為「廢宮奢侈品陳列所」,將所藏文物全數變賣,並在南京另建「國立中央博物院」,後來在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長張繼的反對下,使前兩項計畫無法成功。
  • 1933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之後經過多次遷移,到過上海南京安順重慶樂山峨眉等地。
  • 1948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南遷文物運抵南京。
  • 1948年3月,古物陳列所歸併入國立故宮博物院,實現易培基提出的「完整故宮保管計劃」。
  • 1948年,中華民國政府將2972箱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運文物轉運臺灣,占故宮南遷文物總箱數的五分之一,最後於台北成立國立故宮博物院。剩餘11178箱故宮文物除2422箱留在南京外,其餘都在五十年代重返北京故宮。
  • 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擊敗留守國軍攻入北平。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國立故宮博物院更名為「故宮博物院」。
  • 1950年代到1960年代,陸續有人提出故宮改建計劃,後因種種原因擱置。
  • 1954年至1960年,進行第二次文物清點工作。
  • 1961年3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北京故宮入選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1966年至1971年,因文化大革命,中央命令故宮閉館,免受破壞。
  • 1978年至1980年代末,進行第三次文物清點工作。
  • 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1990年和1997年,故宮先後建成一、二期地庫,原存放在地上庫房的約60萬件藏品先後搬到地下庫房。
  • 1991年至2001年,進行第四次文物清點工作。
  • 2005年,故宮博物院歷史上最大規模維修工程開始。武英殿太和殿午門等建築在隨後幾年中得到修繕,倦勤齋室內裝飾陳設得以恢復。並在新設立的展覽空間陸續舉辦盛世文治展、故宮藏曆代書畫展、中比繪畫五百年展、天府永藏展、宮闕述往展、明永樂宣德藝術展、蘭亭大展等展覽。
  • 2007年5月8日,故宮博物院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2011年1月26日,故宮博物院宣布完成第五次文物清點工作,公布了迄今最新最準確的藏品數量:藏品總量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標本7577件。
  • 2011年5月8日,故宮博物院齋宮被小偷突破四道防線,成功偷去私營香港兩依藏博物館正在這裡展出的7件藏品。故宮博物院為此公開道歉。此前,故宮博物院曾於1959至1987年失盜五次,都發生在故宮博物院珍寶館
  • 2011年7月4日,故宮博物院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設在延禧宮)科研人員在對一級(乙)文物南宋哥窯青釉葵瓣口盤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因人為操作儀器失誤導致瓷盤破成六瓣,造成古物無法彌補損壞,價值連帶降級。
  • 2011年12月26日,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中心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揭牌成立。
  • 2012年1月1日,故宮博物院和中國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百集紀錄片《故宮100》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引起強烈反響。
  • 2013年1月1日,故宮博物院公布首批18大類藏品目錄,這在國內大型綜合博物館尚屬首次。
  • 2013年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故宮博物院2012年醞釀提出的「平安故宮」工程立項。該工程的目的是全面提升故宮博物院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傳播、觀眾服務能力,實現對故宮的完整保護和故宮博物院可持續發展。該工程包括七個子項目: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建設、地下文物庫房改造、基礎設施改造、世界文化遺產監測、故宮安全防範新系統、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保護。
  • 2013年5月4日,一名觀眾擊碎翊坤宮正殿原狀陳列室櫥窗玻璃,使一座清代銅鍍金轉花水法人打鐘跌落,扭曲受損。
  • 2013年7月1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培訓中心成立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這是國際博物館協會(總部設在法國巴黎)首個建在巴黎以外的分支機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宋紀蓉被任命為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培訓中心主任。該培訓中心每年將對世界範圍內特別是亞太地區的博物館專業人員舉辦兩期培訓班。[2]
  • 2013年11月4日,故宮博物院與北京市東城區合作創辦的故宮學院南河沿大街19號的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總部校區舉行成立典禮。[3]
  • 2019年2月19日和20日(即農曆正月十五和十六),故宮博物院在這兩天晚上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節燈會活動,這是故宮博物院94年來首次開放夜場參觀[4]

藏品

據1925年出版的《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記載,有一百一十七萬餘件宮廷遺留的文物,包括青銅器、玉器、書畫、陶瓷、琺瑯器、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另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等。

雖然有部分清宮舊藏文物於1948到1949年遷往臺北故宮,但通過收回溥儀私帶出宮的珍品,接受民間捐贈,並參與考古發掘,故宮博物院在1949年以後進一步豐富了館藏,文物總數達到1862690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683336件、一般文物163969件、標本15385件,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

這180萬件(套)藏品分為231個類別,含15.6萬件紙質文物,16萬件青銅器,1.1萬件金銀器,1.9萬件漆器,30.6萬件陶瓷。截至2016年左右,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中國內地博物館系統4510座博物館共收藏珍貴文物401萬件(套),故宮博物院的168萬件珍貴文物占其中的42%,故宮博物院藏品數量居中國博物館首位。[5]

