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以色列:是位于西亚主权国家,坐落于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加沙地带各居东西。

以色列国(מְדִינַת יִשְׂרָאֵל;دَوْلَة إِسْرَائِيل) 通称以色列(יִשְׂרָאֵל;إِسْرَائِيل),是位于西亚主权国家,坐落于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加沙地带各居东西[1],西南则为埃及。其领土范围不大,但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2][3]。以色列的金融及科技创新中心为特拉维夫[4],而耶路撒冷则为其法定首都(美国承认)、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辖下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都会圈人口最多)。

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争议[5]。美国东岸时间2017年12月6日下午1时,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6]

美丽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风光。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建议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这一方案规定了新的阿拉伯和犹太国家的国界,并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区将为联合国进行国际管理[7][8]。英国托管巴勒斯坦 (法律文书)|British Mandate for Palestine (legal instrument)|英国对巴勒斯坦的托管定于1948年5月14日午夜终止。

同日,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犹太援以协会主席戴维·本-古里安宣告“犹太国家在以色列家园建立,称为以色列国”,将于托管期结束之日起开始运作[9][10][11]。宣言未规定新国家的国界[8][12]。建国次日,邻近的阿拉伯国家便集结了军队保护前巴勒斯坦托管地,与以色列军队交战[13][14]

此后,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多次发生冲突[15],并在这一过程中控制了约旦河西岸地区、西奈半岛(1956–57、1967–82)、南黎巴嫩Southern Lebanon局部地区(1982–2000)、加萨走廊(1967–2005;在2005年撤退后仍被视为占领)和戈兰高地。以色列将其法律管辖范围拓展至戈兰高地和东耶路撒冷,但未及约旦河西岸[16][17][18][19]。国际社会调解以巴冲突,至今仍未达成和平,但以色列和埃及及约旦已经分别签署和平条约。

根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以色列人口达到852万,为世界唯一的犹太人占多数国家,其中74.8%为犹太裔以色列人犹太裔,20.8%为阿拉伯裔,人数达177万(包括德鲁兹派和多数东耶路撒冷阿拉伯人)[20][21][22]。绝大多数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为定居的逊尼派穆斯林,少数为半定居的内盖夫贝都因人|Negev Bedouin}};其余则为基督徒和德鲁兹派

其他少数族裔包括马龙派撒马利亚人多姆人罗姆人、非裔希伯来以色列人|Black Hebrew Israelites、其他撒哈拉以南非洲人[23]亚美尼亚人切尔克斯人越南船民等。以色列亦有一定数量的来自非洲和亚洲的外国劳工和政治庇护者。

依根据《以色列基本法|Basic Laws of Israel》,以色列为“犹太和民主国家|Jewish and democratic state”[24]。以色列为代议民主制国家[25],采用议会制、比例代表制普遍选举制[26][27]

总理为政府首脑,议会为立法机关。以色列为一发达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28],2014年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37大。该国具有较高水平的劳动力,为全球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公民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比例亦为世界最高之一[29][30]

其生活水平为中东最高亚洲第四高[31][32][33],其人口预期寿命亦居世界前列[34]

名字由来

“以色列”一词为希伯来语,意思为“与上帝角力者”,是以撒的次子雅各天使摔跤后,被上帝赐名为以色列,即作为以色列十二支派始祖。记载在《创世纪32章:24-32节》。

目录

首都争议

1980年,属利库德集团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不顾联合国安理会476号决议国际法约束,一方面坚持以色列军队占有东耶路撒冷,另一方面在以色列国会上通过“耶路撒冷法”,宣布(包含西耶路撒冷之下的)联合的耶路撒冷整体为“永恒的首都”,而此举则引发周遭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

在随后进行的联合国安理会478号决议中,联合国通过裁决(14对0,美国弃权),且认为该法律条文为空白无效,并于同期联合国大会中通过表态(143对1,以色列反对,包括美国在内的4票弃权),指责以色列政府对东耶路撒冷占领行为。

由于世界各国大使馆代表处大多设立于特拉维夫,所以阿拉伯国家仅承认特拉维夫为以色列的首都,而国际上的普遍认知以及新闻处理也倾向于此[35]。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除美国外均不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然而,但亦有部份国家或地区选择认定其首都为耶路撒冷的情况,如美国多哥帕劳[36]危地马拉[37]等。

历史

史前时代

以色列联合王国和南北国时期

大卫王雕像,位于耶路撒冷锡安山。大卫王将都城迁到耶路撒冷,能征善战,颇有作为,开创了以色列历史的“黄金时代”。

以色列最初是指一个民族而非地名,可查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西元前1211年。[38]在过去3000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视以色列地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以色列在犹太教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包括圣殿遗迹和相关的宗教礼仪,都是现代犹太教传统的重要基础。[39]根据圣经记载,以色列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原来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后受神呼召,迁居至迦南。以色列的先祖亦曾南下至埃及寄居,在埃及做奴工四百年。直至公元前14世纪,他们才集体离开埃及,回到迦南定居,并逐渐占领当地。

大卫王-所罗门王

大卫王将以色列的都城迁到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做王33年。其子所罗门接任王位。所罗门承接大卫留下的这个强国,就大兴土木,建筑堡垒、宫室和耶路撒冷的圣殿。所罗门的统治时期可以说是以色列历史的黄金时代的顶点。

南北王国时期

公元前931年所罗门王死后,北方的十个支派便马上脱离以色列联合王国,由耶罗波安做王;而南方的两个支派,即犹大和便雅闵,则依然由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领导,自此,约一百多年的以色列联合王国结束,国家分为北国以色列南国犹大

南部群体(即南国犹大)有两个部族,以较为强大的部族犹大来命名;而北部群体(即北国以色列)则有10个部族,仍然保持着以色列的名称。因此,居住在南部犹大地区的人,自此被称作犹太人;而居住在北部以色列地区的人,便保持以色列人的称号,从而使犹太人与以色列人一样,都具有种族民族,乃至国家的多重意义。[40][41]

巴比伦之囚

古典时代

经历过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廷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并遭驱逐。尤其是在132年的一次大规模起义失败后,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驱逐出这一地区,将地名改为“叙利亚-巴勒斯坦”。[42]虽然如此,千年来小部分犹太人一直留在巴勒斯坦,但主要的犹太人口从以色列南部移至北部、或其他大陆。犹太教最重要的两本经籍《密西拿》和《塔木德》经也是在这段时期写成。

哈斯蒙尼王朝

中世纪和奥斯曼时期

西元638年,穆斯林从拜占廷帝国夺取该地区的控制权,之后一千多年数个穆斯林帝国统治过这个地区;包括乌迈耶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花刺子模蒙古帝国,在1260年至1517年间由马木留克王朝统治,接著在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一个省份。

锡安主义和犹太人回归

近几个世纪以来,诸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18世纪便开始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从数百到上千人不等。在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现第一个大型的犹太人农场社区。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则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1896年,基于犹太人在东欧受到种种迫害,维也纳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发起了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该运动号召散居全世界的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1917年,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导致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爆发冲突。泛阿拉伯主义者,如阿敏·阿·侯赛因在1920年鼓吹一场巴勒斯坦暴动,接著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对此英国在1939年颁布一份白皮书,规定39年后的5年内犹太人可再移民75000人,此后不再接受犹太移民。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贝尔福宣言。阿拉伯人的抵抗也并没有就此平息,他们希望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

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引发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犹太人回归。1944至1948年之间,约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43]

以色列复国和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7年,鉴于犹太人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批评声浪增加,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者的身分切割[44]。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联合国成立“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再分为两个国家(之前上巴勒斯坦领区77%已给予阿拉伯人,成为今天的约旦),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避免双方发生冲突。

分裂方案在已开发领土上大致采取照顾传统聚居点、按人口比例均分的原则,但考虑到未来大量犹太难民的迁入,将南部人烟稀少的内盖夫沙漠划入犹太国,故犹太人以相对少的人口占据较多的领土。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本-古里安接受该方案,但阿拉伯国家联盟不接受,于是阿盟国家对以色列展开为期三天的军事行动,紧接著犹太人组织的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发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45]。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以色列在1949年5月11日已经被承认为联合国成员国

第一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复国的隔天,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对以色列“驱逐”(阿拉伯不承认以色列国,因此名为宣战,但实际是没有这样的宣言),几天内集结军队开始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进攻。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面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在缺乏外国正式军援的情况下,犹太人民兵部队阻挡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也阻止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

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一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 Line)。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侵占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46],约旦则占有东耶路撒冷、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利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萨走廊

