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彥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彥博
潞國公
出生 1006年10月23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文潞公、文忠烈
知名於 歷仕四朝,出將入相
知名作品 <文潞公集> 。

文彥博(wenyanbo) 潞國公

文彥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 ),寬夫,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

天聖五年(1027年),文彥博進士及第,歷任殿中侍御史、轉運副使、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因討平王則起義之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

皇佑三年(1051年)被劾罷相,出知許、青、永興等州軍。

至和二年(1055年)復相。

嘉佑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國公。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極論市易法"損國體、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

元豐六年(1083年)以太師致仕。宋哲宗即位後,經宰相司馬光舉薦,起授平章軍國重事。元佑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

紹聖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年九十二。宋徽宗時,與司馬光等併入元佑黨人碑,後追復太師,諡號"忠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從祀歷代帝王廟 。

文彥博歷仕仁、英、神、哲四朝,薦躋二府,七換節鉞,出將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間,秉公執法。為相期間,大膽提出裁軍八萬之主張,為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被世人稱為賢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基本信息

本名 文彥博[1] 別稱 文潞公、文忠烈
寬夫 伊叟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時間 1006年10月23日 去世時間 1097年6月16日
主要作品 《文潞公集》 主要成就 歷仕四朝,出將入相
祖籍 汾州介休 官職 太師、平章軍國重事
爵位 潞國公 諡號 恭烈→忠烈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文彥博生於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九月二十九日(10月23日),其祖先本姓敬,因避晉高祖石敬瑭宋翼祖趙敬的名諱而改姓文。

文彥博少年時和張昪高若訥跟隨潁昌人史照學習經術,史照的母親覺得文彥博不同尋常,對人說:"是貴人啊。"十分厚待他。

天聖五年(1027年),文彥博考中進士後,歷任翼城縣知縣、通判絳州、監察御史等職,又升任殿中侍御史。

當時,宋夏戰爭興起。軍中如果有副將臨陣先退、望敵不進的,按照常規,大將應向朝廷請示後才作處理。文彥博說:"這種辦法在平居無事之時還可行。但現在連年作戰,將領帶兵數十萬,如果沒有權力自主處置這些事情,將權不集中,軍法不嚴峻,怎麼能成功呢?"宋仁宗趙禎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吸取他的意見。

當時,鄜延路駐泊都監黃德和與鄜延路副總管劉平有矛盾。三川口之戰後,劉平及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孫兵敗被俘。而臨陣脫逃的黃德和趁機誣告劉平投降西夏,並用金帶賄賂劉平的奴僕,使他附和己說證實劉平投敵。劉平一家兩百多人因此而被捆綁入獄。仁宗命文彥博在河中府設法庭進行審理。通過仔細審查,文彥博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但黃德和的同黨很多,圖謀推翻文彥博的審理結論,以至於動員朝廷另派御史來河中辦案。文彥博拒不接納,說:"朝廷憂慮此案辦不成功,所以才派你來。現在案情已審出結果,你應該馬上回朝廷。倘使此案現有反覆,我文彥博寧願承擔責任。"黃德和及劉平的奴僕最後因此而被正法。

歷職內外

很久後,文彥博被任命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被封為潞國公,改鎮保平,判大名府。不久改鎮成德,升任尚書左僕射、判太原府。不久,再鎮保平,判河南府。因母親去世而辭官守喪。

嘉佑八年(1063年),仁宗駕崩,宋英宗趙曙即位,任命文彥博為成德軍節度使,文彥博多次上表,請求能夠讓自己守完喪,朝廷允許。

當初,仁宗身體不好,文彥博與富弼等人請求立太子。仁宗答應了,但後宮又有懷孕的,這件事拖了下來。不久,文彥博離職,後來,富弼亦因守喪離職。文彥博守喪完畢後,官復原職,判河南府,英宗下詔命他到朝廷拜見。英宗對他說:"朕被立為太子,是你的功勞。"文彥博嚴肅地回答:"陛下被立為太子,承繼帝統,是仁宗皇帝的意願,也是皇太后(曹皇后)襄贊之功,臣沒有什麼功勞。而且陛下被立為太子以及繼統之時,臣不在朝廷,都是韓琦等人根據先帝意願而受命行事,臣沒有參與。"英宗說:"讓先帝有所裁擇,以及開始創議,你都對朕有恩。"文彥博謙遜地迴避,不敢認為有功於英宗。英宗說:"你暫且西去任職,不久就會把你召回朝廷。"不久,即升文彥博為侍中,改鎮淮南府,判永興軍,入朝任為樞密使、劍南西川節度使。

熙寧二年(1069年),英宗任命陳昇之為宰相。下詔說:"文彥博是世人所敬仰的名臣,令陳昇之官位在文彥博之下,以符合朕的禮賢之意。"文彥博說:"大宋的樞密使職,沒有在宰相上面的。只有曹利用曾經在王曾、張知白上。臣下對禮義難說全懂,但不敢仿效曹利用所為,以紊亂朝廷禮法。"他堅決推辭才沒有使自己位在陳昇之之上。

