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包含過多行話或專業術語,可能需要簡化或提出進一步解釋。 (2019年9月2日) |
門神是中國住宅和佛教道教寺廟大門處的神像,亦見於朝鮮、日本、越南,主要貼在大門或後門,佛教道教寺廟也會在山門處設有門神塑像。門神是木版年畫的主要題材之一。通常為威武之神祇可能成為門神,而神格位階較高者則不作為門神,如玉皇大帝、三清。民間傳說最廣的是左右門分別貼的是秦瓊與敬德(尉遲恭),單門則貼的是魏徵或是鍾馗。 早期的門神是以桃木雕塑而成,並且將其懸掛於門上。古代的門戶大都是雙門為主,所以門神的懸掛或是張貼大都是以雙數為主。相傳,早期的兩尊門神分別是神荼與鬱壘,據說這兩尊神明是由玉皇上帝指派的守門侍者,他們將害人或是騷擾百姓的魑魅魍魎收服後,丟到深山中讓猛獸啃食,於是每當鬼怪看到這兩尊守門神後,便都望風而逃,並且不敢騷擾或是禍害百姓。隨著時代的前進,皇宮、寺廟和民宅開始將有名的文臣武將尊奉為門神,像是秦瓊與敬德、蕭何與曹參,還有關羽與張飛等等。
門神的起源
門神源於遠古時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門既為其一,周代祭五祀於宮「門」─每日每時必經之處, 自然加以重視, 祭祀,對於門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
門神的歷史演變
漢代
神荼與鬱壘則為專捉小鬼,降伏邪魔之鬼王。他們專門擔任防衛家門、驅趕邪魔的任務。
唐代
1.秦叔寶和尉遲恭
相傳俓河龍王因為差了行雨的時辰和下雨的雨量,而犯了天條,知悉將被 唐太宗的宰相魏徵所斬,於是向太宗求救。太宗乃計請魏徵前來下棋,以耽誤監斬時辰,不料到了午時三刻,魏徵就在棋桌上睡著了,唐太宗以為如此龍王就可免於被斬,豈知魏徵就在夢中斬了俓河龍王的頭。從此,龍王就天天來向太 宗索命,只要太宗想要就寢,門外就有鬼魅哭號,吵的太宗無法入睡。次日太宗告訴群臣,秦叔寶建議:"願與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伺。於是太宗才能一夜好眠,而太宗也憐惜兩位將士的辛勞,命畫工將兩為將軍的畫像繪於宮門,以鎮壓鬼魅。
2.鍾馗則因生前宦場失意,無罪受屈,死後追封驅魔大神,民間將他供為後門神。
宋元之後
宋元之後,民間的門神更是變化,多得不可勝數。其中較為流傳有秦叔寶和尉遲恭、溫礄、岳飛、趙雲、孫矉、龐涓等古代忠臣名將為代表。武將戰績顯赫,更能鎮鬼驅邪,無法越過門欄,家戶更加安全。
近年來,門神已由驅邪到招福, 招財進寶, 百子百孫, 門神成為新年裝飾。
門神的種類=
1.秦叔寶與尉遲恭門神:
唐代名將秦叔寶與尉遲恭二位將軍。粉面紅潤,鳳眼蒜鼻而唇厚順髯,腰佩寶劍與弓的是秦叔寶將軍。面色如焦,濃眉瞪眼,且一臉腮鬍,腰佩寶劍與箭的是尉遲恭將軍。二人採雙足八卦步的立姿,雙手上下護胸,並執長柄鉞兵器。
2.老少太監門神:
門神為老少太監,分辨老少太監的方法主要是從面貌的不同來區分:年長的太監臉上刻畫出歲月的刻痕,年青的太監則面色圓潤。在服飾方面,由上而下依序為圓「領衫」、「束玉帶」、「蟒袍」,而腳穿的是「笏頭履」。所執的侍器,兩人亦有不同:年長的太監右手捧香爐,左手持拂塵;年輕的太監右手扶玉帶,左手捧著瓶花。民間俗稱二人所捧之侍器為「香、花」。
3.宮娥門神:
兩位宮娥頭上均作束髮,且打雙髻,髻下束有牡丹卷草花紋的「簪戴」,且耳下有垂珠的「耳墜」。在服飾方面,身披「披帛」飄帶,給人有一種輕盈的感覺;身穿「直領襖」,上有菱形花紋;衣著大袍,腹有「圍腰」加「束」,「束」下懸有「宮條」和玉珮流蘇。在所執侍器方面,左側的宮女左手捧桃果,右手執玉如意;右側的宮女右手捧高足的燈具,左手亦執玉如意。二位宮娥和老少太監所捧的侍器加起來,正好是民間喜用的四祥器:香、花、燈、果。
4.哼哈二將門神:
左邊門的門神伸出一指,嘴巴微張,像是在大聲喝道:「哈」。右門的門神則是翹起兩指,彷彿發出「哼」的一聲。他們就是著名的守護神「哼哈二將」。
5.加官進祿門神:
門神一人持「冠」,一人捧「鹿」,「冠」與「官」諧音,「鹿」與「祿」諧音,組合起來便有了「加官進祿」的意思。
6.富貴進爵門神:
門神則一人捧「牡丹」,一人捧「爵」,「牡丹」比喻富貴,「爵」比喻「官爵」,結合起來,便有「富貴晉爵」的意思了。
7.字匾門神:
演變成只有字匾,通常窮人家用字匾門神。[1]
此條目需要更多頁面分類。請協助為此條目補上適當的頁面分類。參見頁面分類入門。(2019年9月2日) |
- ↑ 門神 - 教育大市集 . 教育大市集. [2019-2-2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