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泽州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Mjlk讨论 | 贡献2020年1月11日 (六) 17:37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泽州县,原为山西省晋城市郊区,地处山西省东南端,南与河南济源沁阳博爱修武交界,东至丹河与陵川县相接,西至沁河阳城沁水县相连,北至界碑岭高平市毗邻,为通向中原的要冲,晋豫两省交界。县域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辖14镇3乡,627个行政村,总人口52.6万。主要河流有沁河丹河,均流入河南豫北平原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境内秀丽雄浑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1]”的美誉。

历史

泽州县1985年为晋城市郊区,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郊区设泽州县。全县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人口52.6万人,下辖14镇3乡627个行政村。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创建文明城镇工作先进县”、“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电气化建设先进县”、“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县”。

交通

晋张公路 碗周公路 207国道 太焦铁路 G55 二广高速公路、G5512 晋新高速公路、晋济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

地貌分布

泽州县东、西、南三面环山,山岭陡峻,倾向中央,北中部为丘陵地带。地貌呈黄土高原和褶皱山板相间分布,具有山地、丘陵、平川区等多种地貌类型,构成了北高南低波浪式的地貌景观。

山地地貌分布于本县东南部的高山地带,境内起伏大,相对高差一般为800米左右,面积197.1万亩,占泽州县总面积的60.8%。本区以急剧的升降结构作用为主,伴之以流水侵蚀及风化剥蚀作用,山体主要由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及变质岩组成。多为直立陡峭的单面山及高度不等的突起山峰。尖棱的山脊,重迭的岗峦,陡缓不均的山面和狭窄的山谷。

丘陵地貌分布于大阳、东沟、下村、川底、周村、北义城、水东、金村、高都等乡镇。相对高差一般为200米左右,面积100.2万亩,占泽州县总面积的30.9%。本区的石灰石、沙质岩、沙岩全为黄土、红土、红黄土覆盖,在长期的风化剥蚀及流水侵蚀作用下,下切强烈、沟底狭窄,多呈V形,由于侵刨基准面不断下降,加之覆盖深厚的黄土,抗蚀能力差,大部分被冲刷沟分割成狭长的梁地。山梁呈波浪式,山坡为阶梯状,自山梁和山坡继续覆盖厚薄不一的堆积物,有较规则的排列。登高斜望,黄土丘陵呈波浪起伏、沟谷纵横之状。

平川区地貌分布于南村、巴公等乡镇。相对高差一般只有50米左右,面积27万亩,占泽州县总面积的8.3%。本区地势平坦开阔,有垄岗起伏的微域变化,为河流近代洪水淤积物,上细下粗呈二元结构。土层主要为较厚的更新统黄土堆积,其厚度为5-15米,下层为砾石层。境内山地、丘陵、平川面积之比为6︰3︰1。最高点为西北部的吾圣山主峰,海拔1346.6米,最低点为丹河出口处的三姑泉,海拔296米,相对高差为 1050.6米。平均海拔在650--1000米之间。境内山岭纵横,北疏南密,均属太行山脉。海拔1100米以上的山有吾圣山、香山、大圪垴山、伊侯山、大尖山、方山、岳城山、晋普山、圣王山等。

气候水文

泽州县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一般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泽州县年平均气温10℃-11℃,气温总的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盆地由平地向山区递减。泽州县多年无霜期192.6天,最多为226天。降水量的区域分布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山区多于平川、丘陵;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大于北中部地区。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 %。

泽州县境内主要河流为沁河和丹河两大流域。沁河的主要支流有长河、白水河、犁川河、龙湾河、范河;丹河的主要支流有东丹河、东大河、巴公河等。干流流向多由北向南,其支流流向多为由西向东。泽州县水资源总量为3.5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3.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2.54亿立方米,重复资源为2.37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资源量为1.11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泽州县以为主,依次有铁矿硫铁矿铝土矿白云岩石灰岩水晶萤石铅锌矿等。境内含煤面积52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13%。探明储量480503.1万吨,表外储量7845.8万吨,除国统区外,泽州县保有储量124645.8万吨;铁矿探明储量 2575.15万吨,其中上表储量879.4万吨,远景储量 2500万吨;硫铁矿探明储量1324.6万吨,其中上表储量963.9万吨;含锰铁矿探明储量615万吨,其中上表储量473万吨;水泥灰岩6805万吨;铝土探刃储量264.48万吨,远景储量315.05万吨。

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部的巴公、北义城、高都及西部与南部的大阳、东沟、金村、南村一带。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共含煤8-17层,总厚宽9.18-14.23米,其中山西组3号、太原组9号及15号为主要可采煤层,为单一的无烟煤种,变质程度由北向南增高,晋普山一带变质程度最高。洗煤挥发分达4.47-6.2%。

