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庸大紫荆勋贤英语:Louis Cha Leung-yung[注 1],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1]),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祖籍安徽婺源县浙源乡,中国武侠小说泰斗。

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以笔名“金庸”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屡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谓贡献重大,亦奠定其成为华人知名作家的基础。金庸早年于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他亦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后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亦是已故知名诗人徐志摩之表弟[2]

生平

求学

金庸出自浙江海宁查氏,其家为书香门第,世居海宁县袁花镇,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3],出生于1924年3月10日,农历甲子年二月初六,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1936年入嘉兴一中读初中,离开家乡。1937年日军入侵,因战事而随学校辗转到余杭临安丽水等地,后1938年于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4]。1939年读初中三年级的他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收效不凡[5]。1941年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阿丽丝漫游记》被其开除,校长张印通介绍他转学去了衢州[6]。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阅读大量书籍。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1946年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7],1948年毕业。2005年10月,已81岁的金庸离开香港,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取得历史硕士博士学位。[8] 2009年开始,注册入读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课程,网上曾一度流传其2013年毕业的毕业证书照片,但学校官方已确认该证书仅仅是“学校管理部门按博士生入学年月,依惯例预先普遍准备的,不可视为正式文书,‘查先生已获北大博士学位的说法没有根据’”。[9] 因此确定金庸有在北京大学求学,而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论文检索所得,并没有找到金庸的博士论文,是以其未有取得北大博士学位之可能性较高。

创作事业

1946年秋,查良镛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调往香港分社。1950年赴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求职,但因不满其外交政策而归并重入《大公报》。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期间与同事梁羽生相识为友。而后总编辑罗孚安排查与梁写武侠小说于副刊连载,梁羽生编写《龙虎斗京华》,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写《书剑恩仇录》,引起轰动,顿时金梁齐名。1956年,与同写武侠小说的梁羽生和百剑堂主在报上开设专栏《三剑楼随笔》,三人合写随笔,给“新派武侠”留下了一段历史见证。1956年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碧血剑[10]。1959年于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1953年至1958年期间,他曾以林欢作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编写剧本,其中《绝代佳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金章奖。更曾合作导演过两部电影,与程矮高合导《有女怀春》及胡峰合导《王老虎抢亲》。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还为电影歌曲填词[11]

创办报刊

1959年,查良镛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系列报刊,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明窗出版社。1991年1月23日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当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明报集团1991年度的盈利接近一亿元,1991年明报集团香港上市后,他退出报业管理层,于是他从此去周游列国、教书、静修、游山玩水、研经,他在1991年的《资本杂志》的《九十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名列中排第64位,他亦被誉为文人致富的典型例子。[12]

查良镛为《明报》撰写社评二十馀年,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传为美谈。1960年代,由于中苏交恶,中国大陆安全无保障并面临威胁,开始积极发展研究核武器陈毅在1963年提出了“核裤论”:“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查于1964年在《明报》发表《要裤子不要核子》社评,反对在贫穷情况下造原子弹。左翼报纸《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等以“反共反华”、“亲英崇美”、“背叛民族立场”回应。直到最后陈毅出面制止了左派的攻击[4]。虽然明报系列并非激进刊物,但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查良镛和《明报》公开对其持反对态度。在《明报月刊》40周年的撰文上,金庸也直言刊物是和文革对著干,具体展现在纪录彭德怀功绩、出版吴晗的《谢瑶环》剧本,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和批判错误抨击[13]。查遂被被香港左派分子骂为“汉奸”、“走狗”、“豺狼镛”;更曾受死亡恐吓,一度离开香港暂避。回港后一路受香港政府特别保护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4]

1973年春,查良镛曾应台湾政府之邀前往台湾,并与蒋经国见面会谈。文革结束后,金庸在1981年与1984年来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先后在北京邓小平胡耀邦会谈[14]。随后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因香港政制方案乃基本法中最为核心且争议最大,直至1988年方案尚未成型。1988年,金庸与查济民提出了备受争议的“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主流方案)。这个方案相对当时各界所提出的众多方案中比较保守,因而被认为有碍民主进程而得不到港人支持,查回港后有各种针对他的示威抗议发生。实际上查之本意为给民主派李柱铭司徒华两人留出余地,但当天两人沉默以示抗议,使得最为保守的这一方案得以通过,大出查氏所料。然中央政府当时认为正是底限所在,故其后作修改并被纳入基本法使用至今。1989年北京发生了八九民运。5月20日,“首都戒严令”发布当天,查良镛辞去基本法草委、谘委职务,结束了从政生涯[15]。金庸对武力镇压学生表示伤心。[16]同年在《明报》创办三十年庆祝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集团董事长。

