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沂蒙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沂蒙山

中 文 名  : 沂蒙山

外 文 名  :MOUNT YIMENG

門票價格 : 沂山120元/人,蒙山80元/人

著名景點 : 中國瀑布 百丈崖瀑布
                   雲蒙峰 獅子崮金剛門 東鎮廟

景點級別 : 國家AAAAA級旅遊區

地理位置 : 山東省

沂蒙山位於山東省中南部,是世界文化遺產長城所在地、世界著名養生長壽聖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

沂蒙山是泰沂山脈的兩個支系,指的是以沂山蒙山為地質坐標的地理區域,核心景區面積148平方公里,這裡不僅是革命老區,同時它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圈,歷史上屬於東夷文明,是古青州海岱文化[1]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地理環境

地域範圍

沂蒙近代曾處於同一個行政區劃(沂州府、琅琊道、臨沂專區、臨沂地區等)下,之後行政區劃有所變動,但沂蒙的概念沒有變,大致包括臨沂市3區9縣(蘭山區羅莊區河東區沂南縣沂水縣郯城縣費縣平邑縣蘭陵縣莒南縣蒙陰縣臨沭縣)和濰坊市臨朐縣淄博市沂源縣日照市莒縣、五蓮縣。

沂蒙山是個人文概念, 只是一個特定的稱謂,山區分布在幾個縣市內,並不是說該區域內全部是山,整個沂蒙老區山地、丘陵、平原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

它廣義的範圍,是指以山東省臨沂市、濰坊市臨朐縣、日照市、江蘇省連雲港市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包括臨沂市三區九縣 ,日照市的絕大部分,濰坊市的臨朐縣,淄博市的沂源縣,濟寧市的泗水縣,棗莊市中區、嶧城區、台兒莊區、山亭區部分,江蘇省連雲港市、邳州新沂贛榆東海等縣市部分地區。

岱崮地貌

億萬年來「崮」宛若世外桃源、恍若如精靈居所,不被世人所認知,而等到「崮」這種奇崛的形態一個個如花朵般宛如仙子映入你的眼帘時,你除了讚嘆和驚奇,可能帶給你更多的還有激動......秋、冬季節,「崮」也會忽然帶給人類一種大漠荒涼之美,丘陵上一個個美麗的「花骨朵」—崮、落葉、斜陽、山頭尖角,處處給人以雲漫之美。夏日近了,雷雨過後,更是讓人宛如置身幻境、桃源世外!

岱崮地貌鍾靈毓秀、造化天工,一個個神奇的方山形態,仿佛上天賜給人類的一個個光芒驚目的神奇明珠。

岱崮地貌—坐落於山東臨沂市蒙陰縣境內岱崮鎮,分布了30多座「崮」,數量多,造型美,分布密集,在我國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見。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紀灰岩經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區經過浸蝕、溶蝕、重力崩塌和風化等多重動力作用,形成了外表呈圓形、山頂平展、周圍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漸由陡到緩的崮,多呈駝、帽、桌和雞冠等形態。 這種在世界上極為罕見的地貌類型,在世界地質學上,並不為絕大多數地理專家和學者認知。「崮」主要分布在蒙陰沂水沂源等魯中南山區,較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說,形成了美麗的沂蒙「崮」群,著名的孟良崮就是其中之一[2]

景區文化

人文概念

沂蒙山歷史悠久,自古以來都是人才輩出,鍾靈毓秀,地靈人傑。

漢武帝曾親臨沂山祭祀,祈求祥瑞。清康熙皇帝御題「靈氣所鍾」,乾隆皇帝巡遊山東,留下詩篇讚美「魯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對沂蒙山人才輩出的歷史充滿溢美之詞。

沂山作為九州鎮山的歷史可見諸《周禮》,自遠古時期便享有帝王的祭祀,在《尚書·舜典》中就有「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的記載,後世歷代屢有增封,祀典不廢。秦祀沂山加車乘騮駒,魏文帝黃初三年瘞沉圭璋於沂山,晉義熙五年宋武帝劉裕在沂山築五壇祭天,隋開皇十四年詔就山立祠,唐天寶十載詔封沂山為東安公,宋政和三年詔封沂山東安公為東安王,元大德二年詔封沂山為元德東安王,明洪武三年詔封沂山為東鎮沂山之神,清世宗詔封沂山為佑民捍禦之神。歷代帝王的加封,在沂蒙山積澱了深厚的鎮山文化和禮儀文化。