大量的阿拉伯人在冲突中逃离“犹太国家”,阿拉伯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النكبة),估计有400,000至900,000名阿拉伯人流亡,后来称为巴勒斯坦难民,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47],独立战争结束后,以色列不许这些巴勒斯坦难民重返他们自己抛弃的家园,但承认留守的阿拉伯人拥有以色列国籍。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

随著1948年的战争,西岸地区和加萨走廊的犹太人口开始迁入以色列,大量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犹太难民使得以色列的人口遽增两倍。在接下来几年里将近850,000名瑟法底犹太人移民,其中约有600,000人迁移至以色列,其他的人则移民至欧洲和美国。

1950年代

第二次中东战争

在1954年至1955年间,担任以色列总理摩西·夏里特为报复试图轰炸埃及未遂而爆发丑闻,造成以色列在政治上蒙羞。埃及在1956年国有化苏伊士运河英国法国对此相当不满。以色列在遭到一连串阿拉伯地下民兵部队的袭击后,秘密地与英法两国结盟,并且对埃及宣战。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三个国家遭到联合国的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1955年,大卫·本-古理安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直到1963年才辞职。在古理安辞职后,列维·艾希科尔继任总理。

1960年代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后的中东
白色:第三次中东战争前的以色列
粉红色: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的以色列取得的领土(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西奈半岛)
红色:埃及
浅黄色:叙利亚
深黄色:约旦
浅紫色:沙特阿拉伯
深紫色:黎巴嫩]] 在1961年,纳粹的领导人阿道夫·艾希曼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遭到以色列情报特务局(俗称摩萨德)情报局人员绑架并送回以色列,被接受审判。艾希曼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唯一遭到法庭判处死刑

六日战争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1967年5月再趋紧张。叙利亚约旦埃及透露开战的意图[48],埃及随即驱逐在加萨走廊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埃及违反之前订立的条约、并且封锁以色列战略要地堤蓝海峡,接著又在接壤以色列的边界部署大量战车和战机。以色列于是以埃及挑衅为由,在6月5日对埃及展开军事攻击。在这场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击败所有阿拉伯邻国的军队。以色列一口气掠夺整个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西奈半岛,控制全境。

而1949年划定的绿线则成以色列管辖国内领土占领区域行政分界线。在签订《戴维营和约》后,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埃及。而在战争中,以色列空军误炸一艘美军情报船自由号(USS Liberty),造成34名美军死亡。因彼此的军事利益交换,美国和以色列认定是一场误击意外,因自由号辨识困难而造成。

1969年,梅厄夫人成为以色列首任女总理。

1970年代

1968年至1972年这段期间被称为埃以消耗战争,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间的边界频繁爆发许多小规模的冲突。除此之外,在1970年代早期,巴勒斯坦武装部队对以色列和各国的犹太人展开规模空前的恐怖攻击,在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爆发慕尼黑惨案,巴勒斯坦的武装民兵挟持以色列的代表团成员作为人质,最后所有人质皆遭杀害。以色列对此展开报复性的“天谴行动”,由摩萨德特工在世界各地行刺那些筹划慕尼黑惨案的幕后凶手。

1973年赎罪日战争

最后,在1973年10月6日,正值犹太教赎罪节那天,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起突袭攻势。尽管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成功打击准备不足的以色列军队,埃及和叙利亚最终仍被以色列击退。战后的几年局势变的较为平静,以色列和埃及终于得以达成和平协议。

在1974年,伊扎克·拉宾继承梅厄夫人成为第五任总理。1977年的国会选举成为以色列政治历史上的主要转捩点,从1948年来一直支配以色列政坛的工党遭到梅纳赫姆·贝京领导的团结党击败,这次选举在以色列还被称为是一场“革命”。工党结束长达三十年的执政,而右翼党派从此在以色列国会取得多数地位。

接著,在当年的11月,埃及总统沙达特史无前例的拜访以色列,在以色列国会演讲,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次获得阿拉伯国家的承认。以色列军队的后备军官也组成和平运动以支持这次和谈。在沙达特拜访之后,两国和平谈判后签下大卫营和约。在1979年3月,贝京和沙达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达成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随著条约的签订,以色列逐渐从西奈半岛撤军,并且撤离自从1970年代开始在那里建立的移民区。以色列也同意依据1949年划定的绿线让巴勒斯坦暂时获得自治权。

1980年代

曾经参与巴比伦行动的飞行员伊兰·拉蒙后来成为以色列的第一名太空人,最后殉职于2003年的哥伦比亚号穿梭机事故

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轰炸伊拉克在奥西拉克(Osirak)建立的核子反应炉,阻止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企图,这次任务又被称为巴比伦行动

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发动攻势,卷入1975年开始的黎巴嫩内战。以色列的开战理由为保护以色列在北方的殖民区。在建立四十公里的障碍区后,以色列国防军继续前进,攻下首都贝鲁特。之后在以色列国防军的默许下,黎巴嫩长枪党策划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在数日内杀害千名以上的伊斯兰教徒,这次屠杀后来成为以色列动画电影和巴什尔跳华尔兹;zh-hk:与魔共舞;zh-mo:与魔共舞》的故事背景。

以色列军队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出黎巴嫩,迫使巴解转移基地至突尼斯。由于无法承担战争带来的压力,总理贝京在1983年辞职,由伊扎克·沙米尔继任。以色列最后在1986年撤出大部分在黎巴嫩的军队,边界的缓冲地带则一直被维持著,直到2000年以色列撤军完毕。

在1980年代里,原本由伊扎克·沙米尔领导的右派政府被左派希蒙·佩雷斯取代。佩雷斯从1984年开始担任总理,但在1986年又被沙米尔取代,沙米尔达成一个政党联盟的协议。在1987年爆发的巴勒斯坦大起义引燃占领区域的一连串行动,事后沙米尔再次于1988年的选举中连任总理职位。

1990年代

波斯湾战争中,虽然以色列不是反伊拉克的联盟国之一、也没有实际参与伊拉克战事,以色列仍遭到39枚飞毛腿飞弹击中。

在1990年代早期,随著苏联解体,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至以色列,依据以色列的回归法,这些人在抵达以色列时便能取得以色列公民权。大约有380,000人在1990-1991年抵达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大众最初相当支持回归法,新移民造成的许多问题被工党作为选战中的把柄,批评执政的团结党没有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结果在1992年的选举中,新移民们大量投票给工党,使得左派再次抬头。

拉宾与《奥斯陆协议》

在选举之后,伊扎克·拉宾再次成为总理。在选举中工党曾经承诺将会大力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到了1993年底,以色列政府抛弃了1991年的马德里协议框架,改与巴解签订奥斯陆协议。在1994年,约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承诺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阿拉伯国家。

最初以色列大众广泛支持奥斯陆协议,然而在协议签订之后以色列仍然持续遭到哈马斯武装团体的频繁攻击,协议受到的支持也开始大量减少。在1995年11月4日,拉宾遭到一名极端的以色列民族主义者刺杀。由于拉宾的遇刺,大众对于奥斯陆协议的观感也稍有好转,大为提升希蒙·佩雷斯的支持度。不过,新的一波自杀炸弹攻势加上阿拉法特赞美炸弹客的声明,使得公众舆论再次扭转,佩雷斯在1996年5月以微弱差距输给联合党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虽然内塔尼亚胡被视为是奥斯陆协议的坚定反对者,他仍然决定从希伯伦撤军,并且签下怀伊备忘录(Wye River Memorandum),给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更大的自治权力。在内塔尼亚胡任内巴勒斯坦团体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活动大为减少,然而他的联合政府仍然在1999年垮台。在1999年选举中工党的埃胡德·巴拉克以大幅票数差距击败内塔尼亚胡而继任总理。

2000年代

巴拉克在2000年决定单边从黎巴嫩撤军,这次撤军也是为了阻挠真主党对以色列的攻击,迫使他们不得不跨越以色列边界才能发动攻击。巴拉克和亚西尔·阿拉法特曾在美国总统比尔·柯林顿的斡旋下于2000年在大卫营协商,然而协商最后失败了,亚西尔·阿拉法特提出的条件是一个由73%西岸地区和100%加萨走廊组成的巴勒斯坦国家,并且在10至25年时间内将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领域扩展至90%(排除耶路撒冷郊区则是94%),但巴拉克拒绝这个提议。

2003年6月4日,在乔治·沃克·布希主持下,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和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约旦相会。 在谈判破裂后,巴勒斯坦开始第二次的暴动,被称为阿克萨群众起义,开始的时间就发生在以色列反对派领袖阿里埃勒·沙龙访问耶路撒冷圣殿山之后不久。协商的失败以及新战争的爆发使得许多以色列人对巴拉克政府感到失望,并且也使和平协议的支持度大减。

