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宗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出生於中國廣西桂林,中國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國民黨桂系軍首領、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李宗仁
出生 1891年(辛卯年)8月13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區
逝世 1969年(己酉年)1月30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李德鄰
職業 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國民黨桂系軍首領、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知名作品 《李宗仁回憶錄》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出生於中國廣西桂林,中國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國民黨桂系軍首領、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李宗仁是北伐戰爭中有着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1] 「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1965年7月,偕夫人郭德潔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歡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2]  

李宗仁生平

父親李培英是名教師,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排行第二,幼年家貧務農,18歲入廣西陸軍小學。1910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支部,辛亥革命後陸軍小學改組,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李宗仁在廣州加入孫中山陣營。後來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擁護廣州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參與中原大戰蔣桂戰爭等國民黨內戰,亦苦心經營廣西。抗日戰爭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如台兒莊會戰。李是北伐抗日名將,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1948年當選中華民國行憲後的第一任副總統,1949年1月,蔣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總統,代表國民政府跟虎視江南錦繡河山的毛澤東中共和談,意圖阻止共軍過江,跟中共「劃江而治」,保住國民黨的江南半壁江山。

副總統

1948年中華民國行憲,經國民大會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李並未赴台,1954年被彈劾罷職。後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1969年病逝於北京。李宗仁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兩岸分治前,首任也是唯一的中華民國副總統

1965年,流亡美國的前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返回北京,震動了海峽兩岸。

回歸中國

在大陸期間,李宗仁一直是反共的。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清除混入國民政府和北伐各路國軍中的中共分子,所依靠的主力就是北伐國軍參謀總長白崇禧和李宗仁的桂系第7軍。中共在1949年極力策反李宗仁,毛澤東許諾讓李當「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有人說,是因為京滬杭警備司令湯恩伯的威懾阻止,李宗仁才沒敢投共。這種說法貌似有理,其實站不住腳。因為李代總統若真想投共,隨時可以從廣西、廣東或其它地方飛去北京,湯恩伯根本就鞭長莫及。離開大陸遠赴美國前,李宗仁就動用自己的人脈關係,組織了鍾祖培等桂軍堅持抵抗林彪共軍。1950年代,李宗仁雖遠在美國,依然十分盼望在廣西堅持「反共救國總體戰」的桂軍能夠打敗共匪,然後爭取美國援助,反攻收復中原。[3]李宗仁為何後來又轉向親共了呢?周恩來讓程思遠策反李宗仁。

1965年7月18日,前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先生,在美國寓居10多年後,終於回到祖國大陸。李宗仁回國後,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以及其他政府要員都親切會見了李宗仁先生,周總理還親自到機場迎接李宗仁先生的歸來。

李宗仁先生的回國不但成為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新聞,也成為當時轟動世界的重要新聞。李宗仁回國既是先生自己思念祖國、希望落葉歸根的愛國行為,也是在中央政府、特別是周恩來總理的周密安排下的回國曆程。對李宗仁先生來說,促使其下決心回到祖國大陸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李宗仁是一位不甘寂寞的人,在美國的寓公生活,對他而言是太孤寂了,他需要有人聊天、談國事。[4]

早年經歷

1908年,考入廣西陸軍小學堂第三期

1913年,廣西陸軍速成學堂畢業 。 1913年至1914年,在廣西將校講習所任中尉教官。

1916年護國軍興復,參軍作排長,負傷升連長;再入湖南護法,負傷遷營長,隸林虎部。1921年,晉升至統領(相當於團長)。

軼事

李宗仁崇敬孫中山,為北伐奠定基礎。但是與蔣介石共事後,卻與蔣介石分裂,對於美國懷有夢想,企圖依靠美國,搞第三勢力。

北伐期間,李宗仁曾和著名的蘇聯將領,當時的北伐軍顧問「加侖將軍」(瓦西里·布留赫爾)打賭他能在十四天內帶兵自長沙攻到武漢,賭注是一瓶白蘭地。結果李宗仁僅花了十二天便攻到武漢城下。

一碟黃豆

1942年,我在桂林私立德智中學(李宗仁夫人郭德潔創辦)讀初中。以往開膳,八人一桌;每桌四盤菜,有一天,每桌都多了一碟黃豆。同學們一邊吃,一邊悄悄地議論。

過了幾天,開飯的時候,事務主任來了,他對同學們說:「這幾天來同學們都在議論餐桌上多了一碟黃豆的事,現在我告訴大家,這碟黃豆是李司令長官加給同學們吃的。前幾天郭校長(郭德潔)和李司令長官到學校看望師生,和大家講了話後,了解同學們的伙食情況。為了增加大家的營養,臨走時他對我說:「以後給學生每桌加一碟菜,錢由我付。」同學們聽了都高興得叫起來:「謝謝李長官!」

五塊光洋

有一次,我來到柚(音浪)頭村李宗仁先生的故居參觀,適逢兩位七八十歲的老者坐在村邊樹下的石板上聊天。因為好奇,想了解一下李先生的家鄉事,便和老者聊了起來。老者說:德鄰兄(德鄰是李宗仁的字)自從出去以後很少回來,他回來時都是一個人(不帶衛士)走家串戶問候。他上門都不送東西,第二天讓家人給全村每戶送五塊光洋,作為對鄉親們的一點心意。這五塊光洋在那時可買的兩擔多穀子了。那時村裡有幾家正愁沒錢過年,他們得了這些錢買了幾十斤肉,也可以歡歡喜喜地過年了。

石灰窯上

李宗仁先生在外面是個威嚴的司令長官,出門就坐小轎車,衛隊前呼後擁。可是,他一回到家鄉便成了一個老百姓。只要進了村,他就叫衛士不要跟了。有一次下午,他回老家來,脫下將軍服,獨自走出村,看到後山的石灰窯上很多人正在忙着,便走上前去,客氣地和大家招呼,隨便聊起天來。天色將晚,為了不耽誤大家裝窯,他一邊談話一邊和大家搬石頭。天黑了,大家勸他回家去,他說:「急什麼,你們還沒裝完窯呢。」他一直和鄉親們裝完窯才摸黑回家。[5]

國家記憶為你講述 李宗仁回國之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