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刘一明(1734年-1821年),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府沃县(今闻喜县)人,清代著名内丹家、医学家[1]。
目录
简介
十七岁时,刘一明身得重病,百药无效,幸喜一真人赐方,得以除病。“因病有悟,遂而慕道”。十九岁外游访道,二十二岁于甘肃榆中遇“龛谷老人”,口授心印。此后,为求参证,足迹遍布京师、河南、陕、晋、甘、宁诸省。三十七岁时,再遇“仙留丈人”于汉上,经其点化。后隐居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传教,并行医济世,著书立说。他对内丹学的阐发颇为全面,主张性命双修,“若欲成道,非性命双修不可”[3]。
刘一明著作有《易理阐微》、《孔易阐真》、《神室八法》、《西游原旨》、《会心集》、《阴符经注》、《悟真直指》、《修真九要》、《通关文》等,民国初年汇刻成《道书十二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1990年7月出版《道书十二种》之影印本。刘一明所著医书主要有《眼科启蒙》、《经验奇方》、《经验杂方》等。 [4]
云游参学经历
刘一明“幼时习儒,年未二十,大病者三,几乎陨命,因病有悟,遂而慕道”。其《会心内集》说,当他十七岁时,身得重病,百药无效,次年赴甘省南安养病,愈医愈重,幸喜真人赐方,得以除病。十九岁外游访道,二十二岁于榆中遇吾师龛谷老人。劈破旁门,口授心印,从前狐疑,冰消瓦散。此后,为求参证,他居京师四年,河南二年,尧都一年,西秦(今甘肃靖远县)三年,来往不定者四年。十三年间,三教经书无不细玩。然于疑难处,总未释然。[[乾隆三十七年,再遇仙留丈人于汉上,经其指点,“十三年疑团到此一棒打为粉碎矣。”刘一明一生曾云游参学过许多地方,据其《会心外集》卷下《韬光歌》载,其足迹遍布陕、晋、甘、宁诸省。他说:“……算来前后二十年,五峰焕然气贯串。”他后半生一直隐居[[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成为陕、晋、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5]
综述
刘一明为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其所著《会心内集》自述云:年十七(乾隆十五年,1750),身患重病,百药不效。次年赴甘肃南安养病,愈医愈重,喜遇真人赐方,沉疴尽除。十九岁外游访道。二十二岁在榆中(今属甘肃)遇龛谷老人授以内丹秘诀,遂师之。此后,为求参证,居京师四年,河南二年,尧都(今山西临汾县南旧平阳县,为古之尧都)一年,西秦(今甘肃靖远县)三年,来往不定者四年。十三年间,三教经书,无不细玩。然于疑难处,总未释然。乾隆三十七年,复游汉上,又遇仙留丈人,经其指点,十三年疑团始被解释云云。后半生一直隐居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成为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
他精通内丹、《易》学,兼通医理,撰著有《周易阐真》《悟真直指》《修真辨难》《象言破疑》《修真九要》《阴符经》注等,以发挥内丹之道。后被辑为《道书十二种》,流传颇广,为清代内丹学一大家。
又撰有医书《沙胀眼科》行世。其内丹学具有浓厚的三教合一思想。其《指南针序》以中正之道为"贯通三教之理",谓中正之道,"在儒谓之中庸,在释谓之一乘,在道谓之金丹。"他撰《周易阐真》《孔易阐真》,以易学论金丹,以金丹释儒门易学。其《修真辨难》称:"大学中庸,俱身心性命之学,其中有大露天机处,特人不自识耳。至于赞易十传,无非穷理尽性至命之学。"故其内丹理论中,颇多融合儒释、特别是理学思想的言论。
刘一明对内丹学的阐发颇为全面。主张性命双修,循序渐进。分丹法为上中下三等,分药物为内外,谓内药生于自身,为元性,外药乃虚空中真一之气,为元命,并采理学之说,谓性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对《参同契》《悟真篇》《阴符经》等的注疏有独到之处,对火候的分别尤称细微,但其说较伍柳一派为隐晦。
刘一明于道光元年端坐而化后,安放于兴隆山灵塔中,唐琏写了一幅小楷《恩师刘老夫子赞并塔铭》以示纪念,他以道家的语言,盛赞刘一明一生对道教理论的阐扬与实践,“同华岳”“并衡岳”,“道气常存于宇宙,慈云普覆于大千”。
传奇
刘一明“幼时习儒,年未二十,大病者三,几乎殒命,因病有悟,遂而慕道”。他的《会心内集》说,当他十七岁时,身得重病,百药无效,次年赴甘省南安养病,愈医愈重,幸喜真人赐方,得以除病。十九岁外游访道,二十二岁于榆中遇吾师龛谷老人。劈破旁门,口授心印,从前狐疑,冰消瓦散。此后,为求参证,他居京师四年,河南二年,尧都一年,西秦(今甘肃靖远县)三年,来往不定者四年。十三年间,三教经书无不细玩。然于疑难处,总未释然。乾隆三十七年,再遇仙留丈人于汉上,经其指点,“十三年疑团到此一棒打为粉碎矣。”
思想