总理沙龙

在一场总理的特别选举后,沙龙在2001年3月成为新总理,稍后又在2003年的选举中成功连任。然而,鹰派的沙龙政府开始从加萨走廊单边撤军,这次撤军在2005年8月至9月间实行完成,沙龙的决定遭到党内的强烈不满,他其后退出利库德集团,另组前进党,并提前大选。内塔尼亚胡其后重夺党的领导权。

以色列也在西岸地区建立围墙,表面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以色列免遭武装巴勒斯坦团体的攻击。事实上长达681公里的围墙及其缓冲地区侵占9.5%的西岸地区面积,使得巴勒斯坦居民的经济状况遭遇困难[49]。围墙的建立遭致国际间的许多批评,也遭到一些以色列极左派的批评,不过,围墙的确减少对以色列的恐怖攻击事件,也顺便压迫巴勒斯坦的土地与平民。[50]

在沙龙严重中风之后,总理权力转移给艾胡德·奥尔默特。在2006年4月14日,在前进党赢得大选后,奥尔默特当选为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的前进党也在2006年的选举中赢得第一大党席位。

在2006年6月28日,哈马斯的民兵部队从加萨走廊挖地道潜入以色列境内攻击以色列国防军的据点,俘虏一名以色列士兵并且杀害其他两名。以色列以此为借口展开报复性的夏雨行动,大量轰炸黎巴嫩唯一的国际机场贝鲁特-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以及其他桥梁、道路、以及发电站等民用设施,以色列也派军占领此地区。并且辩称此行动与伊斯兰份子无关。

2006年6月13日爆发的以黎冲突发生在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地区,主要是介于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冲突始于真主党之前在一次跨越边界的军事行动中杀害八名以色列士兵并且俘虏其他两名,以色列以此认为黎巴嫩政府必须对这次攻击负起责任,因此从海上和空中对黎巴嫩展开轰炸,并且进军黎巴嫩南部。真主党继续使用火箭攻击以色列北部,并且以游击队的打带跑战术袭击以色列军队。

最后以色列在2006年8月14日达成一则停火令。这场冲突导致一千名黎巴嫩平民[51]、440名真主党民兵、以及119名以色列士兵丧生[52],也对黎巴嫩城市的基础建设造成庞大损害[53]

2008年12月19日,哈马斯与以色列签署的停火协议到期,哈马斯向以色列境内发射大约百枚火箭弹和迫击弹,以色列借此发动反击,从12月27日开始对加萨走廊实行空中军事攻击,造成至少228人死亡和约780人受伤,加萨战争爆发。2009年1月3日,以军开始从地面侵略。此外,以军在攻击中使用被联合国禁止的白磷弹,并因此遭到各方相当的抗议,以军才在2010年2月1日承认曾使用白磷弹。

经过连续20多天对加沙的进攻后,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17日晚宣布,以军将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2时(北京时间18日8时)开始在加沙地带实施单边停火。据悉,以国防军已经得到命令,在实施单边停火期间,将仅对针对以方城镇的火箭弹袭击和针对以军的攻击火力进行还击。以军强调说,将对敌方任何攻击行为予以强力回应。哈马斯一名发言人当晚表示,哈马斯将继续抵抗,直到以军撤出加沙。他说,以色列应该“停止侵略并完全撤出加沙,开放口岸,解除封锁”。

以色列自向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侵略以来,已造成超过91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过5300人受伤。相较下,以色列方面只有13人死亡,120受伤。埃及方面一直努力调解以色列和哈马斯实现停火,并提出三点停火倡议,包括巴以双方立刻实现一定期限的停火,然后开始长期停火条件谈判。

内塔尼亚胡执政

2009年以色列国会选举,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及其他右翼宗教政党取得多数,组建联合政府,内塔尼亚胡再次出任总理。(务之柱行动|2014年以巴冲突) 以色列因在2010年5月袭击联合国为加沙提供物资的国际援助船队,导致惨重的人员伤亡,其中土耳其蒙受的损失最严重。在联合国大会9月23日上午的一般性辩论中,时任土耳其总统阿卜杜拉·居尔称以色列的行为明显违反国际法,他要求以色列对此事件道歉,并且赔偿受害者家庭。当船队行至距离加沙海岸40多海里公海上时,以色列国防军对船队进行拦截,并在与船上救援人员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导致九人死亡,十多人受伤。死者几乎全部是土耳其人。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在土耳其国内更是引发大规模的抗议示威[54]

土耳其与以色列至此十分紧张。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击毙策划2007年加萨之战、绑架以色列士兵吉拉德等事件的加萨地区哈玛斯军事首领艾哈迈德·贾巴里,同时召集7万5千名后备军人展开云柱行动,直到11月21日停止行动。[55][56]

2013年以色列国会选举,内塔尼亚胡成功连任总理,成为以色列复国以来任期第二长的总理。2014年6月,以色列3名青年疑遭哈马斯绑架杀害,事隔不到1日,1名巴勒斯坦青年遭人拖入车中杀害弃尸,巴勒斯坦怀疑是以色列的报复行动。这场“青年之死”成了引爆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的导火线。7月8日,以色列国防部队发动保护边缘行动,导致加萨地区的巴勒斯坦平民死伤惨重,引发国际关注。[57]

地理

位置

以色列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以色列西边有著与地中海相连的海岸线、在南边则有埃拉特海湾(又被称为亚喀巴湾)。

版图

巴勒斯坦地区1947年分治前面积为27090km²,1967年战争前以色列面积为20770km²,现实际管辖面积为22072km²,包括戈兰高地、约旦河部分地区。现巴勒斯坦国自治面积2500km²,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部分地区。

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攻克了约旦王国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加萨走廊(当时被埃及占领)与西奈半岛。以色列在1982年从西奈半岛撤出了所有的驻军和殖民地,并在2005年9月12日完全撤出了加萨走廊,不过西岸地区和加萨走廊的归属问题目前仍未解决。自从1967年以来耶路撒冷东部一直在以色列司法、行政管辖范围之内[58],戈兰高地自从1981年以来也直属以色列管辖,虽然它们都不被国际社认为属以色列的正式领土。

以色列国的控制范围,若去除所有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战争后吞并的领土,总计为20,777平方公里(1%水面积)。而若加上以色列民法管辖范围内的领域,包括耶路撒冷东部和戈兰高地在内,则是22,145平方公里,水面积不到1%。而全部由以色列控制的领土,包括军事占领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统治的西岸地区,则是28,165平方公里

地形

以色列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约旦河谷(即大裂谷延伸部份[59])、以及内盖夫沙漠。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从北部的黎巴嫩边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萨,该地区土壤肥沃而潮湿,是农业和水果栽种的重要地带。

海岸平原的东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带,高原地带的北边是加利利山脉的山丘,更南边的地区是由许多小型而肥沃的溪谷地区所组成的撒马利亚山脉;再往南则是荒芜的犹太山地。中央高原地带的东部是约旦大裂谷,属于长达6,500公里的东非大裂谷的一部份。在以色列境内的裂谷是由约旦河、加利利海、以及死海所构成。内盖夫沙漠由大约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组成,占据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积,在地理上内盖夫沙漠是属于西奈半岛的延伸。

气候

以色列主要为地中海型气候,特征为漫长而又炎热、少雨的夏季,以及相对较为短暂而又凉爽、多雨的冬季。以色列的气候是由邻近的亚热带撒哈拉和阿拉伯沙漠地带、与地中海东部沿岸的亚热带湿热空气所共同影响的,空间差异较大,会因为各地高度、纬度、以及与地中海的距离而变化。

一月是最冷的月份,平均的气温从6 °C至15 °C(43 °F至59 °F)不等,七月和八月则是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从22 °C至33 °C(72 °F至91 °F)不等。地中海沿岸地区在夏季时相当潮湿,但在中部的高原地区则相当干燥。在埃拉特市等沙漠都市,夏季白天的气温通常是全以色列最高的,从44 °C至46 °C(111 °F至115°)不等。

超过70%的以色列降雨量是在11月至3月之间降下,6月至9月通常是无雨季节。降雨量在全国分配不均,愈南部的地区降雨量愈低,尤其是在内盖夫沙漠地区。庞大的降雨量通常是伴随著强大的暴风雨,有时会造成水土流失洪灾。有时中部地区在冬季时会遇到降雪,包括耶路撒冷在内。赫尔蒙山的三个最高的顶峰在每年的冬季和春季都会有季节性的降雪出现。以色列国内最具农业耕种价值的土地便是那些每年获得超过300毫米降雨量的地区,这样的地区大约只占了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

