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農
出生 1687年
浙江仁和(今杭州
逝世 1763年
江蘇揚州
國籍 中國

金農(1687年-1763年),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好遊歷,久居揚州

人物生平

人生際遇坎坷,平生未做官。少年受業於何焯,並與丁敬等相交,乾隆元年(1736年)被薦舉博學鴻詞科,入京未試而返。

他博學多才,善詩、古文,精鑑別金石、書畫;工隸書,書法淳樸,楷書自創一格,有隸意,號稱漆書;亦能篆刻,得秦漢法;五十歲後開始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具造詣新奇,筆墨樸質,別開蹊蹺;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古雅拙樸。

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東萼吐華圖》、《空捍如灑圖》、《臘梅初綻圖》、《玉蝶清標圖》、《鐵軒疏花圖》、《菩薩妙相圖》、《瓊姿俟賞圖》等。著述有《冬心詩鈔》、《冬心隨筆》、《冬心畫梅題記》、《冬心畫馬記》、《冬心雜著》等書。

個人影響

「揚州八怪」,通常的說法是李鱓(復堂)、汪士慎(巢林)、高翔(西唐)、金農(冬心)、黃慎(癭瓢)、鄭燮(板橋)、李方膺(虬仲)、羅聘(兩峰)。此外,至少還有五種以上說法,涉及十多位畫家,但無論哪種說法,金農都在其內,可見他是「八怪」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人們為何以「怪」相稱?「怪」又「怪」在哪些方面呢?

這個「怪」首先是指作品格調上的離經叛道。金農等人戴上「揚州八怪」的桂冠後,既為社會所認可,又被人們津津樂道,廣為傳揚。這除了藝術風格的原因之外,其中也包含着個性行為、思維方式、處世觀念等多種異於常情的因素。難怪好友全祖望稱他為「畸士」了。

金農交友廣泛,上至名門公卿、富豪巨賈,下至賣漿引車的貧民百姓,三教九流無所不有。他交友還有一種怪脾氣。他瞧不起的人,不但話不投機半句多,而且報之以白眼,更別想求得他的詩文字畫。而對要好朋友從不以窮富貴賤取人。

在金農眾多的朋友中,一個就是當時寓居揚州的鄭板橋,兩人喜歡一起「杯酒言歡,永朝永夕」,「相親相洽若鷗鷺之在汀渚」。鄭板橋曾說「杭州只有金農好」。他倆除了有共同的人生觀、藝術觀外,個性脾氣特別相投,常常出入秦樓楚館,酣飲金農中年遊歷達十五年,足跡踏遍半個中國。哪來旅行費用呢?除了化緣僧院,朋友資助外,他招募挑選了一批能工巧匠,組成一個自給自足的「技術訪游團」,金農充當「團長」,團里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如甬東朱龍擅雕鑿紋刻硯石,新安張喜子精界烏絲欄,會稽鄭小邑擅長抄寫,吳門莊閨郎會彈奏樂器,蘭陵陳彭擅長畫墨竹,每到一地全團便開展活動,以此籌措旅資。這種方式在「揚州八怪」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金農具有的完全是一個浪漫詩人的情懷,一個不修邊幅的書畫家風度,一個無拘無束的野逸文人氣質。其次,金農晚年窮困潦倒,儘管不能排除社會原因,但也有屬於自身的緣由。金農的收入也頗可觀了,結果老來卻弄得四壁皆空,無錢入殮,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

康熙乾隆時代的書法界正是「帖學」一統天下。金農和鄭燮等人卓然樹起叛逆的大旗,成為清代書道中興的領風騷者。金農的書法藝術和他的繪畫一樣,以古樸渾厚見勝,有「求拙為妍」的藝術特點。從傳世書跡來看,其隸書蒼古奇逸,正書樸厚歧出,行書健勁瀟灑,影響最大的還是他首創的「漆書」。「漆書」這個詞的來源畫不能行,故頭粗尾細,似其形耳。」二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在評自己書法時說:「臣書刷字。」可知「漆書」是指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金農寫漆書所用的墨是自選墨煙所造的「五百斤油」。「金農墨」濃厚似漆,「諦視之,紙墨相接之處仿佛有毛,幽光徐漾」,寫出的字凸於紙面,稍一觸指即為墨染。所用毛筆,是「截取毫端」,平扁如刷,蘸以濃墨,行筆只折不轉,如漆刷之運作。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似粗俗簡單,無章法筆意可言,其實是大處着眼,剔除細節,直取磅礴氣韻。那險峻雄奇的構局,渾樸鈍拙的金石趣,都融合在黑、厚、重、凝的格調之中。

由於金農的身世,他以賣字賣畫為業,難免把商業習氣帶入藝術領域。許多慕名求索者又非知音,不少作品明顯有應酬之嫌,甚至有「師藉門生賣畫錢,門生畫亦賴師傳」,「圖成幅幅署髯名,濃墨刷字世便驚」的情況,並由此引發出「金農無畫論」之爭。這些情況雖給金農書畫的鑑賞、論評帶來一定疑難,然而絕不能由此否認他的作品風格是順應了當時歷史文化發展的趨勢,在抒發個性,衝擊時弊,力倡新思維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2009年12月19日,有着「揚州八怪」之稱的金農的《花果冊》在杭州拍賣會上以3976萬元的價格創下西泠拍賣最高成交紀錄。

人物軼事

一個逃避春天的「怪人」

朝氣蓬勃、鮮花爛漫的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象徵生命和希望。英國詩人雪萊《西風頌》「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名句鼓舞人心,中國「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古諺更是催人奮進。春天是美好的,是令絕大多數人嚮往的。可是在清代的揚州,有一個「怪人」中的怪人卻不喜歡春天。他自號「冬心」「恥春翁」,家中有梅樹環繞的「恥春亭」。他就是「揚州八怪」之首——金農。

如果說四季有心,那麼冬天的心應該是最沉靜的,伴隨着草木凋謝枯萎的寂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金農30歲的時候,有次旅途臥病,於舟中讀詩,讀到唐朝崔國輔的《子夜冬歌》:「寂寥抱冬心,裁羅又褧褧。夜久頻挑燈,霜寒剪刀冷。」他對「寂寥抱冬心」一句頗有感慨,從此自號「冬心先生」。「冬心」,是孤清寒夜裡的自我取暖,也是困厄命運之中的一片澄澈。和金農畫筆下反覆描繪的梅花一樣,他的藝術是冷的,那蒼如虬龍的枝、瘦如飢鶴的干、落英繽紛的殘花,都是冷逸的。古香滿幅、冷冽清寒,正如他詩中所說:「硯水生冰墨半干,畫梅須畫晚來寒。樹無醜態香沾袖,不愛花人莫與看。」[1]

視頻

金農

揚州八怪之一金農畫作欣賞

參考來源

  1. 一個逃避春天的「怪人」, 百家號書法屋,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