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庭經指《太上黃庭內景玉經》[1]和《太上黃庭外景玉經》,約出於魏晉之際,收入《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大旨在於服氣以養精神。主張固守精神,則身形可以長存。《內景經》乃道教上清一脈修習要典,據傳為上清仙真降授於南嶽魏華存,後來成為宋元內丹家修煉內丹的重要典籍。有學者認為《外景經》則與早期天師道關係密切,較內景早出,而為內景經的源流,也有相反意見主張內景經較為早出。
黃庭外、內二經,《外景經》一百九十六句,分為上中下三經或二十四章,《內景經》四百三十七句,分為三十六章,均是規整的七言韻語,各版本異文甚多,句之多少、有無及次序先後,各有不同。
是書以韻語描述人體五官、五臟、六腑以及全身八景諸神二十四真形象與作用,旨在存神內觀,固精練氣,填滿黃庭,久而行之,則五臟生華、色返孩童,最後臻至長生久視之境。
內容
全書以道教思神守一,寶精愛氣之說與古代醫家臟腑理論相結合,闡述修煉長生成仙之術。
經中宣稱人首腦室及面部五官、胸腹內五臟六腑及腸胃等器官,皆有真人神仙居住其中。修道者若能常誦此經書,默念神名,存思身神形狀、服色、居處及其職司等等,便能通神感靈,使臟腑安和,形神相守。延年卻老,成仙升天。
經文尤其強調存思上中下三丹田之神,即腦部泥丸、胸部絳宮(心臟)及臍下命門之神。認為三丹田乃積精行氣之要穴,常思其神則自然長生不死。除誦經思神之外,經中又言及漱津咽液、吐納元氣、房中固精、服食五芽、飛奔日月等方術,特別重視積精累氣。
《黃庭經》所述的一些內修養生之術,與《周易參同契》[2]的煉丹之道相結合,在唐宋時期流變為內丹道,成為中唐以後道教養生方術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