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朝歷代皇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高祖李淵於618年建立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首都。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在其鼎盛時的公元7世紀,一度建立了南至羅伏州、北括玄闕州、西及安息州、東臨哥勿州的遼闊疆域。在690年,67歲的武則天改國號「」為「」,定都洛陽,史稱武周。705年唐中宗李顯恢復大唐國號,還都長安唐玄宗開元年間國力達到極盛,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滅亡。唐共歷經21位皇帝(若含武則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

重要時間

隋朝末期,軍閥割據,民不聊生。爆發隋末農民起義。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晉陽起兵,十一月占領長安,擁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公元618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隋朝滅亡。降隋恭帝希國公,閒居長安,次年五月被害。李淵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而後,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齊王唐朝建立後,李淵李世民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群雄(參見唐朝統一戰爭)。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戰有功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被殺。李淵被迫退位,是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 唐太宗 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公元627—公元649)。

貞觀之治

太宗時期將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為勢力範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天可汗。內政方面承繼了宰相制,發展完善和確立了後世運用的三省六部科舉選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製,他不計出身,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幹的大臣,不論降將或建成舊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徵,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後不計前嫌,而且事事也聽從魏徵的勸練。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朝鮮帝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武周代唐

唐太宗晚年,因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內鬥,結果太宗廢掉他們二人,最後立雖仁但無能的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高宗時期對外接受了新羅之請,終於滅了高麗百濟並打敗日本援軍。使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唐高宗太宗晚年,與唐太宗才人武氏,即武則天,早有私情,此乃大不孝。在太宗死後,武氏感業寺為尼。時高宗王皇后蕭淑妃內鬥,王皇后為了與蕭淑妃爭寵,主動准許高宗武氏回宮。武氏入宮後,先後使高宗廢了王皇后蕭淑妃。在大臣的反對下,高宗武氏皇后

高宗健康狀況不好,許多政事都交給皇后武氏來處理。高宗死後不久,武皇后太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後,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皇后武氏睿宗秸號稱帝,改國號「」為「」,定都洛陽,史稱「武周」(公元690年-公元705年),自稱聖神皇帝武后也成為了中國王朝歷史唯一自稱皇帝的女人。由於諡號中的「則天」二字,所以近代以來一些學者稱其為「武則天」,但這是一個不嚴謹的稱號。

武周十五年內統治時期,武后為了打擊高宗以來的世家大族的權力,所以對以科舉進身仕途的官員大力提拔。狄仁傑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兒黨羽武三思武承嗣等人擔任重要機務。傳統史學家武后批評,如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官員在她的鼓勵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監視群臣。武后又常繞過門下省中書省直接對官員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內侍張昌宗弟兄和薛懷義等。不過傳統男性皇帝的後宮亦很多。武后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時期佛寺興建頻繁,使用年號證聖大足等;這與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貞觀永徽景雲開元等年號相對。另外武后成了後來唐朝後宮女性爭權的效法者。

韋後當權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恢復了唐朝的政權。李旦被立為相王中宗卻一直受到韋皇后女兒安樂公主武后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敬琿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后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后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在景龍四年(公元710年)韋皇后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中宗韋皇后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兒子,當時是臨淄王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武氏殘餘勢力,擁立李旦復位。

開元盛世

後來睿宗太平公主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公元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李隆基 唐玄宗 李隆基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這段史稱「韋後之亂」的混亂政局。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漢武盛世)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達到百萬的城市。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嚇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奉玄宗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唐朝衰落

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徵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元和中興

自此以後,唐朝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於中央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後,經過了順宗的過渡階段,然後由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依靠禁軍的兵力令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史稱「元和中興」。

會昌中興

憲宗末年,以牛僧孺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政,史稱「牛李黨爭」。

唐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與李訓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殘唐時藩鎮和宦官的直接衝突。

文宗死後,唐武宗繼位,建元會昌武宗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鬥爭而繼位。由於擁立武宗宦官仇士良鑑於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給武宗親自處理朝政,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又稱為會昌滅佛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後,唐宣宗宦官的協助之下繼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後勵精圖治。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唐朝滅亡

宣宗之後,唐懿宗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昏君,使唐朝的國勢一直走下坡。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時唐朝疆域。

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爆發唐末農民起義,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經過黃巢起義後,把唐朝的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所以宰相宦官爭權不斷。黃巢起義後,唐僖宗唐末的動亂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繼位。

殘唐滅亡

朱溫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朱全忠入宮盡誅宦官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唐昭宗朱溫毒死。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立國共290年。

