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查海生 | |
---|---|
縮略圖 查海生 | |
出生 |
1964 年3月24日 中國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 |
逝世 | 1989年3月26日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海子 |
職業 | 當代青年詩人 |
知名作品 | 《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麥地》、《以夢為馬》、《黑夜的獻詩——獻給黑夜的女兒》等。 |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當代青年詩人。海子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等。
在詩人生命里,從1984年的《亞洲銅》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海子創造了近200萬字的詩歌、詩劇、小說、論文和札記。比較著名的有《亞洲銅》、《麥地》、《以夢為馬》、《黑夜的獻詩--獻給黑夜的女兒》等。
目錄
詞條概要
海子,中國當代詩人,主要作品有:長詩《但是水,水》、話劇《弒》及約200首抒情短詩。其被流傳最廣的詩句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人物簡介
海子[1]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
當時即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用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勤奮,才華橫溢地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結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餘首優秀抒情短詩,《太陽七部書》,即詩劇《太陽》、詩劇《斷頭篇》、詩劇《但是水,水》、長詩《土地篇》、第一合唱劇《彌賽亞》、儀式和祭祀劇《弒》、詩體小說《你是父親的好女兒》。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以及各類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教材。[2]
海子在創作初期受朦朧詩人江河,特別是楊煉的影響,形成了詩歌創作的方向之一「史詩」的創作。這些長詩創作,雖然評論界對其有不同的看法,但無論其宏深的文化背景、宏大的藝術結構,還是其鮮活的奇崛的語言,都顯示了海子的詩歌天才,對於這些巨構的解讀,將使海子傑出的現代浪漫主義詩人形象日益突顯出來。但受到讀 者普遍歡迎的是海子的抒情短詩。這些抒情短詩涉及的範圍極為廣泛,最為觸目驚心的是海子對生命存在的那種錐心泣血的體驗和對太陽、河流、草原、大地、歷史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詩里,有對珍貴的人間生活的眷戀,有對「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對愛情來臨的幸福禮讚,也有對失去愛情時的痛苦憑弔。當閱讀《活在珍貴的人間》、《你的手》、《寫給脖子上的菩薩》、《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時,那些熱烈而洶湧的詩情就撲面而來。但這似乎還不是海子詩歌最動人的地方,要體會海子最具個性和才情的詩歌內涵,就需要閱讀《亞洲銅》、《麥地》、《麥地與詩人》、《五月的麥地》、《祖國》、《黎明》等詩。
主要作品
生前自印
《小站》(1983)[3]
《河流》(1984)
《傳說》(1984)
《但是水、水》(1985)
《如一》(1985)
海子
海子 《麥地之瓮》(1986,與西川合印)
《太陽·斷頭篇》(1986)
《太陽·詩劇》(1988)
後人編撰
《土地》(1990)[4]
《海子、駱一禾作品集》(1991)
《海子的詩》 (1995)
《海子詩全編》(1997)。
《海子詩全集》(2009)