歷史也證明,沂蒙山名人輩出、燦若群星,令人嘆為觀止,是齊文化的代表和翹楚。以沂蒙為代表的齊文化和以孔孟之地為代表的魯文化,遙相呼應,相互激盪影響,共同形成了中國文化的兩大精神內核。在這片琅琊大地上孕育的不朽人物有:智聖諸葛亮、書聖王羲之、算聖劉洪、一代名相王導、一代名相匡衡、一代名將蒙恬、一代名將羊祜、名將左寶貴王獻之、著名書法家顏真卿、著名教育家—《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孝聖王祥、宗聖曾子、著名文學評論家—《文心雕龍》作者劉勰孔子郯子何承天公鼐鮑照等。

孔子七十二賢徒,臨沂籍十三人;著名二十四孝[3],臨沂占有七孝。 他們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光輝;唐朝大詩人李白在天寶年間曾來沂蒙山遊歷,在沂山百丈崖瀑布激情賦詩,留下了「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龍潭中噴射,晝夜生風雷。但見瀑泉落,如潀雲漢來」的不朽之作。

八百里沂蒙山水,曾是「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外貨不入、土貨不出」之地。而今這裡令人難以置信地崛起了全國著名的商品交易市場,工、農、商、旅、交通、城建、通訊、電力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臨沂批發城聞名全國,位居全國綜合批發市場第二位,成為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物流之都。

每天60多萬客商進出沂蒙山,激活了沂蒙經濟,臨沂批發城連續三年躋身全國十大批發市場前三甲,僅次於浙江義烏,居全國第二,有「南義烏,北臨沂」之稱,沂蒙山由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到自強不息的沂蒙人「買天下、賣天下」,不能不說是沂蒙精神創造的又一奇蹟。

紅色沃土

這裡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裡是一片紅色的沃土。沂蒙山是一個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以沂山、蒙山為地域標誌的革命老區——沂蒙山區,這裡是著名的革命老區

井岡山延安與沂蒙山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後來,沂蒙曾被無數革命後人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在沂蒙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也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兒女:在有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

有為了中國革命奉獻了無私無畏之愛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祖秀蓮

有擁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有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

有被毛澤東稱作「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典型厲家寨

有共和國主席劉少奇陳毅粟裕徐向前羅榮桓谷牧羅炳輝許世友皮定均、抗日英雄李宗仁張自忠劉震東等一大批革命英雄群體,留在這一片片充滿神奇和靜謐的土地上。

他們的大無畏精神後來被概括為沂蒙精神,沂蒙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仍然激勵着廣大沂蒙人民在新的領域昂首闊步前進。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臨視察時曾為其題字「事在人為,後來居上」。

我們一提起「沂蒙精神」,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解放戰爭年代沂蒙人民推着獨輪小車,帶着煎餅、大蔥支援前線的情景。革命戰爭時期,沂蒙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八百里沂蒙鍾靈毓秀,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百萬人民擁軍支前,10萬英烈血灑疆場」載入史冊。

尤其是1947年5月那場聞名中外、震驚寰宇的慘烈戰爭,使沂蒙山的孟良崮變成了一座人民戰爭的豐碑,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沂蒙山區十萬英烈血灑疆場,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全國抗日楷模村」淵子崖,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體至今讓人動容。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戰役陳毅打場的軍民魚水情記下了這一段光榮的革命業績。

《沂蒙山小調》一曲歌謠感天動地,也充分反映了沂蒙人民無私博大的革命胸懷,正是他們的精神,鑄就了民族的新生、國家的新生。胡錦濤主席在2011年「七一」講話中指出:「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時刻心中想着群眾、心中裝着群眾,始終堅持、必須牢記「六民」要旨,即「民評民說是標準,民心民力是保障,民意民聲是依據,民願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標,民苦民痛是失職」,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誕生了偉大的沂蒙精神!

