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濟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查濟民
藝人或藝術家
民族 漢族
籍貫 浙江海寧袁花
出生 1914年(甲寅年)
中國
職業 董事長
母校 浙江大學工學院附設高級工科中學染織科

查濟民(1914-2007),浙江海寧袁花人。歷任常州重慶上海等地紡織染廠的工程師、廠長、經理。1945年被上海工商界推選為紗布接收大員,成為上海工商界著名人士之一。1947年舉家赴港,1949年於香港荃灣創辦中國染廠,1958年創立新界紗廠,1982年中染大廈落成,此後陸續開辦百老匯製衣廠、名力集團、香港興業有限公司、查氏企業集團和香港興業國際集團等。1997年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的"大紫荊勳章"。 2007年3月28日辭世 。

人物簡介

查濟民(1914-2007),浙江海寧袁花人。1927年考入第三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前身)附設工業學校染織科學習。1931年畢業,後歷任常州、重慶、上海等地紡織染廠的工程師、廠長、經理。査濟民是知名實業家、慈善家,先後創辦中國染廠、名力集團、查氏企業集團和香港興業國際集團等。1997年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的"大紫荊勳章"。

人物經歷

1927年,就讀於浙江大學工學院附設高級工科中學染織(含紡)科

1931年,在上海、常州大成紡織染公司就業當學徒

1933年,任常州大成二廠染部技師

1935年,隨劉國鈞赴日本考察;任大成二廠染部主任

1936年,赴日本京都染織廠實習,同年12月與劉璧如喜結良緣

1937年,受命押運100多台織機撤往重慶

1938年底,任大明染織廠廠長

1939年,任重慶北碚大明染織公司經理

1945年,任大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經理;應邀出席南京侵華日軍受降儀式

1946年,任大明公司總經理

1949年至1959年,在香港荃灣創辦中國染廠、新界紗廠

1959年,創建新界紡織有限公司;任東華三院總理

1963年,在英、美等國建立無紡布廠

1964至1966年,在非洲設立生產基地,創辦加納紡織有限公司 (Askosombo Textile Ltd.) 和尼日利亞紡織有限公司 (Nichemetex Industries Ltd. 及 United Nigerian Textiles Ltd.)

1971年,獲委任為香港太平紳士

1974年, 任香港仁濟醫院董事局永久顧問

1975年,任香港樹仁學院(現為樹仁大學)校董

1976年,任廣州暨南大學校董

1977年起,任香港興業公司董事長,購入愉景灣地塊。後又兼任該公司設在英、美、尼日利亞、加納、多哥、印尼等國企業的董事長。

1985年至1990年,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87年,創辦海新紡織有限公司

1988年,創辦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及名力集團

1989年,香港興業國際集團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編號00480)

1992年,被國務院港澳辦和新華社香港分社聘為首批香港事務顧問;創立香港桑麻基金會

1993年,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

1994年,捐資創立求是科技基金會,和劉國鈞職業教育基金會

1996年,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獲浙江大學名譽教授稱號;獲北京大學顧問教授稱號;榮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工商管理博士學位;榮獲香港城市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1997年,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的"大紫荊勳章";聘任為常州工業學院名譽院長; 出版《香草詩集

1997年,捐資400萬元港幣在浙江大學之江學院建造"求是堂"。

1999年,任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

2003年,應邀赴酒泉觀看"神舟五號"飛船升空發射

2004年,被授予浙江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榮獲尼日利亞政府授予的MFR勳章

2005年,創辦海寧新能紡織有限公司

2007年, 3月28日因病在香港逝世享年九十三歲

事業經歷

查濟民先生擁有60多年從事紡織、房地產業發展及全球科技投資經驗。曾任中國染廠集團有限公司及香港興業國際集團主席,並為名力集團前主席。查氏集團源自查先生於1949年在香港成立中國染廠有限公司,查先生積極引入海外先進技術,並成為進軍西非洲紡織市場的先鋒;其後更將集團業務擴展至房地產發展、科技投資及金融服務,業務遍及中國、東南亞、非洲、歐洲及美洲等地。2018年,集團在全球共雇用超過25,000人,其中數家成員公司在亞洲及非洲交易所掛牌上市。

查先生是一位知名的慈善家,在1990年代先後捐贈3,000萬港元及2,000萬美元設立"桑麻基金會"及"求是科技基金會"積極表揚和鼓勵對中國紡織業及科學技術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隊。

創立桑麻基金會

查濟民於1992年先後投入總計3,000萬港元,創立"桑麻基金",先後設置桑麻紡織科技獎、傑出青年學者獎,在天津紡織學院等五所院校設立獎學金、獎教金,旨在以我國紡織起源的"桑麻"一物,激勵國內紡織界人士重視科技,振興發展中華紡織技術。

創立求是科技基金會

查濟民於1994年初捐出2,000萬美元,在香港創立了"求是科技基金會",名字是根據浙江大學前身"求是書院"而取的。目的是為推動中國科技研究工作,及資助在科技領域具有成就的中國學者。基金會更邀得陳省身楊振寧周光召李遠哲簡悅威何大一及姚期智等國際知名教授為顧問。

基金會設立傑出科學家獎、傑出青年學者獎、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求是研究生獎學金,每年頒獎一次,用以獎勵兩彈一星的功勳、神舟飛船的設計專家,以及治理沙漠、保護生物、保護環境等傑出的中青年優秀科技工作者。

查濟民是唯一獲邀至現場觀看"神舟五號"發射升空的香港人士。

社會職務

查先生也傾力各種公職,曾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預備委員會委員、籌備委員會委員和港事顧問;是於1997年首批獲頒大紫荊最高榮譽勳章的社會人士之一。

