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下兵馬元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下兵馬元帥

天下兵馬元帥,中國古代軍職,掌征伐,兵罷則省。《舊唐書·列傳第六十六》:"趙王系幼稟異操,夙懷韜略,......俾展龍豹之韜,永清梟獍之類。可充天下兵馬元帥,仍令司空、兼侍中、薊國公光弼副知節度行營事。" ,"至靈武,太子即帝位。廣平既為元子,欲以倓為天下兵馬元帥。","昭靖太子邈,代宗第二子。寶應元年,封鄭王。大曆初,代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文獻通考·卷五十九·職官考十三》:" 唐制有天下兵馬元帥、副元帥,掌征伐,兵罷則省。 " ,"宋靖康元年冬,金虜圍京師,康王奉使至磁、相間,為士民所遏,不得進,乃拜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陳遘元帥,宗澤、汪伯彥副元帥,速領兵入衛。"

起源

根據《文獻通考·卷五十九·職官考十三》 ,唐朝軍制中有天下兵馬元帥和副元帥,掌管征伐,一般軍事戰爭結束則罷免。

在中國,漢語元帥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時期,其名源於《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所載晉文公的"謀元帥"(即考慮中軍主帥人選),晉國名將先軫在城濮之戰與崤之戰中屢立戰功,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元帥頭銜並有着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當時只是表示對"將帥之長"的稱呼,還不是官職名稱。

相關歷史

從南北朝起,元帥逐漸成為戰時統軍征戰的官職名稱,如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邕任命其叔父宇文盛和宇文招為"行軍元帥",率軍作戰。

唐李淵入關後,設有左右元帥。唐代有元帥、副元帥等戰時統帥。元帥常以皇子或親王擔任,副元帥常以有威望的大臣擔任。唐太宗李世民在繼承皇位以前曾擔任過"西討元帥"。

宋靖康時以康王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以拒金兵;金侵宋時亦設都元帥、左右副元帥,多由親王任職,權位極重,非定職。金軍之中,大元帥高於元帥、低於作為全軍總司令的都元帥。

明代在樞密院之下設諸翼元帥府,任命元帥、同知元帥等官職,統軍征戰。元、明兩朝的元帥職權較前減輕,僅為二、三品官職。

元代外省和邊疆常設有都元帥、元帥府或分元帥府及置達魯花赤、元帥等,為地區軍事長官。元末地主武裝首領多稱元帥。

典故記載

《文獻通考·卷五十九·職官考十三》:唐制有天下兵馬元帥、副元帥,掌征伐,兵罷則省。高祖入關,太宗為秦王,加西討元帥。其後中宗為周王,為洮河道元帥;睿宗為相王,為并州道行軍元帥。天寶十五載,安祿山反,以哥舒翰為諸道兵馬元帥。上皇幸蜀,以太子亨充天下兵馬元帥。肅宗即位,以廣平王俶為天下兵馬元帥,諸將皆屬焉。乾元二年,以趙王係為天下兵馬元帥,李光弼為副元帥。代宗即位,以雍王適為天下兵馬元帥。廣德元年,吐蕃入寇,復以雍王為關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大曆八年,罷天下兵馬元帥。建中四年,以李希烈反,置諸道行營兵馬都元帥,以李晟為鄜、坊、京畿、渭北、商、華副元帥。後唐長興四年,以秦王從滎為天下兵馬元帥 。昭宗天復三年,上議褒宗朱全忠乃以皇子輝王祚為諸道兵馬元帥,加全忠太尉,充副元帥。

參考資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