個人生活
根本上來說海子一生愛過7個女子。他第一個所愛的女性是生養他的母親曹採菊,自當不說。
另外還有6個女孩或者說女人,曾經在海子流星般消逝的短暫生命中出現過,閃爍過。關於這6個女人,據周玉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詩情人生》的描述:這6個女人分別是「波婉」、「白佩佩」、「安妮」、「詩芬」、「蘆花」和「李華」。在《撲》中燎原僅僅以「B」、「P」、「A」、「S」、「H」和「L」等「虛擬」字母予以替代。
這6個女人,或者可以統一定義為「海子的情人們」,有的是曾與海子建立正式情人關係的,有的則是在情感上引導過海子,有的占據着海子內心的女神形象的化身……
波婉
他的愛情 ,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場災難,特別是他初戀的女孩子,更與他的全部生命有關。這個在他生命中占據最重要的位置的女性叫波婉或者B。
她是海子在法大當老師時候的學生之一,她活潑可愛,對自己詩人的老師異常崇拜。後來他們大膽地相愛相戀,海子度過了他人生中一段最美好難忘而快樂詩意的時間,他為波婉寫下了包括《歷史》、《中午》、《埋着一隻為你祝福的杯子》、《寫給脖子上的菩薩》、《打鐘》等等抒情小詩,寄託對波婉濃烈的愛意。他們戀愛期間他,海子還寫下了如《亞洲銅》等膾炙人口的篇章。但最後由於家庭及社會的種種原因,他們的關係逐漸疏遠。在傷痛間海子寫下了《渾曲》、《肉體》、《我感到魅惑》等詩歌。
P 白佩佩
在海子的詩歌生命中,一股比較恆久和穩定的支持和鼓勵力量來自白佩佩或者P。這個比海子年紀大,而且已經生兒育女的女人,一直充當着海子的情感港灣,以及精神的依託者的角色。她欣賞海子的詩歌才華,她在海子的影響下重拾起自己詩意的筆,她為海子開解情感的死結……他為這個紅顏的姐姐寫下了大量的詩歌,最著名的有《美麗的白楊樹》、《日記》等等。她曾經多次被海子擁抱着,曾經為海子而跟家人鬧矛盾……但白佩佩畢竟是理智的,她能體會海子的快樂和痛苦,她甚至能為他提供一種依靠,她為此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知道並感謝海子對她的一往情深,但她不能背叛自己的丈夫和兒女……所以每次她都非常自責,她總是「發怒」,用姐姐的語氣迫使海子「放開雙手」——最後白佩佩迫於外界儘量減少了和海子的單獨往來,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是海子由始到終最依賴的女性。
安妮
安妮或者A是海子的崇拜者,也是詩歌愛好者,海子曾經教過她寫詩。她愛着海子,但海子並沒有感覺到,她只能在北京畢業後回到家鄉四川。海子對安妮的愛是在跟波婉出現矛盾後,經好友駱一禾的提醒開始的。可最初海子依然糾纏在和波婉的感情矛盾之中,等海子再去找安妮的時候,她已為人妻。但他並不甘心,安妮是他繼波婉後真正的最大的愛情依託,他甚至幻想跟安妮結婚——他多次南下四川和安妮暢遊,他們發生了關係。她和安妮一起遊樂,一起寫詩,好不快活。這時期他寫給安妮的詩歌包括《大風》、《雨》、《冬天的雨》、《玫瑰花》、《王冠》和《玫瑰花園》、《五月的麥地》、《長發飛舞的姑娘》等篇什,海子對安妮的愛意,安妮對海子的情深都能在詩歌中一一捕捉得到。海子和安妮的關係最後被安妮家人發現而不得不選擇分開。
S 詩芬
海子對詩芬或者說S的情感是白佩佩希望培養的,但事實上並沒有成功。詩芬是海子失去波婉後最直接的一個情感寄託,她成熟穩重,深愛着海子,為海子默默地奉獻着自己的一切,但她缺乏詩意,海子卻不喜歡這點。他知道詩芬對自己的愛,也努力試圖去培養這段感情,他曾為她寫下了《獻詩——給S》、《不幸》,但他失敗了,這段時間他正和四川的安妮交往甚密……詩芬的離開對海子的影響並不是很大,這時間他也只一心投入到自己長詩的寫作之中……
蘆花
蘆花或者H,這個被海子的母親稱之為「原本是我家媳婦」的女人是海子的同學,或許可以用「青梅竹馬」來比喻兩人曾經的關係,但自從海子考上北大並留京工作後,蘆花也嫁人。海子每次回家都會去見蘆花,對她的感情也保持着最高度的純潔和真誠,他甚至告訴自己:下輩子一定要娶蘆花,他為她寫下了《村莊》、《女孩子》等一些零碎的小詩。
L李華
如果說「波婉」、「白佩佩」、「安妮」、「詩芬」和「蘆花」在海子心目中是以人的形象出現,那麼「李華」或者說L的出現形象則是神。海子很崇拜西藏文化,他覺得詩人李華是西藏文化的代表,對她抱着崇高的敬意,甚至把她說成是「雪域的女神」或者可以這麼說李華是海子唯一崇拜的一位中國近代詩人,他甚至跪倒在李華面前要求讓他在她房內留宿一宿,要完成「心行合一」,但遭到李華的拒絕……海子和李華的親身接觸大概就那麼的一次,他因而寫下《黑翅膀》、《我飛遍草原的天空》等。
