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安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安國

胡安國( Juan Guo) (1074年-1138年),又名胡迪,字康候,號青山,諡號文定,學者稱武夷先生,後世稱胡文定公。建寧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學者。北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丁丑科趙昌言榜進士第三人。 [1]太學博士,旋提舉湖南學事,後遷居衡陽南嶽。提倡修身為學,主張經世致用,重教化,講名節,輕利祿,憎邪惡。 [2]

胡安國一生以聖人為目標,主要從事學術研究,潛心研究《春秋》,1131年,在湘潭縣隱山與次子胡宏共同創辦「碧泉書堂」(文定書院前身),開創「湖湘學派」。其所着《春秋傳》成為後世科舉士人必讀的教科書。又着《資治通鑑舉要補遺》一百卷,《文集》十五卷,《宋史》立傳,《宋元學桉》中有《武夷學桉》,明正統間從祀孔廟。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朝廷賜「霜松雪柏」匾額一方,乾隆二年(1737年)撥內府庫銀建祠於隱山,並將其居住地稱為「胡文定祠」。王夫之肯定安國的「着攘夷尊周之大義」,但對「兵權不可假人」持有否定態度[3]

生平

幼時能背誦《訓童蒙韻語》,十五歲到州學就讀。一天州學前演出大戲,州學學生都棄學外出看熱鬧,僅安國一人安心誦讀,州學老師非常感動,賞贈他紙筆佳硯。兩年後,入太學學習。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進士第三名,除荊南教授。徙居潭州城南,曾任湖南學事。因推薦永州布衣王繪鄧璋等人,蔡京惡之,被解職。大觀四年(1110年)復職。宣和初任江東路學事。宣和末官至尚書起居郎。欽宗時出任通州(在今江蘇省南通市)知事。高宗召其為給事中,寫出《時政論》21篇,因論及舊相被解職。紹興八年(1138年)進寶文閣直學士。晚年辭歸,致力學術研究。逝世後得諡號「文定」。葬於潭州湘潭縣龍穴山,今排頭鄉黃荊坪村。

胡安國一生以聖人為目標,潛心研究《春秋》,王夫之肯定安國的「着攘夷尊周之大義」又不同意「兵權不可假人」的觀點[4][5],1131年,在湘潭縣隱山與次子胡宏共同創辦「碧泉書堂」(文定書院前身),開創「湖湘學派」。着作有《春秋傳》、《資治通鑑舉要補遣》及其他文集。

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適逢湘潭士人黎明、楊訓備船迎接,於是溯湘江抵湘潭,至碧泉定居,遂落籍湘潭。築碧泉書堂,著書講學,從游弟子數十人,潛心續撰《春秋傳》。胡安國志在經世濟民,感於時事,往往借《春秋》寓意,不拘章句訓詁,成為宋代理學家以義理治《春秋》的代表作。

紹興五年(1135),因胡安國修纂的《春秋傳》成書,朝廷任命他為提舉萬壽觀兼侍讀。胡安國還未就職,諫官陳公輔上疏攻擊那些自稱是繼承了程頤之學的人。胡安國的奏疏上達朝廷,陳公輔等人則抨擊胡安國的觀點荒唐。改任胡安國永州知州,胡安國推辭未就任,後又改提舉太平觀,升寶文閣直學士。

南宋紹興八年四月(1138年),胡安國逝世,葬隱山,朝廷破格賜諡文定。

南宋紹興八年六月至八月,宋高宗賜金、帛委命湖南監司安置喪事,由潭州官府所建。

主要着作

《春秋傳》《資治通鑑舉要補遺》一百卷,《文集》十五卷,《宋史》立傳,《宋元學桉》中的《武夷學桉》

後世紀念

  • 胡安國墓

胡文定公墓,位於湘潭縣排頭鄉「天下隱山」山麓,名叫「仙鵝孵蛋」的一座小山坡上,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六月至八月,宋高宗賜金、帛委命湖南監司安置喪事,由潭州官府所建。 與天下隱山的慈雲禪寺、濂溪祠(北宋大文學家、理學家周敦頤祠堂)、三賢祠(紀念南宋大文學家、理學家胡安國,其季子胡宏、學者稱五峰先生,弟子張栻的大型祠堂)隔壠相望。

  • 胡文定公祠

胡氏後裔改碧泉書院為祠,取名胡文定公祠,專供祭祀。祠門聯有二:「海納百川,院育千人。武夷道脈,湘楚名家。」

  • 三賢祠

胡氏後裔及湘人慕其胡氏父子之賢聖,生師其人而歿猶敬其神,在南宋理宗年間就修建了「三賢祠」。

子女

參考資料

  1. 胡安國,北京市東城區第一圖書館
  2. 胡安國,北京市東城區第一圖書館
  3. 王立新,〈胡文定與王船山的《春秋》學說〉,《鵝湖月刊》,第 29 卷第 10 期,頁 29~36。
  4. 王夫之,《讀通鑑論 (《宋論》合刊)》,台北,里仁書局,1985 年,下冊,《宋論》卷十〈高宗〉,頁 184。
  5. 王立新,〈胡文定與王船山的《春秋》學說〉,《鵝湖月刊》,第 29 卷第 10 期,頁 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