沂蒙,永遠都是一塊古老神奇的文化沃土,是一塊神聖的紅色土地。沂蒙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人民軍隊的哺育下,山東黨政軍與沂蒙人民共同創造的財富。沂蒙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沂蒙人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無私奉獻、敢於勝利的沂蒙精神讓世人為之動容。從毛澤東同志批示過的厲家寨,到全國第一個電氣化村劉團村,再到艱苦奮鬥的新典型羅莊沈泉莊、九間棚,體現了沂蒙人民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

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那一幕幕動人的革命故事,至今讓人肅然起敬。

面對這片紅色故土,陳毅元帥曾深情地慨嘆:「我就是躺在棺材裡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遲浩田同志曾不止一次這樣動情地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勝利,是老區人民特別是沂蒙山區人民用小米餵出來的,用擔架抬出來的。我永遠也忘不了沂蒙老姐姐們的恩情。」

1992年7月,原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來山東臨沂視察時,對沂蒙精神展現出來的偉大民族力量,聳然動容,肅然起敬,為沂蒙人民親筆題詞:「弘揚沂蒙精神,振興臨沂經濟」十二個大字。

江澤民同志接連用了「了不起」、「好樣的」、「不簡單」這樣的話語稱讚沂蒙兒女,對偉大的沂蒙精神表示了由衷的敬意。

坐落在沂蒙山區腹地的山東臨沂市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舉世聞名的「兩戰聖地」,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被譽為紅色沂蒙。也是沂蒙山區的政治文化中心。

中國珠算之父、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

劉洪,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今山東蒙陰縣)人,約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生,約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卒,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劉洪於漢桓帝延熹年間(158年—166年),「以校尉應太史徵,拜良中」。為官數載,清正廉潔,吏民皆畏而敬之。劉洪在任山陽太守以後,還曾遷任曲城(今山東掖縣)侯相,地位與郡太守相當。劉洪在為相期間,賞罰分明,重教化,移風易俗,吏民畏而愛之,成為遠近聞名的頗有威望和政績的行政官員。

《後漢書》說,洪善算,當世無偶。東漢魏人徐岳所著的《數術記遺》一書。徐岳在書中說:「劉會稽,博學多聞,偏於數學……隸首注術,仍有多種,其一珠算。」徐岳所說的劉會稽就是劉洪。 劉洪是珠算之父,被尊為「算聖」。珠算是中國五大發明之一。

我國第一部曆法《乾象曆》劉洪經過精心地研究,創造了我國第一部曆法《乾象曆》。《乾象曆》對歷代曆法的修訂產生過極大的影響,為後世所沿用。

公元206年,這是他在初成乾象曆以後,又經過10餘年的研究、檢驗、充實和提高而成的曆法傑作。可惜,劉洪大約在公元210年去世,在生前他沒有看到他為之付出數十年心力的乾象曆被正式頒用。但他的心血沒有白費,經徐岳的學生闞澤等人的努力,乾象曆在公元232—280年正式在東吳行用。更重要的是,乾象曆以它的眾多創造,使傳統曆法面貌一新,對後世曆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中國古代曆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劉洪也以取得劃時代成就的天文學家而名垂青史。

月亮運動交食的研究成果—領先世界劉洪的天文學成就大都載於乾象曆中,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對月亮運動和交食的研究成果最為突出。

劉洪當時提出的交食周期值的現代研究表明,其精度是入漢以來最高的,而且在當時世界上也是先進的數值。這些事實和成果都表明了劉洪重視實踐及其檢驗、嚴謹公允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智聖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 —234年),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諡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成都有武侯祠,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寫有《蜀相》名篇。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歷史評價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臥龍、鳳雛。」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劉禪復諸葛亮丞相詔書:「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凶暴,功勳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干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

劉禪祭奠諸葛亮詔書:「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勛。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康熙大帝:「諸葛亮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朝偉大詩人杜甫曾對諸葛亮的事跡甚為欣賞,曾作過數首詩關於諸葛亮,包括《蜀相》 、《詠懷古蹟其四》、《諸葛孔明》、《八陣圖》、《古柏行》、《武侯廟》、《諸葛廟》、《閣夜》 。

杜甫《蜀相》中「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亦成為日後講述諸葛亮一生的名句。

宋朝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諸葛武侯》(兩首)、南宋詩人陸游的《游諸葛武侯書台》,唐朝竇常的《謁諸葛武侯廟》,唐朝章孝標的《諸葛武侯廟 》,明朝文學家楊慎的《武侯祠》、近代歷史學家郭沫若的《蜀道奇》,還有近代政治家董必武陸定一等。

