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玉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玉縣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屬橫斷山脈北段,金沙江上游東岸。位於東經98度36分至99度56分與北緯30度22分至31度40分之間,面積10591平方公里。東與新龍縣接壤,南與巴塘縣理塘縣兩縣毗鄰,西隔金沙江與西藏貢覺、江達縣相望,北與甘孜縣德格縣交界。

白玉縣具特色的白玉縣城。依山傍水,金沙江支流偶曲河水穿中而過,形成面積20萬平方米的河東、河西兩條主街。集現代建築風格與民族特色於一體。白玉縣北有海子雪山,日照如白玉,故名。一說系藏語白藏之意,藏俗謂白為護法神,玉為地域,即護法神所在之地,意為平安幸福。*[1]

這裡地處青藏高原向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屬大陸季風高原性氣候,神奇的自然景觀、高原特有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風情、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濃厚的人文積澱令人耳目一新。白玉縣境內主要景點有白玉寺亞青寺嘎拖寺滴水岩等。

歷史沿革

東漢時期納西族先民在四川境內建立——白狼國,其屬地包括今天四川雅礱江以西的白玉縣等地區,與雅礱江東邊的氂牛國相鄰。據《後漢書•西南夷列傳》,白狼國曾是一個興盛繁榮的國度,並和中原的大漢王朝保持着良好的關係,到東漢明帝時,「白狼等百餘國,戶百三十餘萬,口六百萬以上,舉種奉貢。」 隋為附國所屬婢藥部落,曾慕義內附。

唐時隸屬吐蕃;宋屬嶺國。

元初歸附中央王朝,置「亦思馬兒甘軍民萬戶府」於沙馬,屬朵甘行都指揮使司。

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後漸為德格土司所轄。

清末宣統元年(1909年)改土歸流,置麻隴設治局,轄白玉一部分,清末宣統二年(1910年)十一月設武城縣,三岩委員,轄白玉蓋玉區部分,同年改置白玉州。

民國二年(1913年)改稱白玉縣,隸屬川邊特別行政區。

民國七年(1918年)被藏軍占領後劃屬西藏,歷時14年。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歸屬西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西康省。

1955年10月白玉縣併入四川省。 2004年,白玉縣轄1個鎮、16個鄉。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9年01月05日20時37分,在白玉縣(北緯30.65度,東經99.60度)發生3.1級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2020年2月18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白玉縣退出貧困縣。

行政區劃

白玉縣轄3鎮、16鄉共156個村:建設鎮、金沙鄉、絨蓋鄉、章都鄉、麻絨鄉、河坡鎮、熱加鄉、登龍鄉、贈科鄉、阿察鄉、麻邛鄉、遼西鄉、納塔鄉、安孜鄉、蓋玉鎮、沙馬鄉、山岩鄉。

人口

戶籍人口:2018年末,全縣總人口56930人,比去年增加37人,增長0.07%,其中農業人口52302人,占總人口的91.9%,非農業人口4628人,占總人口的8.1%。全縣總人口中藏族55789人,占98%;漢族1046人,占1.8%;彝族46人,占0.08%;其它民族49人,占0.09%。 常住人口:2018年末全縣常住人口61242人,比去年增加257人,城鎮人口12227人,比去年增加91人,增長0.7%,鄉村人口49015人,比去年增加166人,同比增長0.34%,城鎮化率達到19.97%,增長0.07%。

民族

民族有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玉縣位於中國西南,四川省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屬橫斷山脈北段,金沙江上游東岸。位於東經98°36′至99°56′與北緯30°22′至31°40′之間。 白玉縣東與新龍縣接壤,南與巴塘縣理塘縣毗鄰,西隔金沙江與西藏貢覺、江達縣相望,北與甘孜縣德格縣交界。東西跨越128.8公里,南北縱橫143.4公里,幅員面積10591平方公里。

氣候

白玉縣境內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500米以上,屬大陸季風高原性氣候,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溫度12.3℃,1月均溫-1.6℃,7月均溫15.8℃,年降水量600毫米,無霜期156天,年均日照時數2133.6小時。

地形地貌

白玉縣地處西北丘狀高原山區,全境屬沙魯里山地段。南與巴塘縣接壤之麻貢嘎山峰海拔5725米,最低處山岩鄉金沙江河谷海拔2640米。縣境東部為山原地貌,西部及南端為高山峽谷,東北部為淺切割山原及丘原。多寬谷價地及平壩。

