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榮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榮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原名慎鎮,字雅懷湖南衡山縣人,中國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的奠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羅榮桓原圖鏈接

羅榮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原名慎鎮,字雅懷湖南衡山縣人,中國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的奠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1902年11月26日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今屬衡東縣榮桓鎮)。在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有羅榮桓故居和羅榮桓元帥紀念館。毛澤東在1929年古田會議時評價說:「羅榮桓是個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領導幹部,對這個同志我們發現晚了。」 在羅榮桓逝世後,毛澤東十分悲痛,夜不能寐為羅榮桓寫下一詩《吊羅榮桓》,是十大元帥中,最早逝世的一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羅榮桓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

出生日期:1902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1963年12月16日

人物簡介

羅榮桓(1902-1963) 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奠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國家和軍隊卓越領導人。1902年11月26日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今屬衡東縣榮桓鎮)。在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有羅榮桓故居和羅榮桓元帥紀念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中國十大元帥之一。[1]

人物經歷

1927年4月到武昌中山大學讀書,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隨即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被派往鄂南通城從事農民運動,參與組織通城、崇陽農民武裝,同年參加鄂南暴動,任黨代表。這支武裝在江西修水編入武昌國民革命軍第2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他任特務連黨代表,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經三灣改編,隨毛澤東進入井岡山,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一團特務連黨代表、第四軍第十一師三十一團營黨代表、第二縱隊黨代表。積極建立軍隊基層的共產黨組織,實行民主制度,尊重愛護士兵,反對軍閥作風。

1929年底參加中共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被選為4軍前敵委員會委員。

1930年8月任第4軍軍委書記兼政治委員。

1932年3月任第1軍團政治部主任。在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中,領導部隊的政治工作,同時組織部隊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籌糧款,擴大紅軍隊伍。第四次反「圍剿」後,改任江西軍區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巡視員、動員部部長,曾兼任擴大紅軍突擊隊總隊長。領導擴紅工作成績卓著。

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獲紅星獎章。同年9月任第8軍團政治部主任。長征中8軍團撤銷,他先後任總政治部巡視員、第1軍團政治部副主任。到陝北後,參加了東征戰役。

1936年6月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學習,併兼任培訓高級幹部的第一科政治委員。

1937年1月任軍委後方政治部主任,7月任第1軍團政治部主任。

抗日戰爭初期,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主任。

1937年9月,率師政治部和少數部隊,在晉冀邊界的阜平、曲陽、靈壽一帶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

1938年到呂梁山地區,與代師長陳光指揮午城、井溝和薛公嶺等戰鬥,保衛了黃河河防。同年秋參加擴大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隨後任115師政治委員。[2]

1939年3月初與陳光率115師師部和主力一部進入山東,參與指揮樊壩、梁山等戰鬥,重創日偽軍。他堅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強調團結抗日的友軍和愛國進步人士,孤立和打擊製造摩擦的國民黨頑固派。他率領的115師部隊,與山東人民抗日起義武裝組成的八路軍山東縱隊並肩作戰,先後在魯西、魯南、冀魯邊、魯中、濱海地區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發展人民武裝,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

羅榮桓(左一)在查看梁山戰鬥中繳獲的日軍炮隊鏡原圖鏈接

1941年8月任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同年冬,日偽軍5萬餘人「掃蕩」魯中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115師師部等領導機關被日偽軍合圍於沂水留田一帶。他準確地分析敵情,掌握時機,出敵不意地率部向日軍占領區臨沂方向轉移,跳出敵人重圍。後又返回根據地中心地區,領導軍民堅持鬥爭,挫敗日軍在山東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掃蕩」。[3]

1943年3月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15師政治委員、代師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統一領導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黨政軍工作。他重視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領導了整風運動。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領導山東軍民進行精兵簡政,實行主力部隊地方化,加強連隊基層建設,開展分散性、群眾性游擊戰爭,針對日軍對根據地的「掃蕩」和「蠶食」,提出「敵人打過來,我們就打過去」的「翻邊戰術」,扭轉了山東抗日根據地的被動局面。

1944年開始組織一系列戰役,實行局部反攻,鞏固、發展了山東抗日根據地。​[4]

1945年指揮部隊在山東進行大反攻,控制山東境內的津浦、膠濟、隴海鐵路,收復除濟南、青島少數城市之外的山東大部地區。此時羅榮桓的麾下已經是擁有27萬正規軍的、共產黨在全國最強大的軍事集團,建立了中共最強大的抗日根據地----山東抗日根據地,正規軍人數占共產黨軍隊的三分之一。

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從1945年10月底開始,羅榮桓領導的山東軍區部隊陸續出發,除個別部隊是走陸路外,其他絕大多數都是分三批乘船到東北的。山東軍區開創了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渡海行動。10月24日,羅榮桓接到中央的電報,要他「率輕便指揮機關,日內去東北」。除6萬餘人正規部隊以外,山東軍區還派往東北20個基幹團,約3萬人。這樣,山東軍區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向東北共輸送了9萬人的幹部、戰士。在羅榮桓一行到達東北的前後,除萬毅和蕭華所率領的幹部、戰士外,還有許多山東軍區的部隊到達東北,成為東北民主聯軍的中堅力量。剩下的20餘萬正規軍也成為了第二野戰軍、第二野戰軍主力。

