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美尼亞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美尼亞語:是亞美尼亞共和國及不被普遍承認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官方語言,屬於印歐語系的一支。

亞美尼亞語ՀայերենHayerēn)是亞美尼亞共和國及不被普遍承認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官方語言,屬於印歐語系的一支,但它沒有任何近似語言,其38個字母的拼音系統更是獨特的,不少語言學家因此對亞美尼亞語產生興趣。[1] 亞美尼亞語目前廣泛被亞美尼亞人使用。

語言學家將亞美尼亞語歸為印歐語系的一個獨立語族。亞美尼亞語與希臘語有一些共有衍徵。部分語言學家將亞美尼亞語弗里吉亞語(Phrygian)及印度-伊朗語族歸類於印歐語系之下,因為它們有一些共有衍徵。最近亦有一些語言學家提出將希臘語亞美尼亞語弗里吉亞語(Phrygian)及阿爾巴尼亞語歸入印歐語系下的一個「巴爾幹語族」(Balkan)。

亞美尼亞語有一個漫長的文學史,其現存最古老的文學作品是五世紀的聖經翻譯。它的詞彙在其歷史上受伊朗的語言影響,特別是帕提亞語(Pathian),此外還受希臘語拉丁語古法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土耳其語和其他語言影響。現代亞美尼亞語有兩種規範的形式,東亞美尼亞語和西亞美尼亞語,兩者都可以用於理解當代亞美尼亞方言。幾乎絕跡的Lomavren語是一個深受羅姆語(吉普賽語)影響的方言,使用亞美尼亞語的語法及大量由羅姆語演變而來的詞彙,例如數字。

亞美尼亞:以下國家與地區有使用亞美尼亞語的人口:亞美尼亞、加拿大、塞浦路斯、法國、格魯吉亞、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巴西、阿根廷、黎巴嫩、俄羅斯、敘利亞、美國等。 使用人數:約七百萬。

語音系統

元音

現代亞美尼亞語有6個單元音。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展唇元音 圓唇元音 展唇元音 圓唇元音
閉元音 {{IPAslink|i
{{lang|hy|ի
i
    {{IPAslink|u
{{lang|hy|ու
u
中元音 Template:IPAslinkbr />{{lang|hy|ե, {{lang|hy|է
e, ē
{{IPAslink|ə
{{lang|hy|ը
ë
  {{IPAslink|o
{{lang|hy|ո, {{lang|hy|օ
o, ò
開元音       {{IPAslink|ɑ
{{lang|hy|ա
a
 

輔音

東亞美尼亞輔音表[2]
鼻音 塞音/塞擦音 擦音 近音/邊音/顫音/彈音
唇音 m
{{lang|hy|մ
p, {{IPAslink|b, {{IPAslink|pʰ
{{lang|hy|պ, {{lang|hy|բ, {{lang|hy|փ
f, {{IPAslink|v
{{lang|hy|ֆ, {{lang|hy|վ
ʋ
舌尖音 n
{{lang|hy|ն
t, {{IPAslink|, {{IPAslink|tʰ / {{IPAslink|t͡s, {{IPAslink|d͡z, {{IPAslink|t͡sʰ
{{lang|hy|տ, {{lang|hy|դ, {{lang|hy|թ / {{lang|hy|ծ, {{lang|hy|ձ, {{lang|hy|ց
sIPAslink|z
{{lang|hy|ս, {{lang|hy|զ
l/IPAslink|r/{{IPAslink|ɾ
{{lang|hy|լ / {{lang|hy|ռ / {{lang|hy|ր
舌面音~硬齶音 t͡ʃ, {{IPAslink|d͡ʒ, {{IPAslink|t͡ʃʰ
{{lang|hy|ճ, {{lang|hy|ջ, {{lang|hy|չ
ʃ, {{IPAslink|ʒ
{{lang|hy|շ, {{lang|hy|ժ
j
{{lang|hy|յ
軟齶音~聲門音 Template:IPAslink h
{{lang|hy|հ

文字

亞美尼亞字母表(Հայոց գրեր Hayots grer or Հայոց այբուբեն Hayots aybuben)是用來書寫亞美尼亞語的一種獨有字母文字,由亞美尼亞語言學家及神學家聖梅斯羅布在約公元405年發明。其最早包含36個字母。在中世紀兩個字母օ (o) and ֆ (f)被加入字母表。

在1920年代的書寫改革中,引入了新字母և(大寫ԵՎ),它是ե與ւ的連體字母。而字母Ւ ւ被取消,並作為新字母ՈՒ ու(在此之前為一個二合字母)的一部分。

參看

  • ARMSCII(亞美尼亞語字符編碼)

參考文獻

  • Adjarian, Herchyah H. (1909) Classification des dialectes arméniens, par H. Adjarian. Paris: Honoro Champion.
  • Clackson, James. 1994. The Lingu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rmenian and Greek. London: Publications of the Philological Society, No 30. (and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 Fortson, Benjamin W. (2004) Indo-European Language and Culture.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 Hübschmann, Heinrich (1875) "Über die Stellung des armenischen im Kreise der indogermanischen Sprachen," Zeitschrift für Vergleichende Sprachforschung 23.5-42. English translation
  • Mallory, J. P. (1989) In Search of the Indo-Europeans: Language, Archaeology and Myth. London: Thames & Hudson.
  • Vaux, Bert. 1998. The Phonology of Armenia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Vaux, Bert. 2002. "The Armenian dialect of Jeruslame." in Armenians in the Holy Land. "Louvain: Peters.

參考資料

  1. David Maybury-Lewis, Peoples of the World : Their Cultures, Traditions, and Ways of Life ,National Geographic (November 1, 2001)
  2. {{Harvcoltxt|Dum-Tragut|2009|pp=17–20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