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比倫行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比倫行動

來自網絡的圖片

巴比倫行動是以色列空軍偷襲伊拉克核反應堆的軍事行動代號為"巴比倫行動"。 1981年6月 7日(星期日),以色列出動14架飛機偷襲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東南約20公里處的核反應堆,使這個造價4億美元的設備遭到了徹底的摧毀。從軍事角度看,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偷襲戰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巴比倫行動

涉及國家; 以色列

類型; 成功的偷襲戰例

發生時間; 1981年6月7日

內容

1975年以後,伊拉克開始引進核反應堆設備和技術。以色列情報機構分析,至1981年底,伊拉克便能生產核武器。以色列對此深感不安:要消除伊拉克對自己的核威懾,必須將其徹底摧毀。為實施這次軍事行動,以色列進行了周密的計劃和嚴格的訓練。最高大本營制定了代號"巴比倫行動"的計劃,抽調了 14架當時以軍裝備的最先進飛機,計6架F-15、8架F-16,精心挑選了24名第一流的飛行員,由參加過1967年、1970年和1973年幾次阿以戰爭的一名上校擔任指揮員,組成行動突擊隊。

為了增強飛行員耐力,飛行員進行了長距離極限訓練,在內格夫沙漠地域上空進行難度較大的密集編隊訓練和長時間超低空飛行,為達到一次命中目標,反覆進行了模擬轟炸,對製作的與核反應堆比例一致的假目標的突擊達到了準確無誤,確保萬無一失。

6月7日下午4時,偷襲飛機從埃齊翁機場起飛,編隊後,沿沙特、約旦邊境起伏地形作波浪式超低空飛行,使地面雷達難以發現。5時30分,偷襲飛機發現了座落在巴格達附近的核反應堆,目標三面築有一道馬蹄形土堤,四周部署有高炮和地空導彈陣地。

進入轟炸航路前,6架F-15躍升進行空中掩護,8架F -16爬高到大約610米高度開始突擊目標,投放下來的精確制導炸彈,穿透了混凝土結構的圓形屋頂,其餘飛機單機跟進,將炸彈投進了被炸開的缺口,準確地命中了目標。整個襲擊歷時僅兩分鐘。

伊拉克原子反應堆的圓形屋頂徹底坍塌,中心大樓被夷為平地,工廠廠房成為一片廢墟,另外兩座輔助建築也遭到嚴重破壞,核反應堆被徹底摧毀。襲擊過程中,目標周圍的高炮發射了大量炮彈,但一架飛機也未擊中。防空導彈沒有任何反應,巴格達附近的戰鬥機也未有一架起飛攔截。以色列機群完成偷襲任務後直線返航安全着陸。

此次空襲,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保密措施極其嚴格,計劃的知情者僅限突擊編隊及指揮人員,對家屬和其軍官絕對封鎖消息。突擊編隊也只是提前一天得知具體行動時間的。當以色列總理在內閣會議宣布飛機剛剛起飛正飛往伊拉克轟炸原子反應堆時,內閣成員亦為之震驚。

以色列將突擊飛機全部塗上迷彩和約旦空軍標記,當機群沿約旦、沙特邊境飛行時,沙特雷達曾發現並令其通報身份,以色列飛行員即以流利的阿拉伯語回答道:"是約旦空軍,例行訓練。"對方信以為真。當約旦雷達發現時,由於機群編隊密集,在雷達屏幕上顯示的圖像只是一個模糊的亮點,很像一架大型運輸機,以飛行員即用國際通用美語回答是"民航機",再次矇混過關

在整個航程中為了保密,飛機與本土指揮部保持無線電靜默。在攻擊目標時,有的飛機俯衝投彈,使炸彈垂直貫穿反應堆的主建築厚達數米的水泥頂層,有的水平投彈,讓炸彈斜穿較薄的主建築牆壁,有的緊靠建築物四周投彈,破壞反應堆的地下部分。由于飛行員轟炸精確,使用的又是威力較大的火箭助推侵徹炸彈,因此反應堆的主建築及設備遭到徹底破壞。

