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尼瑪卿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尼瑪卿山

藏       語 :ཨ་མྱེས་རྨ་ཆེན།,

藏語拼音 :A'nyê Maqên,

阿尼瑪卿山位於青海省東南部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雪山鄉,為藏族「四大神山」之一。

「阿尼瑪卿」地處黃河源,為黃河源頭最高山峰,主峰為瑪卿崗日,至高點瑪卿崗日的I號峰尖,海拔6282米。該山為崑崙山東脈,總長28公里,寬約10公里,共有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其冰川數量占黃河源90%,雪線高度5200米。

山名由來

「阿尼瑪卿山」,即「阿尼瑪卿雪山」,也被稱為「瑪積雪山」、「瑪積山」、「瑪卿山」。

「阿尼瑪卿」之名源自藏語。阿尼瑪卿山古名「瑪卿本拉」,「瑪」為古代藏族部落名稱,「卿」為博大之意,「本拉」意即「大山」;「阿尼」——安多藏語意即「先祖老翁」。漢語文獻《尚書·夏貢》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阿尼瑪卿山也被稱為「積石山」。「瑪積雪山」、「瑪積山」源自藏漢之名合稱,「瑪卿山」則為藏語簡稱。

又名阿木奈(祖)瑪勒占(花色)木遜(冰)山。一作阿木尼(祖)麻禪(險惡)母遜(冰)阿林。蒙古語曰木素鄂拉。即唐書吐蕃傳所稱紫山悶摩黎山。元史地理志河源附錄所稱大雪山。一名亦耳麻不莫麻(伊拉瑪博囉)。譯言騰乞里塔(騰格哩哈達)者是也。

阿尼瑪卿山又稱瑪積雪山或瑪卿崗日,海拔6282米,位於青海省果洛州瑪沁縣西北部,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十大山峰之一。阿尼瑪卿大藏文書中意為活佛座前的最高侍者,「阿尼」是安多藏語的譯音,意為先祖老翁,也含有美麗、幸福或博大無畏等意;「瑪卿」的意思是黃河源頭最大的山,也有雄偉壯觀之意。」

「瑪卿岡日」

阿尼瑪卿是一座神山,阿尼瑪卿主峰「瑪卿岡日」由三個海拔6000米以上的峰尖組成,最高峰海拔6282米,位於東經99.4度,北緯34.8度。三座雪峰銀光爍爍,遠遠望去,猶如浮在雲天之上的水晶雕塑,令人不得不產生敬畏之心和某種宗教幻想,這就是阿尼瑪卿的神聖神奇

阿尼瑪卿也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雲南梅里雪山玉樹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呈西東南走向,中國第二大河黃河在這來了個180度大拐彎後向東南流去,主峰瑪卿崗日正在大拐彎中央。共有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突兀在莽莽高原,山上冰雪連綿,終年不化。

它既是多麥安多百姓的依山魂山,也是與黃財神相媲美的財寶神山。

阿尼瑪卿山的山勢巍峨磅礴。山體由砂岩石灰岩花崗岩構成,由13座山峰組成。平均海拔5900米以上,最高的一座叫「瑪沁保木拉」山峰呈鋸齒重疊形,由於地勢高峻,因而氣候多變,冰峰雄峙,冰川面積約126平方公里,有冰川57條,其中位於東北坡的哈龍冰川長7.7公里,面積24平方公里垂直高差達1800米,是黃河流域最長最大的冰川

地質地貌

阿尼瑪卿亦稱瑪青雪山,又稱積石山。東崑崙山的東支。位於中國青海省東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內,呈西東南走向,中國第二大河黃河在這來了個180度大拐彎後向西北流去,主峰瑪卿崗日正在大拐彎中央。 西接布爾漢布達山。山體平均高度海拔5000~6000米,山頂起伏不大,主峰瑪卿崗日,海拔6282米(東經99.4度,北 緯34.8度),終年積雪。藏語「瑪卿」是黃河源頭最大的山之意。