1991年明报企业上市,查良镛任董事长并签订三年服务合约,与于品海达成协议由智才技术性收购明报企业。1993年曾对香港总督彭定康的“政改方案”进行笔战,同年两会期间赴北京访问,并获江泽民接见[14]。同年4月宣布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更将明报集团售予于品海,宣布全面退休[17]

1994年查良镛返乡参加嘉兴一中90周年校庆并于嘉兴高专兴建“金庸图书馆”[6]。图书馆落成后再斥资1400万在西湖兴建“云松书舍”,供个人藏书、写作和与文友交往雅集之用。1996年秋当“云松书舍”落成后,查良镛改变初衷,毅然捐出斥巨资兴建的书舍,现已成为杭州的新旅游景点,内藏金庸作品及手迹陈列室等。

2006年12月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2010年完成剑桥大学博士论文《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

公职

所获荣衔

金庸一生获颁荣衔甚多,不能详列,主要包括:

笔名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金庸于2007年出版的《金庸散文》中亦有提到),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他还有“查理”、“姚馥兰”、“乐宜”和“林欢”等笔名 。

作品

金庸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兼有政论、散文等。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几乎每隔十年就会掀起一股热潮。最早期金庸热是从港澳开始,接著延烧到台湾,其后是在中国大陆造成影响,可说金庸热潮燃烧至整个华语圈。近年来金庸作品也被翻译成日文等其他文字。

小说

金庸小说之间经常有所关系,除了《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与《笑傲江湖》外,《碧血剑》与《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与《飞狐外传》与《雪山飞狐》皆有关联。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十五本小说中的十四本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鹿(见《鹿鼎记·新序》)。1970年的《越女剑》未入对联内。

这些作品初于报刊连载,即甚受读者欢迎;经作者集结修订单行出版后,在华文圈广为流传,尤以长篇作品更为畅销。其作品大量并多次被台湾、香港、新加坡、中国大陆等地的影视集团改编摄制成电视剧电影陈世骧曾说:“金庸武侠小说可与元剧之异军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关世运。所不同者今世独见一人而已[25]。”

总览金庸的几部成熟武侠作品,除融合了武术、气功、悬疑、言情、历史等常见风格以外,还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艺,以及天文地理等知识性元素。他的小说中塑造了新的武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潇洒,聪明正直的传统模式,亦展现出他对种族仇杀的负面态度。因此,金庸被一些评论者称为“侠之大者”。

小说版本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其后由“伟青书店”作单行本出版,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26]

金庸每十年一次的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变动,引来不少回响。陈墨认为,新修版虽然改善旧作中的错漏之处,却又产生新的问题。倪匡在《四看金庸小说》中,形容看到新版《射雕英雄传》后,“怀疑自己得失忆症,因为改动得实在太多了!”倪匡早前也表示:“小说文字,激情比合文法重要。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和笔下的人物、故事,在感情上溶为一体,是一种直接的感情上的结合”,“有不少人,包括我在内,喜欢旧版多于新版。”[27]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台湾的远流出版社、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5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香港的明河社。

其它作品

  •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 月云:2000年为中国《收获杂志》撰写的自传体散文式短篇小说,收录于台湾远流版或香港明河社版《金庸散文集》。
  • 明窗小札:“明窗小札”原为金庸以笔名“徐慧之”在《明报》所辟之专栏,内容多为时事评论,常译介外报、外电文章。出版界以原名按年份选录,编为1963、1964、1965三辑,共六册。

政论

金庸曾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在《大公报》的专栏上写随笔。另为《明报》撰写社评二十馀年,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传为美谈。著名的政论包括上文所提及的“裤核论”、与《大公报》的笔战以及文革时期的诸多时政评论。