一代偉人毛澤東在肯定諸葛亮才智的同時,曾試圖分析諸葛亮統一中國失敗原因,針對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荊州、益州兩路出擊北伐曹魏的總戰略,評論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前一句的意思是諸葛亮的戰略不妥,荊州益州千里之遙,兩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讓蜀漢失去兵力上的優勢。後一句「三分兵力」指的是關羽之鎮守荊州、劉備之進攻東吳、諸葛亮之北伐中原,「三分兵力」的歷史事實最終導致蜀漢元氣大傷,失去的統一中國的基礎。

然而亦有人不同意毛澤東的分析,隆中對本是希望以「利盡南海」的全個荊州支持荊州軍北伐,再加上益州進行鉗形戰略,但後來劉備未能達到,亦因南郡之失,才令關羽失去在襄樊之戰中的優勢,而非為二分兵力之果。另一方面,對於失街亭、斬馬謖的歷史事件,毛澤東曾評點道:「初戰亮宜自臨陣。」認為當時諸葛亮應親率大軍挺進、臨陣調度,不應分散兵力、委責於人。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之「民權主義」中稱讚諸葛亮:「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夠成立很好的政府,並且能夠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吳魏鼎足而三。」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懸掛的攻心聯,為清朝學者趙藩所作,此聯曾引起毛澤東等的重視,其內容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 ,趙藩此聯遂成一代名聯,引發無數後人評議。

書聖王羲之

一、人物生平:王羲之,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寫道:「右軍《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後世珍視其布白之美,臨摹者雖難免滲入各自的筆性,但無人稍變其章法布白。正如解縉在《春雨雜述》中所說的那樣:「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蘭亭序》的章法,仿佛如天生麗質,翩翩起舞,其舞姿之美是無與倫比的。

二、歷史影響:

後世子孫,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到他的後代子孫。其子玄之,善草書;凝之,工草隸;徽之,善正草書;操之,善正行書;煥之,善行草書;獻之,則稱「小聖」。黃伯思《東觀餘論》云:「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范,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武則天嘗求王羲之書,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將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跡十卷進呈,編為《萬歲通天帖》。南朝齊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門之後,有法書錄入。釋智永為羲之七世孫,妙傳家法,為隋唐書學名家。

書苑,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有其演變過程。南朝宋泰始年間的書家虞和在《論書表》中說:「洎乎漢、魏,鍾(繇)、張(芝)擅美,晉末二王稱英。」右軍書名蓋世於當時,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於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南朝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云:「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改變這種狀況的是由於梁武帝蕭衍推崇王羲之。他把當時的書學位次由「王獻之——王羲之——鍾繇」轉變為「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在《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中,蕭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蕭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評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輿論遂定。

東晉王導

字茂弘,漢族,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初年的大臣,在東晉歷仕晉元帝、晉明帝和晉成帝三代,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在歷史上被稱作「王與馬共天下」。

王導是東晉的開國丞相,歷事三朝,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建立東晉,治理江南的煌煌功績,比起人們嘖嘖稱讚的諸葛亮治蜀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由於種種原因,王導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並未得到應有的肯定。

縱觀我國歷史,自魏晉以降,經濟、文化重心漸漸南移,這種情況的出現原因是多重的,但與王導治晉、開發江南的成功也不無關係。王導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代,「五胡亂華」,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先後入主中原,他們互相攻伐,天無寧日、餓殍遍野,民不聊生。中原居民大量南遷。在這樣的情勢下,王導輔助平庸的晉元帝建立東晉,抵禦北方異族的入侵,使江南免受戰亂之禍;是王導力主團結吳人,統一軍政,引進北方文武人才,使江南人才濟濟,治國有方;是王導以建立莊園形式安置了數百萬南逃難民,開荒種地,發展手工業作坊,使江南經濟逐步繁榮昌盛起來;是王導不記榮辱、不畏讒言、輔助三代皇帝戡平內亂,使江南局勢穩定、人民生活安定。試想如果沒有王導,江南定會受到北方異族鐵蹄毀滅性的蹂躪。那樣江南的繁榮就要推遲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所以王導治晉、開發江南共不可沒[4]