阿尼瑪卿大藏文書中意為活佛座前的最高侍者,被藏族視為神山,每年都有大批朝聖者前去虔誠朝拜

阿尼瑪卿還是黃河源頭最大的山。阿尼瑪卿山呈西東南走向,主峰長約28公里,寬10公里。瑪卿崗日周圍有17座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

阿尼瑪卿曾被稱為 「神秘的阿尼瑪卿」。 1926年曾有一位美國人在攀登到阿尼瑪卿4900米時, 他估計此地距頂峰大約還有3600米,後來他還著書說瑪卿主峰有8500米,甚至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世界的第一高峰在青海。

氣候條件

這裡屬大陸性氣候,天氣變化無常,有時一日數變,風雪冰雹交替降臨。據實測,每年4月底以前為狂風大雪主宰,6月初以後至8月末以前,一則陰雨連綿, 雪雹齊全,時而還伴有龍捲風,日降水量10毫米左右的情形往往持續20天以上。一年中最低氣溫為1月份,峰頂氣溫可達一50℃以下。而每年4月底至6月初和9月、10月兩月,主峰最低氣溫為-30℃。全年以西北風和東北風最盛,西風也較多。2、3、4月風最 大,又以3月為最。風速在17米/秒以上的大風常常連續15天以上。海拔4700米的地方最大風速可達40米/秒。

水系情況

阿尼瑪卿山區現代冰川十分發育,大小冰川40餘條,面積約150平方公里,水資源豐富,冰川融水分別匯入黃河支流切木曲等水系。

自然資源

稀有動物

阿尼瑪卿山是東崑崙山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且不乏珍稀動植物。其中白唇鹿、原羚、馬鹿、麝[1]岩羊棕熊野驢猞猁盤羊雪豹藍馬雞黑頸鶴藏雪雞等都是中國國家級的保護動物。當地政府已在這裡設立了保護區。作為雪豹的繁殖棲息地,這裡早已為國際動物學界所關注,已有許多國外的科學家同中國合作,將這裡作為雪豹行為生態的研究基地。

草甸牧場

半山中是高原草原甸草場瑪積雪山腳下是水草豐盛的高山牧場,泉水交錯,灌溉着無數稱為「梅朵塘」的草灘[2]。夏季片片草灘上花團錦簇,牛羊成群。主峰東側海拔4000米生長着茂密的高山灌木叢,海拔3200米以下是環山的黃河之濱,蘊育着片片的原始森林。瑪卿周圍物產豐富,有珍貴的蟲草雪蓮等,高山草甸和森林地帶生活着雪雞馬雞雪豹白唇鹿等珍禽異獸。

由於雪豹是一種稀少而珍貴的高山動物,因而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它常在海拔3600一5300多米的高山上活動,全身厚厚的毛皮呈灰白色,布滿了黑色的環斑,因而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雪豹經常出沒於高山裸岩、高由草甸高山灌叢山地針葉樹林的林緣地帶,所以,一般人很難在野外見到。

植物資源

在植物資源方面,阿尼瑪卿山區更有許多珍貴的高山特有種類,冬蟲夏草就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叫它「冬蟲夏草」,並非如一些人所說的它在冬天就「變」成蟲,夏天就「變」成草。然而,它卻確實是植物和動物的結合體。動物是一種叫做綠蝙蝠蛾的昆蟲[3]

這種昆蟲的幼體在長到如結繭前的桑蠶大小時,蟄居土中,到冬季,蟲草菌的菌絲侵入蟲體內,吸取其養分,致使幼蟲因體內充滿菌絲而死,夏季自蟲體的頭部生出一根細長如棒球棍樣的子座,露出土外。因而便成了名副其實的「蟲草」。子座通常單生,偶爾也有雙生的。蟲草生長在海拔3600-4000米的高山草甸和灌叢中,它是一種不易多得的醫藥用菌類植物,體內含有蟲草酸[4],具有滋補強壯和潤肺等功效。主治肺結核、體弱咳嗽、神經性胃病、食欲不振、筋骨疼痛等症,是青海省主要的出口創匯產品之一。