據在現場目睹了以色列突擊的一位法國專家說:"轟炸的精確度令人目瞪目呆。"有人估計,若要重建這座反應堆,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1981年6月7日下午,以色列空軍的14架戰鬥機編隊飛離基地,首先沿沙特-約旦邊境超低空飛行,利用兩國雷達警戒範圍的空隙躲避兩國雷達。這14架戰機在飛行過程中都保持無線電靜默互不聯繫,只是在飛越幾個預定區域時,由領隊向基地發出暗語"黃沙丘",表示一切順利。

當編隊機群沿沙特-約旦邊境飛行時,被沙特雷達發現,沙特方面命令編隊報明其身份,以軍飛行員用極流利的阿拉伯語回答:"約旦空軍,例行訓練。"由於以機全部塗上了約旦空軍標誌,沙特人員信以為真。當約旦雷達站發現時,由於以色列機群以密集隊形飛行,在雷達屏幕上呈現出一個大的模糊亮點,很像一架大型民用客機,以色列飛行員又用國際民航常用的英語回答:"民航班機"又一次矇混過關。

當機群飛越沙特西北角時,美軍駐沙特基地的一架E-3A空中預警機正在巡邏,由於其偵察的主要方向是海灣,與以軍編隊相距很遠,因而也未能發現以色列機群的飛行方向和偷襲行動。經過1000公里長途跋涉,突擊機群於下午18時30分左右飛抵伊拉克即將要竣工的核工廠的上空。

由於以色列飛機來得如此突然,以至擔任守衛的伊拉克軍方竟茫然不知所措,在核反應堆周圍部署的數10門高炮和薩姆-6地對空導彈,完全沒有做出反應,附近機場駐紮的殲擊機部隊也沒有準備起飛。以色列突擊機群從天而來,如入無人之境,在F-15型戰鬥機警戒掩護下,由擔任攻擊任務的8架F-16戰機,由西向東進入戰區,因為這樣既可使飛行員視線清楚,又使伊拉克地面防空部隊因陽光刺眼無法瞄準攔截以軍飛機。

隨後,按預先分工以軍飛機從不同角度實施轟炸,有的作俯衝投彈,使炸彈垂直貫穿核反應堆主建築頂層厚達數米的"安全桶"水泥蓋板;有的水平投彈,讓炸彈斜穿較薄的主建築牆壁,有的則向核反應堆四周投彈,以破壞其地下部分。由於投彈精確,以軍火箭助推炸彈威力巨大,在短短的2分鐘內,反應堆的主建築及設備均遭徹底破壞,同時,還摧毀了位於地下4米的核燃料-"鈈"的後處理工廠。

據當時在現場目睹轟炸過程的法國專家說:"炸彈幾乎一米不差地落在反應堆主建築上,主建築全部倒塌,水泥頂蓋全部被掀掉,反應堆完全遭破壞。"

這就是以色列軍方蓄謀已久的"巴比倫"行動,該行動取得"完全的成功"。徹底摧毀伊拉克的核能力,並使得伊拉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無法恢覆核能力,以軍14架飛機編隊飛行長途奔襲,精確投彈命中目標,往返二千多千米,順利安全返航。而伊拉克的殲擊機根本未及起飛迎戰,此次戰鬥旗開得勝,引得舉世關注。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成為世界各國軍隊教科書上的經典戰例。

具體過程

鷙鳥將擊,先藏其形

以色列終於行動起來了,內閣開始討論如何解決這個潛在的威脅。使用軍事力量解決自然也是一種方案,當

外交途徑越來越無力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以色列內閣人員開始傾向於使用武力解決。於是,以色列內閣指示國防部和空軍各自做好自己的方案,並且開始着手準備。此時的以色列空軍已經逐漸從贖罪日戰爭的陰影中爬了起來,隨着F-15"鷹"式戰鬥機的到來,以色列空軍在空中已經基本無敵手,而且一套全新的空中指揮、預警、作戰體制開始逐步完善。