金学

由于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笔撰写感想、书评,而真正“研究”金庸小说,倪匡乃第一人。倪匡提出了“金学”一词。不过金庸本身对这名称有点抗拒,认为有高攀专研《红楼梦》的红学之嫌[28]。现在大多统称“金庸小说研究”。

当台湾远景出版社取得金庸小说版权后,随着台湾解严,一直被认定为禁书的金庸小说随之出版。在1980年,远景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编的“金学研究丛书”[29]

“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谈金庸的丛书,当时任职《明报》督印人、前香港立法会议员吴霭仪亦写了《金庸小说的男子》、《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女子》及《金庸小说的情》,杨兴安的《金庸笔下世界》。

当金庸小说在中国大陆正式授权出版后,“金庸小说研究”更为热闹,除小说内容、人物、历史背景之外以至武功招式及饮食菜谱等不一而足。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更是研究的重点。现时陈墨潘国森依然经常评论金庸小说。

第四次华山论剑

陕西电视台的《开坛》栏目于2003年10月8日邀请金庸上华山[30],参加“华山论剑”活动,主会场设在华山的北峰,海拔高度1561米,除了金庸、主持人和嘉宾外,还有十几位网友。

金庸食谱

香港美食家如蔡澜唯灵等曾与镛记酒家合作推出“射雕英雄宴”,主要为仿制黄蓉洪七公烹调的菜式,但因材料及制法刁钻,虽获好评而未能成为日常供应的餐单。

金学研究书目(普及类)

台湾远景、远流、香港明窗、明报等出版社曾出版名家的金学评论集:

  • 倪匡:《我看金庸小说》、《再看金庸小说》、《三看金庸小说》、《四看金庸小说》、《五看金庸小说》(下半部为陈沛然所著)
  • 吴霭仪:《金庸小说的男子》、《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女子》、《金庸小说的情》
  • 杨兴安:《金庸笔下世界》、《金庸小说十谈》、《漫谈金庸笔下世界》、《续谈金庸笔下世界》
  • 温瑞安:《谈笑傲江湖》、《析雪山飞狐与鸳鸯刀》、《天龙八部欣赏举隅》
  • 项庄:《金庸小说评弹》
  • 陈墨:《金庸小说赏析》
  • 陈沛然:《情之探索与神雕侠侣》
  • 舒国治:《读金庸偶得》
  • 苏墱基:《金庸的武侠世界》
  • 薛兴国:《通宵达旦读金庸》
  • 潘国森:《话说金庸》、《杂论金庸》、《总论金庸》、《武论金庸》
  • 合著(三毛、董千里、罗龙治、林燕妮翁灵文、杜南发等):《诸子百家看金庸》(五辑)

衍生作品

金庸的作品广为传播,除了以小说流传,也曾被多次拍摄、制作成作品、广播剧舞台剧漫画动画乃至电脑游戏,深入全球华人社会的民心,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极其广泛。香港文化博物馆特设金庸馆,于2017年2月28日揭幕,透过300多项展品,展示查良镛博士武侠小说的创作历程与贡献。

电影

第一部搬上银幕的金庸小说是《射雕英雄传》。为2集的粤语电影,由香港峨嵋电影公司于1958年拍摄。

部份改编版本虽然和原著有显著的不同,甚至只是借用其形式,如香港电影《东邪西毒》,但仍可见金庸小说启发了其他作品的创作。对于各电视和电影版本的金庸小说故事,可参阅上列小说条目。

动画

漫画

  • 射雕英雄传》(全38册,李志清
  • 《射雕英雄传》(漫画)黄玉郎
  • 《神雕侠侣》(全18册,黄展鸣)
  • 《神雕侠侣》(漫画)黄玉郎
  • 笑傲江湖》(全26册,李志清
  • 《倚天屠龙记》(全25册,马荣成)
  • 《侠客行》(全27册,林业庆)
  • 《雪山飞狐》(全20册,马荣成)
  • 《鹿鼎记》(全60册,司徒剑侨)
  • 《书剑恩仇录》(全30册,何志文)
  • 《天龙八部》(漫画全100册)黄玉郎

电脑游戏

单机游戏

线上游戏

网页游戏

山寨作品

1980年代时,曾有人以“镛公”为笔名著书《射雕前传》、《神雕前传》之类的作品,无论包装和印制都与金庸的作品集极之相似,撰写故事以外的情节。在香港部份租售旧小说的书店仍然存在。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抄袭的作品,不但书名类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类似,如“金童”、“全庸”、“金康”、“金庸新”、“金庸巨”等。