水文

白玉縣境西金沙江自北向南流,隔江與西藏相望。東岸納偶、贈曲、降曲三水注入。金沙江在縣境流程181公里,三條一級支流偶曲、昌曲、降曲,一條二級支流登曲,縱橫全境,河道總長3608.7公里,流域面積9529平方公里。平均河流密度0.348公里/平方公里。徑流總量36.37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08年,白玉縣總面積10591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原1233.4萬畝,可利用率達94.3%。

礦產資源

至2011年底,白玉縣已查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非金屬礦床159處,其中超大型2處,大型20處。

生物資源

至2011年底,白玉縣的植被以松、杉、柏、樺等樹為主。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11種,此外,還蘊藏着松茸羊肚菌猴頭菌靈芝菌白菌、食用香菇黑木耳等豐富的林產品資源,有貝母黃芪秦艽川烏黃芩等名優野生動植物藥材300種以上。

水能資源

白玉縣河流眾多,人均占有地表流量10.62萬立方米。且水流急、落差大,約為10米\公里,水能蘊藏量124萬千瓦。有高山湖泊110多個,水域面積1318公頃,總積水量2.5億立方米。

經濟

綜述

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7485萬元,同比增長7.8%(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885萬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69419萬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30181萬元,增長7.9%。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5.6%、65.1%和19.3%,分別拉動GDP增長為1.2、5.1、1.5個百分點。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上年的28.8:48.9:22.3調整為27.5:50.5:22,一、三產業比重下降1.3%、0.3%,二產業比重分別上升1.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22450元,增長9.95%。

民營經濟穩步發展。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5041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5%,占GDP的3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581萬元,增長8.4%;第二產業增加值10876萬元,增長44.2%;第三產業增加值6958萬元,增長6.6%。

國民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我縣地處邊遠,區域封閉,貧窮落後,農牧業的基礎設施仍然薄弱,農業產業化推進緩慢,畜產品商品化進程緩慢,種植業結構單一,耕地利用率不高,城鄉居民缺少穩定的增收渠道;二是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較低,工業經濟結構單一、對產業的集聚和帶動能力較弱,缺乏競爭力和發展動力;三是財政收入單一;四是穩定物價仍不容忽視。

第一產業

2011年白玉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02億元,完成主糧播種面積3529公頃,實現糧食總產量8727噸,比上年增長20.1%。實施畜禽養殖示範村建設6個,「燎原計劃」示範村53個,發展農村經紀人15人;氂牛產業化發展成效顯著,完成牛羊肉產量6493噸,奶類產量9023噸。年末,各類牲畜存欄35.1萬頭,牲畜的總增率、出欄率、商品率分別為25.7%、21.8%、14.1%。

2018年,全縣全面落實各項惠民富民政策,密切關注民生生活,積極引導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提高糧食單產。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50002萬元,增長5.2%;農作物播種面積60670畝,下降1.1%。其中:主糧播種面積完成50700畝,糧食產量完成10006噸,減少603噸,下降6%。全縣糧食平均畝產為197公斤。

2018年末各類牲畜存欄290910頭(只、匹),下降4.3%。其中:大牲畜存欄194733頭(匹),減少4825頭(匹),下降2.5 %。各類牲畜總增率24%;出欄率為27%;商品率為17.5%。 2018年義務植樹13.8萬株;2018年未發生森林火災 。

第二產業

2011年,色達縣實現工業增加值4.77億元,比2010年增長12.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6.5%。有民營企業40戶,註冊資金2.19億元;個體工商戶381戶,註冊資金2034萬元;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2.2億元,比2010年增長1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171萬元,比上年增長37.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6.37億元,比上年增長3.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

2018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50906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1%(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46186萬元,下降0.3%,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90.7%;規模以下企業完成增加值4720萬元,增長60.7%,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9.3%。

2018年主要產品產量:發電量完成8375萬度,比上年同期減少1467萬度,同比下降14.9%;銅含量615.05噸,同比下降76%;鉛金5409噸,同比下降45.3%;鋅金屬含量11344噸,同比下降47%。

手工業

白玉縣河坡鄉相傳是格薩爾兵器生產基地,其民族手工藝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在唐朝時藏王就為戰爭所需鑄造刀、矛、弓、箭等兵器,嶺•格薩爾興起之後,更是廣集工匠,製造兵器。同時由於嘎拖寺在河波的建成,使該縣民族手工藝與宗教有着剪不斷的淵 源。

