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文武聖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雄文武聖殿 |
---|
高雄文武聖殿,俗稱鹽埕埔聖帝廟,是高雄市知名的關帝廟,也是著名的「澎湖廟」。位於鹽埕區富野路170號,主奉文衡聖帝(武聖關公)與至聖先師(文聖孔子)。茲因廟方考量開基文衡聖帝神像來臺將逾百年,倘持參與迎神慶典,恐將損及神像,經廟方擲公筊請示,該廟文衡聖帝擇於民國108年1月14日,開光副尊神像,以代開基神像之勞。 正殿案桌下供奉兩尊虎爺將軍。該廟的虎爺將軍素有咬瘟去疾之盛名,許多信眾自身或親友患有疾病而久病難醫者,往往會前去神案底下祈求兩位虎爺將軍,希望虎爺將軍可以咬去病患的疾病,使得病患在求醫治療的過程中,能順利康復。[1]
目錄
歷史沿革
日治時期
- 大正14年(1925年),信眾日增,為了便利信徒,於是遂租屋奉祀文衡聖帝,並成立「鼓善社修德宣講堂」,佈道行善。
- 昭和2年(1927年),信眾購屋三棟,改建為殿,稱「武聖殿」。
- 民國39年(1950年),因該廟香火鼎盛,原廟不敷參拜,信徒於是決議覓地重建廟宇,並合祀文武二聖。
- 民國45年(1956年)新廟建廟完成,因合祀文武二聖,遂更改廟名為「文武聖殿」。
- 民國62年(1973年),該廟為配合都市發展及因應祭祀場所已不夠信眾使用之情形,遂於成立文武聖殿重建委員會。
- 民國69年(1980年)6月19日竣工,亦為現今之廟況。
- 民國107年(2018年),該廟鑑於開基神像年代久遠且逾百年歷史,若再參予迎神賽會恐會傷及神尊本體,故經廟方擲公筊請示聖帝祖,由聖帝祖同意開光副尊神像,並擇於民國108年(2019)國歷1月14日進行開光大典。
祀神
正殿
該廟信眾多稱呼文衡聖帝為「聖帝祖」。該廟有分大、二、三聖帝,最後一排分別是鎮殿大、二、三帝祖,中間一排則是開基大、二、三帝祖。最前排三尊聖帝分別是副尊大、二、三帝祖。
正殿龍邊神龕奉祀張仙大帝,張仙大帝為送子之神,於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中記載為關公之從祀神。該廟張仙大帝神像雙手一手持弓、一手持彈丸,相傳為孩童驅逐天狗的守護神。因此有眾多希望順利懷胎、祈求孩子平安長大的信眾,會前來向張仙大帝祈禱平安。
正殿虎邊神龕奉祀王天君,王天君為道教監法神,於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中記載為關公之從祀神。該廟王天君神像左手撚訣、右手擲鞭,眉間豎開天眼震,洞悉天地、剎人間歹念之心。
正殿西側神龕奉祀孟府郎君,該廟早年闢有南管社「振雲堂」,孟府郎君為南管樂團的祖師爺,故該廟亦供奉孟府郎君,與福德正神同祀於西側神龕。
奉祀閔損(子騫)、冉雍(仲弓)、端木賜(子貢)、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有子)之神位。
* 西哲
奉祀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遊)、顓孫師(子張)、朱熹(元晦)之神位。
三十八先賢: 公孫僑、林放、原憲、南宮適、商瞿、漆雕開、司馬耕、梁鱣、冉儒、伯虔、冉季、漆雕徒父、漆雕哆、公西赤、任不齊、公良儒、公肩定、鄡單、罕父黑、榮旂、左人郢、鄭國、原亢、廉潔、叔仲會、公西輿如、邽巽、陳亢、邵雍、琴張、步叔乘、秦非、顏噲、顏何、牧皮、縣亶、樂正克、萬章、周敦頤、程顥之神位。 三十五先儒: 公羊高、伏勝、毛亨、孔安國、鄭玄、范甯、陸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謝良佐、羅從彥、李綱、張栻、陸九淵、黃榦、輔廣、真德秀、何基、文天祥、金履祥、許衡、陳澔、方孝儒、薛瑄、胡居仁、羅欽順、呂柟、劉宗周、黃道周、張履祥、陸隴其、黃宗羲、顏元、李顒之神位。
* 西廡
