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Template:Infobox country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轉寫: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通稱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Template:IPA-fa),1501年之前很長一段歷史時間稱波斯[1],位於西亞,為中東國家,其中北部緊靠裏海、南瀕波斯灣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斯坦接壤,西北與阿塞拜疆亞美尼亞,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為鄰,西接土耳其伊拉克。國土面積為1,648,195平方公里,國土主要位於伊朗高原上,氣候較為乾燥,伊朗人口約7868萬人,為多民族國家,其主體民族為波斯人,約占總人口的52%,其餘有阿塞拜疆人庫爾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語言為波斯語伊斯蘭教什葉派十二伊瑪目宗(信眾超過全國人口的90%)為伊朗國教,憲法承認的其餘教派有伊斯蘭教遜尼派祆教猶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蘭

伊朗古稱波斯,在公元前28世紀建立的古埃蘭王國和之後建立的米底王國是伊朗高原文明的發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魯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統的古代大帝國波斯帝國。公元7世紀中葉,波斯的薩珊王朝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東地區開始伊斯蘭化,而曾占統治地位的祆教則日漸式微。近代,波斯逐漸淪為英國俄國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後,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逐漸擺脫英、兩國對伊朗的控制,奉行親政策,國家經濟建設獲得較大發展,在中東地區獲得了較大的影響力。1979年初,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爆發,王朝政權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同年底發生美國駐伊使館人質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交惡。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伊斯蘭教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領袖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由伊斯蘭教神職人員組成的專家會議選舉產生,霍梅尼為首任最高領袖,現任最高領袖為賽義德阿里·侯賽尼·哈梅內伊。伊朗政府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是繼最高領袖之後的國家最高領導人,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由全民普選產生,現任總統為哈桑·魯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機構為伊斯蘭議會,實行一院制,現任議長為阿里·拉里賈尼司法總監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腦,由最高領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則由司法總監任命,現任司法總監為薩迪格·拉里賈尼

伊朗是亞洲中東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5485.9億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石油產業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石油輸出國。伊朗的貨幣名稱為里亞爾,主要的貿易夥伴有中國印度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獨立、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同時是聯合國不結盟運動伊斯蘭會議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創始會員國。

歷史

古代時期

包括伊朗在內的西亞(又稱中東地區)遠在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居住,約3000年前已建立一些邦國,當時曾稱為埃蘭,然後又先後經歷了亞述米底王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等。

西元前4世紀中葉,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國力式微,遭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所滅。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帝國分裂,伊朗一帶落入塞琉古帝國手中,之後又經歷了波斯的安息薩珊王朝

中古與近代時期

637年,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軍在卡迪西亞戰役打敗波斯薩珊王朝的軍隊,攻占其首都泰西封,開始了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同時也終結了波斯地區的瑣羅亞斯德教文化。倭馬亞王朝後,突厥人蒙古人又相繼入侵併統治伊朗一帶。

16世紀初,伊斯瑪儀一世抗拒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建立薩非王朝,並以回教什葉派為國教。18世紀初贊德王朝卡加王朝相繼掘起,但因長期戰亂,國勢衰竭,屢次受到外國入侵。俄羅斯帝國攫取大片領土。俄為了防堵德國勢力深入中東,1907年協議瓜分波斯,俄國控有北部,英國佔有南部,僅留中間作為緩衝區,仍由卡加王朝治理。

巴列維王朝時期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佔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1941年禮薩·汗遜位,由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巴列維執政時期,美國為了獲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東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維王朝,伊朗強大的軍力儼然成為波斯灣地區的警察。