西夏進犯大順時,將帥李復圭把陣圖和方略授給鈐轄李信等人,命他們出戰。等到失敗後,他卻誣奏李信有罪。文彥博把其中的是非暴露出來,而宰相王安石曲意誅殺李信等,秦地人認為他們都冤枉。慶州兵亂,文彥博對神宗說:"朝廷施政,務必符合人心。應該兼采各種意見,以靜重為第一要務。陛下勵精圖治,而人心不安,恐怕是法令改變太大的緣故。祖宗之法未必都不能實行,不過是有偏而不全的弊端而已。"王安石知道這些話是針對他來說的,起來反駁道:"謀求為百姓除害,怎麼做都行。若萬事都拖拖沓沓,那是西晉亡國之風,對國家的治理有什麼好處?"御史張商英欲依附王安石,指使樞密院以其他事動搖文彥博,張商英由於事實不真而被貶斥。

文彥博在樞密府任職九年,終因激烈地爭論說市易司監賣果實,有傷國體,並引起百姓怨恨,引起王安石的嫉恨,最後請求辭職。宋神宗任命他為司空、河東節度使、判河陽,移判大名府。文彥博儘管不在朝廷,但神宗對他的關注卻有增無減。

當時監司有許多新提拔的少年,轉運判官汪輔之就奏告文彥博不辦事,神宗批示了這個奏摺,並把它交給文彥博,說:"因為您的舊恩德,所以請您守護京師北門,細小的事情不必勞心。汪輔之官小位卑,竟敢如此無禮,將會另加處置。"沒過多久,就罷掉了汪輔之的官。當初,有個叫李公義的選人,請求以鐵龍爪治黃河,宦官黃懷信承襲鐵龍爪的做法,製作浚川耙,天下都笑着談論浚川耙,認為拿它治理黃河等於兒戲,而只有王安石相信它。派遣都水丞范子淵實行此法。范子淵奏稱田浚川耙的功用,可以讓河水都回原道。退出被淹沒的民田有數萬頃。神宗詔命大名府核實,文彥博說:"黃河不是浚川耙就可疏通的,即使愚蠢至極的人,都知道沒有效果,臣不敢跟着別人胡說以欺騙陛下。"文彥博的奏疏呈上,神宗看完不高興。另派知制誥熊本等人去考察,考察的結果就像文彥博所說。范子淵於是請求拜見皇上,說熊本等人看到王安石被罷相,臆測文彥博將為宰相,故意附會文彥博的說法,御史蔡確也彈劾熊本等人受命考察時不守法紀。熊本等都得到處罰,唯獨不涉及文彥博。不久加官司徒。

深得寵榮

元豐三年(1080年),文彥博被拜為太尉,再次出判河南。當時王堯臣之子王同老說起仁宗至和年間議論立皇太子的事,文彥博恰好入朝。神宗為此詢問他,文彥博還是以從前對英宗說的話對神宗說:"英宗皇帝天命所在,國家政權有歸宿。這實在是仁宗皇帝了解兒子的賢明,慈聖太皇太后擁佑之力,臣下有什麼功勞可言?"神宗說:"雖然是天命,但也靠人謀,您品性深厚,不宣揚自己的善德,陰德如丙吉,真是定策的大臣,是國家的依靠。"文彥博說:"像周勃、霍光等,才可算是定策的臣子。自至和年間以來,朝廷內外建議立皇太子的人很多,臣雖然也有建議,但並沒有立即實行。後來,韓琦等終於把大事辦成,主要是韓琦的功績。"神宗說:"開端更難,當時仁宗高皇帝的意向已定。嘉佑年末,只不過是把以前的詔命再複述一遍而已。正好像丙吉、霍光,不致相互掩蓋功勞。"於是加文彥博兩鎮節度使,文彥博推辭不受。將到河南府任職,神宗在瓊林苑賜宴,並兩次派宦官送給文彥博他寫的詩。時任都認為此事十分榮耀。

王中正經管邊事時,但凡所到之處都宣稱受密旨招募禁兵,而把他們向西邊帶去。文彥博以沒有看到詔令為由他拒絕在河南府招募,王中正也不敢招募而離開。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文彥博求請辭職回家,以太師職位致仕,住在洛陽,洛陽人邵雍以及程顥兄弟都以儒家道統自重,對待文彥博如布衣之交。

神宗曾想把洛水通過汴京,但主管者卻堵絕洛水,不讓洛水入洛陽,洛陽城裡的人都為此事煩憂。文彥博趁宦官劉惟簡到洛陽的機會,把其中的情況反映了。劉惟簡將此事告訴神宗,神宗特詔洛水如以前照樣通行,於是洛陽城得到了無窮的便利。

元佑元年(1086年)四月,司馬光推薦文彥博,說他是宿德元老,應該重新起用,來輔佐朝廷。宣仁太后將任命文彥博為三省長官,而議論政事的人認為不行,於是任命他為平章軍國重事,六天朝覲一次,一月兩次到皇宮講經,宋哲宗對他恩禮有加。但文彥博每年都要求告退,元佑五年(1090年),文彥博以太師充護國軍、山南西道節度等職再次致仕。

降職去世

紹聖四年(1097年),章惇執政,言官議論文彥博與司馬光是朋黨,反對王安石變法,詆毀神宗,於是將他由太師降職為太子少保。同年五月四日(6月16日),文彥博逝世,享年九十二歲。

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年-1106年),蔡京任右相時,將文彥博、呂公著、司馬光等人稱為"元佑黨人",刻元佑黨人碑,禁止元佑學術。

後來徽宗特別命令將文彥博從黨籍中除名,追復他太師之職,諡號忠烈。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文彥博與歷代功臣四十人從祀歷代帝王廟,北宋諸臣入祀的還有呂蒙正、李沆、寇準、王曾、范仲淹、富弼、韓琦、司馬光。

參考資料

  1. 文彥博 ,搜狗百科 ,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