煤质及煤质特征为:山西组3号煤层,厚度最小5米,最大6.44米,平均5.97米,至太原组9号的层间距为53米,夹石层为5层,性能稳定。原煤灰分为14.26%,精懈发分为6.82%,原煤含硫0.4%,发热量为 8391大卡/公斤。属无烟煤。太原组9号,厚度最小0.5米,最大2.9米,平均1.55米,夹石层为3层,性能较稳定。

原煤水分为19.01%,精煤挥发分为3.18%,原煤含硫为6.92%,发热量为8368大卡松斤。太原组15号煤,厚度为0.95--5.50米,平均2.16米,与3号煤层的层间距为35米。夹石层为3层,性能较稳定。原煤灰分为18.51%,精煤挥发分为6.60%,原煤灰分为3.38%,发热量为8335大卡/公斤。

三种煤均为无烟煤。3个煤层比较,3号煤煤层厚,含硫量低,原煤灰分低;15号煤层厚度中等,为富硫及高硫煤,俗称臭煤;9号煤层较薄,含硫量略低于15号煤,原煤灰分最高。开采技术条件,奥陶系为主要含水层,以晋长断裂为界,向南向北运移,水位标高640米,向三姑泉与郭壁泉排泄。其它基岩含水层富水性较弱,第四系冲击层含较丰富的潜水,开采3号煤层的生产矿井,含水系数0.46-0.63立方米/吨煤。

现有生产矿井,大多开采3号煤层。顶板管理较易,但也有个别井因顶压大而出现片帮现象,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12--2.64立方米/吨煤·日。晋普山一带为 19.43立方米/吨煤·日,属高沼气井,境内很少发现煤自燃现象,属无爆炸性煤层。

铁矿资源

泽州县境内之铁矿,主要分布于高都、郝庄、李寨、关山一带。系沉积矿床。矿体大都产生于奥陶系侵蚀面上。少量夹于粘土页岩中。矿体形态受侵蚀面形态控制,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窝状及团块状。厚几十厘米到2-3米,长度几米至几十米不等。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褐铁矿,局部为菱铁矿。含铁量20-60%,一般为30- 40%,硫磷、含量低。因矿体规模小而分散,不宜规模开采。已探明储量2575.15万吨,上表储量 879.477吨。境内山西式铁矿埋藏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适宜小规模开采。

含锰菱铁矿资源

境内含锰菱铁矿产于下石盒子组,属河湖相沉积矿床,主要分布于下村——湾里一带。矿床赋存于下石盒子组中上部。上石盒子组中下部亦有菱铁矿薄层,质量欠佳。探明储量615万吨,其中上表储量473万吨。

有色金属资源

铝土矿是泽州有色金属的重要资源。分布于境内南部之追山、晋庙铺、南岭、李寨等地。矿体赋存于本溪组铁铝岩系内。矿体呈透境状,似层状及窝状。A/S值为3-3.5,属中低品位。规模较小,泽州县D+E+F储量180.86万吨。

化工原料矿产资源

分布于境内神南、大箕、南村、犁川等19个乡镇,主要产出层位多为浸染状,少数为致密块状。矿石属中低品位Ⅱ-Ⅲ级品。探明储量1324.6万吨,其中上表储量963.9万吨。

土地资源

泽州县土地总面积305.8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1.64万亩,占总面积的29.96%,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0%以上;在总耕地面积中,21.11%为平地,9.45%为沟坝地,56.65%为梯田。12.78%为山直坡地。园地有2.15万亩,占总面积的0.7%,其中3亩以上的成片果园面积为2.06万亩,占园地面积的 95.81%,主要有山楂、苹果、梨、葡萄等。桑园面积为826亩,占园地面积的3.85%。

植物资源

境内野生果树分为7科16属25种。7科是蔷薇科葡萄科胡颓子科榛科楝科鼠李科亮斗科。16属为苹果属梨属枸子属悬钩子属桃属杏属樱桃属山楂属葡萄属蛇葡萄属沙棘属胡颓子属榛属楝属枣属栎属。25种是山荆子杜梨褐梨水枸子毛叶水枸子灰枸子西北枸子茅莓山桃毛桃山杏毛叶欧李毛樱桃甘肃山楂华北山楂桑叶葡萄华北葡萄掌裂草葡萄沙棘木通牛奶子楝树酸枣槲树。此外还有软枣羊桃叶山金针山木瓜等。

作为饲料、料米、蜜源的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黄花荆花野苜蓿野豌豆马榴无芒雀麦灰菜莲子菜苦苦菜牵牛花刺角菜野蘑菇等,数量较多,分布较广。