第三產業

2010年白玉縣共接待遊客5.0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321.06萬元。

2011年白玉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億元,比2010年增長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7元,比2010年增長15.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330元,比2010年增長31.4%;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9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8161萬元。

201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250529萬元,增長54.6%。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0029萬元,增長30.6%。

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167萬元,比去年增加4047萬元,增長11.8%。

2018年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588萬元,比去年增加1479萬元,同比增長12.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99416萬元,比去年增長42942萬元,增長27.4%。

2018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53249萬元,增長13.7%,住戶存款56033萬元,增長4.9%,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44225萬元,下降3.2%。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一是完善社保體系。嚴格執行各項社會保障政策,紮實推進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努力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截至目前,機關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349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4216人,累計征繳基金626.14萬元,錄入率達100%。

二是推動就業再就業。發布26家企業的崗位信息1000餘條,安置各類公益性崗位30個,完成老五品牌培訓136人、青年勞動者技能培訓250人、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培訓150人,轉移就業1100餘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三是強化勞動保障監察。規範用人單位依法用工行為,強化勞動合同依法監管,按照農民工工資保障金收繳相關規定,累計收繳項目農民工工資保證金680餘萬元,協調處理民工糾紛案件6起,涉及農民工48人,追回農民工工資56.7萬元,有效維護農民工保障權益。

教育

至2010年底,白玉縣全縣有學校23所,在校小學生5353人,在校中學生1722人。為855名寄宿制學生髮放生活補助資金85.5萬元,45名學生就讀「9﹢3」免費職業教育。投入資金2024萬元,完成對二完小教學樓續建項目。

2011年白玉縣投入資金2458萬元,新建校舍面積13567平方米;選送140名學生就讀「9+3」中職免費教育。

2018年,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全縣有小學17所,小學在校學生6703人,小學專任教師343人。普通中學1所,中學在校學生1093人,中學專任教師118人。

醫療衛生

2011年白玉縣17個鄉鎮和145個村衛生室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完成包蟲病普查4100人,免費藥物治療包蟲病患者337人。

至2010年底,白玉縣共有衛生醫療機構21個,衛生技術人員145人,病床位106張。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醫療服務體系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進一步完善。2018年全縣有醫院、衛生院和村級衛生室179個,床位數459張,技術人員256人。

文化

2010年白玉縣開展送文化到企業、廠礦、社區、鄉村和軍營15場次;做好送電影下鄉工作,全年放映2022場次,觀眾人數15.52萬人。實施70個村420個點5558套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工程;為34座寺廟發放電視機506台,電視配套地面衛星接收設施456套。

2011年白玉縣新建文化中心站13個,農家書屋30個,農村體育健身場4個,發放太陽能電視500台;開展送文化下鄉演出18場次,免費放映電影1872場次,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87.01%、88.39%。

2018年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得到加強,節目內容日漸豐富,廣播電視覆蓋率持續提高。全縣廣播覆蓋率達到98.07%,全縣電視覆蓋率達到98.07%。

民生

2011年白玉縣完成1046戶牧民定居住房建任務,發放新型帳篷2887頂和篷內設施49079件;兌現糧食供應直補、農資綜合補貼326萬元,退耕還林資金1056萬元,草原生態補助補貼資金2484.9萬元。年內,新增就業40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788人享受城鎮低保,1.02萬人享受農村低保,135名「五保」納入集中供養;17186人參加了城鎮和農村養老保險,46015人參加醫療保險,兌現醫療補償金額338.59萬元。

基礎建設

2011年白玉縣新建水利灌溉工程2處,新增灌面20公頃;新建人口安全飲水工程26處,解決7606人的飲水難題;完成城市供排水管網鋪設20公里,新建城區第二水廠,日新增供水3000噸;新建鄉村垃圾處理點17個。

生態保護

2020年2月12日,白玉縣入選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

交通

2010年白玉縣通村公路建設完成54條349.4公里,投入資金20萬元,新建河坡鄉客運站一個。

2011年,白玉縣新建公路671公里,新建永久性橋涵18座、吊橋5座,亞通橋和麻通橋全面竣工,新建農村客運站點4個。

交通運輸建設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2018年末,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990.38公里,下降11.2%。全年完成貨運周轉量9939萬噸公里;完成客運周轉量2722萬人公里。