三十九先賢: 蘧瑗、澹臺滅明、宓不齊、公冶長、公皙哀、高柴、樊須、商澤、巫馬施、顏辛、曹卹、公孫龍、秦商、顏高、壤駟赤、石作蜀、公夏首、後處、奚容箴、顏祖、勾井疆、秦祖、縣成、公祖句茲、燕伋、樂欬、狄黑、孔忠、公西葴、顏之僕、施之常、申棖、左邱明、秦冉、公明儀、公都子、公孫丑、張載、程頤之神位。 四十先儒: 穀梁赤、高堂生、董仲舒、毛萇、劉德、后蒼、諸葛亮、王通、韓愈、胡瑗、韓琦、楊時、尹焞、胡安國、李侗、呂祖謙、袁燮、陳淳、蔡沈、魏了翁、王柏、陸秀夫、趙復、吳澄、許謙、曹端、陳獻章、蔡清、王守仁、呂坤、孫奇逢、湯斌、張伯行、許慎、王夫之、游酢、陸世儀、顧炎武、李塨、杜子春之神位
太歲殿
歷史建築
文武聖殿坐落於鹽埕區富野路底,早期為高雄市最熱鬧的地區,廟宇建築坐北朝南,廟前望向愛河河堤,廟後則有壽山為屏,依山傍水坐落雄州。
牌樓
該廟原牌樓建於民國63年10月,因年久失修遂於民國80年5月整修成現貌。新牌樓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牌樓最上層屋頂中央脊飾以火珠、屋瓦採以綠色琉璃瓦垂椎脊置有五獸,大楣上額書「文武聖殿」四字,背面額書「文衡聖帝」。廟額昨又懸掛晨鐘暮鼓,牌樓四柱個題有對聯。
廟體建築
文武聖殿歷經三次改建,現今建築採「華南式」廟宇,樓高五層。三川殿及正殿之屋脊均為「歇山頂」,鋪設黃色琉璃瓦,三川殿之正脊是「雙龍護三仙」,正殿之正脊則是有「雙龍護塔」。
兩殿正脊左右均有「元帥帶騎」之剪黏,脊堵內為「八仙過海」,垂脊上捲草剪黏裝飾,牌頭為忠孝節義故事之剪黏。正脊兩旁左右脊為「元帥騎龍」剪黏,簷角上方各有「將軍乘鳳」之剪黏裝飾。
三川殿左右建有鐘樓及鼓樓,屋脊為「四角攢尖頂」,其頂鋪設綠色琉璃瓦,頂上則為「七層寶塔」,垂脊上置有五獸聽道。
內部建築
一樓正殿主祀文衡聖帝,廟前中央設有御路,御路之上石雕九條蟠龍。正面壁堵為石雕「麒麟堵」,採透雕方式,分別雕刻獅、豹、虎、象等石雕。正殿採三川五門,中門兩側雕有石鼓一對,門楣上懸有「文武聖殿」直書廟額。該廟特色為其門扇,有別於傳統廟宇雕繪門神,該廟以「門釘」適之。
進入殿內頂棚建構方形藻井,橫樑間以歷粉貼金方式彩繪龍鳳圖。中央神龕以木雕為主,其龕楣是以九龍為主題的透雕花罩,又稱「九龍楣」。龕楣上方以花籃吊筒構成斗栱網目。隔屏前立有「百鳥朝鳳浮雕柱」雕工之精細為建築一大特色。正殿神像後為泥塑金龍壁,龍目注視廟前,栩栩如生。
- 三樓 - 大成殿
三樓大成殿主祀至聖先師,步口前建構成騎樓式,步口有石雕龍柱一對,正面堵壁為「麒麟堵」,與左右之「龍虎堵」對看。中門置有白色大理石獅一對,門楣上懸「大成殿」廟額,門扇則遵循孔廟古禮,以「門釘」裝飾。 進入殿內,天頂、橫樑彩繪與一樓相同,神龕後方泥塑有「麒麟步雲圖」。大成殿東西兩廂供奉東哲東廡、西哲西五神位,可謂集歷朝代聖人碩儒唯一堂神光濟濟、文昌匯聚。大成殿東南方及西南方各有兩閣為魁星閣與文昌閣,為大成殿魁星夫子與文昌帝君原本奉祀之處所,後被廟方移請到大成殿左右神龕,魁星與文昌兩閣現今則不對外開放。
- 四樓 - 太歲殿、樂府閣
四樓東側為太歲殿,太歲殿奉祀六十甲子太歲,該殿神龕以木雕花籃吊筒貼金構成,龕楣為「五龍罩」,太歲星君牌位後繪有「麒麟步雲圖」,中央神龕左右各鑲繪有六十甲子太歲聖像。
四樓西側為樂府閣,為該廟聖樂團練習演奏之處所,樂府閣之前方放置有一案桌,於其上供奉香客未迎回之客神神尊。原該案桌之主位欲奉請正殿與福德正神同龕的孟府郎君就座,亦以再任孟府郎君為聖樂團之祖師爺,但嗣後孟府郎君仍擇於原處所,與福德正神同龕,也成為該廟的一段趣談。
- 五樓 - 凌霄寶殿
五樓凌霄寶殿奉祀玉皇大帝,殿前建有一座拜亭,正脊中央三仙,左右為「五將騎龍」剪黏。四角四方為四點金柱,前為龍柱,後為花鳥鳳凰柱,亭內上方為圓形藻井。而步口前置有一對石雕龍柱,該龍柱為該廟改建前之舊廟四龍柱之二,因高度不足隧於柱頭上加圓形丹漆石柱。
進入殿內,該殿天頂為四方藻井及圓形藻井,玉帝神像後為泥塑「九龍圖」。殿前有一對石雕龍柱,其為舊廟拆除後留下來之四龍柱之二,於龍柱上附上金箔、重立於凌霄寶殿,但同因高度不足,隧於柱頭上加圓形丹漆石柱。是此,舊廟之逾一甲子歷史之四大龍柱,均匯集於凌霄寶殿。該殿東南及西南方為鐘樓與鼓樓,舊廟之鐘鼓亦留置於此。