海子對情感的信念很大程度上是寄托在精神層面的,甚至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幻想,天馬行空:譬如在詩歌《麥地》寫到的「妻子們興奮地/不停用白圍裙擦手」——「妻子們」顯然是海子的內心表露,他的情感寄託不是一人的;又譬如《四姐妹》同樣蘊藏着這樣的情感「我的美麗的結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運女神還要多出一個」——「荒涼的山岡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風只向她們吹/所有的日子都為她們破碎。」 「四姐妹」大概指的就是海子一生中最牽掛的4個女人——波婉、安妮、詩芬和白佩佩。整個結局,作為詩人的海子都是悲劇性的,他的生命出現過快樂和溫存,但一切最終回歸悲劇——海子的悲劇,愛情的悲劇。
海子的愛情就在這6個女人中曲折而艱難的結束了他悲劇的命運!最終在愛情的不斷輪迴和失落中他最終帶着純潔的《新舊約全書》、悠遠的《瓦爾登湖》、遼闊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踏上了山海關的鐵軌,帶着對母親深深的懺悔、帶着對六個女性深深的愛戀,用詩人極端而決裂的方式走向了他的天堂。
榮譽記錄
= 詩歌獎
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
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
2001年4月28日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項之一——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
2001年,其被廣為傳誦的明快親切的短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選入另一篇經典代表作《麥地》;
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讀的60首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而躋身於幾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人物評價
概述
在中國當代詩壇,海子常常被評價為「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徵」和「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奉獻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詩人」。作為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詩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國詩壇占有十分獨特的地位,他的詩不但影響了一代人的寫作,也徹底改變了一個時代的詩歌概念,成為中國詩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創作的優秀抒情短詩是繼「朦朧詩」之後獨特而又詩藝出眾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誦性和先鋒性風格,在當時極為罕見。海子去世後,其作品和「麥子」意象系統,很快得到詩壇承認並給予極高評價,有關海子詩歌的深度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界的關注熱點之一。
海子是為情而死的。—敖紅亮(青年詩人,學者)見《藝術的死亡 ——詩人海子和詩歌》
綜合評價
美國學者奚密對海子之死的評價,是有一定道理的 :「是否這個雄心萬丈的計劃損害了這位青年詩人的身心健康 ?是否為了創造這篇超級史詩,他加給自己難以承受的壓力?是否孤獨離群的生活所造成的極度抑鬱令他無法繼續其創作計劃?是否,如西川向筆者透露的,海子對『天才早夭』的浪漫式的執迷使他陷於其中而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預言」。