不過一切準備工作都在秘密進行,空軍司令伊夫里將這個任務交給作戰署署長希拉,讓他評估各種可能的方案。希拉在不透露作戰目標的情況下挑選了一些部隊進行嘗試性飛行。空襲"歐西瑞斯"核工廠的難度在於距離太遠,以色列的主力戰機F-4和A-4都不足以一次飛那麼遠,因此行動的重點在於空中加油。

但是在以色列和伊拉克之間至少要飛越兩個敵對的阿拉伯國家,如何才能讓加油機給攻擊機群加油並且不被發現呢。就在伊夫里開始詳細籌劃空中加油方案的時候,傳來了一個好消息:伊朗新領袖霍梅尼決定不買美帝國主義的F-16戰鬥機了,於是美國通知以色列他們或許可以提前得到定購的F-16。F-16的航程很有可能使飛機無需空中加油便往返巴格達,於是他們立刻開始研究用F-16作為攻擊機的可能性。

希拉的任務主要是研究整個作戰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他要了解的事情極其廣泛,包括中東地區一年四季的氣候特徵、巴格達一天的光照條件變化、空襲的最佳進入角度、適合的投彈高度、每架飛機的投彈間隔、炸彈可能激起的煙塵高度和擴散時間、安裝不同的延時引信後炸彈的侵徹能力、伊拉克核工廠的結構、伊拉克的核計劃進度、防空陣地的部署……所有的這些均被記錄在案。

以色列人碰到了一個問題:F-16戰鬥機攜帶2個1 300升機翼副油箱和1個800升機腹副油箱後的確可以不加油往返巴格達,但是根據美國的F-16使用規範,攜帶機翼副油箱後就不能攜帶炸彈,以避免投放副油箱時與炸彈碰撞導致事故。經過再三考慮以色列人決定不理睬飛行規範,同時攜帶副油箱和2枚1000公斤炸彈。經過試飛以色列人發現掛着炸彈投放副油箱並沒有造成什麼危險,於是確定了這種做法的可行性,並且在訓練中進行推廣。

為了更加逼真的模擬轟炸環境,伊夫里找人根據美國提供的衛星照片和"摩薩德"的情報,在沙漠中建造了一個類似伊拉克核工廠的建築,這樣以色列人就可以攜帶炸彈進行實戰演練,並且檢驗轟炸的效果了。日復一日,整個攻擊計劃日臻成熟,隨着越來越多的F-16來到以色列,經過挑選的飛行員都訓練的差不多了,攻擊編隊的協同飛行、轟炸都已經近乎完美。

1980年10月29日伊夫里得到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艾丹的消息,內閣已經基本同意空襲計劃,艾丹打算挑個禮拜天行動,他認為星期天法國的基督徒專家們會離開核工廠去做禮拜,這樣就不會因炸死他們而引起麻煩了。到這一年年底,"摩薩德"傳來的消息是伊拉克的進度很快,如果不出意外,次年7月至9月間核反應堆就要熱起來了。此時空襲計劃順利進行。艾丹和希拉在一次預演攻擊中分別坐進兩架F-16B戰鬥機的后座,觀看了整個空襲過程。如他們所願,整個攻擊過程快速而流暢,飛行員們投彈精準,一切都同計劃中的一樣。演習後根據演習結果計算出最少需要6架F-16戰鬥機執行空襲計劃,再算上預備兵力,最終決定準備10架F-16戰鬥機和12個飛行員,其中8架出擊,2架隨時待命。

