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牌樓 |
一種有柱門形構築物,一般較高大。舊時牌樓主要有木、石、木石、磚木、琉璃幾種,多設於要道口。牌樓曾作為多屆世博會中國館的門面建築,吸引了世人的視線。其中一八六七年世博會中國館牌樓使用木、竹和麥稈等材料,造型簡單,令人賞心悅目;一八七六年美國費城世博會,中國館以一座精心雕鑿、塗飾的全木牌樓為正門,濃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參觀者和各國參展官員;一九零零年巴黎世博會的中國牌樓外形仿造國子監琉璃牌樓,氣勢恢弘。
基本內容
中文名:牌樓
別 名:牌坊
簡介
牌樓是中國文化的獨特景觀,是由文化誕生的建築,如文化迎賓門。又是中國特有的建築藝術和文化載體。北京現存明清時期的牌樓有65座,其中有琉璃磚牌樓6座、木牌樓42座、石牌樓17座。現存街道上的牌樓僅有6座,即國子監街上的4座牌樓、朝陽門外神路街東嶽廟前的琉璃磚牌樓、頤和園東宮門前的牌樓。現在一些大的慶祝活動中,也有用竹、木等扎彩搭成的臨時牌樓。上海欣眾傳媒專業彩門、門樓、牌樓、花市牌樓的設計製作全國上門進行服務。在老北京的街道上,曾橫亘着不少牌樓,最著名、最典型的有東單牌樓、西單牌樓,東四牌樓、西四牌樓,東、西長安街牌樓,前門五牌樓等。這些牌樓多在五十年代因妨礙交通而拆除。
牌坊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詩經》編成於春秋時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斷, 「衡門」至遲在春秋中葉即已出現。衡門是什麼呢?當時是以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樑的結構存在的,舊稱「衡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牌坊的老祖宗。
牌樓也叫牌坊,最早見於周朝,最初用於旌表節孝的紀念物,後來在園林、寺觀、宮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國牌樓最多的城市。
北京繁華的正陽門大街(也稱前門大街)上,曾經矗立着一座北京城最高大、最雄偉的木質結構牌樓正陽門牌樓,俗稱「五牌樓」。五牌樓的名字緣於它五間、六柱、五樓的建築樣式。五牌樓始建於明代,但因其木製,在明萬曆,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間,先後多次遭遇大火,最大一次火災是1900年庚子之變中,義和團火燒專賣洋藥的「老德記」時,大火蔓延到正陽門下的五牌樓。後來幾經翻修,於1955年拆除。今天只有在老照片中可以看到五牌樓當年的威儀。
建築特點
其實牌坊與牌樓是有顯著區別的,牌坊沒有「樓」的構造,即沒有斗拱和屋頂,而牌樓有屋頂,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但是由於它們都是我國古代用於表彰、紀念、裝飾、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築物,而且又多建於宮苑、寺觀、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長期以來老百姓對「坊」、「樓」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後兩者成為一個互通的稱謂了。
建築作用
一般來說,牌樓不外乎是:作為裝飾性建築;增加主體建築的氣勢;表彰、紀念某人或某事;作為街巷區域的分界標誌等。北京的牌樓比別的城市多,數百年國都使北京的殿堂、廟宇、大建築群,以及需要紀念和表彰的事件、人物相對要多,作為裝飾性的牌樓也就多起來。元大都時,全城分為50坊,明代分四城(區),36坊,清代分五城(區),坊依舊。這也是北京牌坊多的一個原因。
建築形式
從形式上分,牌樓只有兩類。一類叫"沖天式",也叫"柱出頭"式。顧名思義,這類牌樓的間柱是高出明樓樓頂的。另一類是"不出頭"式。這類牌樓的最高峰是明樓的正脊。如果分得再細一些,可以每座牌樓的間數和樓數的多少為依據。無論柱出頭或不出頭,均有"一間二柱"、"三間四柱"、"五間六柱"等形式。頂上的樓數,則有一樓、三樓、五樓、七樓、九樓等形式。在北京的牌樓中,規模最大的是"五間六柱十一樓"。宮苑之內的牌樓大都是不出頭式,而街道上的牌樓則大都是沖天式。
建築結構
牌樓由這麼幾部分組成第一個叫做基座。由於牌樓整體的重量都承重在立柱上面,為了立柱的穩固性,要有基座來固定。
第二,有立柱。牌樓是靠幾根柱子立起來的,這個柱子要想立得住,就要有夾杆石。把這個柱子立成一個杆兒,兩邊有石頭夾住它。它和我們建宮殿不一樣。有的時候宮殿沒了,但是它下邊有一個石杵,那是柱子的地基。立牌樓不是這樣,牌樓是一邊有一塊石頭,夾着這根杆子。然後有坊梁,牌樓幹什麼的,有坊額,有題字的地方,有樓頂。[1]這個之所以叫樓,叫牌樓,因為它有頂,而且頂是等級的一個象徵。
黃琉璃瓦牌樓檔次最高。上邊是三個樓,下邊還有四個樓,我們稱這樣的牌樓為「七樓三開間四柱,七樓的牌樓」。有七個樓,最高的是九個樓。原來還想設計更高的十一個樓,超過它,如此在全國都非常罕見,一般封建皇帝最高的也就到九個樓。
參考文獻
- ↑ 擦亮小城鎮,子陵鋪鎮、牌樓鎮在行動!,湖北身邊的事,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