古書畫

故宮博物院共藏有繪畫、壁畫、版畫、書法、尺牘、碑帖約14萬件,占世界公立博物館所藏中國古代書畫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6]。故宮書畫館設在武英殿內,每年春到秋季舉辦兩到三期常設書畫展。

繪畫:故宮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繪畫近420件,其中17件入選國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

歷代繪畫精品如下:

  • 元:故宮博物院元代書畫在國內外博物館藏品中名列前茅,元代繪畫僅紙絹類就有130多件,收藏數量和藝術品質都很驚人,幾乎代表了元代畫壇諸畫科和各流派的藝術成就。重要作品有:
趙孟頫人騎圖》卷、《秋郊飲馬圖》卷、《浴馬圖》卷、《水村圖》卷、《幽篁戴勝圖》卷、《秀石疏林圖》卷和《趙氏一門三竹圖》卷(與管道升、趙雍合繪);
黃公望天池石壁圖》軸、《九峰雪霽圖》軸和《丹崖玉樹圖》 軸,吳鎮漁父圖》軸、《枯木竹石圖》軸和《蘆花寒雁圖》軸,王蒙夏日山居圖》軸和《葛稚川移居圖》軸,倪瓚古木幽篁圖》軸、《幽澗寒松圖》軸、《秋亭嘉樹圖》軸和《楊竹西小像》卷(與王繹合繪);
錢選山居圖》卷、李衎竹石圖》軸、高克恭墨竹坡石圖》軸、任仁發張果見明皇圖》卷、王振鵬伯牙鼓琴圖》卷、朱德潤秀野軒圖》卷、曹知白疏林幽岫圖》軸、盛懋秋江待渡圖》軸、王淵花竹錦雞圖》軸、柯九思清閟閣墨竹圖》軸、趙雍挾彈游騎圖》軸、王冕墨梅圖》卷(元五家合繪)、方從義武夷放棹圖》軸、顧安幽篁秀石圖》軸、周朗杜秋圖》卷、張遜勾勒竹石圖》卷。
精品海量,不勝枚舉。僅選取被收入《中國文物定級圖典(一級品·上卷)》、可以作為一級文物評定標準的明清繪畫作品如下:王履華山圖》冊、沈周仿董巨山水圖》軸、呂紀桂菊山禽圖》軸、唐寅事茗圖》卷、仇英人物故事圖》冊、董其昌高逸圖》軸、王時敏仙山樓閣圖》軸、龔賢溪山無盡圖》卷、惲壽平山水花鳥圖》冊、金農人物山水圖》冊、羅聘劍閣圖》軸、任熊姚大梅詩意圖》冊。

書法:故宮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書法310件,其中11件入選國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書畫類)》。

歷代書法精品有:

  • 元:故宮博物院元代法書收藏在國內外博物館中名列前茅,比如趙孟頫的上碑墨跡存世僅11件,故宮博物院獨占4件,而鮮于樞唯一楷書和鄧文原唯一長卷亦存於此。重要藏品有:
趙孟頫《帝師膽巴碑》卷,鮮于樞《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和《道德經》卷,鄧文原《急就章》卷,康里巎巎謫龍說》卷,楊維楨張南軒城南唱和詩》卷,周伯琦朱德潤墓志銘》卷,俞和臨定武褉帖》。
  • 明清:明清書法收藏較為系統全面,帖學、碑學、台閣體、文人字、畫家書的各個流派和代表書家皆有收藏,清代宮廷書法收藏獨占優勢。僅選取被收入《中國文物定級圖典(一級品·上卷)》、可以作為一級文物評定標準的明清書法作品如下:
宋克急就章》卷,宋廣風入松詞》軸,解縉自書詩》卷,陳獻章大頭蝦說》軸,祝允明歌風台詩》卷,文徵明十札冊》,王守仁龍江留別詩》,董其昌浚路馬湖記》卷,傅山草書孟詩》卷。

陶瓷

共計收藏有35萬件,一級品1100多件,二級品約5.6萬件,從全國110多個窯口所採集的3萬餘片陶瓷標本。以及新石器時代彩陶、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瓷器、清代嘉慶至宣統官窯瓷器、歷代民窯瓷器以及古陶瓷窯址標本等均有豐富的收藏。

著名的有:

  • 汝窯三足樽、哥窯魚耳爐、官窯弦紋瓶、鈞窯月白釉出戟尊、龍泉窯青釉鳳耳瓶、定窯孩兒枕.
  • 元 藍釉白龍紋盤.
  • 青花壓手杯、青花梵文出戟蓋罐、鬥彩雞缸杯、黃釉描金雙獸耳罐、五彩鏤空雲鳳紋瓶.
  • 清 紫紅地琺瑯彩纏枝蓮紋瓶、琺瑯彩雉雞牡丹紋碗、各色釉彩大瓶.