郵電

綜合通訊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年郵電業務收入1818.16萬元,增長15.2%。移動通訊快速發展,年末移動電話用戶數達37300戶。全年互聯網用戶達到6200戶,增長16.1%,。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濃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着力打造文化藝術和旅遊精品,

旅遊業

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積極開展對外宣傳,努力提高白玉知名度。全縣實現旅遊收入4.002億元,增長33.4%。旅遊人數40.02萬人,增長33.1%。

旅遊景點

白玉縣境內主要景點有白玉寺、亞青寺、嘎拖寺、滴水岩等。

白玉寺

白玉寺位於縣城西南的白玉寺。背靠石山,面對俄科河建於1857年,迄今已有140餘年的歷史,是青川甘邊界地區規模宏大,影響很廣的寧瑪派寺院。經過重建,大經堂、靈塔殿、講經院、禪修房、僧舍等建築數以千計,占地近千畝。白玉寺系四川省白玉大寺子寺,「白玉」為其母寺名而得名*[2]

白玉寺是藏傳佛教寧瑪派在康區的三大主寺之一,亦是該教派文化傳承的核心地之一。*[3]

嘎拖寺

嘎拖寺位於白玉縣境內河坡區白龍溝的多尼山山腰,距縣城以北51公里,毗鄰德格,是我國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六大寺院之一。在這六大寺院中,以敏竹林寺與嘎拖寺最著名。它由藏曆第三勝生寧瑪派高僧嘎。當巴德西於1159年創建,全稱「嘎拖多吉頂寺」。「嘎拖」為藏語譯音,意為「嘎上面」;「多吉頂」意為「金剛座」。傳說寺址上有一巨石,石上天然造就一藏文「嘎」字,故名嘎拖;又因傳說該地受蓮花生大師3次開光,八尊蓮師在這兒修行,其加持力與印度金剛座同,故名金剛座。因是康區的第一座寺廟,又被譽為康區佛教的發祥中心。

至此,嘎拖寺成為康藏間具有宏偉建築群、並有豐富文物和獨特風格的寺廟。至今,該寺有大殿三座,其中德大金殿位居全寺之首,面積約600平方米,飛檐四出,建築雄偉,柱、廊、檐、閣全為藏式彩畫及木雕,採用「三層雲頭披肩」、「蓮花瓣」、「法層彩帶」分段處理,飾以六壽、八祥物、無晨十三、吉祥八寶、飛天、龍女及各種飛禽走獸圖案,牆壁四周繪有佛本身傳及佛教生活故事。大金殿內供着塑、鑄、繪、堆繡而成的佛像及塔子,金光四射,燦爛輝煌。寺內還有大經堂一座,可容一百多人常年居住修持。另有雄偉高大的吉祥銅色山佛殿及二百餘座僧房。*[4]

其文物主要有格薩爾時期的箭鏃、弓、單耳青銅罐、獸形壺、頭盔、劍等,元朝封賜品有蓮花生刺繡像殘部、八思巴封贈該寺的4枚印章、明朝的文殊佛像2尊、清朝贈予的瓷碗、經書《格奔全集》10部等。屬寺遍及西藏、青海、雲南等地及蒙古、印度、不丹諸國。

每年該寺按慣列都要舉行各種法會,每四年一次大型曬佛儀式,堪稱康巴一絕。

察青松多白唇鹿自然保護區

察青松多白唇鹿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白玉縣境內,是以保護白唇鹿、金錢豹、金雕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自然生態系統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甘孜州白玉縣陽麻絨鄉境內。

1995年建立,總面積1436.826平方公里。保護區最低海拔3600米,最高海拔5725米,相對高差2200米,風景秀麗,自然生態原始、完整。棲息在這裡的珍稀動物種類繁多,全國少有,被視為珍稀動物的樂園。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鹿唇3000頭以上,占世界存量的三分之二。

另外,金錢豹、雪豹、黑頸鶴、黑鸛、金雕、玉帶海雕、綠尾虹雉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數量也很多,盤羊、岩羊、斑羚、山驢、藏原羚、水鹿、白臀鹿、林麝、金貓、石豹、天鵝、藏馬雞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4種。另外,在察青松多的高山湖泊中還有原始種裸魚。*[5]