1951年4月28日,伊朗伊斯蘭議會以79票贊成、12票反對提名摩薩台為首相,穆罕默德·摩薩台1951年至1953年間出任民選的伊朗首相,但在1953年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的政變推翻。摩薩台是一位作家、行政官員、律師、議員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貴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間實施漸進式的社會改革,包括推行失業補償金制度、立例規定僱主向患病或受傷的員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農,令他們不再受地主強制勞役。此外,他又規定地主貢獻租金收益的20%到一個基金,用以資助一些比如興建公共浴堂、農村住房和害蟲防治等的市政發展項目。 其為在首相任內最矚目的舉動:把被美國與英國占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所有。例:在國有化以前,伊朗石油業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後稱英國石油,簡稱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後則由英國政府操控。

在英國軍情六處要求下,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時任總統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導致部分伊朗人不滿。

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另外,還簽下了在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可以享受治外法權,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處理。伊斯蘭教宗教領袖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對,巴列維國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後於1964年11月4日將霍梅尼強行驅逐出境。

伊斯蘭共和國時期

File:Foolad Mobarakeh50.jpg
芙蘭美保鋼廠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着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憤而占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衛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鬥群報復,炸毀伊朗的錫里石油鑽井平台,擊沉伊朗喬森號導彈巡邏艇。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哈塔米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與阿富汗伊拉克進行戰爭,從東西兩面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美國總統小布什將伊朗定性為邪惡軸心,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進程在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矛盾,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冷戰後,伊朗從美俄兩國都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而且都並非出於美俄的本意,被稱為悄然的掘起。

首先,伊拉克因波斯灣戰爭陷入國際孤立,而蘇聯解體後,重新獨立了一個什葉派穆斯林國家阿塞拜疆,擴充了伊朗在伊斯蘭世界的發言權,而且什葉派內部非常團結,特別是宗教學術界交流極為密切,因此擴充了伊朗的政治勢力;而另一個從蘇聯獨立的國家塔吉克斯坦,其主體民族就是古代波斯人的後裔,塔吉克語波斯語的一種方言,這又無形之中擴充了伊朗的文化勢力範圍。

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推翻了阿富汗南方的普什圖族塔利班政權,讓北方的主要民族塔吉克族波斯人後裔)走向政權中心,這無疑又讓波斯人獲得了更大的政治利益;之後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推翻了伊拉克遜尼派薩達姆政權,什葉派以其占多數的人口成為伊拉克的新政權主體,而伊拉克什葉派的精英階層大多曾在什葉派宗教中心伊朗就讀深造,美國除去了伊朗在兩伊戰爭中的死敵,留給伊朗一個親密的什葉派夥伴。

至此,伊朗西方的什葉宗教帶和東方的波斯文化帶各自連成一片,交相輝映,成為伊朗掘起的雙翼。

另一方面,隨着新世紀能源價格飆升,伊朗又從中獲取巨大經濟利益。

地理

File:Iran topo en.jpg
伊朗地勢圖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方之中東地區,屬西亞,西北與阿塞拜疆(界長432公里)和亞美尼亞(界長35公里)為鄰,東北部與土庫曼(界長992公里)接壤,東鄰阿富汗(界長936公里)和巴基斯坦(界長909公里),西接伊拉克(界長1458公里)和土耳其(界長499公里),中北部緊靠裡海(海岸線長650公里)、南靠波斯灣阿拉伯海阿曼灣海岸線長1,770公里)。面積1,648,00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636,0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2,0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十六位。

地貌大多是由高原盆地山脈所構成,只有在海邊的一小部分是平原。境內最大的高原為伊朗高原。人口較多的西部是多山地形,由高加索山脈札格羅斯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等構成。

整體而言,伊朗大多數地區屬乾燥或半乾燥氣候,降雨集中在十月至四月間,平均年降雨量在250公釐以下。

政治

伊朗是一個由什葉派主導的伊斯蘭共和制國家。伊斯蘭教在伊朗擁有至高無上的道德權威,是公共生活的最高淮則。伊朗的建國領袖即明確拒絕西方民主體制,首任最高領袖霍梅尼清楚地表示,在理想的政體中,國家權力應該由烏理瑪執掌,議會僅有有限的權力。[2]伊朗的穆斯林激進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將本國歸入「意識形態指導型」國家,同蘇聯並列。