动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爬行类、水生类、鸟类和兽类等,约100余种。

爬行类主要大壁虎等;两栖动物主要;鸟类主要有山鸡灰鸽喜鹊麻雀山雀乌鸦红嘴鸦山鹰黄莺黄鹂啄木鸟大雁小燕子水鸟杜鹃斑鸠猫头鹰含唪鸟布谷鸟等;兽类动物主要有野猪野兔山羊黄鼠狼山猫松鼠刺猥山鹿等。

珍贵稀有动物,主要有猕猴和麝,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猕猴分布于境内南部与河南省接界的深山里,麝也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数量很少。

水资源

泽州县境内天然水资源总量由本区水资源量、过境水资源量和过界客水资源量三部分组成,总量为17.58亿立方米。

本区水资源量是指在本区范围内由于降雨人渗补给所形成的天然地表、地下径流量。通过计算求得,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27亿立方米(保证率95%时为2.43亿立方米,75%时为1.86亿立方米,50%时为1.44亿产立方米)。其中地表洪水为0.79亿立方米,地下水源1.943立方米。

入境水资源量是指区界外由于降水补给形成流经本区的天然、地表、地下径流量。境内多年平均由上游的高平、陵川入境的水量为 2.25亿立方米(保证率95%时为1.977亿立方米, 75%时为1.509亿立方米,50%时为1.16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洪水0.589亿立方米,地下水为 1.66亿立方米。

过界客水主要指沁河从本区的西南边境流过的水量,其天然河川径流量为12.61亿立方米。按水资源分类划分:境内天然水资源总量为4.974亿立方米(不包括过界客水)。其中地表水资源为为1.38亿立方米,地下水3.594亿立方米。

境内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由于漏水地层多,造成地表洪水少,地表洪水仅占泽州县水资源总量的 7.8%,而地下水却占到水资源总量的20.89%;水资源分布与工农业生产需求不协调。

东南部山区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少,而年降雨一般比中北部地区多100毫米左右,许多地方又地处河流下游,泉水出露较多,流量大,水资源较为丰富;工农业比较集中的中北部和丹河上游地区需水量多,但年均降雨量和清水流量较少,水资源相对比较贫乏;蓄水工程造价高,成本大;降雨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又分布不均,丰水年和旱年往往连续发生(一般丰水年连续3-4年,干旱年连续2-4年);地下水资源的 60%是埋藏于地面400米以下的深水层,打井费用高,提水成本较大;流量在0.1立方米/秒以上泉水大都分在东南山区,出露标高为300-500米,因远离工农业密集区,开发利用困难。

由于水资源总量的70%分布于东南山区,泽州县水资源总量为17.584亿立方米,但经测量计算,泽州县天然水资源可利用总量P:75,时为1.37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洪水可利用为0.307亿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清水为0,30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76亿立方米,其中浅中层水为0.231亿立方米,深层水为0.439亿立方米。

风景名胜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泽州县名列其中。

2012年末泽州县共有旅游景区(点)9处,其中,有1个4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共有星级饭店6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2家、二星级1家。共有农家乐56个。全年共接待游客350.2万人次,其中,直接接待游客127.3万人次,间接接待游客221.2万人次,海外旅游接待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5亿元,其中,直接接待游客收入10.2亿元,间接接待游客收入18.9亿元,海外旅游创汇741.2万美元[2]

珏山景点:颇多,有儒道佛共奉一殿的南顶、供奉玄天上帝和周公的正顶、文昌殿、过月亭、财神殿、文笔峰塔、丹河龙门口、建于宋代的关帝庙女娲炼石补天处的娲皇窟、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北宋二仙观、唐代的白马禅寺孔子回车处等[3]

山里泉景区:位于太行山南部,晋豫两省的晋城市泽州县与阳城县济源市三市的交汇处,距207国道18公里,距晋城市区50公里,距济源市区51公里。侯月铁路从景区穿越而过,并设有车站。人称北方“小三峡”[4]

青莲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处的郊区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为山西省境风著名的佛教寺庙[5]

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年~559年),唐代咸通八年(公元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

县区名片

2019年3月6日,泽州县入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评选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视频

泽州县 相关视频

泽州县运会花絮
印象泽州宣传片
泽州美景-高都镇
相约走进泽州

参考文献

  1. 泽州:千年绝技“花开”煤铁之乡,今日泽州 ,2019-05-18
  2. 泽州县荣获“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华夏经纬,2016-12-29
  3. 泽州踏青胜地:珏山,泽州旅游, 2016-03-25
  4. 有山有水,人美景美,泽州山里泉等你!,泽州老乡俱乐部,2019-10-01
  5. 泽州青莲寺,华夏经纬 ,20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