家属亲人

婚姻

1948年与杜治芬结婚,后离婚,1953年再娶,第二任妻子名为朱玫,新闻记者出身,生二子二女[31]

1976年,金庸与朱玫感情破裂,主动提出离婚,并娶年轻二十九年的林乐怡为妻,金庸迷称秀丽娴雅的林乐怡为“小龙女”,二人一直恩爱至今。

同族先祖

  • 明清之交的名人查继佐是金庸先生的祖先之一,此人在《聊斋志异》与《觚胜雪莲》中有记载,蒲松龄在其作品中赞扬此人“厚施而不问其名,真侠烈古丈夫哉!”。《觚胜雪莲》中记述查继佐“才华丰艳,而风情潇洒。常谓满眼悠悠,不堪酬对;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金庸先生在其封笔之作《鹿鼎记》当中也曾提及此人生平。然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查继佐年谱》里,查继佐本人亦否认有此事,说:“葛如,方布衣野走,世传余有一饭之恩,怀之而思报。其实无是也。是则公在时已传其事,故公为之辨。”乾隆时诗论家吴骞也认为此传闻事不可靠。
  • 查慎行是清康熙年间的有名诗人,“查慎行,字初白,海宁人。少受学黄宗羲。于经通于《易》。性喜作诗,游览所至,辄有吟咏,名闻禁中”,他的作品深受康熙皇帝喜爱,曾供职于南书房。
  • 查嗣庭雍正时期,因“维民所止”,被认为是雍正去头,遭受文字狱。

家族

轶事

关于作品

  • 金庸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据说是金庸自小在浙江家乡流传的故事(见后记)。
  • 《连城诀》后记中陈述金庸该部小说灵感来源,乃来自儿时家乡长工和生少年时期悲惨经验(类似大仲马的《基度山恩仇记》情节),原本被打成残废、父母气死、未婚妻改嫁凶手,而凶手也准备在牢中害死他;后来,和生获金庸祖父查文清搭救,于是便在查家任长工,但金庸的父母都不会太差使他。金庸小时候常跟他在一起,却始终不知道他姓名,上述事件,乃和生有次病重自以为将死时告诉金庸的往事。
  • 据说,金庸写小说之同时,曾经喜欢某女明星被拒(应该说无下文,对方应该是电影女星夏梦,金庸认识时已作为人妇)。因此像小说中部分角色,都有类似经验,诸如令狐冲游坦之韦小宝余鱼同
  • 著名科幻武侠小说倪匡先生是金庸的好友。1965年曾在金庸外游欧洲时代笔《天龙八部》,至今引以为豪,然金庸修订后已全部去除(但阿紫眼盲仍未更动,仅由金庸将尔后情节略作发挥与修改)。

其人

  • 金庸会上海话和粤语,1973年4月访问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自言“蒋经国,我跟他说上海话,大家都是浙江人...谈起话来,就像同乡一般,都是浙江,感觉很亲切”。[33]
  • 传说金庸对古典乐十分喜好,判别能力超强。可以随便听过一段乐句,就告诉你这是哪位作曲家的哪首作品。
  • 金庸爱车,跑车为尤。
  • 金庸曾热衷于围棋,有业馀五段水平。
  • 接受访谈时,金庸认为自己像张无忌(《倚天屠龙记》),妻子像夏青青(《碧血剑》)。
  • 金庸在《鹿鼎记》后记中,表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是《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在新修版《鹿鼎记》中的后记加入了《天龙八部》)。
  •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后记中,表示自己最爱的女性人物是小昭(《倚天屠龙记》)。
  • 曾开除金庸的国立政治大学(其前身即中央政治学校)于2007年5月19日,授予金庸荣誉博士学位[34]
  • 金庸于香港大学设立“查良镛学术基金”,并担任主席,主力邀讲各国学者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和研讨会。
  • 香港大学于2009年2月27日成立国际金庸研究会。研究会并非注册社团,由金庸及前港大中文系主任单周尧教授担任顾问,创会会长为李思齐教授及伍怀璞教授,现任会长为港大文学院黎活仁副教授[35]