秦朝蒙恬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漢族,祖籍齊國琅琊,今山東蒙陰人。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是祖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為帥,統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在黃河之濱,以步兵為主的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蒙恬率領的軍隊以銳不可當的破竹之勢,在黃河上游(今寧夏內蒙古河套一帶地區),擊敗匈奴各部大軍,迫使匈奴望風而逃,遠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漢代賈誼就評價當時匈奴的狀態說:「不敢南下而牧馬。」蒙恬僅一戰就將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創,使其潰不成軍,四處狼奔。匈奴幾十年不敢進漢地,蒙恬功至高也。蒙恬統率重兵坐鎮上郡(今陝西榆林市境內),為加強河套地區的防線,在河套黃河以北(今內蒙古烏拉山一帶),築亭障,修城堡,作為黃河防線前哨陣地。進過這次戰鬥,給北方帶來了十幾年安定的社會環境,為河套地區的開發創造了條件。蒙恬勇敢作戰、出奇制勝、擊敗匈奴的大戰,是他一生征戰的最大的一次戰績,人們稱讚他是「中華第一勇士」。

司馬遷在《史記》中嘆道:「蒙氏秦將,內史忠賢。長城首築,萬里安邊。」「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瘳,而恬為名將,不以此時強諫,振百姓之急,養老存孤,務修眾庶之和,而阿意興功。」蒙恬之於秦朝的赫赫戰功,之於長城的豐功偉績,讓人感嘆萬千。

唐朝皇帝唐太宗,於貞觀某日對臣僚說:「朕欲上比堯舜,不使冤案現於本朝。各位不妨說說,古代哪一將相死得最冤?」當時在場的有丞相房玄齡、諫議大夫魏徵等人,或答「白起」(戰國時秦將);或說「伍子胥」(春秋時吳將)。聽罷臣僚們的議論,太宗搖搖頭說:「朕觀最冤的是蒙恬。」

明代公鼐

江北聲名顯赫的館閣世家公鼐,字孝與,號周庭,今山東蒙陰縣人。明代著名文學家、詩人。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中進士,可謂大器晚成,曾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監祭酒、禮部侍郎等職,死後追贈禮部尚書,諡「文介」。蒙陰公氏家族是明朝中葉江北地區罕有的「館閣世家」。公氏家族不僅在政治上取得「五世進士」的榮耀,地位顯赫,而且留下了大量的文學著述,形成了獨特的家族文化。明朝後期政治上的黑暗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壓制了公氏家族子弟政治抱負的施展,但也促使他們轉向了文學研究與創作,挖掘了他們在這方面的潛力。公氏子孫因此提出了具有家學特色的文學主張,成就了其江北「館閣世家」的巨擘形象。

公氏家族,自宋朝宣和年間建立墓碑家譜開始至今已900餘年了,自公先先曾孫公勉仁(公鼐的高祖父)開始,公氏家族連續五世蟬聯進士,他們或文治,或武功,多有建樹,街頭巷議,時人爭相傳送,奉為美談,家族聲譽一時譽滿海內。

耿直威武、正氣凌然公氏一族歷經宋、明、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個朝代,經歷30多代的傳承至今。他們從一戶默默無聞的山野移民發展成一個忠孝傳家的文學世家。公氏五世進士第一代、二代公勉仁公躋奎,在朝為政幾十年,多次提督川貴、巡撫湖廣、整餉軍務、懲貪官、定叛亂、擒匪首、降叛王,在湖廣一帶所立戰碑至今猶在。每每遇到內憂外患,皇帝多派前去整肅征討。