刘一明深研《易》学,兼通医术,是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内丹家。他认为“《易》非卜筮炼度之书,实皆穷理尽性至命之学”。其内丹学具有明显的三教合一思想,特别是儒道融合思想十分浓厚。主张“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其《指南针序》有“在儒谓之中庸,在释为之一乘,在道谓之金丹”。
他强调绝情舍爱,忍辱守垢。在《修真九要》中论述修真九件要事是勘破世事、积德修行、炼己筑基、和合阴阳、审明火候、外药了命、内药了性。其中第一要事是“勘破世事”,为此他作《通关文》,在其中的色欲关、荣贵关、财科关穷困关等问题上,大都引进佛教思想加以解说。在“积德修行”的问题上,他又表现出儒道融合的思想。
他对内丹学的阐发颇为全面。主张性命双修,“若欲成道,非性命双修不可”,先命后性,循序渐进。在《修真辨难》中,他把分丹法为上、中、下三等,分药物为内外,谓内药生于自身,为元性,外药乃虚空中真一之气,为元命。并采理学之说,谓性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著述
刘一明的著作有《易理阐微》、《孔易阐真》《阴符经注》《道德经会要》《修真九要》等等,民国初年汇刻成册,称为《道书十二种》。
刘一明是清代著名内丹家,精研易理与丹道,著有《周易阐真》、《参 同直指》、《悟真直指》、《指南针》等多种著作。他在醉心于丹道的同时,“犹不忘情于 医道”,还著有《眼科启蒙》、《经验杂方》、《经验奇方》、《杂疫症治》等医书。刘一明在弘道生涯中,常自制丹药,以医药济人。《会心集》卷下就载有一则《眼药方》,并云:“若知自己痛与痒,急求明师问端详。先积法财买药料,次置器皿安丹房。老嫩迟速合度数,进退止足定柔刚。灵药成就随手效 ,立竿见影不荒唐。”
《道书十二种》为清乾嘉时龙门派道士刘一明所撰之道教丛书。有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常郡护国庵刊本;民国二年(1913)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本;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集成书局石印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据常郡护国庵本,并以上海翼化堂本校勘补缺,于1990年7月出版之影印本,是目前之最佳本。原名《指南针》,收书十二种,后收书增加,但仍沿袭此名。现共收书十七种。刘一明所作之书,除《道德经会要》《心经解蕴》《金丹口诀》《栖云笔记》,及医书《经验杂方》《经验奇方》《眼科启蒙》《杂疫症治》等未收入外,全都汇集在此丛书内。
《眼科启蒙》是在明代眼科专著《审视瑶函》的基础上,按照“删繁为简,集乱为整,可录者录之,不可录者去之”的原则整理而成,堪称眼病论治的佳作;《经验奇方》是一部病症与方药相结合的内外、妇儿科的综合性专著;《经验录方》是对前代名医医方的具体应用与创新,大都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至今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刘一明内外丹并重,善于利用外丹技术、设备来制备医用丹药,这是十分可取的道教医学思想,有助于促进传统制药学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刘 一明还将医家区分为神医与人医两种类型:医有神医,有人医。神医者,先天之学,转生杀,夺造化,和阴阳,调五行。后天中培天先天,假身内保真身,采大药三品,除历劫病根 ,神明默运,推己及人。所谓有用中无用,无功里施功。如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 、抱朴子、华佗、孙思邈其人者。以上圣贤,皆有实学,先治已而后治人。所以药到病除, 邪气退而正气复,起死回生,得心就手也。人医者,后天之学,全在五脏上用功夫,草术上 用心思。虽明的三关九候、七表八里,仅可医的应生之人,医不得应死之人;医得后起病, 医不得根本之病;复得后天之气,复不得先天之气;治得有形之病,治不得无形之病。如促 景、叔和、河间、时珍其人者。以上数人,俱皆虚学,不能先治己而专治人,是舍己从人, 顾外失内。所以有效不效,此其所以为人医也。尔近日医道,不知神医之道乎? 抑人医之道乎? 果是神医之道,则治己治人,无伤于彼,有益于我。人我共济,遂心运用,左之右之,无不宜之。
刘一明从道教内丹术的角度将医家区分为神医和人医,认为神医乃先天之学,能培养先天元气,既能治己又能治人,无伤于彼,有益于我;而人医则是后天之学,只有五脏上用功夫,以草木药去邪除疾,不能治己专治他人。这是一种典型的道教 医学观,反映了清代道教内丹术与传统医学融通的特色。
刘一明轶事
白塔山破译《西游记》
神话故事《西游记》对刘一明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他认为此书在于阐明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书中以西天取经故事,发金刚发华之秘,以九九归真,阐参同悟真之幽,以唐僧师徒演河洛周易之义。立言与禅机颇同,其用意尽在言外,或藏于俗语常言中,或在一笑一戏里,分其邪正,或在一言一字上别其真假,或借假以发真,或从正以劈邪。然而,后世之注家以《西游记》为演义故事,取其一叶半简以心猿意马毕其全旨,且注解多有戏谑之语妄证之词,未能贯通西游原旨。