青銅器

館藏曆代銅器1.5萬餘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1萬件,有銘文的1600餘件,是國內外收藏中國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另外有歷代貨幣1萬餘枚、銅鏡4000面、印押1萬餘件。著名的有西周師旂鼎、春秋能原鎛

工藝類藏品

收藏有玉器28461件。漆器、琺瑯、玻璃、金銀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筆墨紙硯等,共計101355件。此外,還收藏盆景1442件,匏器590件。著名的有:「大禹治水」玉山。

宮廷類文物

從代表皇權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無所不藏。例如清代玉璽「二十五寶」;反映清代科技發展水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儀器、鐘錶等;並且還收藏有大量薩滿教與藏傳佛教的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還完整地保存了宮廷中一些藏傳佛教及道教殿堂的原狀。

圖書典籍

收藏有存數量不多的宋元版書(多已調撥給中國國家圖書館);現存的明清抄、刻本,品種、數量眾多,包括內府修書館的稿本,呈請皇帝御覽、待刻之書的定本,從未發刻的清代滿、蒙、漢文典籍,便於皇帝閱覽的各式書冊,以及為宮內外殿堂陳設而特製的各種賞玩性書冊。此外還有翰林學士、詞臣自撰的未刊行書籍,各地藏書家進呈之書;一大批宮中戲本和檔案;帝後服飾和器物小樣、「樣式雷」建築圖樣(燙樣)、輿圖等特藏文獻,等等,以上共約19.5萬冊(件)。另有20餘萬塊精美的武英殿「殿本」的原刻書版。

展館

紫禁城內及端門的展館有:

  • 宮廷原狀陳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養心殿(包括後寢殿、體順堂、東圍房)、太極殿(包括體元殿)、長春宮翊坤宮(包括體和殿)、儲秀宮(包括麗景軒)、咸福宮(包括同道堂)、咸若館壽康宮(包括後殿)、文淵閣皇極殿寧壽宮(部分)。
  • 專館:
    • 故宮博物院書畫館:文華殿區(文華殿、主敬殿、本仁殿、集義殿)
    • 故宮博物院陶瓷館:武英殿區(武英殿、敬思殿、凝道殿、煥章殿)
    • 故宮博物院古建築館:東華門(「古建築設計意匠」專題展)、午門至東華門段城牆、東南角樓(「古建築木結構」專題展)及鑾儀衛舊址(「古建築石作與保護」專題展)
    • 故宮博物院雕塑館:慈寧宮大佛堂(佛堂造像館)、慈寧宮西廡(磚石畫像館、漢唐陶俑館)、慈寧宮東廡(修德白石館)
    • 故宮博物院捐獻館:景仁宮及後殿(常設展覽為「捐獻文物精品展」)
    • 故宮博物院青銅器館:承乾宮及後殿、永和宮及同順齋(永和宮後殿)
    • 故宮博物院玉器館:鍾粹宮及後殿
    • 故宮博物院金銀器館:景陽宮及御書房(景陽宮後殿)
    • 故宮博物院鐘錶館:奉先殿及後殿
    • 故宮博物院武備館:箭亭
    • 故宮博物院珍寶館:寧壽宮區(皇極殿西廡房、部分東廡房、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
    • 故宮博物院石鼓館:寧壽宮
    • 故宮博物院戲曲館:暢音閣閱是樓
    • 故宮博物院院史館:寶蘊樓
    • 故宮博物院數字館:端門
    • 故宮文化創意館徽派傳統工藝館:保和殿東廡
  • 展廳:
    • 午門及東西雁翅樓展廳:午門及東西雁翅樓
    • 永壽宮展廳:永壽宮及後殿
    • 齋宮展廳:齋宮、誠肅殿
    • 古陶瓷研究中心:延禧宮西配樓
    • 古書畫研究中心:延禧宮東配樓
    • 神武門展廳:神武門
  • 常設展覽:
    • 營造之道——紫禁城建築藝術展:東南角樓、鑾儀衛東華門
    • 清宮鹵簿儀仗展:太和門西廡(暫閉)
    • 皇朝禮樂展:弘義閣(暫閉)
    • 天府永藏展:保和殿西廡及西北崇樓(已閉展)
    • 宮闕述往展:保和殿東廡(已閉展)
    • 清代軍機處史料展:乾清門廣場西北隅值房(軍機處等用房)
    • 天子萬年——清代萬壽慶典展:乾清宮西廡
    • 龍鳳呈祥——清帝大婚慶典展:乾清宮東廡
    • 皇家電話局展:綏福殿(儲秀宮西配殿)
    • 溥儀生活展:麗景軒儲秀宮後殿)
    • 慈禧垂簾聽政史料展:咸福宮及同道堂(咸福宮後殿)(暫閉)
    • 慶隆尊養——崇慶皇太后專題展:壽康宮東西廡展廳
    • 箭亭武備展:箭亭
    • 捐獻文物精品展:景仁宮及後殿
  • 用於外事接待及學術研究的展覽:
    • 漱芳齋重華宮區域:陳列各類家具陳設及文物601件。
    • 倦勤齋:陳列各類家具陳設及文物56件。
    • 中正殿:陳列佛經、佛像、佛塔、唐卡、祭法器等佛教文物150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