公氏家族綿延五世而不衰,他們或文或武,代代均是耿直之臣,威武不屈,激濁揚清,錚錚鐵骨,正氣凌然,堪稱公氏家族史的一座不朽的豐碑。

此外,王獻之顏之推顏真卿孫子孫臏荀子,書法家顏真卿,愛國將領左寶貴等等均出自沂蒙山區。

紅色沂蒙

井岡山延安沂蒙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後來,沂蒙曾被無數革命後人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臨沂作為山東解放區的首府,有「華東小延安」之稱,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這裡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被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谷牧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生活過,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沂蒙老區420萬人口中,有140萬群眾參軍支前,3萬沂蒙優秀兒女獻身疆場。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一起,在沂蒙這塊紅色的熱土上,共同創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三年多的解放戰爭中,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勝利」的口號鼓舞下,沂蒙支前民工就達1018523人,支前小推車達到了314279輛,擔架60397付。淮海戰役期間,一共有560萬人出民工,其中來自沂蒙山區的就近百萬。陳毅元帥曾經很形象地形容:「淮海戰役是沂蒙老區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同時又說:「我進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們用小米養育了革命,用小推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充分表達出對沂蒙老區人民無限的感激之情。

歷史地位

毛澤東主席在評價羅榮桓在山東的工作時說:

「羅榮桓在決定中國革命成敗的地區,做好了決定中國革命成敗的事業。山東把所有的戰略點線都搶占和包圍了。只有山東全省,是我們完整的、最重要的戰略基地。北占東北,南下長江,都主要依靠山東。」

由此可見,以沂蒙山為核心的山東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成功歷程中的地位與分量,是何等突出和重要。

兩戰聖地 紅色沂蒙

「兩戰聖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臨沂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紅色旅遊資源多樣,分布廣泛,內涵豐富,被旅遊專家譽為「兩戰聖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中國現代史上,沂蒙山與井岡山延安太行山大別山齊名,是全國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區 ,在這裡「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流傳。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老區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山東解放區的首府和華東地區革命鬥爭的指揮樞紐,被譽為華東「小延安」。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生活過,留有大量的革命遺蹟。

建黨初期,黨的創始人、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就在臨沂播下過革命的種子。1927年春,沂蒙山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沂水支部建立。30年代初,中共地方黨組織領導發動了沂水蒼山龍鬚崮等幾次較大的武裝暴動,進行了革命武裝鬥爭的嘗試。

1938年,黨中央根據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革命鬥爭的新形勢,先後派遣徐向前、羅榮桓率八路軍115師深入山東,開闢了沂蒙山革命根據地。從此時到全國解放的12年間,沂蒙山區作為八路軍115師司令部、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山東省人民政府等黨政軍機關的所在地,成為華東地區革命鬥爭的指揮樞紐和全國著名的革命根據地,被譽為「華東延安」。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肖華、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和領導人戰鬥、工作的大量革命遺蹟。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包括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3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6處)。

解放戰爭勝利的基石

抗戰勝利後,山東抗日武裝幾乎全部開赴東北,搶占東北戰略要地,奠定解放戰爭的第一塊基石。解放戰爭中的孟良崮戰役,更是馳名中外,一舉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從沂蒙山發起的淮海戰役,敲響了國民黨統治的喪鐘。從渡江戰役直至全國解放,沂蒙山一直是強有力的戰略後方基地。抗美援朝,被彭德懷司令員呼為「萬歲」,被作家魏巍稱作《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三十八軍,也是由在沂蒙堅持八年抗戰的濱海第一師、第二師和濱海支隊組成的。

沂蒙山人的奉獻犧牲精神,在全中國有口皆碑。沂蒙紅嫂,更是沂蒙山區的光榮和自豪。在戰鬥形勢極為嚴酷、物質條件極端艱苦的年代裡,為了抗擊敵人、消滅敵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千千萬萬沂蒙婦女,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她們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英勇悲壯的動人樂章,以非凡的實際行動,塑造了新時代中國婦女的光輝形象。沂蒙紅嫂聖潔的乳汁,哺育了革命志士,沂蒙紅嫂崇高的形象,凝聚在新中國不朽的豐碑!

革命戰爭年代,英雄的沂蒙人民,前赴後繼,無私奉獻,為新中國的創立,建立了卓越功勳。1955年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中,三分之一曾在沂蒙山馳騁沙場。

沂蒙山小調

《沂蒙山小調》—唱響世界[5]

伴隨着新中國的成立,《沂蒙山小調》唱響全國。「人人都說沂蒙山好,沂蒙山區好地方。」這首頌歌沂蒙山,被認為是中國最著名、最典型的民歌在全國的唱響,就已經標誌着沂蒙山新時代的到來,已經在清晰地向世人昭示:沂蒙山區好地方!