在刘一明42岁的这年冬天,白塔山罗汉殿,他开始上了他道教生涯中的一件壮举———注解《西游记》。在此之前,他于靖远红山寺、西暗门寺已经起草,然而,时间不长,求医问药者陆续不断,难以静心著述。他便择居黄河北岸的白塔山,继续补充删削。寒风凛冽,孤灯一盏,不分昼夜,废寝忘食,恍惚如有神助。直到第二天春天,黄河冰桥已开,浮桥未搭,所备煤炭油烛皆尽,米食已了。多亏城内的道友驾着筏子送来米面,使他得以顺利完成了《西游原旨》这一煌煌巨著。后来,由善人出资,宁夏将军兼甘肃提督苏宁阿作序,在兴隆山木刻印刷。这部著作不仅流传于道教界,还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尽管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原旨》一书作过批评,1980年上海师大古典文学研究室在《西游记》“前言”中更是对刘一明大加挞伐,然而,《原旨》一书对《西游记》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辽宁人民出版社的《西游原旨气功破译》一书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复兴兴隆山的功臣
被誉为“陇右名山”的兴隆山离兰州45公里,自古以来是避暑观光的好去处和进行道教活动的胜地。古有衡山道士秦致通、谏议大夫李致亨在此修行。
刘一明观其脉来马衔,向对虎邱,双峡锁水,四兽有情,决定在这里修行。但由于战乱和年久失修,殿宇破漏,神像剥色,路径树枝攀扯,水冲成沟,登涉甚艰。他发动周边善人信士出资,斩崖破石,开阔地基,四十多年间,先后修复、建成灵官殿、洗心亭、黑虎殿、三清殿、混无阁、雷祖殿、王母宫、吕祖客、邱祖阁几十处殿阁亭台,为了方便东西二山,又建造了一座拱形木桥———均利桥。不仅如此,还修建了道士生活设施,开挖水源,出面在周边征地一百多亩,自耕自种,保证了后来殿阁的维修和零星开支费用,使道士及信众安心修炼学习。30多年间,刘一明日则监管修造,夜则注解经书阐扬道脉,修建了20多座庙宇,完成了《周易阐真》、《道德会要》、《会心集》、《栖云笔记》等近30余部著作。然而他乐在其中,借机苦炼身心。经过努力,东西两山败而复兴,蔚为大观,香火缭绕,形成了一处完整的道教活动基地。
金城书画名家唐琏恩师
唐琏,字汝器,号介亭,别号栖云山人,又称松石老人,皋兰县(今兰州市)人,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享年81岁。他一生坎坷,因为家庭贫苦,少年时就辍学,不幸于20岁丧偶,终于不复娶妻。24岁起拜栖云山道长刘一明为师学道,成为道家的俗门弟子,并向刘一明学习书画、医学,开始了对诗、书画的刻苦钻研和创作活动。唐琏三位书画老师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刘一明。刘一明在兴隆山“自在窝”中写下了数十万言的著作,兴隆山新修殿宇匾额、对联、碑记,都是他亲自撰写,书法功底极深。在他的耳提口授下,唐琏深得个中三昧,书画一时得到好评,名声大振,索字画者络绎不绝。
唐琏的绘画以山水为主,兼及花鸟、人物,他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点染雄浑豪放的陇原山水。他在《作画管论》中提出五要,一要从名师,二要避俗,三要读古人论,四要会悟,五要师造化。他的人物画集中见于《栖云山人绘云记古迹图册》。唐琏学书非常用功,常效法古人“坐则画地,卧则画被,万物画象,务使铁砚磨穿”的精神,每日必写,谓之“书课”。
刘一明于道光元年端坐而化后,安放于兴隆山灵塔中,唐琏写了一幅小楷《恩师刘老夫子赞并塔铭》以示纪念,他以道家的语言,盛赞刘一明一生对道教理论的阐扬与实践,“同华岳”“并衡岳”,“道气常存于宇宙,慈云普覆于大千”。
参考文献
- ↑ 刘一明与金城兰州 2007年07月18日 09:18 刘一明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3-06-29]
- ↑ 清代高道为《西游记》作注 破译性命双修之道 高道宫观腾讯道学李应存 金耀东等2015-04-03 11:46
- ↑ 首届刘一明文化研讨会在兰州市榆中隆重开幕_大陆道教_..._道教之音 2018年10月19日 - 道教之音甘肃讯 2018年10月19日上午,首届刘一明文化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兴隆山名园酒店拉开序幕。活动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刘一明精神,助推全域...
- ↑ 刘一明简介. 维基百科. [2019-2-20] (中文).
- ↑ 刘一明云游参学经历. 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 2015-12-13 [2019-2-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