伊朗是一個多黨制的國家,有着較為發達的選舉制度,選舉結果能在相當程度上反應真實民意,類似威權政府,伊朗在一定限度內容忍公民生活方式的多元選擇權。這種將神權統治和民主選舉相結合的「伊斯蘭共和國」迄今仍是獨一無二的政治體制。[3]

伊朗有着相對較為開放的媒體政策,出版檢查制度在1989年後逐漸放鬆,[4]儘管在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伊朗的輿論政策一度從緊,但仍較大部分中東伊斯蘭國家(如沙特阿拉伯也門等)寬鬆。[5]

伊朗與伊拉克有着長期的邊界、教派、民族爭端。1980年9月更爆發了兩伊戰爭,戰爭期間伊拉克得到美國支持。[6]經國際多方調解,1988年8月停火。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翌日專家會議推舉總統阿里·哈梅內伊為最高精神領袖。7月28日,拉夫桑賈尼當選為總統。1997年5月23日穆罕默德·哈塔米繼任。

2005年6月25日,德黑蘭市長艾哈邁迪-內賈德當選伊朗總統,任內推行反西方政策,進行具有爭議的核活動,遭到西方國家的封鎖與制裁。2013年6月15日,伊朗前首席核談判代表、溫和保守派總統候選人哈桑·魯哈尼當選伊朗總統。

軍事

伊朗軍隊較為獨特,由兩支隊伍組成,即共和國軍隊革命衛隊,兩支隊伍各自有陸海空三軍。但革命衛隊的海空軍武器較簡陋,多是輕型攻擊機和近海小艇船隻,革命衛隊功能是維護伊斯蘭教義,兵力約12.5萬人同時還負責維持其國內秩序、監控國內的敵對勢力,但也有派往海外作戰,普遍而言革命衛隊士兵忠誠度和戰鬥力較高,宗教色彩濃厚,在電信、銀行、建築等社會較大金額流動的經濟要害部門,都有革命衛隊成員列席董事會。[7]

共和國軍隊則分陸軍、海軍、空軍及防空軍四個軍種與多數國家的軍隊角色一樣,總兵力約55萬人,最高國防委員會是最高領袖領導的軍事決策機構。

行政劃分

行政劃分:三十一個行省、三百二十四個縣、八百六十五個區、九百八十二個市、兩千三百七十八個鄉:

編號 名稱 編號 名稱 Template:Provinces of Iran Labelled Map
1 德黑蘭省 16 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省
2 庫姆省 17 科吉盧耶-博韋艾哈邁德省
3 中央省 18 布什爾省
4 加茲溫省 19 法爾斯省
5 吉蘭省 20 霍爾木茲甘省
6 阿爾達比勒省 21 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7 贊詹省 22 克爾曼省
8 東亞塞拜疆省 23 亞茲德省
9 西亞塞拜疆省 24 伊斯法罕省
10 庫爾德斯坦省 25 塞姆南省
11 哈馬丹省 26 馬贊德蘭省
12 克爾曼沙汗省 27 戈勒斯坦省
13 伊拉姆省 28 北呼羅珊省
14 洛雷斯坦省 29 呼羅珊省
15 胡齊斯坦省 30 南呼羅珊省

伊朗的一些島嶼並未顯示於圖中,這些島嶼均屬霍爾木茲甘省管轄。

經濟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12年伊朗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5489億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為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購買力平價的國內生產總值為9974億美元,居世界第17位,人均為11395美元,居世界第78位。

伊朗經濟以石油開採業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也比較發達,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件業發展很快。伊朗的機械製造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胡齊斯坦為石油工業區與重要出海門戶。伊朗的石油出口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