影視基地

今天的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因為拍攝為共和國60周年獻禮的長篇歷史電視劇《沂蒙》而設立是在原有村落的自然風貌基礎上稍加修飾而建立的紅色影視基地,又稱山村好萊塢,先後有電視劇《沂蒙》、《沂蒙六姐妹》、《沂蒙英雄》、《地道英雄》、《》等,電影﹕《鬥牛》、《島城風雲》等在此地拍攝。

代表景點

兩大主脈

沂山

沂山位於沂蒙山區的東北部,古稱海岱海岳,為中國東海向內陸的第一座高山,有「大海東來第一山」之說,素享「泰山為五嶽之尊,沂山為五鎮之首」的盛名。古代十朝16位皇帝登封於此,從而留下名垂青史的「東鎮碑林」,其留存的御碑數量為世界之最。

沂山森林覆蓋率達98.6%,為山東省之最,植物種類繁多。據統計,共有137科,480屬,1000餘種。以松類、刺槐、櫟類為主要樹種,還有水榆花楸三椏鳥藥等珍貴樹種。沂山自然資源豐富,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11萬個,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氧吧」。春到沂山,山花爛漫,春意盎然;夏到沂山,飛瀑流泉,酷暑無影;秋到沂山,山果遍野,秋高氣爽;冬到沂山,銀裝素裹,疑入仙境。

蒙山

山東蒙山位於沂蒙山區腹地,古稱「東蒙」、「東山」,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境內,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素稱「亞岱」,是沂蒙山旅遊區核心景區。蒙山旅遊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山嶽景觀、森林景觀、瀑布景觀和人文景觀。景區內奇峰聳立、水纏雲繞,森林覆蓋率99%以上,動植物資源豐富,是中國最佳綠色健身旅遊勝地。

蒙山形成於中生代侏羅紀,地質屬太古界泰山群,蒙山國家地質公園岩石以片麻岩為主,有花崗岩砂岩成土母質較為疏鬆。其環境質量很高,無污染。1999年經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監測,景區內空氣中負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個,居全國之首,為有史以來測得的最高值,蒙山被譽為「天然氧倉」「超潔淨地區」。

沂蒙山旅遊區龜蒙景區,現為國家AAAAA旅遊區中國首座生態名山、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世界著名養生長壽聖地,享有山東十大最美的地方、全國青年文明號等諸多榮譽。蒙山景區2014年先後入選「中國避暑名山榜」、入圍「中國最美地質公園」第九名、榮獲「國家森林公園30強」、山東旅遊風雲榜網絡搜索前六名」等榮譽。

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因從高空俯瞰像一隻神龜俯臥在雲端天際而得名,為山東省第二高峰,素有「亞岱」之稱。景區內植被茂密,植被覆蓋率平均達90%以上,屬超潔淨地區,被譽為「天然氧倉」; 蒙山水系發達,周邊有大中小型水庫150多座,山泉分布極廣,泉水甘冽,被稱為「美容元素」的偏硅酸等多種微量元素含量豐富。

龜蒙景區千峰萬壑,雲海松濤,泉飛瀑鳴,鳥語花香,一年四時,風景奇妙:春季層巒疊翠,林海花潮;夏季飛瀑流水,雲霧飄渺;秋季漫山碧透,紅葉映照;冬季銀裝素裹,玉琢冰雕。因其自然環境和生態條件賦予蒙山為世界養生長壽聖地,是生態旅遊、運動休閒、養生度假的理想場所。

這裡是「東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五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們在此繁衍生息。周朝起,蒙山被封國祭祀。春秋時,孔子「登東山(蒙山古時稱東山、東蒙)而小魯」,《詩經·魯頌》詠嘆蒙山。唐宋以來,蒙山一直為文人騷客、帝王將相所矚目。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曾結伴遊蒙山,杜甫寫下「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臨蒙山;北宋文學家蘇軾登蒙山寫有「不驚渤海桑田變,來看龜蒙漏澤春」的名句;以及王心鑒的《東蒙行》「清風過沂水,松濤縵蒙山。天低霧沾履,路險雲在肩。蒼鷹巡玉宇,耕牛守麥田。回首登臨處,浩浩一大千」等詩篇,都對蒙山頌揚備至。道教早期的重要人物春秋時期的老萊子、戰國時期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漢朝史學家蔡邕等曾隱居此山。蒙山以道教最為興盛,道佛共修,向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古剎」之說。蒙山鍾靈毓秀,孕育了諸如孔子弟子仲由、「算聖」劉洪、「智聖」諸葛亮、「書聖」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家族等賢聖人傑。