华人武侠第一人——金庸的传奇人生

金庸,著名作家,商界大亨,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的武侠小说闻名世界,一生写了15部武侠作品,创造了1400多个人物。

金庸少年就是超级学霸,为了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他写作了几本辅导书成为教辅畅销书,因此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

他早年在大公报任记者,以金庸的笔名,在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金庸最擅长的是做传媒办报纸,创办了香港《明服》,连载小说《神雕侠侣》,32岁时,为梦中情人夏梦独家制作了电影《绝代佳人》。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是以金庸先生的14部作品的名称首字组合而成。金庸小说以及衍生的影视剧和音乐,是全球华人共同的语言。

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是它对传统武侠小说的升华和超越。金庸笔下的故事已经远去,但他被称为华人武侠第一人,绝非虚名!

相关视频

【杨澜访谈录】2012 099多面人生——金庸

注释

  1. 查姓普通话读“渣”;通用拼音:Jhā;威妥玛拼音:Cha1;汉语拼音:Zhā
  2. 姻亲包括配偶的血亲、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的配偶,而“血亲的配偶的血亲”并不包括在内;“堂姐夫的外甥女”与“舅妈的堂弟”正是“血亲的配偶的血亲”,故金庸与琼瑶并不是远亲,而是没有任何亲戚关系。

参考文献

  1. 金庸90大寿 面对90后世代仍是经典. 中时电子报. 2014-03-11. 
  2. 金庸徐志摩琼瑶 原是一家亲. 中央通讯社. 2013-12-27. 
  3. 洪水铿 等著 《海宁查氏家族文化研究》 ISBN 7308049655
  4. 4.0 4.1 4.2 傅国涌. 金庸传.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
  5. 金庸的招数
  6. 6.0 6.1 金庸与嘉兴的深厚渊源—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8-30.
  7. 金庸生平大事年表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8-30.
  8. 金庸:81岁骑着单车穿行在剑桥大学小路上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9-21.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6年01月04日
  9. 金庸已获北大博士学位? 校方:说法无根据
  10. 阅读焦点 | 郭靖不笨──金庸小说趣谈 | 新旧对照(1)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8-18.
  11. 第二章 少年金庸(4). 传记吧. 2008-11-09 [2009-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9). 
  12. 金庸和他的《明报》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与特别策划>百年报人传奇历史>学者文人 2003年03月17日
  13. 40年《明报月刊》:文革间的独立声音_读书_凤凰网
  14. 14.0 14.1 金庸与中共领导人的交往--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15. 金庸和《基本法》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8-30.
  16. 台视新闻 1989/06/20 金庸对六四镇压表示伤心
  17. 于品海:连环记|河南九博人才网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8-29.
  18. Louis Cha Awarded French Honor of Arts
  19. 查良镛:名誉社会科学士,1986年
  20. 金庸先生受聘我校名誉教授. 吉林大学新闻网. 2008年10月9日 [2008年10月13日]. [失效链接]
  21. 金庸改任浙大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8-29.
  22. 国际小行星以“金庸”命名- 王朝网络
  23. 本校颁授金庸“名誉博士学位” - 国立清华大学-首页故事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03-14.
  24. 毕业证书网上曝光 金庸获北大博士
  25. 陈世骧先生书函|新侠网[失效链接]
  26. 金庸作品集介绍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8-31.
  27. 倪匡《我看金庸小说》
  28. 李怀宇. 时代周报专访金庸:办报纸是拼命,写小说是玩玩. 时代周报. 2009-03-09. (原始内容 (再版)存档于2015-09-03) (Chinese (China)). 金庸:我不赞成有“金学”! 
  29. 沈登恩纪念馆—同怀网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8-30.
  30. 金庸华山论剑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02-07.
  31. 金庸回忆第一段婚姻含泪:是她背叛了我
  32. 金庸侄孙女查查参加大陆选秀 意外爆叔公身体欠安 ETtoday影剧 2012年06月25日刊登
  33. 杰出华人系列:查良镛》第29-30分钟片段,香港电台制作,1997年8月2日播映。
  34. 政大80校庆颁授查良镛、张忠谋、林怀民名誉博士学位
  35. 香港大学正式成立国际金庸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