美國自伊斯蘭革命後就從未進口伊朗石油,而歐盟也已對伊朗實施制裁,禁止成員國與伊朗續簽石油進口協議。2005年末,中國與伊朗簽署了一項價值1000美元的石油合作協議,成為該國重要的石油貿易夥伴。

伊朗積極建議石油輸出國組織擺脫美元,另尋計價單位,伊朗並於2008年4月30日宣佈在對外石油交易中,已完全停用美元為結算單位。在歐洲使用歐元結算,在亞洲用日圓結算。[8]

2012年5月8日,伊朗駐阿聯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大使表示,伊朗接受供應給中國的原油部份以人民幣支付。[9]

人口

伊朗曾一度實施計劃生育政策。2012年8月2日,伊朗衛生部証實,伊朗已經廢除計劃生育政策,希望能夠迎來一個「嬰兒潮」,令伊朗人口增加一倍。[10] Template:Historical populations

民族及宗教

伊朗人口到2016年達到7900萬,其中有波斯人(51%)、阿塞拜疆人(24%)、吉拉基人和馬贊德蘭人(8%)、庫爾德人(7%)、阿拉伯人(3%)、俾路支人(2%)、盧爾人(2%)、土庫曼人(2%)、亞美尼亞人、伊朗猶太人亞述人、拉克人、卡什加人格魯吉亞人切爾克斯人、塔茨人、曼達人(曼達教徒)、吉卜賽人布拉灰人哈扎拉人哈薩克人及其他民族(1%)。最大的少數民族是阿塞拜疆人。

全國人口89%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9%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其餘2%信奉其他宗教(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猶太教、曼達教派和巴哈伊教等)。信奉基督教的主要為亞美尼亞人亞述人,其中亞述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語

主要城市

伊朗最大城市

Tehran
德黑蘭
Mashhad
馬什哈德

排名 城市 省份 人口(2012年) 排名 城市 省份 人口(2012年)

Isfahan
伊斯法罕
Shiraz
設拉子

1 德黑蘭 德黑蘭省 8,778,535 11 烏爾米耶 西亞塞拜然省 662,734
2 馬什哈德 拉扎維呼羅珊省 2,567,243 12 克爾曼 克爾曼省 621,374
3 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省 1,755,382 13 扎黑丹 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594,683
4 卡拉季 厄爾布爾士省 1,657,967 14 阿拉克 中央省 480,560
5 大不里士 東亞塞拜然省 1,459,755 15 哈馬丹 哈馬丹省 479,640
6 設拉子 法爾斯 1,287,423 16 薩南達季 庫爾德斯坦省 446,760
7 庫姆 庫姆省 1,071,503 17 亞茲德 亞茲德省 432,194
8 阿瓦士 胡齊斯坦省 1,068,908 18 阿爾達比勒 阿爾達比勒省 418,262
9 拉什特 吉蘭省 863,470 19 阿巴斯港 霍爾木茲甘省 379,301
10 克爾曼沙赫 克爾曼沙赫省 828,313 20 贊詹 贊詹省 376,284

文化

伊朗在藝術音樂建築詩歌哲學傳統思想體系,都具有悠久的歷史。

波斯語已有超過2,500年的歷史,留下了可觀的文獻記錄。波斯文學舉世都予以很高的評價,詩人如:哈菲茲(حافظ)、魯米(رومي)、歐瑪爾·海亞姆菲爾多西等留下許多佳作,伊朗詩韻和歌詞的優美,也獲得全世界的讚譽。

過去的25年中,伊朗電影在全世界影展得到廣泛的認同,獲得過300項的國際獎項。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عباس کیارستمی)是著名導演之一,阿斯哈·法哈蒂更獲得2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伊朗境內,所有媒體都受到國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並且必須有伊斯蘭教義指導部的批淮,才能公開運作。這也包括網際網路。但網路已經成為在年輕人中獲取資料訊息和自我表現的流行方式。