凌霄寶殿左右廂房上方樓閣為存放祭典儀式古物之樂儀庫,為廟方庫藏之處所庫倉,並無對外界開放。左廂房外側設有一空中花園,栽種奇珍異樹,清幽而典雅。
廟宇組織
勵善聖諭宣講部
該部之前身,為該廟於大正14年(1925年)創立「鼓善社修德宣講堂」,已宣講「聖諭」、代天佈化為己任,講善勸惡勤行不懈。並於民國45年(1956)年擴大組織,並經政府核准,正名為「勵善聖諭宣講部」,此後不僅於高雄市內架設基動講台宣講,更於全國各地佈道,以因果論述三教經典、解渡迷津,並於民國73年獲頒「全國好人好事團體」。該部於每年農曆三月初六舉行請指大典,隨即開台宣講,直至農曆十月二十日繳旨結束。每次宣講將布置神案,公請該廟文衡聖帝神位於檯中,是以渡化世人。
勵修誦經部
該部創立於民國79年農曆十月二十四日,敦請第64代天師府首席大法師李叔還,為該廟誦經部之起教經師,教授《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玄門演淨、午供、晚課等科儀。於每月農曆初一、十五日,晚上19:30恭誦《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並於該廟諸神誕辰日之晚間整肅壇儀,舉行慶壽禮讚祝壽科儀,禮誦經懺、拜驟寶章。
祀禮生
由志工擔任該廟慶典時祀禮事宜,於文衡聖帝大科醮中之「祀軟筵」擔任禮生之職位,遵循傳統澎湖古禮侍宴款待來廟作客的諸有廟聖神;並於國曆9月28日祭孔大典擔任儀仗、進獻等科儀款待之禮儀生。
樂府(聖樂團)
樂府之前身為該廟附屬之南管社團「振雲堂」,是澎湖旅高南管人活動之重要中心,並由澎湖籍南管大師陳天助進行助教,每凡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文衡聖帝誕辰,均會在廟埕舉辦南管大會師,由各門派之南管社團進行演奏,在當時為高雄南管界之一大盛事,惟因高雄市區工商發展變遷,致使南管樂師逐漸凋零,振雲堂也走向歷史。
而在近年,該廟結合志工團體,聘請聖樂之樂師教導志工,並再次復興該廟以往宗教音樂殿堂的榮景,成立樂府聖樂團。聖樂團並於祭典科儀、迎神賽會時擔任演奏之工作,並參予各縣市公益性質之傳統音樂演出。
社會志業
勵學獎助學金
該廟每年均會舉辦成績優異獎學金及清寒助學金,提供予高雄市校區數名額,獎助清寒勵學之學生、減輕經濟方面些許負擔,使學子能安心砥礪於學業之上。
冬令及急難救濟
於每年冬令辦理冬令救濟,捐贈低收清寒、急難家庭及失依者,白米及日常食糧。並予卻有困難、急待救助者,由廟方成員前往實地慰問並提供急難救助金。
災難救助
於國內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時,捐助相關單位必要之金錢及物資,如:民國88年921大地震,該廟捐贈新台幣五千萬元於。民國92年集聚志工經衛生署協助設立體溫測量中心,協助及參與抵抗SARS之防治工作。民國93年集聚志工投入南投縣敏督利風災社會救助等。
清寒學童寒暑假三餐餐券
鑑於在學期間,清寒學童或能打包營養午餐作為晚餐,但寒假期間將缺乏這項資源。於民國106年起,該廟將信眾香燭、點燈、安太歲等收益,撥出予國小清寒學子,由學校提供需受幫助學生名冊,發行寒假期間三餐餐卷。
學子可憑餐券到配合活動之商家購買食品,再由商將憑券向該廟請款,使清寒學童不用為寒暑假之三餐擔憂也減輕需幫助家庭的負擔。 後因成效確能幫助學童及減輕弱勢家庭負擔,且廟方之收益尚有結餘,該廟便決議擴大辦理愛心餐券,將適用對象拓及國中學子,並於暑假期間也發行愛心餐券,使信眾寄奉之香燭等收益能真正落實及反饋於社會之中。
長照捐助
因應社會老齡化社會及長照需求,該廟於民國107年間以「文武聖殿眾善信」之名義,捐贈兩輛無障礙設施精備之復康巴士,提供給失能失依者交通上的便利及解決醫療通勤資源之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