雷雨冰雹雨季也相当常见,海龙卷有时也会袭卷地中海沿岸,但通常只会造成些微的损失。不过,在2006年4月4日袭卷加利利西部的一次F2级飓风相当严重,对当地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造成75人受伤。

行政区划

以色列行政区划包括以下六个行政区(括号内为首府):

另外,以色列还有以下三个争议地区(括号内为争议地区所属的行政区):

主要城市

以色列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

# 名称 人口
1 耶路撒冷 801,200
2 特拉维夫-雅法 404,500
3 海法 269,300
4 里雄莱锡安 231,700
5 阿什杜德 211,400
6 佩塔提克瓦 210,800
7 贝尔谢巴 195,800
8 内坦亚 188,200
9 霍隆 182,000
10 伯尼布莱克 161,100

政治

公民身分与投票权的问题

以色列是一个实行议会制民主国家,有实行选举权。大多数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的东耶路撒冷戈兰高地等地区的阿拉伯人都有权获得以色列国籍,但他们之中大多数都不愿意承认以色列的主权而拒绝以色列国籍,虽然没有国籍,但他们拥有以色列的永久居留权。分治后的巴勒斯坦人同样没有,但有权获取以色列国籍。无以色列国籍者没有在以色列投票和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

法律

以色列未有一部明文写成宪法。因此以色列政府是依据国会颁布的法规运作,包括了一系列的“以色列基本法”,目前为止总计有14条基本法。这些基本法被计画用作未来宪法颁布的基础。在2003年中旬,国会的宪法、法律、和司法委员会开始起草一份正式的宪法[60],直到2007年初为止宪法仍在起草[61]。以色列的法律系统混合了英美法系欧陆法系犹太法典的影响,另外也受到以色列独立宣言的影响。如同英美法系一样,以色列的法律体制建立在先前判例的原则上。

以色列的法庭采取抗辩制度,而不是审讯制度,当事人(原告和被告)必须自行将证据带到法庭上,法庭并不会作任何独立的调查。如同欧陆法系一样,以色列不设陪审团制度,案件是由专业的法官判决。许多主要的以色列法规(例如契约法)也都受到欧陆法系的影响,是根基于民法的原则上。以色列的法规并不是由法典组成,而是由单独的法规构成。不过,一套民法的法典在最近完成了,并且预估将会被正式采用。宗教法庭(犹太教伊斯兰教逊尼派、基督教以及德鲁兹派)则在婚姻的离婚判决上拥有独占的法律权利。

行政

以色列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主要只是担任礼仪上的象征,总统另外必须指派国会里的多数党或多数派联盟领袖作为总理以色列总理担任政府首脑以及内阁的领导人,主要的权力总理手上。现任以色列总统鲁文·里夫林,而现任以色列总理则是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立法

以色列的立法机构一院制,由120名议员组成。国会里的议席分配是由各政党在大选里的得票比例决定的,透过比例代表制的投票制度,设3.25%的得票门槛。国会的选举通常是四年举行一次,但国会可以在选举前经由表决决定自行解散,这种表决又称为不信任投票。目前国会里有12个拥有至少1个议席的政党。作为以色列的立法机构,国会负责颁布法律、监督政府行为,并且有权选出或免职以色列总统。

国会议员的选举制度继承了英国管辖时期留下的传统,使得任何政党都很难在国会里获得一个有效的多数派地位,也因此政府通常是由政党联盟组成。总理是由国会里的议员选出,因此都是由最有能力组成联合政府并争取最多议员支持的人出任。在总统的选举之后,总理有45天的时间可以组成一个联合政府,联合政府的内阁也必须要由国会集体批淮。在1996年5月的选举中以色列曾试图改革选举制度,由普选直接选出总理,不过在实行三次之后,2001年后便没有再实行,又继续沿用议会制度至今。

司法

以色列的司法部门是由三层架构的法庭组成。在最低层次的是地方法院,分布于大多数的都市。第二层则是地区法院,同时负起上诉法院和地方法院的功能,分布于五座城市: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贝尔谢巴、以及拿撒勒

最上层的法院则是以色列最高法院,位于耶路撒冷,目前的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Dorit Beinisch。最高法院是最高的上诉法院,也身兼高等法院(HCQJ)的功能,高等法院主要是负责解决个别公民对于法院提出的请愿,这些请愿通常由政府部门回复(包括以色列国防军)。这样的请愿可能使得高等法院作出决定,指导政府部门改正行政的方式。

一般的法官是由国会组成的委员会、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以色列律师行会的会员联合选出的。法律规定要求法官在70岁时退休。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由司法部长所批淮,负责指派所有法庭的常务官员。

以色列并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的成员,因为担心若加入成员将会导致以色列在有争议的领地的相关人士会遭到起诉。

政党

以色列工党团结党(利库德联盟)一直是以色列的两大政党,两大党在过去65年大部分时间拥有主导联合政府的权力。工党在2000年后支持度大幅下降,利库德遂主导联合政府。

国际人道主义

以色列虽然是发达国家,但贫富差距较大,物价昂贵,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贫困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以色列的国外援助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排名较低,其发展援助占国民总收入不到0.1%,而不是一般所建议的0.7%。该国在2016年世界慈善捐助指数列表中名列第43位。然而,以色列长期向全世界提供紧急援助和应对灾难的人道主义小组。以色列的人道主义努力于1957年正式开始,它建立了色列国际发展合作机构Mashav,另外,还有别的以色列人道主义和应急小组与以色列政府合作,其中包括IsraAid,这是由14个以色列组织和北美犹太团体共同执行的合作项目;此外还有ZAKA, The Fast Israeli Rescue and Search Team (FIRST),Israeli Flying Aid (IFA),Save a Child's Heart (SACH) 和Latet。 [62]

在1985年至2015年期间,以色列派出了IDF研究与救助部门的24个代表队(Home Front Command)到22个国家中。在2010年海地地震之后,以色列是第一个建立提供外科手术的场地医院的国家。以色列派出了200多名医务人员,在现场对受伤的海地人进行治疗。在11天的人道主义任务中,以色列代表团对1100多名病人进行了治疗,共进行了319次成功的手术,分娩了16次,救出或协助拯救4人。尽管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中存在辐射的危机,但以色列是灾难发生后第一批派遣医疗代表团的国家之一。

以色列于2011年向海啸灾区栗原市派出一个医疗队。这是由以色列IDF的50名成员组成的医疗诊所,其中有儿科,外科,妇产科,妇科和耳鼻喉科病房,还有验光部门,实验室,药房和重症监护室。他们在两周内对200名病人进行治疗,之后,应急小组向日本人捐赠了所有设备。[63]

以色列控制的有争议土地

1967年“六日战争”中,以色列控制了包含耶路撒冷老城、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地区、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以色列还夺取了西奈半岛,但作为1979年“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的一部分而将其退回。[64]在1982年至2000年期间,以色列占领了黎巴嫩南部的一部分,即所谓的安全带。自以色列获得这些领土以来,以色列在其上建设定居点和军事设施,唯一例外的是黎巴嫩。以色列将民法用于戈兰高地和东耶路撒冷,并赋予其居民永久居留的身份和申请公民身份的能力。约旦河西岸地区的非以色列定居地仍接受以色列的直接军事统治,巴勒斯坦人在这个地区不能成为以色列公民。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撤出其军事力量,拆除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定居点,将其作为从加沙地带抽身的一部分,尽管它继续控制其领空和水域。

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宣布将戈兰高地和东耶路撒冷吞并是“无效的”,并继续将这些领土视为“被侵占”的地带。联合国主要司法机构国际法院在2004年关于以色列建造“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地区屏障”的合法性问题中认为,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是侵占的领土。关于东耶路撒冷在未来和平解决中的地位问题,有时是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代表之间谈判时的一个困难问题,因为以色列认为这是自己的主权领土,也是其首都的一部分。与领土有关的大多数谈判都是基于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决议,其中强调“不容许以战争获得领土”,并呼吁以色列撤出占领的领土,以换取与阿拉伯国家的正常关系,这是一个“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65]

在阿拉伯拒绝联合国在巴勒斯坦建立两个国家的决定之后,约旦在1950年侵占和合并了约旦河西岸地区。只有英国才承认这一吞并,约旦已经将领地割让给PLO。这里人口主要是巴勒斯坦人,包括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的难民。从1967年至1993年的占领中,居住在这些领地上的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军事管理下。自从Israel–PLO letters of recognition颁布以来,大多数巴勒斯坦人口和城市一直处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内部管辖范围之内,只保留部分的以色列军事控制,尽管以色列曾多次重新部署部队,并在动乱期间恢复全面的军事管理。为应对阿克萨群众起义日益增加的袭击事件,以色列政府开始修建“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地区屏障”(也被称为“隔离墙”)。工程完成后,大约13%的屏障将在绿线或以色列内建造,而87%在约旦河西岸地区。[66]