唐高祖

李淵(566-635年6月25日),唐朝開國皇帝

他是西漢大將軍李廣二十三世孫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的六世孫

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漢族,祖籍趙郡隆慶(今邢台市隆堯縣)。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后姐,故特見親重。隋煬帝即位後,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615),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當時,隋末農民起義遍布全國,政局動亂。李淵便與次子李世民大業十三年五月起義,並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召回長子李建成和三子李元吉李淵起兵後,一面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始畢可汗派兵馬相助,一面召募軍隊,並於七月率師南下。

唐太宗

李世民 被評為中國歷史上明君的典範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詩人。生於開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隨父親李淵進軍長安於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戰天下,為大唐統一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天策上將。626年玄武門之變奪位登基後,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他虛心納諫,厲行儉約,輕徭薄賦,使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國泰民安,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薛延陀,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全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為後世明君之典範,廟號太宗,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

唐高宗

李治 帝王生涯無所作為的懦弱皇帝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為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長孫皇后,為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於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

唐中宗

李顯簡介 被3個女人左右一生被毒殺的皇帝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漢族,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韋後毒殺,終年55歲,葬於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鳳凰山)。

唐中宗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神龍三年八月三日加尊號為應天神龍皇帝景龍四年六月二日壬午日半(710年7月3日)被毒死於神龍殿,終年55歲,廟號中宗,諡號孝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景雲元年十一月己酉葬中宗於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龍泉山)。武后生四個兒子,中宗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其兩位皇兄一死一廢之後,李顯被立為太子

高宗於公元683年12月病死,他於同月甲子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嗣聖」。中宗高宗更為庸柔無能,即位後,尊武則天皇太后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他重用韋皇后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欲以韋皇后之父韋元貞為侍中(宰相職),裴炎固急以為不可。李顯大怒:「我以天下給韋元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聽後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公元684年2月,繼位才36天的中宗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

中宗先後被軟禁於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縣)14年,只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嘗盡了人世的艱難。每當聽說武則天派使臣前來,中宗就嚇得想自殺。韋氏總是安慰他說:「禍福無常,也不一定就是賜死,何必如此驚恐。」韋氏的鼓勵、幫助、勸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堅持着活了下來。因此,中宗韋氏作為患難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對韋氏發誓說:「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滿足你的任何願望。」

公元699年中宗武則天召回京城,重新被立為太子中宗很注意搞好與母親武姓家人的關係,出於這一動機,他決定和武氏聯姻。就這樣,他的一個女兒即後來的永泰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媳;幼女即安樂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另一位侄孫武崇訓,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媳。中宗與武家結親,無疑是想通過裙帶關係穩固確立自己的地位。長安元年(701)九月,他的兒子李重潤永泰公主夫婦少年氣盛,對祖母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深表不滿,被張易之添油加醋地報告給武則天,說他們誹謗朝廷,結果武則天逼令李重潤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殺。不過,因為牽扯麵不大,武則天並沒有深究。顯而易見,張易之張昌宗已對中宗一家構成了威脅。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重。正月丙午日,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軍五百餘人,沖入玄武門,殺張易之張昌宗。迫使則天皇帝傳位於中宗。改年號為「神龍」。2月,復國號為中宗復位後,馬上立韋氏皇后,又不顧大臣的勸阻,破格追封韋皇后之父親為王,並讓韋皇后參預朝政,對張柬之等功臣卻不加信用。將韋皇后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封上官婉兒昭儀。教她專掌制命,負責起草皇帝的詔令。

唐睿宗

李旦簡介 歷史上兩次即位繼承大統的皇帝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簡介(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又名旭輪漢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為其兄長。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在位時間文明元年載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雲元年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712年禪位於子李隆基唐玄宗),稱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於橋陵。諡號玄真大聖大興皇帝

武則天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詩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繼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皇帝,建立武周王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諡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是中華帝國唯一的女皇帝。傑出的女人,有絕頂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號()。

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勢,豪奢的生活,滋養了她無限量的權力欲。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而不甘埋沒。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着青年時代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力,以達唯我是從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一切的心理。這一點在她以後從政乃至於「南面稱孤」的一系列政治鬥爭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成為她一生功過參差的修養。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則天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父親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讀書識字,使她通曉世理。史載,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而且長於書法,字態卓犖不群。

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則天以長相俊美,入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後,則天行事幹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嬌艷,頗得太宗歡心,遂賜號「媚娘」。時日既久,太宗又發現則天學識尚好,且懂禮儀,便把她從侍穿衣着的行列,調人御書房侍候文墨。這一變故使武則天開始接觸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宮廷大事,並能讀到許多不易得見的書籍典章,眼界頓闊,日漸通曉官場政治和權術。