自然景觀

龜蒙景區的主要自然景觀有:鷹窩峰群龜探海神龜拜壽神龜望月偉人峰佛掌崖蛙跳林海等。

鷹窩峰:是龜蒙景區的標誌性景點,因從平地當中拔地而起,四周像刀劈斧削一般人猿難攀,久而久之只有老鷹能夠飛臨其上、築巢棲息,因此被古人稱為「鷹窩峰」。鷹窩峰頂端有棵「不老松」,紮根在石縫中,歷經風吹雨打屹立不倒,是鷹窩峰靈魂的象徵。自古便有「不到鷹窩峰,枉為蒙山行」之說。

群龜探海:在海拔1100米處的一座山崖上,有許多龜狀象形石,有的像在踽踽前行,有的像在東張西望。因峽谷中常會形成雲海、霧海,因此稱為「群龜探海」。

佛掌崖:站在龜蒙頂遠眺,對面山崖上有一白色裸岩,經過數億年的垂直節理風化後,酷似如來佛的手掌,因此得名佛掌崖。

人文景觀

主要人文景觀有:萬壽宮福壽康寧鼎東天門、江北第一懸崖棧道壽仙巨雕等。

壽仙巨雕:於2000年開工,2003年完工,整個壽仙巨雕高218米,寬198米,一隻眼睛就有13.5米,可同時並排站立十幾個人。兩個鼻孔像山洞,可容納四五十人。2005年,壽仙巨雕作為「世界最大山體雕刻」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江北第一懸崖棧道:在龜蒙景區海拔1000米處,有一條全長2999米的江北第一懸崖棧道。棧道由1999米的懸崖棧道和1000米的森林木棧道組成。整條棧道蜿蜒盤旋,修建於懸崖之上,一步一景,步步驚心。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自1993年開發以來,先後投資近十億元,本着先保護後開發,邊保護邊開發的原則,憑藉典型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自然資源,榮獲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青年文明號等近百項行業認證和榮譽稱號,現已成為沂蒙山旅遊的核心主景區,沂蒙山區好風光的典型代表。沂蒙山旅遊區雲蒙景區總面積5.5萬畝,自然資源豐富多彩。擁有野生動物:獸類10科15種,鳥類28科76種,植物100餘科900餘種,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課堂」之稱。1999年經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監測,景區內空氣中負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個,為北京地區的195倍,居全國之首,為該中心有史以來測得的最高值。被譽為「天然氧吧」、「超潔淨地區」,成為「中國最佳綠色健身旅遊勝地」。

沂蒙山旅遊區雲蒙景區以自然資源為依託,以生態旅遊為主題,逐步開發為全省乃至全國休閒度假、健身康體綠色旅遊勝地。景區累計投資3.2億元,開發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和景點。景區道路總長40餘公里,形成了三縱二橫的循環線路,建設公路10公里,石質台階路32000多級,木質步游道3990米(已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成為天下第一步道),建在了20000平方米的停車場,配備了20部觀光旅遊車,建設了長1200米的客運索道。

景區建有三星級賓館2處,建設了旅遊購物市場,開發了鹿苑藥園鳥園竹園花園、大型石質牌樓等新景點,配套了森林衝鋒車、森林漂流、森林索道、採摘園、藥園、雨王廟、金剛門廣場等民俗風情娛樂項目,完善了通訊、衛生、安全等設施。景區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全方位為遊客提供優質服務。

視頻

沂蒙山相關視頻

大美沂蒙山
原汁原味《沂蒙山小調》李兆芳
沂蒙山革命根據地

參考文獻

  1. 青州:海岱文化的見證 綿延不絕的青州文化,中國文明網,2009-08-25
  2. 方山 頭頂「石墩子」,中國國家地理
  3. 《二十四孝圖》圖文詳解,國際在線,2004-05-18
  4. 王導傳,古詩大全,2017-04-08
  5. 沂蒙山小調,QQ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