从1948年到1967间,加沙地带被埃及占领,1967年以后被以色列占领。2005年,作为以色列单方面的抽离计划的一部分,以色列将所有的定居者和部队从领土移走。以色列不认为加沙地带是被占领的领土,并宣布其为“外国领土”。许多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和联合国各机构对这一点提出异议2007年加沙之战后,当Hamas在加沙地带上台时,以色列收紧对加沙边界的控制,加强海上和空中的管制,阻止人员进出该地区,只有与人道主义有关的个别情况才能进出。加沙与埃及有共同的边界,与以色列,欧洲联盟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之间有共同的协议,规定了过境的具体情况(过境由欧洲观察员监督)。[67]

外交

以色列于1949年5月11日加入联合国。至今,以色列已与161个国家保持正式的外交关系[68];另外,仍有32个联合国成员国拒绝承认以色列,主要是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国家和一些本身持反美政策的国家,如朝鲜古巴等。

1948年独立以来,以色列在外交上屡次遭遇各种困难。1948年,以色列遭受到邻国的集体抵制,但为了解决这种困境,以色列开始走出中东地区、转往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外交关系以色列政府也特别注重与美国的外交关系,也有涉及到一些非洲亚洲的新生国家。在1967年之前,除阿拉伯国家和一些穆斯林国家之外,以色列与世界上大部份国家保持外交关系。在1991年马德里会议|Madrid Conference of 1991之后,由于和平协议的签订,以色列又与其他68个国家建立或恢复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以色列也加入了许多国际组织和区域性机构,并且是地中海对话|Mediterranean Dialogue|“地中海对话”协约的成员国之一,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保持合作关系。

2017年12月23日(北京时间)当地时间22日,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正式宣布,以色列将于2018年底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军事

以色列2016年新引进美国F-35战斗机;以色列改造的F-16I 战斗机也很有名。

以色列研发部署的“铁穹”反导系统,拦截哈马斯发射的火箭弹。“铁穹”是世界首个部署的可以拦截炮弹的反导系统。

以色列是世界上第一个女性义务兵役制国家,女性一般参军20个月。

以色列的军队由一支统一的以色列国防军组成,在海军空军都是由陆军管辖。Template:来源请求也有其他一些准军事的部门负责不同层面的以色列国家安全(例如边界警察和内部安全局)。以色列国防军的前身是在英国管辖时期组织的地下军队哈加拿

以色列国防军是中东地区国防预算最高的军队之一,并且也被列为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的军队之一,在建国半个世纪以来参与了五场主要的大型战争和其他无数的小型冲突。在人员上,以色列国防军的主要优势是在其人员训练的精良品质以及完善的制度,而不是人员的数量多寡。以色列国防军也大量依赖于高科技的武器系统,以色列国内也有一些专门替国防军生产和开发武器科技的机构或企业,其他的则进口自国外(大多来自美国)。

大多数以色列人(无论男女)都在18岁时被征召从军[69]。有些移民也会自愿的加入以色列国防军。不过阿拉伯裔的公民则是例外,大多数阿拉伯公民都没有被征召,以避免在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开战时可能爆发的利益冲突。其他不需当兵的还包括残障人士、已婚妇女、或者出于宗教原因者(极端正统派犹太教)。男性的义务役是三年、女性则是两年。以色列国防军里也有贝都因人等少数族群参与。自从1956年来,德鲁兹族群也和犹太人一样被以色列国防军征召从军。

在宗教机构就学的人可以获得延缓征召。多数犹太正教人士会不停地延迟服役,直到超出法定服役年龄,这种做法在以色列引起相当大的争议。虽然阿拉伯裔的公民不在征兵范围内,他们也可以自愿从军。同样的政策也套用在贝多因人和许多非犹太裔的公民上。服过义务兵役后,以色列男子转入国防军预备役部队,每年从事几个星期的服务,直到40岁为止。

核武能力

以色列据信是中东唯一的有核国家,这对保障其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但以色列国本身从未公开承认或否认自己的核能力,国际社会是通过美国-以色列的“深度核互动”来推断其有核武器的。美国同样既没否认也没承认其与以色列的“深度核关系”。许多人推测以色列具有使用核武器的能力,还有预估认为以色列的军火库可能储藏了高达40枚的核武器[70]

自从20世纪中旬以来,以色列一直有一座内盖夫核能研究中心负责此领域的研究,并且有能力生产被归类为核武器的材料。这座研究中心从来没有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宣称他们相信以色列“是个拥有核子武器的国家”,然而以色列政府对此不置可否。由于以色列不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国,虽然以色列核子武器军火库的详细数量一直有待争议,一般相信以色列拥有至少一百枚核子武器装置。

有关以色列核武器投射能力的资料比详细的核武器研究计画资料还要容易取得。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研发中程弹道飞弹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耶利哥”型弹道飞弹系列早在1970年代便已开始部署,目前已有三个系列:耶利哥一型、二型和三型。耶利哥二型飞弹从1980年代中旬开始服役,预估射程有至少1,500公里,而最新的耶利哥三型飞弹则预估至少有4,500公里射程[71],其他的估计则认为耶利哥三型的射程高达7,800公里[72]

除了弹道飞弹科技以外,以色列保有一系列的海豚级传统动力潜舰,一般广泛推测海豚级潜舰搭载由以色列自制的中程巡弋飞弹(射程可达1450公里),有能力携带核子弹头[73]

反导系统

2017年4月,以色列“大卫弹弓”中程导弹拦截系统开始投入使用。[74]

经济

特拉维夫的商业区,是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也是位在于此地。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工业化、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以色列有著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但政府也作为一定的管理。以色列在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粮食牛肉、原料、军事装备上都依赖进口。尽管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以色列还是发展出了非常成熟而密集的农业和工业。除了牛肉及谷物以外,以色列在粮食上可以自给自足。钻石、高科技、军事装备、电脑软件、药物、高级化学原料、以及在于农业产品(水果、蔬菜、和花卉)都是以色列的主要出口货物。

以色列在经常帐户上时常保持庞大的赤字,这些赤字主要来源于与国外的资金往来以及外国借债,虽然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这些赤字是表现出了以色列的成熟市场经济特征。以色列有著广泛的炼油钻石开采半导体制造产业。依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以色列有著中东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

大约有一半的以色列政府外部借债是由美国所有,通常是来自经济与军事的支援。另外还有一大部分是由个别的投资者所拥有,而通常是经由以色列公债计画。美国购买的债款加上个别投资者购买的公债,使以色列政府获得借款,有时候还能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利息。

在1989年-1999年间来自苏联的大量犹太人移民有750,000人,总计来自苏联的移民则高达百万人,等于以色列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之中许多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拥有科学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这对以色列经济是一大利多。加上在冷战结束后新市场的出现,有效刺激了以色列的经济,在1990年代早期得以快速的发展。不过,经济的发展在1996年开始减缓,政府施加了更严格的财政和金融政策,移民所带来的经济成长开始减缓。这些政策有效的减低了以色列的通货膨胀,在1999年通货膨胀到达了新低的纪录。24%的以色列劳动人口拥有大学学历,这也使得以色列成为工业国家里学历程度第三高的国家,仅次于美国荷兰。12%的人口拥有大学以上的学历[75]

近年来,在以色列相当重要的钻石产业也受到了工业环境改变以及来自远东地区的竞争增加的影响。

宏观经济

以色列经济与欧美经济关系密切,是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仰仗美国保护,虽身处四战之地而享有稳固的和平。这为以色列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提供了环境。战后,大量来自苏联和欧美的高端人才皈依祖国,为以色列节约了大量的培养成本和培养时间。仰仗人才,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雄踞世界前50名。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40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3万美元,居世界前30名。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高居世界第19名。

以色列的高新技术产业举世闻名,其在军事科技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航空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这些领域也正好是美国所擅长的领域)。其电子监控系统和无人飞机与美国有深度的技术交换,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很高的口碑。以色列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逾80家,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包括全球最大非专利药制药企业——TEVA、以色列最大企业——全球网络保全产品巨头Check Point软体科技公司和著名国防承包商Elbit系统。以色列被视为中东世界里经济发达、商业自由、新闻自由和整体人类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

支柱产业

高科技

以色列用沙维特运载火箭发射卫星。

以色列农业技术也非常发达。圣女果,“樱桃番茄”,也是以色列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海法Matam科学园的英特尔大楼,是英特尔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双核处理器在此发明。

