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洛陽
千年古都洛陽城

歷史沿革

洛陽(英語: Luoyang ),是中國古代帝嚳、唐堯虞舜、夏禹等的神話地點,多傳於此。帝嚳都亳邑,夏太康遷都斟鄩,商湯定都西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沿襲,共十三個王朝。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遷宅於成周,宅茲中國」;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大都城,「四方入貢,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勳卓異、光耀千秋。

「崤函帝宅,河洛王國」,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在洛陽建東都,下令開鑿大運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輻射總長達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運網;東漢時期以洛陽為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史學考證知,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聖賢雲集,人文薈萃。洛陽還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

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周公「制禮作樂」,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在這裡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裡完成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鑑》,程頤、程顥開創宋代理學,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張衡發明地動儀,蔡倫造紙,馬鈞發明翻車.....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頭,構成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洛陽城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又稱洛邑、神都。境內山川縱橫,西靠秦嶺,東臨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據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關都邑,八面環山,五水繞洛城」的說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稱。

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擁有1500多年建都史,"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先後100多個帝王在這裡指點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稱,與西安、南京、北京並列為中國四大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定命名為神都的城市,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與核心,河圖洛書在此誕生,儒、釋、道、玄、理肇始於此。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中國的國名便源自古洛陽,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世人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有着數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從夏朝開始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陽指點江山。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 洛陽歷史曾用名或別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師、成周、王城、雒陽、神都、京洛、洛京、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

洛陽,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既稟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氣,也具南國水鄉嫵媚風流之質。開天闢地之後,三皇五帝以來,洛陽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為天人共羨之神都。洛陽代表最早的中國,也是最本色的中國、最淵深的中國。 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望伊闕,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因而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稱;而且雄踞「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歷朝歷代均為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爭之地,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距今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黃河中游兩岸及伊、洛、瀍、澗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許多氏族部落,新中國成立後在洛陽一帶發現的孫旗屯遺址、王灣遺址、矬李遺址等近200處聚落遺址,便是當時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地。洛陽是夏王朝立國和活動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今偃師二里頭)為都。二里頭(一至四期)年代範圍約為公元前1735-公元前1540年。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湯建都西亳(二里頭遺址東北約6千米)。商湯之後的數代帝王均以此為都,前後累計200餘年。偃師商城(一至三期)的年代範圍約為公元前1600-公元前1260年。

洛陽二里頭天下第一爵

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後,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稱成王「初遷宅於成周」,「定鼎於郟鄏」,曾遷殷頑民於成周,並以成周八師監督之。當時洛陽稱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國等,亦稱周南。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自此,有23個國王都居洛陽,前後歷經500餘年之久。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陽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漢王元年(前206年),項羽封申陽為河南王,居洛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建漢,初都洛陽,後遷長安,改三川郡為河南郡,治洛陽。轄洛陽、河南(漢置,治王城)、偃師、緱氏、平(偃師西北)、平陰(孟津東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東)及鞏、滎陽、新鄭、中牟、開封等22縣。漢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屬司隸。

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陽為宜陽,設「新室東都」和「中市」。漢光武建武元年(25年),劉秀定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為河南尹。漢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萬零八百二十七」。黃初元年(220年)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變雒陽為洛陽,設司隸校尉部。泰始元年(265年),西晉代魏,仍以洛陽為都。東晉時稱故都洛陽為中京,一直沿用到南朝宋武帝、宋文帝、宋明帝。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陽置洛州,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都洛共計330餘年。北周平齊之後,升洛陽為東京,設置六府官,號東京六府。

隋開皇元年(581年),在洛陽置東京尚書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廢行台,以洛州刺史領總監;十四年,於金墉城別置總監。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18里處,新建洛陽城。同年,改洛州(東魏改司州置)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復置洛州,轄河南、洛陽、偃師、緱氏、閿鄉、桃林、陝、熊耳、澠池、新安、鞏、宜陽、壽安、陸渾、伊闕、興泰、嵩陽、陽城等18縣。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陽為都,稱東都。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總管府,轄洛州、鄭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魯州等九州,洛州轄洛陽、河南、偃師、緱氏、鞏、陽城、嵩陽、陸渾、伊闕等9縣。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洛陽屬河南道。顯慶二年(657年)置東都。開元元年(713年),改洛州為河南府。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於洛陽置都畿道。天寶年間,改東都為東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陽。

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東都為神都,對都城進行擴建,修建了明堂、萬國天樞等。武則天稱帝後,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以更大的規模開鑿龍門石窟,奉先寺盧舍那大像龕便是盛唐雕刻藝術的輝煌代表。武則天還令薛懷義為白馬寺住持,大規模整修白馬寺。唐代,中國佛教臻於鼎盛,佛教史上勢力最大、影響最廣、流傳最久的教派禪宗在洛陽形成。唐玄宗長期居洛,曾敕令大修中嶽廟,並賜風穴寺(在今汝州)內佛塔名「七祖塔」。

唐天祐四年(907年),唐室亡祚,其後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短暫的王朝,史稱五代。其中,後梁、後唐、後晉均曾都洛陽,後漢、後周以洛陽為陪都。這一時期洛陽仍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宋以洛陽為西京,置河南府。朝廷設「國子監」於洛陽,名臣遺老和文人學士多會於此,趙普、呂蒙正、富弼、文彥博、歐陽修都曾居住洛陽。理學家程氏兄弟、邵雍等,在洛陽著書講學。司馬光在洛陽完成了史學巨著《資治通鑑》。

