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御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御路又稱螭陛,原為中國宮殿建築形制,是位於宮殿中軸線上台基與地坪以及兩側階梯間的坡道;在封建時代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但皇帝進出宮殿多以乘輿代步,轎夫行走於台階,於是多將御路雕刻成祥雲騰龍圖案,以示皇帝為真命天子之意。御路後來亦為中國寺廟(和孔廟)所沿用。[1]

簡介

御路是宮廷中通行的道路,一般用青石、方磚或長磚墁地,通向各宮各院,對準宮門、殿門鋪設。最高等級的御路是用青條石墁成略呈弧面的路面,兩側用青磚鋪設「散水」,路面平整乾淨下雨天不會存雨水。

御路雕飾

在宮殿中的兩組踏跺的中間設置御路,這應是皇家建築中的特別之處。最早出現御路的確切時代,尚沒有找到依據,在宋《營造法式》中沒有御路一詞或有關這類雕石的制度和做法。在《營造法式》的石作制度中有「殿內鬥八」項目,「造殿堂內地面心石斗八之制,方一丈二尺,勻分作二十九窠,當心施雲卷,卷內用單盤或雙盤龍鳳,或作水地飛魚、牙魚,或作蓮荷等華,諸窠內並以諸華間雜。其製作或用壓地隱起華或剔地起突」。

這種殿內地面心石的做法應是只用在皇宮中,且是重要的殿堂。現存宋代的建築內尚沒有發現建築中有雕刻地面心石的。在山東濟南靈岩寺內清理五華閣地面時見到一塊突雕的二獅滾繡球的雕石。據介紹此石是在殿堂的中心,由此聯想到是否就是《營造法式》中的地面心石呢?為什麼要做地面心石,有什麼用意,現在尚不可理解,有待於進一步考察。估計此雕石是宋代的遺物。

在明代的故宮的建築群中已有了石雕御路,清代在明代的基礎上不但保留了下來,在改建中還有增加或重雕。故宮現存的明、清御路統計有45塊,見故宮御路分布圖。

對御路上所雕刻的的數量,在傳說中是依建築物來定位的,如皇宮內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按照陰陽學說「外朝為陽,內廷為陰」;在建築中使用數字時,認定「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因此,「在外朝有五門、三朝之制,而內廷則是兩宮六寢」,用這樣的方式表達陰陽學說。所以在御路上的雕龍數量有變化,如三台御路的雕龍由最長的首層是九條龍,向上到二層御路雕刻五條龍,三層御路只雕刻了三條龍;在坤寧宮後的御路上則雕刻了六條龍。這應是符合「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的學說的。

事實上,在宮中凡皇帝上朝、辦公、居住地區多以龍為主題,在比較短的御路上多數是採用雙龍的圖樣,只有乾清宮和皇極殿前的御路中心雕刻着一條團龍;東西六宮中還有雕刻龍鳳圖案或雙鳳圖案的御路。

視頻

御路 相關視頻

航拍北鎮御路馬拉松
御路除了皇帝外,只有四個人能走,但一生也僅此一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