以色列对于科学科技的发展贡献相当重大。由于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科学和工程学的技术研发,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电脑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其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相当知名。

总计已有十二名以色列人和以色列裔人曾获得诺贝尔奖。包括共同获得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生物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共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晶体学家阿达·约纳特,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材料学家丹·舍特曼;共同获得1978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家梅纳赫姆·贝京,共同获得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家伊扎克·拉宾希蒙·佩雷斯;共同获得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共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以色列裔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共同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以美双重国籍经济学家罗伯特·约翰·奥曼

高科技产业在以色列经济中举足轻重,尤其是在过去十年中。以色列有限的自然资源以及对于教育的强烈重视使得高科技产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大,以色列在软体开发、通信、和生命科学上都是世界顶尖的国家之一,以色列还经常被称为是第二个硅谷[76][77]

直到2004年,以色列获得的风险资本投资总额高过了任何欧洲的国家[78],并且有著世界最高的VC(投资资本)/GDP比率。除了美国与加拿大以外,以色列有著全世界最多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79]

以色列出产的学术论文数量就人口来算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平均10,000人里有109篇[80]。以色列的专利权申请档案数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研究和开发(R&D)花费指数上,以色列是第三高的国家,在科技准备(产业界在R&D上的花费、科研社群的创造力、个人电脑和网路覆盖率)上则是第八,在科技创新上是第十一,高科技出口总额上是第十六。

农业

以色列是当今世界少数实现科学灌溉的国家。其特有的滴灌技术,充分利用水资源,并将大片沙漠变成绿洲。这使得农业人口不足总人口5%的以色列不仅解决了自身粮食问题,同时还向其他国家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旅游业

以色列另外一个重要的产业是观光业,其优势在于以色列国内大量而又珍贵的历史和宗教遗迹,从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及其他独立教派)、伊斯兰教、到巴哈伊教等都有。另外以色列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海滩度假资源也是优势之一。以色列的观光业包括了围绕于圣地的各种历史和宗教景点,也包括了现代的度假海滩,以及各种考古学观光、古迹观光、以及生态旅游

以色列的美食烹饪可以追溯到西元三千年前,受到欧洲,中东,北非,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深远影响,不同的烹饪艺术和迥异的饮食习惯汇集在一起,随著时间的推移,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熔炉风格。以色列人对于食品原料的特殊宗教要求,是其他民族和国家所不及的,那是因为犹太教“考舍尔”饮食教规,规定了许多不能吃的食物。

能源业

以色列在过去被认为是没有油气资源的国家。但2009年,2010年,以色列在海法以西的地中海发现了两个巨型天然气气田,塔马尔气田和列维坦气田,有望改变能源格局。2013年,塔马尔气田开始供气。2014年,以色列和约旦签署150亿美元天然气订单,将从列维坦气田向约旦出口天然气。这是以色列和约旦目前最大的经济合作。[81][82]

交通运输

航空

以色列的主要门户为本-古里安国际机场,位于两大城市特拉维夫耶路撒冷之间。

海运

以色列主要的海港有海法港、阿什杜德港和埃拉特港。

公路。

铁路

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正在修建高速铁路。

人均GDP和生活水平

人口

1949至2015年间以色列主要宗教群体的百分比变化中,1949年与1990年,出现人口高峰。

人口数据

以色列人口自1948年起就保持稳定,而其他国家却有大量移民[83]。人口统计学者认为由以色列移民到其他国家(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是比较合理的[84],然而以色列政府却称这是以色列未来的主要威胁[85][86]

2003年以后的十年间,许多来自罗马尼亚、泰国、中国、非洲、南美洲的工人在以色列定居。具体人数未知,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非法居住在该国[87],据估计有203,000人[88]

2005年之前,大约七千八百个以色列人住在加沙走廊,后来被以色列政府撤离[89]

2006年,以色列人口统计处列出以下三个大都会地区:特拉维夫(3,040,400人)、海法(996,000人)、以及贝尔谢巴(531,600人)。首都耶路撒冷则有人口719,900人。

2011年,二十五万犹太人住在东耶路撒冷[90]住在以色列定居点的以色列人的总数超过五十万,即以色列人口的6.5%。

直至2012年六月,约有60,000名非洲人进入以色列。[91] 大约92%的以色列人住在城市。[92]

2013年,超过三十五万以色列人居住在西岸地区的定居点[93](如马阿勒阿杜明阿里埃勒),和在以色列成立之前就已建立、但在六日战争之后重建的社区(如希伯仑古什埃齐翁)里。两万以色列人住在戈兰高地的定居点。2013年中期,以色列大约有8,051,200人,其中6,045,900 是犹太人[94]以色列的阿拉伯公民约占该国总人口数的20.7%。

居民组成

以色列国本来是犹太人组成的国家,因为历史上的因素该族被迫移居世界各地。

以色列为了犹太人而建国,而且常被认为是犹太国家。该国的《回归法》保障所有犹太人及有犹太血统的人有权取得以色列国籍[95]。75.5%的以色列人都是具有犹太血统的人Jewish_ethnic_divisions。大约4%的以色列人(三十万)被认为是“其他”民族的人,他们是具有犹太血统的俄罗斯人。根据拉比的法律,他们不是犹太人,但根据《回归法》,可具有以色列公民权[96][97]

以色列犹太人中大约有73%在以色列出生,18.4%是欧洲和美洲的移民,8.6%是亚洲和非洲(包括阿拉伯世界)的移民[98][99]。来自欧洲及前苏联的犹太人及其后裔(也叫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占以色列犹太人的50%。而剩下的大多是来自阿拉伯地区及其他回教国家的犹太人(也叫米兹拉希犹太人塞法迪犹太人[100])。[101][102][103]各犹太分支之间的通婚率在35%左右。最新的研究表明,同时具有塞法迪血统及阿什肯纳兹血统的以色列人每年增长0.5%,而现在已有超过25%的学龄儿童同时具有两种血统。[104]

语言

以色列的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享有特殊地位。[105][106]希伯来语最主要的语言,被大多数人口所使用。以色列有大量的海外移民,因此在街上能听到很多种语言,来自欧美的电视节目也在以色列广泛播放,也可以找到全世界各种语言的报纸。以色列人大多英语流利,除了英语国家移民之外,因为官方、民间皆与美国交流密切,而义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起就有英语科目,而且电视广播充斥英语节目。以色列有大量来自苏联的移民,有100万以上的俄语使用者。[107]大约有70万以色列人讲法语[108]其中大多数人来自法国北非(见马格里布犹太人)。也有不少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移民(大约13万埃塞俄比亚犹太人住在以色列),[109][110]因此有很多人讲阿姆哈拉语[111]其他被使用的语言还包括了意第绪语拉迪诺语罗马尼亚语波兰语义大利语荷兰语德语波斯语阿拉米语

教育

以色列有著中东地区以及西亚最高的平均受教育年数,与韩国并列为整个亚洲平均受教育年数最高的国家,而在全世界上则排名21名[112]。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以色列也有中东地区最高的识字率[113]

以色列的教育制度,在中等教育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等教育(1-6年级)、初级中学(7-9年级)、接著是高级中学(10-12年级),义务教育则是从1年级至11年级。中等教育通常包括了协助准备以色列大学的入学考试(תעודת בגרות)。大学入学考试是由数个题材组成,一些是必考的(希伯来语、英语、数学、圣经教育、公民学、以及文学),有一些则是选考的(如化学音乐法语)。在2003年,有56.4%的12年级以色列学生获得大学入学许可:希伯来语学生有57.4%、而阿拉伯语学生有50.7%[114]

获得大学入学许可的以色列学生都可以就读高等教育。不同的大学通常会要求一定的入学分数,同时也会考量到心理测验的分数(类似美国的SAT)。由于所有大学(以及诸多学院)都是由政府所补助,学生负担的学费只占了一部分的教学成本。以色列有八所大学、以及数十所学院。依据Webometrics在2006年的调查,中东地区最好的10所大学里,有7所位于以色列,其中前四名都是以色列大学[115]。不过到了2007年1月,Webometrics已经将以色列(以及土耳其)大学与欧洲大学并列计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是中东地区唯一一所在Webometrics统计里排名前200的大学,以色列也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有大学名列SJTU前100名大学排名的国家(希伯来大学第60名)[116]。另外,在所有中东和西亚国家中,以色列也拥有最多的耶鲁大学校友[117]

宗教

耶路撒冷街上随处可见超正统派犹太人。海法的巴哈伊教空中花园,200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依据以色列人口统计处的调查,有76.1%的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16.2%为伊斯兰教、2.1%为基督教、1.6%为独立的德鲁兹教派、3.9%未分类[118]