人文歷史

名字意義

阿尼瑪卿雪山不僅自然風光旖旎,而且各種傳說更給它籠罩了一層神秘色彩。

「阿尼」藏語意為先祖老翁,並含有美麗心房、幸福或博大之意。「瑪卿」藏語意為黃河源頭最大的山,也有雄偉壯觀之意,當地藏族認為阿尼瑪卿雪峰是「博卡瓦間貢」的二十一座神聖雪山中一座,是九位開天闢地造化神中排行第四位的斯巴僑貝拉格,是主宰山河大地威力無比,神通廣大的山神。

藏族對神深信不疑,阿尼瑪卿峰有如此大的神威,自然成為朝拜之地,每逢藏曆的「羊年」或者神門(尼果)、雪門,崗果隔開之年,朝拜的人們攜帶簡單的行裝、灶具和食物,繞山朝拜一周,盡了虔誠膜拜之心意,達到消除罪孽,靈魂升天的目的。繞山一周,徒步一般要花七、八天時間,沿途條件很艱苦。

神山傳說

阿尼瑪卿是一座神山原圖鏈接來自搜狐 的圖片

阿尼瑪卿是一座神山,是崑崙山系支脈,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雲南梅里雪山和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阿尼瑪卿雪山的神靈轉自阿尼瑪卿大藏文書中意為活佛座前的最高侍者,「阿尼」是安多藏語的譯音,意為先祖老翁,也含有美麗、幸福或博大無畏等意;「瑪卿」的意思是黃河源頭最大的山,也有雄偉壯觀之意。藏族人民稱阿尼瑪卿為「博卡瓦間貢」,即開天闢地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人民信仰的二十一座神雪山中,排行第四,被稱為斯巴僑貝拉格,專掌安多地區的山河浮沉和滄桑之變,是藏族的救護者。傳說阿尼瑪卿山神是活山神沃德的第四個兒子,沃德為了拯救藏區百姓,使他們解脫災難,能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派老四到安多消滅妖魔,降伏猛獸,懲辦壞人,使百姓過上幸福祥和的日子,後來老四與其父沃德鞏甲相會時,修建的九層白玉瓊樓變成了阿尼瑪卿山神。

格薩爾王傳」史詩稱阿尼瑪卿山神是「戰神大王」,說他是史詩主人公格薩爾所在的神山。在搜集到的一個異文分部本《英雄誕生》中還說:格薩爾是阿尼瑪卿山神與龍女果薩拉姆夢合而生。與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也有較為密切的關係。為求其保佑,安多藏區百姓至今還對其虔心供奉,頂禮膜拜。在青海藏區,經常可以看到阿尼瑪卿山神的畫像,山神白盔白甲白袍,胯下白馬,手執銀槍,他武藝超群,降魔濟貧,擁有無窮的智慧。阿尼瑪卿峰有如此大的神威,自然成為朝拜之地。遇到災難,他們總要呼喚阿尼瑪卿,盼望法力無邊的山神伸以援手。佳節時分,人們拿出柏香炒麵酥油,給山神煨桑敬禮。

每逢藏曆的「羊年」或者神門(尼果)、雪門(崗果)隔開之年,朝拜的人們攜帶簡單的行裝、灶具和食物,頂風冒雪、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繞山朝拜一周,才算盡了虔誠膜拜之心意,達到消除罪孽,靈魂升天的目的,繞山一周,徒步一般要花七、八天時間,沿途條件很艱苦,沒有頑強的體力和毅力是難以支持下來的。

旅遊景點

阿尼瑪卿雪山又稱瑪積雪山,位於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雪山鄉境內,距自治州州府大武鎮80公里,距西寧521公里。阿尼瑪卿雪山地區動、植物資源豐富, 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這裡有成片成片的松樹柏樹樺樹、杉、黑刺等林木,林間棲息有白唇鹿雪豹黃羊岩羊雪雞等數十種珍稀野生動物,盛產冬蟲夏草、雪蓮大黃等名貴藥材。