巴比倫行動

1981年5月10日凌晨,總參謀長艾丹、空軍司令伊夫裡帶領一群空軍高級官員悄悄來到位於西奈半島的埃左恩空軍基地,這是距離伊拉克最近的一個機場, "伊拉克小組"的其他成員和一群以色列空軍最精幹的飛行員早已在此等候。伊夫里看着面前這群飛行員,儘量平息激動的心情。他也曾經是他們中的一員,也曾經為了以色列出生入死在藍天上鏖戰,此刻他能體會到飛行員們的心情,也明白他們將面對什麼樣的危險。

伊夫里開始向大家部署這次任務,包括航線、飛行高度、攻擊細節。由於航程太遠,目標又極為危險,因此整個攻擊機群在目標上空的時間只有3分鐘,也就是說,每架F-16隻有不到30秒的時間進行投彈。每架飛機只有一次攻擊機會,如果攻擊不成則必須返航,否則將拖累整個機組。另外,攻擊機群必須避免同約旦空軍交火,一旦受到干擾無法解決,則應該放棄任務返航。

作戰部署結束後,伊夫里又告訴所有的飛行員,此次行動由第一個從美國接受F-16的飛行員雷茲負責,在空中大家均要以雷茲的命令為準。伊夫里此舉倒不是多餘,這次行動中的飛行員大都身居高位,有不少和雷茲的軍銜相等,甚至還有比雷茲軍銜更高的。更有甚者,有一個某基地的總指揮官,聽說這事兒後找到伊夫里軟磨硬泡一定要參加,伊夫里沒辦法,就說你要參加可以,但你必須把自己的官位扔掉,當一個普通飛行員,誰知這個傢伙立刻就答應了。

接下來艾丹和顏悅色的對大家進行了戰前鼓氣,首先告訴他們如果不行就回來,反正機會還多着呢;然後又告知他們一定要小心,如果不幸中彈就要儘量飛回以色列境內,他一定會竭盡全力把他們救回來。出擊時間定為下午,這樣飛到巴格達時正好是傍晚,此時伊拉克的部隊都在準備吃晚飯,防空火力相對最薄弱。擔任護航任務的F- 15已經先行升空,E-2C和直升機也準備起飛,前往預定的空域準備空中指揮和搶救飛行員。

攻擊小組的隊員們坐在加滿油、掛好彈的F-16座艙里,隨時待命準備起飛。就在伊夫里準備發出允許起飛的命令時,貝京總理來電話,艾丹去接電話。幾分鐘後他滿臉沮喪的過來告訴伊夫里,攻擊計劃被暫停了。這一事件的根由是貝京總理收到消息,說這次行動可能泄密了,他擔心飛行員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於是下令暫緩行動。事後發現行動暫緩並不是個壞主意,好幾枚炸彈的延時引信時間設置錯誤,真的投下去就有可能無法徹底炸毀目標。看來老天還是在幫助以色列的。

1981年6月7日下午2點,西奈半島埃左恩空軍基地。飛行員們已經坐進了座艙,地勤們開始做最後的準備工作。共有8架F-16戰鬥機,其中6架F- 16A、2架F-16B;8架F-16分成兩組。每架F-16的機翼下攜帶兩枚裝有延時引信的1 000公斤炸彈和兩個1 300升油箱,機腹下攜帶一個800升油箱。每一滴油都是寶貴的,往返距離一共2 500千米,而且很長一段路程機群必須低空飛行,這已經是F-16戰鬥機的性能極限了。和上次一樣,擔任護航任務的6架F-15戰鬥機先行起飛在機場上空盤旋,然後是E-2C和直升機,接着,F-16機群起飛了。"巴比倫"行動開始了。

以色列以後又從美國引進了更加先進的F-16C/D,使得其空軍實力在中東地區更加突顯。

然而這次行動似乎從一開始就不順利。由於突然颳起的強烈西北風,機群採用自北向南的起飛方向。這陣大風使得整個計劃受到了影響,機群必須做一個大盤旋,這樣就要繞過原先計劃避開的亞喀巴灣。亞喀巴灣是一個旅遊勝地,此時正值炎熱的夏季,於是所有的遊客都看到了頭頂上飛過的以色列機群。糟糕的是約旦國王侯賽因此時正好在他的遊艇上欣賞美麗的海灣風光,他看到以色列的戰鬥機從自己頭頂飛過,飛向西南方向的沙特阿拉伯。於是他本着阿拉伯共同防禦聯盟的原則給阿曼國防部打了個電話,讓他們趕緊提醒薩達姆。不過薩達姆當時正在前線指揮部隊向伊朗進攻,總之攻擊機群從始至終沒有受到任何伊拉克空軍的威脅。

