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是一類無足的爬行動物,是蛇亞目(學名:Serpentes)的通稱,屬於爬行綱,另有其它無足的爬蟲類蚓蜥蛇蜥等並不屬於蛇亞目。

又有虵、虺、螣、蚦、蜧、蜦、長蟲等別稱,根據種類也會有蝮、蚺、蟒、蝰等近義稱呼。正如所有爬行類有鱗目一樣,蛇類全身布滿鱗片。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種蛇類[1],包括體型最短小的細盲蛇科以至最長的蟒科及蚺科。為了配合蛇類窄長的身體,成對的內臟(如)會在蛇體前後排列,而非左右互對。

形體特徵

體形細長,無四肢,部分蛇類擁有毒性,能使被其咬擊的生物受傷、疼痛以至死亡。蛇的另一個特徵是顎部能作出廣角度的開合,因此能吞食比自己身型龐大的獵物。生物研究指蛇類大概於白堊紀時代由蜥蜴類衍生而成。現代蛇類的分類研究,大概可追溯至古新世時代。目前紀錄中最巨型的蛇類是活於古新世的泰坦巨蟒,長度達13米長[2],其化石被發現的年份是2009年;目前體型最細小的蛇類是卡拉細盲蛇,長度約只有10公分。

孔,也無鼓膜、鼓室和耳咽管。除一些穴居種類的隱於鱗片下面外,眼外均罩1層由上、下眼瞼癒合形成的透明薄膜。細長,分叉,可以伸縮。頸部一般不明顯。軀幹與尾之間以1個呈橫裂的泄殖肛孔分界。

生活習性

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的,它們主要進食蜥蜴、小型哺乳類動物鳥類類、蛋類、其它蛇類、蝸牛及一些昆蟲。由於蛇類並不能以牙齒將食物咬開及撕成細塊,因此它們必須將食物整個吞下。蛇的體積直接影響它們所選擇食物的大小,幼小的蛇類只吞食體型較小的獵物。例如幼蛇階段的蟒蛇一開始或者只能吞食蜥蜴或鼠類,長大後便能進食小鹿或者羚羊了。

大部分蛇類都以進食小動物為主食,但某些品種的蛇卻是例外。例如眼鏡王蛇就以進食其它蛇類為主[3]

有些蛇類可以施展蘊含毒素的咬擊,這是為了在進食獵物之前先把它們制服或殺死,方能放心地把對方吞進體內。本身沒有分泌毒素的蛇類,則主要以身體擠壓獵物致死;更有些蛇類會把仍然未斷氣的獵物直接吞下。

進食完畢後,蛇類會進入短暫的休眠狀態[4],靜待身體消化食物。它們的消化過程是相當緊張的,尤其在剛吞下體型比較大的食物之後。某些偶爾才進食一次的蛇類,進食後其腸臟會慢慢地把食物保存並轉化成能量,這個過程一般都需要花費足足兩天才能正式完成。

蛇類有換皮的習性,一般被稱為「蛻皮」[5]。在蛇類的蛻皮習慣中,蛇皮是一層疊一層的。蛇鱗是緊密相連的,新舊的蛇皮緊緊相連,蛇類蛻皮的過程就像把襪子從腳掌褪出的情況一樣。

視頻

蛇 相關視頻

罕見的蛇蛻皮 每次蛇都會因此變大一點
世界上十大怪異蛇類,絕對顛覆了世界觀

參考文獻

  1. 蛇年說蛇,中國新聞網,2013-1-22
  2. 長度超過13米的遠古巨蟒,以半噸重鱷魚為食,滅絕原因成迷,網易訂閱,2019-4-26
  3. 眼鏡王蛇為什麼吃蛇?,毒蛇網,2015-04-18
  4. 關於蛇,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生活日報數字周刊,2012-12-22
  5. 蛇類為什麼蛻皮,萌寵樂園,20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