尋求社會的正義公平是伊朗文化的重要特性。敬老尊賢和對外賓的殷勤款待也是伊朗傳統禮儀的一部份。

伊朗曆的新年納吾肉孜節是在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的春分慶祝。納吾肉孜節在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作之一。

有美食家認為:伊朗飲食與其它中東的烹飪間有非常多共通點,但是更精緻和更富於想像力,就像一塊華麗的波斯地毯一樣的多彩和複雜。

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朗採取了強硬的措施來杜絕同性戀現象。根據伊斯蘭法,同性戀的行為是非法和有罪的。但是霍梅尼曾頒布教法允許變性手術。因此伊朗經常存在同性戀者接受變性手術,而後與對方合法結合的狀況。

科技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於2008年8月15日宣布,伊朗將會於近期發射本國第一顆自行研製的人造衛星。用於發射衛星的火箭發射架等設施完全由伊朗自行研發。據伊朗通訊社祚8月17日援引軍方發表的聲明說,軍方當天成功發射「信使號」火箭,並將一顆名為「希望號」的自製人造衛星送上太空。此次發射的目的是對衛星運載過程、遠程發射系統地面控制中心地面信息站指揮系統等進行全面測試。據報道,衛星目前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一切進展順利,達到了所有預期目標。而艾哈邁迪-內賈德也出席了衛星發射儀式。[11]

伊朗提煉濃縮鈾被認為發展核武計劃,歐美威脅制裁其石油出口,伊朗揚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反擊[12][13]

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六大國經過漫長談判後,就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及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問題達成協議[14]該全面協議由正文及五個技術附件組成,五個技術附件分別涉及核、制裁、民用核能合作、聯委會及實施等五方面內容。伊朗還同意15年內將鈾濃縮濃度限制在不超過3.67%的範圍內,聯合國對伊朗的彈道導彈制裁將保留8年。[15]

交通

伊朗境內計有公路179388公里(2003年),鐵路8367公里(2006年),機場331座(2007年),河運航道850公里(2006年)。

其他主題

伊朗五寶:石油地毯、黑魚子醬開心果藏紅花

參考文獻

  1. 因為早在「薩菲汗伊朗」時期(1501-1736)就已經不稱波斯了
  2. 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伊斯蘭政府》。轉引自Hamid Algar編纂的Islam and Revolution: Writings and Declaration of Imam Khomeini (Berkley, Cal. Mizan Press, 1981) p. 137-8
  3. H.E.Chehabi: "the Political Regime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2000), p. 48
  4. Antony Hyman: "Iran's Press--Freedom within Limits", Index on Censorship, 19:2, p.26.
  5. Farabi Adelkhah, "L'offensive des Intellectuels en Iran", Le Monde Diplomatique, 42 (January, 1995), p.20.
  6. 孫曉蘭:伊斯蘭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千年之爭與當前中東危局 (作者歷任中國駐利比亞、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大使館外交官,現已退休)
  7. IISS Military Balance 2008, p.244
  8. 伊朗棄用美元結算石油. 亞洲時報在線. 2008-05-01 [2013-02-24]. 
  9. 路透社 伊朗接受中國以人民幣結算部分石油 請檢查|url=值 (幫助). [失效連結]
  10. Iran scraps birth control programme in baby boom bid. 每日電訊報. 2 August 2012 [2012-08-08]. 
  11. 中新網-伊朗軍方宣布成功發射首顆自行研製的人造衛星. 2008年8月17日查閱
  12. 伊朗2013年晉升核武強權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5-23.
  13. 美航母駛近波灣-情勢緊張-042404261.html ........2美航母駛近波灣 情勢緊張[失效連結]
  14. Iran nuclear talks: 'Historic' agreement struck. BBC News. 2015-07-14. 
  15. 歐盟高官與伊朗外長宣布伊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

外部連結

參見

Template:Wikivoyage

  1. 重定向 Template:亞洲

Template:伊斯蘭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