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在《死亡後記》一文中對海子自殺原因進行了有說服力的分析:
他認為,導致海子自殺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自殺情結。海子是一個有自殺情結的人,他曾於 1986年自殺未遂。在海子的大量詩作中 ( 如發表於1989年第一、二期《十月》上的《太陽·詩劇》和他至今未發表過的長詩《太陽·斷頭篇》等),也可以找到海子自殺的精神線索。他在詩中反覆、具體地談到死亡——死亡與農業、死亡與泥土、死亡與天堂 、以及鮮血、頭蓋骨、屍體等等。甚至,海子還與其友人談過自殺的方式。海子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話題中沉浸太深了,這一切對海子形成了一種巨大的暗示,並使得他最終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
(2)性格因素。他純潔、簡單、偏執、倔強、敏感、愛乾淨,有時有點傷感,有時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對理想愛情執着。
(3)生活方式。海子的生活相當封閉。簡單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使他對人世間的溫情和生之樂趣感受少了。
(4)榮譽問題。和所有中國現當代詩人一樣,海子面臨着兩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會中某些人對詩人的不信任,以及某些守舊文學對於先鋒文學的抵抗。這不是一個文學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另一方面是受到壓制的先鋒文學界內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曾受過不少的誹謗和攻擊。
(5)氣功問題。練氣功練出了身體上的一些問題,出現幻聽、幻覺等,影響了他的寫作,破壞了他的心情,這對於一個視寫作為自己生命的人來說,是一個災難性的打擊。
(6)自殺導火索。海子的不如意的愛情生活或許是導致海子自殺的一個重要原因。
(7)寫作方式與寫作理想。海子那一種燃燒自己青春激情方式的寫作,或許是把他自己推進這個在寫作與生活之間沒有任何距離的黑洞裡去的。
海子是個先驗性的詩人,在他的身上,預言性的、啟示性的東西不斷為人們所發蒙,所感知,這是海子神話形成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海子是視詩為生命的,詩是他生命的寫照和表現,也是他生命的毀滅與終結。在他的詩中,我們不僅發現了他最後自殺時的全部的死亡意識和死亡景象,而且它們是那麼的生動和真實。而尤給人以警醒的是,在他生前,人們是不會注意,有時即使是注意也是不會警覺這些死亡景象的。但是當人們後來一遍一遍地感受這些死亡景象時,詩人卻已亡逝,永不再來。
正如海子的生前至友西川所說,海子是一個有着自殺情結的人,死亡的意象是他的詩中一個重要的命題,而表現其最後自殺意識尤切的,無疑是他自殺之前的最後幾首詩之一,也就是作於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個海子》:在春天,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就剩下這一個,最後一個/這是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不能自拔,熱愛着空虛而寒冷的鄉村。在這裡,海子無疑發出了死亡的宣告,這是一個悲傷的海子,陷於死亡而不能自拔;這是一個絕望的詩人,一個破滅而無任何希望的靈魂:大風從東刮到西,從北刮到南,無視黑夜和黎明/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春天,十個海子》)。