犹太教有犹太教改革派犹太教保守派等等。大约12%的以色列犹太人属于哈拉迪教派(严格的正统派犹太教徒),有9%则是“有宗教信仰”,而35%则自认为是“传统派”,43%自认为是“现世派”(被称为hiloni)。而在现世派中,有53%的人相信上帝。不过,有78%的以色列人都有过逾越节的习惯[119]

在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中,有82.6%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8.8%是基督徒,而有8.4%是德鲁兹派穆斯林。另外也有一些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支派伊斯玛仪派的穆斯林和一些属于阿赫迈底亚教派的穆斯林[120]。以色列的基督徒大多属于东正教或东方礼的天主教,教会语言多使用希腊语阿拉米语亚美尼亚语和阿拉伯语。

以色列境内也有14种不同的佛教群体,有混合了犹太教与佛教的犹佛教Jewish Buddhist,也有为数不多的从越南逃难来到以色列而获得公民权的大乘佛教徒[121]。以色列也有一些印度教团体,包括了毗湿奴派的信徒[122]。以色列还有一些锡克教徒。同时以色列也是巴哈伊教的世界中心,巴哈伊教的“国际正义院”座落于海法,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来自全球各地的巴哈伊教徒朝圣[123]

总之,虽然犹太教在以色列占主体,但以色列绝不是单一宗教的国家,而是宗教多元化的国家。任何教派都能在以色列找到一席之地,另外以色列还有大量世俗化的人口。各种宗教的信徒以及世俗化的以色列人都能互相包容和共存。

种族

现代以色列形同“非单一民族国家”,而是“民族大熔炉”。因族人分散超过千年,经过通婚、混血,导致各地犹太人长相差别极大:有金发碧眼的俄罗斯欧美混血,与阿拉伯人长相相近的中东北非混血,与非洲衣索比亚黑人混血等。以色列官员承认:“没法凭外在判断谁是犹太人。”

尽管受尽“种族歧视”的苦痛教训,不同种族甚至不同的犹太人族群仍存在歧视他人的排斥行为,社经地位差异与血液歧视,某些学校拒收衣索比亚混血的犹太幼童,卫生单位甚至以防范爱滋病为由,血库不接受这些人的捐血。[124]

文化

以色列的文化是犹太教和犹太人数千年以来的历史经验所交织构成的。以色列有吸纳了上百个国家的犹太移民,社会相当的丰富而多元,文化活跃,极具创造力。以色列是唯一一个以希伯来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假期和节日由希伯来历法决定。以色列境内有20%的阿拉伯公民,阿拉伯文化对以色列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以色列政府鼓励并且也会资助艺术的活动,特拉维夫、海法、和耶路撒冷等城市都建有完善的美术博物馆,许多城镇农场也都有类似的博物馆或古迹景点。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藏有古老的死海古卷,以及其他大量有关犹太教和犹太人艺术的广泛珍藏品。位于特拉维夫大学校区的大流散博物馆也相当知名。以色列的许多城镇还建有艺术村

文学

以色列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是阿摩斯·奥兹,作品被翻译为35种语言。

以色列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以色列文学绝大多数都是以希伯来文写成,以色列文学的历史也是见证了希伯来语在现代复兴作为主要语言的过程。自从19世纪以来,希伯来语被越来越多人使用作为书写和沟通的语言,文学上的创作从散文、诗歌、和戏剧都包括在内。在以色列,每年有数千本希伯来文的新书被出版,之中大多数都是以希伯来文原创撰写的。以色列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在1966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阿摩斯·奥兹是目前以色列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爱与黑暗的故事》已被译为中文。

电影

以色列国成立以来,已经有十部以色列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音乐

以色列音乐以色列的音乐是混合了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的综合体,也因此以色列音乐通常采取折衷主义,并且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散犹太人所带来的影响。以色列音乐也吸收了现代文化的成分。从犹太教歌曲、亚洲歌曲、阿拉伯流行歌曲—尤其是叶门歌手,乃至于嘻哈音乐重金属音乐都是构成现代以色列音乐的成分。

以色列传统的民间音乐通常是与锡安主义的理想和愿景有关,例如描绘年轻的犹太子弟建构并防卫一个美好家园的题材。类似的题材通常被称为שירי ארץ ישראל(“以色列之歌”)。以色列的古典音乐管弦乐团以及目前由祖宾·梅塔领导的以色列爱乐乐团也在国际间赫赫有名。Dudu Fisher、伊扎克·帕尔曼、Pinchas Zukerman等人都是来自以色列。在以色列广受欢迎的音乐型式包括了流行音乐、摇滚乐、重金属、嘻哈音乐、以及各种族群的音乐,代表人物有艾弗瑞·莱德尔

传媒

2016年的自由之家年度报告将以色列排为中东和北非最自由的国家。[125]

博物馆

主条目:以色列博物馆列表 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耶路撒冷),以色列游客数量第二多的景点,仅次于西墙。

以色列国家博物馆(耶路撒冷),世界级的圣经考古和犹太艺术博物馆。

Aviv Museum of Art 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众多近现代名画。

以色列是世界人均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国家,包括几个世界级的博物馆。耶路撒冷以色列国家博物馆是以色列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并收藏了死海古卷。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是犹太大屠杀研究的档案中心。特拉维夫大学校园内的犹太大流散博物馆,致力于保存散居国外的犹太社团文化。以色列著名的博物馆有:

饮食

以色列最常见的街边食物是鹰嘴豆丸子、鹰嘴豆泥(胡姆斯)。

以色列是地中海饮食,食用很多蔬菜和豆类。

运动

1964年,以色列获得亚洲杯足球赛冠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以色列代表团。

以色列知名足球球星——约西·贝纳永,曾效力过车路士利物浦阿仙奴三支英超劲旅。

以色列最有名的球星——扎哈维,现效力于广州富力。

2017年世界棒球经典赛资格赛以色列在预赛以5 - 2击败英国

以色列人是世界上最爱运动的民族之一,街上随处可见跑步者,国民整体身体素质好。虽然足球篮球被视为是以色列最受欢迎的运动,但以色列在许多其他的运动如手球田径上也有非常杰出的表现。在以色列,运动的文化传统上是注重于参与,而非产生精英的运动员。原因之一是因为义务兵役制度的实施使几乎所有年满18岁的以色列公民都必须加入军队训练,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犹太人的传统精神,强调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灵的重要性,但却不太会支持追求竞争性的体育形式。这种传统也是出自历史上马加比家族(以及再献圣殿节)反对希腊多神文化,抵制奥林匹克运动会。

许多以色列人喜欢一些非竞争性的运动,例如游泳、远足、冲浪、以及在沙滩上玩Matkot(一种类似网球的以色列运动)。不过,许多现代的以色列人在支持足球和篮球队的热情上几乎不下于其他欧洲人。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以色列在柔道皮划艇滑浪风帆上都曾赢过奖牌。2007年成立的以色列棒球联盟为世界上首个球季比赛只打七局的职业棒球联盟,若比赛出现平手,将以全垒打决定胜负,仿佛足球的PK大战。2007年球季末,因经费不足而解散。

以色列在大型国际综合运动会的成绩:

  • 夏季奥运会:1金1银5铜7枚奖牌(第80多)
  • 夏季大运会:1金3银1铜5枚奖牌(第68)
  • 亚运会:18金14银14铜46枚奖牌(第20)
  • 世界运动会:1铜1枚奖牌(第76)
  • 冬季大运会:1金1枚奖牌(第33)
  • 夏季青年奥运会:3金2银5枚奖牌(第15)
  • 世界武搏运动会:1银1枚奖牌(第58)