唐玄宗

李隆基簡介 因風流而毀了大唐的開元盛世 唐朝第七位皇帝李隆基簡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唐朝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侫臣,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

唐肅宗

李亨簡介 宮廷政變中驚憂而死的亂世天子 唐朝第八位皇帝亨(711—762),即唐肅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爆發安史之亂。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於靈武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輔國程元振張後等,擁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憂驚而死。

唐代宗

李豫簡介 唐朝第一個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漢族唐肅宗長子。初名,原封廣平王,後改封楚王成王馬嵬之變後,他隨肅宗北上,任為「兵馬大元帥」,統帥諸將收復兩京,公元758年被立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結束,大唐開始走向衰落。當時,東有諸多藩鎮割據,北方又有鄰國回鶻不斷勒索,西面有鄰國吐蕃侵擾。763年吐蕃占領首都長安十五日。唐代宗為求暫時安定,大封節度使,造成了藩鎮割據。朝廷政治經濟進一步惡化。779年去世,廟號代宗,諡號睿文孝武皇帝,葬於元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唐德宗

李适簡介 飽嘗戰火的洗禮和考驗的皇帝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適發音為Kuò),天寶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於長安大內宮中。他是肅宗長孫代宗長子,他的整個少年時代,正是大唐帝國昌盛繁華的輝煌歲月。但好景不長,他14歲那年(天寶十四載,755)的十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第二年長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從此大唐帝國陷於一場亘古少見的大動亂之中。在大唐帝國的盛衰變遷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員一起飽嘗了戰亂和家國之痛,也親身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和考驗。在位26年,享壽64歲。諡號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頗有一番中興氣象;但涇原兵變後,文官武將的相繼失節與宦官集團的忠心護駕所形成的強烈反差使德宗放棄了以往的觀念。在執政後期,德宗委任宦官為禁軍統帥,在全國範圍內增收稅間架、茶葉等雜稅,導致民怨日深。於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代宗即位之初,李适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肩負起與安史叛軍餘孽最後決戰的使命。平定叛軍之後,適因功拜為尚書令,和平叛名將郭子儀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賜鐵券、圖形凌煙閣。

一生四大矛盾

廣德二年(764)正月,李适以長子身份被立為皇太子,並於二月舉行冊禮。大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病逝於長安宮中。身為皇太子李适遵照父皇遺詔柩前即位,就是歷史上的唐德宗

德宗在位整整26年,要用他遺詔中所說,就是「二十有七載」,這是虛指。唐朝皇帝中,比他在位時間長的只有高宗玄宗太宗也不過在位23年;在他之後,再沒有哪個唐朝皇帝比他在位時間長。

德宗登基以後次年改。他在位期間,共使用了三個年號:建中(4年)、興元(1年)、貞元(21年)。

青少年時代的動盪生活使德宗深知安定的可貴,他登基以後,大有圖強復興的雄心壯志。即位之初,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實施革新,果敢有為。但是,德宗採取的很多措施都因為安史之亂唐帝國的積重難返而收效甚微,有的儘管粗見成效,但也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當德宗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後,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盡。德宗一生中,無論是性格還是行動,都充滿了矛盾和悲劇色彩。

唐順宗

李誦簡介 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順宗,名李誦(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長子德宗因他中風而急死,由他繼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後病死,終年46歲,葬於豐陝西省富平縣東北33里)。

唐順宗

李誦,曾被封為宣王,公元779年被立為太子。李誦東宮太子的近20年中,時常關心朝政,從旁觀者的角度對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認識。他不滿宦官專權和宮市等擾民措施,早已有意改變宦官專權擅事的政局。常和伴讀王叔文等一起籌劃日後繼位後的改革,留意物色人才。公元805年正月,李誦中風口啞,宗因此而於公元805年正月急死。李誦帶病繼位。是為唐順宗

唐憲宗

李純簡介 開創唐朝最後一個盛世皇帝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純(778~820)中國唐代皇帝,即唐憲宗。805~820年在位。唐順宗長子。初名貞元四年(788)封廣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為太子,改名。八月即位。憲宗即位以後,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並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稱「元和中興」。憲宗的政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暫時平定了一些藩鎮。經過削藩,藩鎮勢力暫時有所削弱。後為宦官陳弘志(一作弘慶)等人謀殺。享年43歲,在位15年,死後諡號為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