進軍東北後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1946年後,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東北人民解放軍副政治委員、東北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他強調打破和平幻想,準備長期作戰,積極貫徹中共中央「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戰略方針,曾提出發動群眾,創建東北根據地的建議。他組織領導了東北地區大兵團作戰中的政治工作。1947年在部隊中推廣第3縱隊訴苦教育經驗,增強指戰員的戰鬥意志,提高部隊戰鬥力。這一經驗後經毛澤東批示在全軍推廣。他主持組建二線兵團,為主力部隊輸送了大量兵員。將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由11萬餘人發展到150萬人,成為各大野戰軍中實力最強的野戰軍,占全國軍隊總數的三分之一。

參與指揮遼瀋戰役,在遼瀋戰役中,他堅決執行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先打錦州把國民黨軍封閉在東北予以全殲的戰略決策,對奪取遼瀋戰役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

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戰軍政治委員。他作為中共平津前線總前委委員和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政治委員,參與指揮平津戰役,主持和平解放北平的談判工作。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1949年6月以後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華中局(後為中南局)第二書記,華中軍區(後為中南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49年9月,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同月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

1950年4月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兼任總幹部管理部部長,開始研究軍銜實施的準備工作,並於1953年開始主持上將以下、少將以上將銜評定。

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11月任中共中國人民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他在領導全軍政治工作中,強調發揚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保證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並主持制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領導「向文化大進軍」,提出「系統的、聯繫實際的、穩步前進的」部隊政治理論教育方針。

1952年領導籌建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後兼任院長。他善於團結和使用各方面的幹部,領導建立幹部工作制度,加強幹部工作建設。1956年9月,當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60年代初,他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強調學習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反對林彪把學習毛澤東思想庸俗化。從1959年12月起,他在中共中央軍委還分管民兵工作,曾任人民武裝委員會主任,強調民兵工作要在地方黨委領導下,圍繞生產,結合中心任務進行,進一步明確了和平時期民兵建設的方向。

歷任紅四軍軍委書記兼政治委員,115師政治委員,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15師代師長兼政委,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最高人民檢察署第一任檢察長,中共中央華中局(後為中南局)第二書記,華中軍區(後為中南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任總政治部主任兼任總幹部管理部部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一、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一、第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中國人民武裝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第一任院長等黨、國家和軍隊重要職務。

1955年9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從1942年起經常帶病指揮作戰,1946年曾切除一側腎臟,以後長期抱病工作,

1963年12月16日病逝於北京。毛澤東作詩《吊羅榮桓》給予高度評價。毛澤東一生寫了很多詩詞,懷念戰友和親人的作品卻很少。《吊羅榮桓》這首七律,應該說是目前可見的毛澤東惟一的一首嚴格意義上的悼詩,也是毛澤東唯一悼念戰友的詩。詩中最後一句「國有疑難可問誰」,足以體現毛澤東對羅榮桓的深厚友情和非凡器重。

主要著作

著有《秋收起義與我軍初創時期》、《學習毛澤東同志的思想》、《處在總反攻前夜的山東解放區》、《分散性游擊戰爭與對敵政治攻勢問題》、《繼續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等。

獲得榮譽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家庭成員

第一任妻子:顏月娥

羅榮桓和林月琴原圖鏈接

第二任妻子:林月琴

長女:羅玉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農科院幹部)

長子:羅北屯(早逝)

次女:羅林(早逝)

次子:羅東進(解放軍二炮副政委、中將)

三女:羅南下(早逝)

四女:羅北捷(解放軍304醫院教授)

五女:羅寧(北京凱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人物評價

毛澤東在1929年古田會議時評價說:「羅榮桓是個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領導幹部,對這個同志我們發現晚了。」 在羅榮桓逝世後,毛澤東十分悲痛[5],幾夜不能寐,並為羅榮桓寫下一詩《吊羅榮桓》: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裡每相違。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6]

十大元帥

朱德 彭德懷 林彪 劉伯承 賀龍 陳毅 羅榮恆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參考資料

  1. 羅榮桓:「千萬不要忘本啊」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 作者 李傳新 2018年04月10日09:44 來源:湖南日報
  2. 羅榮桓如何吸引山東百姓參軍抗日2015年09月25日 14:33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3. 抗戰最艱難時的沂蒙反「掃蕩」———父親羅榮桓1941年的抗戰歷險新華網 2015年07月10日 10:47:51 來源: 參考消息
  4. 《我的父輩在抗戰中》連載——羅榮桓與「翻邊」戰術的提出和運用羅東進 2015年11月24日13: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5. 毛澤東與羅榮桓的深厚革命友誼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作者 王樹恩
  6. 毛澤東詩詞:《七律·吊羅榮桓同志》毛澤東詩詞網 2016-03-02 出處:其他 作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