金代定洛陽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並河南縣入洛陽縣。時因洛陽舊城毀棄,便在隋唐城東北角另築新城,周圍不足9里,即今日老城之前身,它僅是隋唐洛陽城的一小部分而已。

自元代始,洛陽不復為京,降為河南府治。明代河南府轄洛陽、偃師、鞏縣、孟津、登封、新安、澠池、宜陽、永寧、嵩縣等10縣,又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清代洛陽仍為河南府治。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建立,廢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署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民國9年(1920年),直系軍閥吳佩孚盤踞洛陽,在洛陽設置了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師司令部。民國12年(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適於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民國21年(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一度遷洛辦公。「七七事變」後,華北大部分地區淪陷,洛陽成為北方抗日前哨,國民黨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駐洛陽。民國27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

1948年,洛陽解放,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陽縣城區為市,與洛陽縣並置。次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次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併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宜陽等縣。1956年,相繼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和郊區,次年成立瀍河區。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區。1983年,新安、孟津、偃師改隸洛陽市。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洛寧、宜陽、嵩縣、欒川、汝陽、伊川亦改屬洛陽市。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轄8個鄉鎮,1個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

洛陽市地處九州腹地,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2'—34°45',位於中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交界帶,歐亞大陸橋東段,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橫跨黃河中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

地貌

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複雜多樣,其中山區面積占45.51%,丘陵面積占40.73%,平原面積占13.8%。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境內河渠密布,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瀍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

氣候

洛陽市位於暖溫帶地帶,氣候具有春季多風、氣候乾旱,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乾冷、雨雪稀少的顯著特點。全年四季分明,熱量、降水量隨時間分布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點。全年日照時數為2141.6小時,各地差異不大,四季分布為夏多冬少,春秋居中。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洛陽物產資源豐富,已探明有鉬、鋁、金、銀、鎢、煤、鐵、鋅、水晶、鉛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主要分布在欒川縣。

植物資源

洛陽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屬、2308種及198個變種、6個變型。

動物資源

全市有陸棲脊椎動物342種,其中有珍稀動物190餘種,天然藥物480餘種。

水資源

境內有黃河、洛河、伊河、瀍河、澗河等河流和陸渾、故縣兩座大型水庫。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末戶籍人口688.54萬。其中,市區人口191.84萬,農業人口485.48萬。常住人口659.00萬,其中城鎮人口315.86萬,城鎮化率達47.93%。出生人口7.21萬,出生率10.51‰;死亡人口3.66萬,死亡率5.32‰;自然變動淨增人口3.56萬,自然增長率5.19‰。

民族

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5個民族成份,其中漢族人口約占全市總人口的98.8%, 其他少數民族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2%, 其中超過1000 人的民族有回族、滿族和蒙古族。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近6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0%以上。

經濟概述

綜述

201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508.8億元 ,同比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6.4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1740.7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1531.7億元,增長10.3%。2015年,全市增長呈現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經濟增長逐季回升,一至四季度累計增長分別為7.1%、8.1%、8.9%、9.2%;二是第三產業拉動明顯,全年第三產業增速達到10.3%,高出一、二產業5.3和1.4個百分點。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GDP(億元) 1331 1570 1919 2075 2321 2723 3001 3140 3284 3508

農業

洛陽農業結構調整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優質專用糧食、林果、中藥材、煙葉、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有珍貴的領椿木、鐵杉、連香、銀杏、山白芍等樹種;天然化工原料植物漆樹、油桐等;經濟植物核桃、山楂、板栗、蘋果、柿子等;是重要的藥材產地,種類多達1480餘種。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煙葉、油料等。土特產品有:偃師泡桐、孟津梨和黃河鯉魚、新安柿子和櫻桃、洛寧綠竹和獼猴桃等等。偃師、孟津等沿黃灘區發展成為全省重要的優質奶源基地,全市奶牛存欄位居全省首位。

工業

洛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新興重工業城市,是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之一,蘇聯援華的156個重點項目,洛陽有7個,一些與軍工相關的重工業全國領先。經過60年的建設,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工業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4%。裝備製造、能源電力、石油化工、新材料、硅光伏及光電等五大支柱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比重達到71.5%,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戰略新興產業也呈快速勃興之勢。

科技

洛陽科技實力雄厚,擁有各類科技機構600多家,其中國家級科研院所14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工程技術(企業)研究中心6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工程實驗室1個,18個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據衛生部門統計,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831個,床位31683張。其中,醫院、衛生院266個,床位29157張。衛生防疫機構16個,婦幼衛生機構16個。衛生技術人員33579人,其中執業醫師、助理執業醫師13652人,註冊護士13258人。衛生防疫防治機構人員1073人,婦幼衛生機構人員1763人。鄉(鎮)共有衛生院155個,床位5485張,衛生技術人員4870人。

文化

據文化、廣電和新聞部門統計,2012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文化館17個,公共圖書館16個。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1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7.08%,電視人口覆蓋率97.52%,有線電視用戶82萬戶。市級電視台周播出時間435.23小時,市級廣播電台日播出時間56.85小時。

視頻

洛陽龍門石窟形象宣傳片
洛陽龍門石窟形象宣傳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