唐穆宗

李恆簡介 五個兒子中竟有三個做了皇帝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憲宗第三子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於京師長安大明宮之別殿。最初名李宥,先封為郡王憲宗元和元年(806)八月,進封遂王李恆是冊封為皇太子以後改的名字,這一點與他的父皇憲宗相同。

穆宗以前的唐朝諸帝多能將皇位傳給兒子,高宗武則天)還有二子(即中宗睿宗)即位做了皇帝穆宗的父親憲宗另外也還有一個兒子穆宗光陵東神門石獅子(第十三子)做了皇帝,即宣宗穆宗以後的懿宗,有第五子即位為僖宗,第七子即位為昭宗。此前,睿宗的兒子當中,一位受命登基(玄宗),一位追認為帝(讓皇帝李憲),三位獲贈太子,已被舊史盛讚為「天與之報,福流無窮」。但穆宗一共有五子,其中竟然有三個做了皇帝,即敬宗文宗武宗,這在唐朝歷史上絕無僅有。由於每個兒子即位後都把各自的生母追尊為皇太后,所以穆宗先後有三個皇后和他配享太廟,這在唐朝歷史上也屬罕見。穆宗長慶四年(824)正月死時,剛剛30歲,相對於他之前的唐朝皇帝來說,可謂最短壽的一位。這些情況透露出,在穆宗君臨天下時,唐朝的皇位繼承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皇帝的人身安全也已變得毫無保障。所有這些似乎再次提示我們,穆宗時期的宮廷局勢已經難以用常規來審視了。

唐敬宗

李湛簡介 唐朝帝王壽命最短的皇帝

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長子,初封為鄂王,後徒封為景王,先因父親穆宗健康惡化以太子身份監國穆宗於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後,他於同月丙子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寶曆」。在位2年,為宦官謀殺,終年18歲。葬於莊陵(今陝西省三原縣東北30里)。

唐武宗

李炎簡介 開創唐朝短暫中興的滅佛皇帝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臨死前改名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武宗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信道教,於會昌五年下令拆毀佛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由於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在位6年,終年33歲。武宗即位的過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文宗即位以後,一度想立長兄敬宗皇帝的兒子晉王普為嗣,不幸的是晉王普太和二年(828)六月5歲時夭折,文宗追賜他皇太子的名號。一直到了太和六年十月,他立了自己的兒子魯王永為太子,第二年八月舉行了冊禮。文宗楊妃不滿意太子永,一直謀求廢掉他,因為朝廷上阻力重重沒有成功,但太子永開成三年(838)十月暴死,使此事劃上了句號。太子的死使文宗很是傷感,認為自己枉為天子卻不能保全兒子的性命,他除了追賜兒子為「[莊恪太子]]」外,還把火氣發到太子身邊的宮人身上,從此文宗抑鬱成疾。開成四年十月,文宗沒有同意楊妃立弟弟安王溶的提議,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陳王成美為太子,還沒有來得及行冊禮,文宗就一病不起了。

開成五年正月初二,文宗密旨宦官樞密使劉弘逸與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監國。但是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為貪擁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難當重任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宰相李珏據理力爭,也奈何不了手握神策軍的仇士良魚弘志,他們假傳聖旨,將文宗的五弟潁王瀍立為皇太弟,從十六宅迎入宮中。太子成美仍然以陳王的爵位退居藩王府邸。文宗駕崩之後,潁王柩前即位,這就是唐武宗武宗即位後,將已過世的生母韋氏追冊為皇太后

武宗身材高大,性情豪爽,他即位這年,已是27歲。多年來他迷信道教,周圍經常有一批道士相往來,比起純粹生長在深宮中的王子來說,他多了一些觀察社會的機會。與文宗不喜歡聲色歌舞不同,武宗經常騎馬遊樂,還常常帶着他寵愛的那位邯鄲舞伎出身的王才人到教坊飲酒作樂,與樂人諧戲,就好像老百姓家的宴席一般。但又和敬宗無節制地遊樂不同,武宗並沒有沉湎其中,聲色自娛過程中他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沒有因此耽誤了國家大事。他讀書雖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書生意氣和迂腐,能夠面對現實,很多時候他敢於向宰相當面認錯,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們君臣在會昌年間內憂外患交織的時刻,能夠沉着應付,度過難關。

唐懿宗

李漼簡介 唐懿宗實為唐朝間接的亡國之君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鄆王宣宗愛夔王滋,欲立為皇太子,而鄆王長,故久不決。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疾大漸,以夔王屬內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而左神策護軍中尉王宗實、副使丌元實矯詔立鄆王為皇太子。癸巳,宣宗病死後,被宦官迎立為帝,是為唐懿宗,改元「咸通」。在位14年,終年41歲。曾用年號:大中咸通;死後葬簡陵,諡號昭聖恭惠孝皇帝

