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鍾馗,中國神話中的道教神祇,專能鎮宅驅魔,道教中稱翊聖雷霆驅魔辟邪鎮宅賜福帝君[1],簡稱「鎮宅真君」、「驅魔真君」、「驅魔帝君」、「伏魔大帝」,中國江南的道教信仰,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蕩魔天尊真武帝君、與驅魔真君鍾馗帝君,合稱為三伏魔帝君,為降妖伏魔的三大神祇,也是南方奉祀的家堂神之一。
造像與信仰儀式
鍾馗是著名的驅邪神祇,其形象大多為虎背熊腰,豹頭彪面,鷹鼻鯨口、龍額魚眼,臉上大把虯髯,威武果敢,不過穿著打扮與動作,各藝師則自有表現,朱袍抱印、黑袍握劍、褐衣持傘,白衣讀書,甚至金甲提鞭,乘馬飛躍,種種不一。
在古代,他的形象通常是穿著藍袍,戴著破帽。文獻描寫為:「頂破帽,衣藍袍、束角帶」。[2][3]
而今日最經典的形象是:身著朱紅色官服,頭戴烏紗帽,一手仗劍,一手持扇,腳踏惡鬼。或有小鬼在旁為其提燈、持印、撐傘、牽馬、背葫蘆等,俗稱「五鬼搬運」,有「運財」的意味,也有人說五個鬼卒,可降伏五瘟神。身邊常隨一蝙蝠,代表為其偵查邪魔惡鬼,「蝠」也象徵「福」,有「賜福」的意味。[4]
鍾馗的祭典日在除夕與端午節,每逢這些節日民間會懸掛鍾馗畫像,相傳除夕日驅惡鬼,端午節逐瘟神。宋神宗時,就於除夕日曾經賜官員們鍾馗像。阮元《廣陵詩事》稱馬曰琯、馬曰璐兄弟:「每逢午日,堂齋、軒室皆懸鐘馗,無一同者,其畫手亦皆明以前人,無本朝手筆,可謂鉅觀。」[5]《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祟惡。」
在閩南以及台灣民間信仰,有「跳鍾馗」的儀式。在發生意外之處,或者是節慶、法會上,常會有道士或藝師打扮成鍾馗的模樣,手持寶劍比劃,有驅除邪魔之意。也有不以真人表演,操弄鍾馗之懸絲傀儡的。
參考資料
- ↑ 端午時節話鍾馗(圖)
- ↑ 《事物紀原》
- ↑ 《唐逸史》
- ↑ 科普在線.端午鍾馗降福錢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6-05.
- ↑ 阮元:《廣陵詩事·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