滴水岩

位於四川省白玉縣建設鎮扎盤村境內,正南5公里,頗具神姿仙態,舉目仰望,絕壁凌雲。

在甘白公路右側,僅一江之隔,是嘎拖寺、白玉寺高僧修行的地方,每處石洞都有美妙的傳說故事。

至滴水岩下,舉目仰望,絕壁峻雲,一條瀑布掛於懸岩之上,在日光下,晶亮奪目。從懸崖上掛下,宛如一條白龍抖動着渾身水珠,飛墜入潭。飛瀑左側,有蜿蜒盤山的小道可達龍頭,龍頭上端青松傲然,鬱鬱蔥蔥,傲然屹立;山腰是望不斷的桃林杏叢,山櫻桃夾雜其間;綠茵茵的草坪被野花染得東紅一片,西紅一塊,山風吹過,五顏六色的草花,猶如一群不間裝束的調皮孩子嬉戲在翠綠的海洋里。在整個滴水岩,由石灰岩自然形成的景觀還有獅乳洞、石山門、石床、石花、石凳等等,不計其數,令人嘆為觀止。

風俗

樹葬

走入蓋玉鄉,可以看到三河交匯處岸邊的樹上懸掛着各式各樣的小木箱。木箱順着樹幹捆綁着,長短在50至80厘米,形狀各異,卻都封了口。有的一棵樹上掛着四五個木箱,有的只有一二個,形似養蜂人搭建的蜂巢。不可思議的是,這竟是此處獨有的習俗——樹葬。

原始部落

白玉縣至今仍存在若干以男性血緣為紐帶的大小團體——「山岩原始父系部落」。山岩,藏語意為「地勢險惡」。

飲食

白玉縣以川菜、麵食和藏餐為主,藏餐多為酥油茶、清茶、糌粑、青稞酒、酸奶子等等。

相關傳說

白玉的傳說

白玉,系藏語的譯音,白——吉祥盛德,玉——地域或地方。相傳該地是如來佛和觀世音菩薩傳授無上密咒大法之聖地;其四周地形組成吉祥的圖案,系吉祥盛德之處所,故以「吉祥盛德之地」為其命名「白玉」。

安章寺的傳說

縣麻邛鄉境內有座佛教寺院叫安章寺,意為「齊全寺」。

扎盤的傳說

白玉縣建設有個名叫「扎盤」的村莊,意為「撒頭髮之地」。

說唐代文成公主入藏與藏王松贊干布合婚時,路經此地。公主見當了氣候溫和,風景秀麗,引人入勝,決定在此安營紮寨,休息幾日,以恢復長途旅行之疲勞。公主在小溪邊梳洗完畢,梳子上落下不少頭髮,她撿起梳落的頭髮沉思良久後,讓侍女將頭髮撒在山谷草壩之中。自此這一地區便得名「扎盤」,即文成公主撒頭髮之。

名優特產

氂牛

氂牛是高寒地區的特有牛種,草食性反芻家畜。產於中國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適應高寒生態條件,氂牛全身都是寶,白玉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燒耕都離不開它。人們喝氂牛奶,吃氂牛肉,燒氂牛糞等。

大黃

蓼科多年年生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和藥用大黃之統稱,白玉縣大黃的根莖肥大粗狀,有苦味。以根入藥,為常用瀉下藥。

松茸

松茸是一種珍貴的真菌,學名叫鬆口蘑,別名有大花菌、松菌、剝皮菌等多種。松茸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和維生素B1、B2、維生素C、維生素PP等元素,味道鮮美可口,具有藥用價值。

視頻

白玉縣縣情介紹


視頻

白玉縣風光片


視頻

白玉縣風景隨拍1


視頻

白玉縣風景隨拍2


參考文獻

  1. 夜色闌珊流光溢彩 動靜交融令人沉醉. 09 九月 2017 [15 四月 2020] (中文). 
  2. 白玉寺 白狼國寧瑪之源. 05 七月 2016 [15 四月 2020] (中文). 
  3. 白玉寺恢復千年古籍 堅守雕版印刷. 01 八月 2018 [15 四月 2020] (中文). 
  4. 康巴第一寺—嘎拖寺. 19 八月 2015 [15 四月 2020] (中文). 
  5.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青藏高原特有物種藏鵐. 05 八月 2016 [15 四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