唐懿宗李漼,是唐朝最後一個以長子即位而且是最後一個在長安平安度過帝王生涯皇帝。然而,懿宗在位15年,驕奢淫逸侏儒俑,不思進取,寵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對內憂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覺其難,把宣宗在位期間重新點燃起來的一點希望之光徹底熄滅了。

大中十四年(860),即懿宗即位的第二年,二月安葬了宣宗,十一月改元為咸通。使用這一年號,據說是因為宣宗所作的一首曲子中有「海岳晏咸通」的句子。懿宗改元時記得他的父皇,但君臨天下以來的言行舉止卻幾乎看不到宣宗的影子。]]咸通之政]]與大中之政相比也是相距遙遙,不可以道里計。《新唐書》的作者說懿宗是「以昏庸相繼」,正是對他的綜合評價。

唐僖宗

李儇簡介 玩物喪志宦官手中的傀儡皇帝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唐懿宗第五子,初名。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歲,死後諡號為惠聖恭定孝皇帝僖宗懿宗第五子,本名李儼,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懿宗病重彌留之際,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李儇,並於懿宗死後柩前即位。時在咸通十四年(873)七月二十日,僖宗11歲;888年三月六日死於長安

唐昭宗

唐昭宗李曄簡介 在位16年皇權衰微的悲劇性皇帝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曄(867年-904年),姓李諱傑,即位後改名為,然後又改名為,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歲。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於和陵,死後諡號為聖穆景文孝皇帝

昭宗在位期間,宦官、朝臣、藩鎮為爭奪對中央政府的控制權,鬥爭激烈,藩鎮跋扈,戰亂不斷,皇權衰微

歷史上的唐昭宗李曄可以說是一個悲劇性皇帝昭宗嗣位時二十一歲,是一個聰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輕人,他充分了解阻礙恢復唐朝力量和權威的形勢,並發誓自己要復興王朝。但是唐朝已經積弱難返,回天無力。這種境況恰恰是昭宗的哥哥唐僖宗(公元873-888年在位)造成的。

唐昭宗李曄唐僖宗李儇皆是唐懿宗的兒子,僖宗行五昭宗行七。根據史書上記載:僖宗的天份還是很高的,騎射劍槊算術音樂等,無不精通。但是十二歲即位,正是貪玩的年紀,於是把政事和官吏的任免都委託給宦官田令孜處理,着他自行處之,不必匯報。宦官弄權,政令不明,又加上天災人禍,終於在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爆發了王仙芝黃巢大起義

王仙芝死後,黃巢率領起義軍在全國流動作戰。最後攻進了長安唐僖宗玄宗的後塵避蜀。僖宗逃到成都後,在成都向各路節度使封官許願,又藉助沙陀兵來平叛。加上農民軍朱溫等人的叛變,黃巢兵敗,退出長安,後在山東自殺。起義被平定後,以往在形式上聽命於中央的節度使們,現在也無視朝廷了。

經過近四年的四川流亡生活以後,僖宗中和五年(公元885年)陰曆三月回到京師。經歷了戰爭和洗劫的歲月的長安已經完全荒廢了:「荊棘滿城,狐兔縱橫。」而僖宗長安也沒安心的住多久,就又開始了逃亡避難,這一次是因為邠寧節度使朱玫擁立肅宗的曾孫襄王李熅為帝,僖宗四處輾轉,最後於光啟三年(公元887)由當時的神策軍將領宋文通護衛着逃到了鳳翔鳳翔節度使李昌符領兵攔截,和護駕的先頭部隊發生激烈衝突,宋文通帶兵猛攻,殲滅了李昌符全部。宋文通因為立了首功,被唐僖宗封為節度使,而且賜名李茂貞僖宗還親自為他定字為正臣。從此,李茂貞便憑藉這些常人所沒有的榮譽和雄厚的實力割據一方。這一年的其餘時間僖宗仍在鳳翔光啟四年正月回到長安。然而,他在鳳翔已經得了重病,陰曆三月便死去,只活了二十七歲。僖宗在位十五年,這十五年中很難說他曾進行過統治。他在位的歲月是軍事、政治、社會和制度各方面的重重危機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的時代,有人把王朝的迅速崩潰歸罪於僖宗的孩子氣的任性,或歸罪於他對施政的漫不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