攻擊機群的航線是沿着約旦、沙特的邊境飛行,直抵伊拉克,預計來回共要飛行3個小時。機群越過艾特拉灣。似乎整個約旦、沙特和伊拉克的防空網都睡着了,機群沒有收到任何電子告警信號,但是機群不敢有任何怠慢。整個編隊共14架飛機,以密集編隊飛行,以色列人將飛行高度控制在100米左右的超低空,速度為 750千米/小時,編隊保持嚴格的電子靜默,連飛機間的無線電通話都被完全禁止。此時他們得不到任何支援,只有依靠飛機自身的導航設備飛向目標。在經過預期的沙塵暴時,編隊將飛行高度升至180米左右,從上面越過了風暴,然後再次下降高度,避免被雷達探測。

大約飛行1小時後,儀表顯示機翼副油箱的燃油已經耗盡,應該扔掉副油箱了。幾分鐘內,F-16群扔掉了副油箱,卸去了負載的飛機機身突然一輕,變得好操縱起來。飛機加速至800千米/小時,面前已經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的綠洲。機翼下方伊拉克的農田和果園飛速的掠過,人們抬頭看着這群不速之客如同閃電般劃破天空,但卻不知它們將飛往何方。讓以色列人感到迷惑的是伊拉克的防空導彈毫無動靜,天上也沒有出現攔截的敵機。此時機群已經深入伊拉克腹地,雷茲指揮編隊爬升高度,巡航速度增至900千米 /小時。

攻擊編隊已經飛到了底格里斯河上空,前面就是巴格達市郊。"歐西瑞斯"核工廠位於巴格達西邊17千米的艾它維塔鎮,按照計劃,攻擊機群應當從西邊繞過去,不讓城裡的居民發現他們,然後以一個大湖的湖心島為拉起點爬升,從2 800米左右的高度自西向東俯衝攻擊。到目前為止一切都算順利,雷茲開始向城西邊飛,F-15戰鬥機則爬升高度準備空戰。

然而雷茲眼前出現了可怕的一幕:大湖就在眼前,但是湖心島卻消失了!(事後得知前一天由於底格里斯河水位上漲,湖心島被淹沒了。)雷茲顧不上去研究這一奇怪的現象,他是整個攻擊編隊的長機,他必須第一個準確投彈。向東看,在照片中看過無數次的核工廠就在不遠處,同沙漠中的模型相比,這個目標顯得好看多了,工廠中間最高的圓頂就是核反應堆。

雷茲將火控轉為空地模式,開加力,將飛機增速至1 000千米/小時,接着滾轉180度調整飛機進入俯衝,然後滾轉回來,保持以35度傾角正對着核工廠俯衝。在1 200米高度,平顯上的投彈光環準確的套住了目標,耳機中傳來"滴滴"的投彈提示聲,雷茲按下投彈按鈕,兩枚1 000公斤炸彈搖擺着脫離了機身,直衝核反應堆而去。雷茲立刻向左壓杆然後猛拉,以8個g的過載盤旋,做出規避導彈的機動,同時拋出熱干擾彈和箔條干擾。不過沒有導彈的告警聲,只能聽見下方傳來零星的高炮射擊聲,由於伊拉克士兵必須逆光射擊,因此炮彈根本沒有準頭。

