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神武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神武門
圖片來自背包客棧

神武門北京紫禁城的北門,目前為故宮博物院的正門,該門附近的公交站名稱就叫「故宮站」,但此門雖然是正門,現在卻是作為遊客遊覽故宮的出口,不能由此進入故宮。「故宮博物院」五個大字為郭沫若所題寫。

歷史

神武門位於紫禁城北城牆正中,坐南朝北,是紫禁城北門。神武門建成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本稱玄武門,以中國古代四方神中的北方神玄武為名。清朝康熙年間,避康熙帝玄燁諱而改名神武門。

神武門是宮中出入的重要門禁,皇后祭先蠶清朝選秀女,迎妃嬪入宮等活動,都走神武門。其中,帝後走神武門的中央正門,官吏、妃嬪、侍衛、太監、工匠等走神武門的兩側門洞。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經神武門離開。

舊時,神武門的門樓內設有鍾、鼓,和北京鐘鼓樓相應。神武門內的鐘、鼓由鑾儀衛管理,欽天監指示更點,每天由博士一員輪值。每天黃昏之後鳴鐘108響,鍾後敲鼓起更。其後每更鳴鐘擊鼓,啟明時鳴鐘報曉。皇帝居住在宮中時,不鳴鐘。

2014年10月10日,正值故宮博物院改制的第89個年頭的記念日,單霽翔院長來到神武門外,指揮工人拆除了城牆東西兩側已搭建多年的臨時小賣部。單霽翔表示,此處將修葺成為故宮書店及故宮商品部。2015年,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稱,計劃將神武門外東西兩側建成兩條「故宮文化街」,將在白天和夜間開放,展示出售故宮博物院圖書、文創產品。屆時,神武門廣場在夜間也將對遊人開放。

建築

神武門總高31米,平面呈矩形。基部是漢白玉須彌座,城台辟有門洞3券,城台上面是城樓。城樓建在漢白玉基座上,面闊5間,進深1間,四周設有圍廊,用漢白玉欄杆環繞。城樓前後檐的明間及左、右次間開門,安裝有菱花隔扇門。東西兩山設有雙扇板門,通往城牆以及左、右馬道。四面門前分別出有踏跺。城樓是重檐廡殿頂,上層是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下層是單翹單昂五踩斗栱,梁枋之間飾有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城樓頂覆蓋黃色琉璃瓦。上檐懸掛有藍底鎏金銅字滿漢文合璧「神武門」華帶匾。城樓內頂部是金蓮水草天花,地面用金磚鋪墁。

神武門內,有東西走向的一條長街,稱為「北橫街」。北橫街東、西分別到紫禁城東、西城牆腳下。北橫街與紫禁城北城牆之間,有東長房、西長房,分別位於神武門內的東、西兩側。舊時,東長房、西長房均屬於雜房,東長房可能曾經被用作庫房、廚房等。2009年8月,經過裝修改造的東長房被闢為東長房觀眾服務區。[1]故宮博物院院長辦公室,位於神武門內以西,沒有門牌。

神武門外,有神武門廣場,廣場南為神武門,向北至景山前街,通往景山公園筒子河從廣場下的涵洞流過。舊時,廣場北部有北上門,北上門東、西兩側各有連房,它們均位於筒子河北岸、景山前街南側。1956年,北上門及東、西連房拆除。2003年,神武門廣場不再作為停車場使用,同時神武門不再作為機動車輛通道。機動車輛要從東華門西華門出入故宮。此舉是故宮博物院為恢復神武門廣場的歷史原貌而進行的改革措施。[2]

神武門外,東、西各有一座值房,面朝神武門廣場。此外,在東值房以東、西值房以西,沿着筒子河南岸,還各有連房。這兩座連房原來是清朝紫禁城圍房的一部分。明朝時,紫禁城外有紅鋪,作為紫禁城周圍的守衛值房,明朝初年有紅鋪二十八座,傳鈴二十八個;後來紅鋪增至四十座,傳鈴增至四十一個。清朝仍以紫禁城為皇宮。《康熙會典》記載:「紫禁城,起午門,歷東華、西華、神武三門。

南北各二百三十六丈二尺。東西各三百二丈九尺五寸。城高三丈。垛口四尺五寸五分。基厚二丈五尺。頂收二丈一尺二寸五分。城外周圍,設看守紅鋪十六座,每座三間。」可見當時紫禁城外的紅鋪數量比明朝大減,降低到「十六座」。紫禁城外的紅鋪改建成圍房的時間尚缺乏明確記載。雍正五年(1727年)刊行的《大清會典》仍記載有紅鋪,但雍正十一年(1733年)刊行的《畿輔通志》對紫禁城的記載雖照錄《雍正會典》原文,唯去掉紅鋪的記載。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製的《京城全圖》已有圍房。乾隆朝編纂的《國朝宮史》記載,紫禁城「牆外東、西、北三面守衛圍房七百三十二間。

」但並不是所有圍房都供守衛使用。例如《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七十一》記載,「神武門外迤東連房七十有九楹,收貯車輛。」[3]2011年,媒體繼曝光了故宮內的建福宮花園在4月23日變成私人會所之後,又曝光故宮還有多個會所,其中位於神武門外東圍房的天廷地會所在2011年3月剛剛遷出東圍房。該會所的運營方是北京故宮宮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天廷地分公司,註冊地址是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外東側15間,公司成立於2004年,於2011年4月20日註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