阿尼瑪卿雪山迷人的傳說使它具有神聖、神秘、神奇的色彩,是雪域高原上的一座著名神山,被藏族人民奉為開天闢地的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傳統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黃河源國際獵場

位於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距縣城40公里,是中國國家林業部於1996年批准的國際狩獵場 。獵場面積37萬公頃。有黑海鄉扎陵湖鄉黑河鄉三個獵區,獵場四周高山環抱,宛若屏障,中部平坦開闊,境內湖泊星羅棋布,自然環境複雜多樣。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沼澤草甸為主。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野生動物有藏野驢藏原羚岩羊雪雞等。可供狩獵的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充足,是中國較為理想的狩獵場之一。

星宿海

星宿海位於瑪多縣西北20公里,距西寧510公里。黃河進入星宿海盆地,河水漫流,在地勢稍低處積水形成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海子水泊,大的有幾百平方米,小的只有幾平方米,他們密密麻麻,星羅棋布,宛如天上的繁星降落到這裡,故稱星宿海,又如孔雀展屏,因此當地藏族把星宿海叫作「瑪洋」,意思是「孔雀灘」。水泊海子周圍是如茵的草原,風光秀麗。

扎陵湖、鄂陵湖

扎陵湖鄂陵湖位於瑪多縣西北30公里,是黃河流域兩個最大的淡水湖。黃河流經星宿海後,從扎陵湖西南隅流入 ,自東南隅流出,注入鄂陵湖,兩個湖泊像是牽手並肩、亭亭玉立於黃河源頭的姐妹,所以,人們稱這兩個湖為「黃河源頭姊妹湖」。

扎陵湖,又稱「查靈海」,藏語意為「白色的長湖」,因其水色略呈乳白色而得名。鄂陵湖,藏語意為「青色的長湖」。兩湖中間有多處鳥島,棲息有天鵝斑頭雁赤麻鴨棕頭鷗褐背地鴨等多種鳥類,是小於青海湖鳥島的又一個鳥的王國。兩湖之間的措哇尕什則山,海拔4610米,山頂建有黃河源牛頭銅碑一座,上有胡耀邦同志和十世班禪大師分別用漢、 藏文題寫的「黃河源頭」四個大字,碑式別致。自山頂四望,群山環抱,扎陵湖、鄂陵湖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山下寬闊的草地上有一座小巧玲瓏的寺院,名措哇尕什則多卡寺扎陵湖畔建有藏王松贊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行宮,更為此地增添了一道美麗的旅遊景觀。

年保玉則

年保玉則,又名果洛山,距縣城40公里。相傳為果洛藏族的發祥地,是藏族群眾尊崇的一座神山。年保玉則由許多高聳險峻的山峰組成主峰海拔5369米。山東南側分布有以松柏冷杉為主的原始森林。峽谷莽林中常有雪豹棕熊猞猁等野獸出沒。山腳廣闊的草原上,有兩個十分美麗的湖泊,南面的是「妖女湖」。西北面的叫「仙女湖」,面積10多平方公里,三面群山環抱。

仙女湖畔東南屹立着一塊巨石,上面有一條深深的石痕直通湖內,傳說是年保玉則山神的三女兒幻化成人,與果洛藏族祖先成婚的歷史遺蹟。年保玉則的天氣變幻莫測,即使在盛夏,一天之內也會領略到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

白玉寺

白玉寺,位於白玉鄉達日塘,始建於1857年,占地面積達千餘畝,系四川省白玉縣白玉寺的子寺,是青海四川甘肅三省邊界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寺院規模宏大,雄偉壯觀。主要建築有經堂7座,佛殿3座 ,靈塔3座,大型轉經房8座及僧舍等,有僧眾千餘人。

白玉寺每年舉行佛事活動8次,其規模與場面,以藏曆3月1日至3月10日的「白玉十日」為最,有曬大佛、跳欠 、演藏戲等活動,屆時有青海川西甘南藏區群眾及遊客聚集,場面宏大,莊嚴、隆重而熱烈。