查先生亦曾出任東華三院總理,曾為仁濟醫院顧問委員會永久顧問,同時榮獲多間大學頒授多項名譽博士學位及教授職銜,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及常州工業技術學院等。

査濟民情系桑梓,還捐贈人民幣400萬元給浙江省,創辦了樹人大學,同時在浙江大學、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等學校設立獎學金,並與夫人劉璧如支援江蘇省在常州興建劉國鈞職業教育中心,幫助國家培養建設人才。

査濟民先生對家鄉的文化教育也非常關注。他捐款100萬元人民幣,為海寧市高級中學建立了査濟民圖書館;捐款40萬元,為袁花鎮中心小學建造了教學大樓--子琴樓。

為了表彰査濟民熱心公益、造福社會、重視科學的善舉,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嘉興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愛鄉楷模"和"榮譽市民"的光榮稱號。

成長經歷

實業興國,從紡織業起步 査濟民自幼勤奮好學,本以優異成績考上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附中,但由於家貧無力供其讀大學,只能就讀於工專。

1931年査濟民畢業後,由軍事理論家蔣百里介紹到上海達豐染織廠工作。1933年查濟民先生到愛國實業家劉國鈞先生在常州創辦的大成公司,任大成二廠技師、染部主任。1934年大成公司成為當時常州最大的印染企業,產品行銷廣東、四川、湖北經及南亞等地,被當時的經濟學家稱為奇蹟。1937年夏,"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滬寧線上的常州遭到日軍轟炸,劉國鈞、查濟民的大成公司旗下幾家工廠無一倖免,幾乎被催毀殆盡,被迫停工。為了保存實力,東山再起,在交通部常務次長、被譽為"中國船王"的盧作孚支持下,利用民生輪船公司的剩餘運輸力,將國外購進和大成公司的一部分紡織機械經常州拆遷至漢口,再撤運重慶北碚。於1939年2月在重慶北碚合組為"大明染織公司",盧作孚任大明公司董事長,劉國鈞任公司經理,查濟民任廠長。

抗戰勝利後,査濟民於1945年應邀出席南京侵華日軍的受降儀式,還被上海的工商界推選為紗布接收大員,成為上海工商界著名人士之一。 1947年舉家赴港,1949年於荃灣創辦中國染廠,1958年創立新界紗廠,1977年起任香港興業有限公司董事長,1982年中染大廈落成,此後陸續開辦百老匯製衣廠、名力集團,並在20世紀60年代把業務拓展至加納、多哥等非洲國家,當地員工多達二萬餘人,被人譽為"非洲紡織大王",成為香港著名實業家之一。

愛港愛國,帶領香港興業創地產界先河 70年代,查濟民為免香港最大一塊私人開發土地落入俄羅斯銀行手中,斥資數千萬港元購買大嶼山愉景灣的大片荒地,踏出了開發房地產市場的第一步。

當時,愉景灣一片荒蕪,沒有路、沒有水電,只可由海路前往,卻沒有碼頭。所有區內的基建必須從頭開始。憑着"要在南中國海一個仿如睡夢中的小島,建造一個獨特社區"的夢想,查氏家族把所有困難都一一克服,如斥資建水庫、人工沙灘、隧道及鋪設電纜,銳意打造充滿南歐風情的度假式綜合住宅項目。截止2018年3月,香港興業在 愉景灣已完成15期項目,常住人口約為20,000人(逾50%為非中國籍人士)。

愉景灣是香港興業的旗艦項目,是區內最大型的度假式住宅社區之一,更被公認為亞洲區內極具前瞻性的模範綜合住宅發展項目。

1985年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88年,查濟民與《明報》前社長查良鏞在草委會聯合推出了有名的"雙查方案"。"雙查方案"後來經過修訂,被納入《基本法》之內,成為香港政制發展的藍圖,可見查氏的影響力。查濟民在香港回歸期間的角色舉足輕重,除了擔任《基本法》草委,也是港事顧問、特區預委會及籌委會成員。

相關信息

愛國愛鄉楷模

查濟民對於紡織工業,在少年時就有濃厚興趣。他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的泱泱大國,紡織工業是大有出路的。

半個世紀來,查濟民雖然身在香港,但一直心系桑梓,愛國愛鄉之心始終不渝。1978年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查濟民不顧古稀高齡,滿腔熱血,奔走於祖國各地,投資辦廠。

1980年4月開始,他就在家鄉捐資籌建集各種紡織生產於一體的海寧紡織綜合企業有限公司等。1983年,他投資在村里辦起"新偉皮件廠"。1986年,他投資100萬元港幣,與袁花鎮合資辦起"袁花紡織有限公司",生產真絲綢緞出口創匯。1987年,他出資520萬元人民幣和一套英式萬錠紗錠設備,與袁花鎮合資創辦"海新紡織有限公司"。

至今在海寧袁花鎮,隨便問一位父老鄉親,都能說出查濟民名下的四家公司。記者採訪到54歲的曹健,他表示已在海新公司食堂做飯7年,該廠500多名員工中,一半為當地人。早幾年清明時節,查老也親自來廠里走走。

當合資企業年終分紅利徵求意見時,查濟民回信說,在家鄉辦企業為的是支持家鄉經濟建設,不求回報,請將分內紅利投入再生產之用。鄉親們稱他為"愛國愛鄉的楷模"。

2000年查濟民又出資1.6億元,將瀕於破產的百年老廠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及附近停工已久的杭州漂染廠收購。他還以更多的資金,在海寧興建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氨綸廠,打算與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幾乎處於壟斷地位的外國產品一比高低。

2004年12月,作為浙江省愛鄉楷模,查濟民一行9人回浙訪問時,受到省長呂祖善等親切會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