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裕,(363年-422年,在位:420年422年),字德輿,幼名寄奴廟號高祖。彭城綏輿里(現在江蘇省銅山縣人)。即南朝宋武皇帝,是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君主。

平生

劉裕「雄傑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偉,不事廉隅小節」[1]

劉裕自稱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楚王劉交的子孫。事實上,他只不過是一個簡單而又貧窮的東晉下級官吏。他的父親為劉翹。劉裕雖出身帝王之後,官宦世家,但因父親早逝,早年家境過於貧寒,劉裕除了賣草鞋,還要靠砍柴、打漁來維持生計,因此備受鄉里賤視。不過,劉裕少有大志,一心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業。帶着如此雄心壯志,劉裕年輕時從軍,成為東晉北府軍的下級軍官。

隆安三年(399年)十月,原新安太守五斗米道教主孫泰的侄子孫恩在浙江造反起事。十一月,俘殺會稽內史王凝之,孫恩自稱征東將軍。一時會稽、吳郡、吳興、義興、臨海、永嘉、東陽,新安等八郡(今江蘇、浙江境)紛起響應,旬日之間,義軍發展至數十萬,號稱「長生人」,其中有許多亡命之徒,作戰十分勇敢,具有很強的破壞力。

十二月,劉牢之至浙江鎮壓孫恩起義,義軍緣道屯結,劉牢之命當時他的手下劉裕率數十人去偵察義軍的行動,正遇義軍數千人。劉裕「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者甚眾」[2]劉敬宣遂率軍出擊,大破義軍,斬獲千餘人,又乘勝追擊,義軍兵敗,孫恩退回海島。

永興元年(公元402年),在劉裕的攻擊下,孫恩軍徹底崩潰,孫恩投海自盡,殘餘部隊由盧循率領,在沿海一帶作亂,劉裕一面追剿,一面招降納叛,壯大自己,瓦解了盧循的力量。[3]

元興二年(403年)十一月,東晉權臣桓玄逼迫晉安帝司馬德宗禪位,並於十二月正式登位為帝,國號大楚,改元永始,封晉安帝為平固王,不久遷於尋陽。桓玄篡位後,驕奢淫侈,大興土木,百姓苦不堪言。元興三年(404年)二月,劉裕等人正式舉兵,桓玄接連潰敗,當年五月被殺,時年三十六歲,史稱桓楚武悼帝。不久,桓玄頭顱傳至建康,劉裕命人高懸示眾。

義熙元年(405年),譙縱受命帶兵攻擊桓楚政權,因蜀兵不願意東征,部下發動政變,逼迫譙縱為主,譙縱遂自稱梁、秦二州刺史。隨後,譙縱兵抵成都,殺掉毛璩,自稱成都王,四川由此脫離東晉獨立。義熙五年(409年),譙縱接受後秦封賞,對外稱西蜀王,對內則以皇帝自居。義熙九年(413年),劉裕以朱齡石為益州刺史,率兵兩萬打敗蜀軍,攻入成都。譙縱走投無路,自縊而亡,西蜀滅亡。

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總領大軍討伐後秦,後秦皇帝姚泓大敗,不得不帶著妻妾子女到營壘門前投降。劉裕只留下了姚泓一人,其餘人全部殺死,隨後把姚泓送到建康的鬧市中斬首,時年三十歲,後秦滅亡。後秦滅掉後,劉裕受封為宋王。

義熙十四年(418年)十二月派心腹害死晉安帝司馬德宗,時年三十七歲。隨即,劉裕另立司馬德宗的弟弟司馬德文為傀儡皇帝,是為晉恭帝

永初元年(420年),廢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國號宋,定都建康,南朝開始。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士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抑制豪強兼併,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門,輕徭薄賦,廢除苛法,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重大貢獻,被譽為「南朝第一帝」。為元嘉之治(元嘉之治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時期(年號元嘉),因其政治較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榮經濟文化的各項政策,從而出現了短期內經濟終於有所恢復,人民生活較為安定的政治局面)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奠定南朝政治的雛形。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4]

參考文獻

  • 《南史·武帝本紀》
  •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一十一》

參考資料

  1. 《南史·武帝本紀》
  2.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一十一》
  3. 【名將系列】南北朝:清簡寡慾的劉裕. 中國禁聞網. 2013-02-07 [2019-02-14] (中文). 
  4. 歷史鉤沉:一生滅六位皇帝的千古牛人——劉裕. 每日頭條. 2016-12-31 [2019-02-14]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