三江源

三江源國家自然保護區成立於2000年8月19日,因保護區內有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源頭而得名。位於青海省南部,行政區域包括玉樹、果洛兩個藏族自治區的全境,黃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的澤庫河南兩縣及海西州格爾木市所屬的唐古拉山鄉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境內,東崑崙山系及其支脈巴顏喀拉山可可西里山、阿尼瑪卿山和唐古拉山脈橫貫其間,在這些高大山脈的雪線上,覆蓋着終年不化的積雪,發育有規模較大的現代冰川,眾多的積雪、冰川融化形成的涓涓細流,匯集成了哺育中華民族、孕育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長江、黃河、瀾滄江,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重要水源地,素有「中華水塔」之美稱。

在遼闊的自然保護區內,除上述的名山大川外,高山草甸,廣袤的草原,星羅棋布的湖泊,茂密的森林,複雜獨特的地貌,使高原特有的生物種類十分豐富。

初步統計有高等植物近千種,其中喬灌木80餘種,優良牧草70餘種,獸類76種,鳥類14 7種,兩棲爬行動物及魚類48種,昆蟲菌類近萬種,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及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構成了保護區原始粗獷、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是中國已知最大的集環保、科研和旅遊為一體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是東西方文化融匯的地方,著名的唐蕃古道為三江源文化增添了異彩。

唐蕃古道旅遊線上的黃河第一橋、星宿海、巴顏喀拉山口、通天河、三江源紀念碑、唐僧曬經台、新寨嘛呢石堆、結古寺、文成公主廟、勒巴溝石刻(隆寶灘保護區)、天葬台、玉樹藏族風情、阿尼瑪卿雪山,呈現給遊客青海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攀登歷史

1949年另一美國人測量瑪卿海拔高度,為6282米,是世界最高峰。這期間還有一些勘查隊來此,然而都無功而返。

1960年6月,北京地質學院登山隊11人沿東北坡首次登上阿尼瑪卿2峰。瑪卿才逐漸被人認知。

1981年5月,日本新瀉上越登山隊8人沿東南山脊登上主峰--瑪卿崗日。

1994年7月-8月,北京青年登山隊攀登阿尼瑪卿峰,因天氣原因,在登頂後下撤中,隊長汪曉征不幸遇難。

1996年8月1日,北京大學登山隊5人登上阿尼瑪卿峰。

2004年7月在青海省登山協會台灣隊攀登阿尼瑪卿峰未成功。

2005年10月青海登山協會帶深圳登山隊攀登未成功。

2015年8月,北京大學山鷹社駱駝登山隊14名在校生全員 登頂主峰瑪卿崗日,終結了這座山峰近20年無人登頂的記錄[5]

2015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自遊人協會登山隊16人成功登頂主峰瑪卿崗日,創歷史登頂人數之最。

進山路線

阿尼瑪卿山是專業登山運動員們非常嚮往的雪山。登阿尼瑪卿山有兩條路線:

一條從青海省省會西寧乘汽車出發到果洛州所在地瑪沁(大武),全程638公里,需時2天。但冬季有時大雪封山,交通會臨時停斷。從瑪沁沿東傾溝北上至雪山鄉,全程55公里,雨季常有山洪暴發,阻礙交通。從雪山鄉換乘耗牛溯切木曲河西行30多公里,可達曲哈爾曉瑪冰川末端的登山大本營。從這裡開始攀登阿尼瑪卿山的主峰瑪卿崗日,天氣好的情況下需要9天時間完成登山活動。

另一條進山路線,是從西寧市乘坐汽車到青海湖再到溫泉,這一段路況良好,全程460公里。從溫泉到大本營有360公里。正式登山,在天氣良好的條件下需要9天時間。然後從大本營前往瑪沁、貴德,返回西寧。這條路線攀登的是阿尼瑪卿山的第二高峰,海拔6268米。它的登山路線要短一些,而且這座山峰的山形更為峻峭。

視頻

阿尼瑪卿山相關視頻

阿尼瑪卿轉山
阿尼瑪卿雪山登上央視
冬蟲夏草的形成過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