剩餘的F-16以5秒為間隔開始俯衝,一切都如同計劃中那樣,當第二小隊進入時,整個目標區已經煙霧瀰漫,不過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們依然準確的投彈。那個基地指揮官是最後一個投彈的,他已經什麼都看不見了,不過他還是根據前面的彈着點判斷了攻擊位置,他的炸彈沒有命中反應堆,但卻準確的把周邊的工廠給摧毀了。每架飛機的延時引信時間設置都不一樣,以保證將反應堆從裡到外徹底摧毀。根據事先的計算,命中8枚炸彈即可達到摧毀目的,但是他們一共投下了16枚炸彈,僅僅3分鐘內,整個核工廠混凝土牆壁倒塌,反應堆被徹底摧毀。事後據伊拉克的記者報道,有兩枚炸彈穿過了牆壁直達地下室,卻沒有爆炸,看來做好備份工作多派幾架飛機是必要的。

"碳棒,我是鑿子1號,鑿子和串子全部查理。""查理"是任務完成的代號,希拉此時坐在指揮機里,對這個好消息簡直難以置信。

"全部查理?"希拉決定再次驗證一下。

"正確,全部查理!正確!"雷茲再次肯定。

"全部查理!"希拉立刻將好消息傳給國防部,艾丹、伊夫里和一群空軍高級官員眼巴巴的守在地圖面前已經一個半小時多,此刻終於安心了。艾丹拿起電話,給悶在家裡等消息的貝京總理打電話。從行動一開始,舞台上的主角就是那群無畏的飛行員了,這些高官們都只能像觀眾一樣在台下看。

編隊已經重新集結好,按原路返航。護航的F-15戰鬥機也加入編隊,14架飛機爬升至10 000米高空,將巴格達和燃燒的核工廠扔在身後。伊拉克空軍依然毫無動靜,或許直至此時薩達姆還沒有得到消息。

"鑿子1號,我是碳棒。戰果如何?"希拉問道。

"良好。一切按計劃進行。"雷茲答道。

"傷亡?"

"可能有炮彈擦傷,無飛機損失。"

"好吧,祝你們好運!"

機群飛越幼發拉底河,高度上升至14 000米,速度增至1馬赫,沿着約旦、沙特邊境向以色列返航。約旦防空網緊張的監視着攻擊機群,戰鬥機也已經起飛,但是最終沒有對其進行攔截,雖然此時的 F-16是脆弱的,但是F-15戰鬥機依然殺氣騰騰。終於進入了以色列領空,14架飛機依次降落在跑道上,此時F-16戰鬥機基本上都燒光了最後一滴油。地勤們蜂擁而上,紛紛察看自己保養的飛機,不過所有的飛機都完好無損,連一塊彈片都沒有沾上。伊夫里按捺不住激動,抓起桌上的麥克風大聲向飛行員們賀喜,並且命令他們立刻升空以空軍的傳統來一次着陸。於是機群在加滿油後再次升空,開加力超音速通場,以喧囂的音爆結束了這次傳奇般的空襲。

尾聲

這次行動後不久,埃左恩機場便關閉了。根據談判的結果,它將跟隨西奈半島一起歸還給埃及,"巴比倫"行動將成為它永遠的榮耀。如同事先所預料的,多個國家對以色列表示譴責,而伊拉克更是表現的怒不可遏。不過薩達姆心裡明白,拳頭不硬叫的聲音再大也沒用,因此政治上的風波很快就過去了。美國在空襲後曾經一度暫停給以色列交付F-16戰鬥機,但也僅是走走形式。對美國空軍和通用動力公司來說,以色列的行動讓他們感到驚訝,這已經超出了F-16戰鬥機的性能範圍。不過這對他們而言倒是一件好事,從此F-16戰鬥機很順利的在國際市場上進行推廣。

對以色列空軍來說,"巴比倫"行動的成功,意味着他們完全從贖罪日戰爭的陰影中走了出來。現在,羽翼豐滿的新一代以色列空軍摩拳擦掌,把目光投向東北方向的貝卡谷地。[1]

參考文獻

  1. 巴比倫行動,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