参见

参考文献

  1. cite web http://www.state.gov/p/nea/ci/pt/ |title=Palestinian Territories |publisher=State.gov |date=2008-04-22 |accessdate=2012-12-26
  2. cite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is.html |title=Israel |date=2012-11-20 |work=The World Factbook |publisher=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accessdate=2012-12-03
  3. [[#page 289
  4. 8.0 8.1 Harris, J. (1998) The Israeli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extual Reasoning, Vol. 7
  5. cite http://www.mfa.gov.il/MFA/Peace+Process/Guide+to+the+Peace+Process/Declaration+of+Establishment+of+State+of+Israel.htm%7C Skolnik等 2005]],第1
  6. cite book页
  7. Lehmann, Clayton Miles. 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Palestine. BBC News (The Los Angeles Times http://www.latimes.com/news/opinion/commentary/la-op-tolan21may21,0,5050089.story?coll=la-news-comment-opinions
  8. General Progress Report and Supplementary Repo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ciliation Commission for Palestine,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11 December 1949 to 23 October 1950 archive). 2003-11-20
  9. http://www.washingtoninstitute.org/media/makovsky/makovsky020504.pdf(PDF)2017年11月: 257. "A current list of liberal democracies includes: Andorra, Argentina, ... , Cyprus, ... , Israel, ..."
  10. cite [2006-10-02]. ISBN 90-04-1046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08
  11. Myth & Facts - The War of 1948
  12. cite news) <span style="font-family: sans-serif; cursor: default; color:#555; font-size: 0.8em; bottom: 0.1em; font-weight: bold;" title="连接到en-GB
  13. citehttp://www.ebonmusings.org/atheism/otarch2.html#merneptah网页">(en-GB
  14. citehttp://www.ebonmusings.org/atheism/otarch2.html#merneptah).  已忽略文本“Rummel” (帮助); 已忽略文本“1997” (帮助); 已忽略文本“http://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42446027” (帮助); 已忽略文本“http://www.bbc.com/news/world-latin-america-42475253” (帮助); 已忽略文本“https://archive.org/web/20070606212650/http://domino.un.org/unispal.nsf/9a798adbf322aff38525617b006d88d7/93037e3b939746de8525610200567883%21OpenDocument ” (帮助); 已忽略未知参数|bot= (帮助); 已忽略未知参数|fix-attempted= (帮助); 参数|date=值左起第19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参数|language=值左起第13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参数|p=值左起第114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参数|author=值左起第24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参数|page=值左起第11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参数|publisher=值左起第141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参数|archivedate=值左起第19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author=|last=只需其一 (帮助); |work=|newspaper=只需其一 (帮助); |page=|p=只需其一 (帮助); |p=|page=只需其一 (帮助); 外部链接存在于|publisher= (帮助)[1.p56.]
  15. cite web http://www.usaid.gov/locations/asia_near_east/middle_east/ |title=Humanitarian Assistance to Lebanon |accessdate=2006-09-03 |date=2006-09-01 |publisher=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isaster Assistance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206173444/http://www.usaid.gov/locations/asia_near_east/middle_east/ |archive-date=2012-02-06 |dead-url=yes
  16. MFA news|url=http://www.mfa.gov.il/MFA/Terrorism-+Obstacle+to+Peace/Terrorism+from+Lebanon-+Hizbullah/Israel-Hizbullah+conflict-+Victims+of+rocket+attacks+and+IDF+casualties+July-Aug+2006.htm |title=Israel-Hizbullah conflict: Victims of rocket attacks and IDF casualties |publisher=Israe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624211414/http://www.mfa.gov.il/MFA/Terrorism-%20Obstacle%20to%20Peace/Terrorism%20from%20Lebanon-%20Hizbullah/Israel-Hizbullah%20conflict-%20Victims%20of%20rocket%20attacks%20and%20IDF%20casualties%20July-Aug%202006.htm |archivedate=2009-06-24
  17. cite http://www.sviva.gov.il/Enviroment/bin/en.jsp?enPage=e_BlankPage&enDisplay=view&enDispWhat=Object&enDispWho=News^l3120&enZone=e_news |title=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Costs of the War in the North - Summer 2006 |publisher=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ate=2006-08-30 |accessdate=2006-09-14
  18. 土耳其总统:以色列应对袭击国际救援船队事件道歉赔偿
  19. 11月23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在美国埃及调停下,暂时达成停火协定 以巴战争一触即发 以色列“橙色警戒”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20. 以色列内阁通过 动员7万5,000名后备部队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21. 加萨以色列战火 3分钟看懂(懒人包),中央社,2014年7月26日
  22. Israel effectively annexes East Jerusalem Jewish Demographic Policies,存档于www.jpost.com 错误:存档服务未知(存档日期 2013-08-07)
  23. Shields, Jacqueline. Jewish Refugees from Arab Countries. The Guardian. Jewish Virtual Library. 2009-04-03
  24. cite http://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jsource/History/jewref.html. (原始内容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url= (帮助)存档于2012-02-13
  25. cite http://muse.jhu.edu/journals/jss/summary/v015/15.1.goldberg.html).  已忽略文本“ http://www.encyclopedia.com/topic/Israel_(people).aspx ” (帮助); 参数|date=值左起第18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参数|archivedate=值左起第19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参数|year=值左起第12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26. {{cite web |url=http://www.jewcy.com/post/missing_mizrahim |title= Missing Mizrahim
  27. cite http://sociology.huji.ac.il/docs/Okun-paper-2006-01.pdf |title=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Demographic Behavior of Adult Multiethnics: Jews in Israel |last1=Okun |first1=Barbara S. |last2=Khait-Marelly |first2=Orna |year=2006 |publisher=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accessdate=2013-05-26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20131029210049/http://sociology.huji.ac.il/docs/Okun-paper-2006-01.pdf |archivedate=2013-10-29
  28. cite news |title=Israel approves 'Jewish nation state' law https://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44881554 |work=BBC News |date=19 July 2018
  29. cite news |title=Israel Passes ‘National Home’ Law, Drawing Ire of Arabs https://www.nytimes.com/2018/07/18/world/middleeast/israel-passes-national-home-law.html |work=The New York Times |date=19 July 2018 |language=en
  30. cite news http://www.haaretz.com/news/study-soviet-immigrants-outperform-israeli-students-1.238970 |title=Study: Soviet immigrants outperform Israeli students |newspaper=Haaretz |date=2008-02-10
  31. cite news |url=http://www.ynetnews.com/articles/0,7340,L-4156781,00.html |title=French radio station RFI makes aliyah |newspaper=Ynetnews |date=2011-12-05
  32. "The Ethiopian Population In Israel">Israe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The Ethiopian Community in Israel
  33. cite news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09/07/16/us-israel-ethiopia-jews-sb-idUSTRE56F4ZY20090716 |title=Israel may admit 3,000 Ethiopia migrants if Jews |newspaper=Reuters |date=2009-07-16
  34. cite news |title=Israel's welcome for Ethiopian Jews wears thin |first=Bill |last=Meyer http://www.cleveland.com/world/index.ssf/2008/08/israels_welcome_for_ethiopian.html |newspaper=The Plain Dealer |date=2008-08-17 |accessdate=2012-10-01
  35. NationMaster - Statistics > School life expectancy
  36.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Report 2005
  37. cite web|url=http://www1.cbs.gov.il/shnaton56/st08_21.pdf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7-02 |deadurl=yes https://archive.org/web/20070702192314/http://www1.cbs.gov.il/shnaton56/st08_21.pdf |archivedate=2007-07-02
  38. cite http://www.webometrics.info/top100_continent.asp?cont=meast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3-27 |deadurl=yes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26173135/http://www.webometrics.info/top100_continent.asp?cont=meast |archivedate=2007-03-26
  39. cite http://ed.sjtu.edu.cn/rank/2006/ARWU2006_Top100.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10-23 |deadurl=yes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23181108/http://ed.sjtu.edu.cn/rank/2006/ARWU2006_Top100.htm |archivedate=2007-10-23
  40. cite http://world.yale.edu/graduates/mideast_map.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3-27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101012930/http://world.yale.edu/graduates/mideast_map.html |archivedate=2007-01-01
  41. cite http://www1.cbs.gov.il/shnaton57/st02_01.pdf |title=Population, by religion and population group |accessdate=2007-02-26 |first=Government of Israel |last=Israe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archive.org/web/20070709193315/http://www1.cbs.gov.il/shnaton57/st02_01.pdf |archivedate=2007-07-09
  42. Religion in Israel: A Consensus for Jewish Tradition by Daniel J. Elazar (JCPA).
  43. cite http://alhafeez.org/rashid/kababeer.htm |title=Ahmadis in Israel |date=1999-06-05
  44. http://www.buddhanet.net/africame/m_eastdir.htm#israel |title=BuddhaNet Middle East Directory |publisher=BuddhaNet |accessdate=2006-11-24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archive.org/web/20060627120448/http://www.buddhanet.net/africame/m_eastdir.htm |archivedate=2006-06-27
  45. cite http://www.wavesofdevotion.com/journal/2002/05/%7Ctitle=Srila Danurdhara Swami's Waves of Devotion |publisher=Srila Danurdhara Swami|accessdate=2007-03-24
  46. cite http://info.bahai.org/article-1-6-0-5.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7-02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29171538/http://info.bahai.org/article-1-6-0-5.html |archivedate=2007-06-29
  47. cite news|title=谁是犹太人?不要黑白猜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27594|date=2011-05-29|author=戴定国|newspaper=人间福报
  48. Cite journal|title=Freedom of the Press (report) h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reedom_of_the_Press_(report)&oldid=772794508|date=2017-03-29|journal=Wikipedia|language=en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