海子在死前曾同友人探討過自殺的方式,而最終選擇了臥軌,按西川的說法是「或許是因為他不可能選擇從飛機上往下跳」,但問題顯然不至於這麼簡單。也許「臥軌似乎是最便當、最乾淨,最尊嚴的一種方式」,但如果我們細讀他的詩,我們是能夠發現鐵軌的死亡景象的,那就是在他的詩中不斷出現的天梯。海子在全景式的,也幾乎耖盡了自己生命的大詩《太陽》中,開頭就是一個圖象:在天空和大地之間,天梯靜靜地支撐在中間。海子在這裡賦予了天梯以精神生命的意義,認為天梯是進入天堂的必經之路。而正是在天梯上,詩人開始了吟唱:打柴人這一天/從人類的森林/砍來樹木,找到天梯/然後,從天梯走向天堂(《太陽》)。正是天梯讓詩人進入了天堂,進入了神位,也進入了死亡的生命意象:我站在天梯上/我看見這天空即將合上(《太陽》)。詩人在《夜歌》中也表達了同樣的命題:天梯上的夜歌/天堂的夜歌/夜歌歌唱了我。所以,顯然,詩人選擇鐵軌是別有深意的。而如果有人在夜間乘火車,他一定會有這樣的經歷:在近處的燈光下,遙望遠方,無限的鐵軌正一點點地上升,一直鋪到天上,而一個個枕木,恰是讓人拾級而上的木階。所以,鐵軌的死亡景象——天梯,不僅在詩人的詩中如此,就是在現實中也是有它的具體意象的。
詩人選擇鐵軌,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死亡景象,那就是斷裂的身體。海子在死前的相當長的時間時里,是有精神分裂傾向的,直至後來發展為精神分裂症。(這從他死前給家中的遺書中可看出,在遺書中,他說有人要害他,要家人為他報仇。)由此,在他的詩中,分裂的、斷開的、破碎的詩歌景象不斷湧現。而非常體現這一點並與他的死亡極其相關的就是斷裂的身體:「是我重又劈開的身體/流着雨雪,淚水在二月」(《黎明》),「我早就說過,斷頭流血的是太陽」(《拂曉》),「從笨重天空跌落的/撞在陸地上,撞掉了頭撞爛了四肢」(《桃花時節》),「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春天,十個海子》)。
我們可以看到,從89年2月22日的《黎明》到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個海子》,在短短的二十多天裡,「劈開的肢體」、「斷頭流血」、「劈開的疼痛」等死亡景象是如此密集在詩人的腦中湧現,並傾泄在詩人的詩歌中,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詩人的斷裂的身體的死亡意象和選擇鐵軌是一脈相承的,而且可以說是為先聲的。
海子去山海關時帶了四本書:《聖經》,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在這四本書中,最為重要的無疑是《聖經》,可以說,詩人後期的許多詩歌的靈感和意境都是來源於《聖經》的。然而,就是這聖潔的《聖經》,我們仍可以在詩人的詩中找到它那可怕的死亡景象:聖書上卷是我的翅膀,無比明亮/有時像一個陰沉沉的今天/聖書下卷骯髒而快樂/當然也是我受傷的翅膀/┉┉/我空蕩蕩的大地和天空/是上卷和下卷合成一本的聖書,是我重又劈開的肢體(《黎明》)。這不但說明了上卷和下卷的分別指向(受傷的翅膀),而且上下卷合成的聖書正是死亡:「是我重又劈開的肢體」,這樣,不但指出了聖書的死亡景象,而且也指出了鐵軌的死亡景象,但令人疑竇頓生的是,詩人似有憎恨《聖經》的情結,聖書「骯髒而快樂」。這一情結更明顯地表現於《太陽》一詩中:「骯髒的書殺人的書戴上了我的頭骨/因為血液稠密而看不清別的」,這也就更加明確地交代了死亡:聖書讓人死亡,死亡的結果是血液橫流,再也看不到遠方。
對于海子選擇山海關,朱大可認為是有特殊的用意的,「因為山海關是長城的起點,是巨大的民族之門,與歷史上最大的皇權有關。」所以海子的自殺是一種精神獻祭。但西川對此鄙夷不顧,認為過於牽強,「事實上,海子並沒有選擇山海關,而是選擇了山海關至龍家營之間的一段火車慢行道。」雖然朱大可的看法過於形而上學,但西川的看法也有過於狹隘之嫌,這裡顯然應將山海關理解為一個包容龍家營的地方,因為海子是朝着山海關這個大概念去的,至於自殺的具體地點,則受能否方便自殺的制約,這一點從他在山海關徘徊了相當長的時間也能看出。同時,顯然,海子選擇山海關也是有一定指向的,因為北京有那麼多的鐵軌可臥,如果沒有一定的指向,是不必也不用跑到山海關去的,這一行為本身就足以令我們深深思索。我們注意到,詩人的詩中多次提到山脈和海洋。詩人在《拂曉》中寫道:斷頭台是心脈全部的地方/跟我走吧,拋擲頭顱,灑盡熱血,黎明/新的一天正在來臨。而對于海洋,詩人是認為自己是海洋的兒子的(海生),同時,他在《獻給太平洋》的詩中寫道:「上帝悲傷的新娘,你自己的血染紅/天空,你內部孤獨的海洋。這裡是有着海的死亡意象的,連同上面的山的死亡意象,所以我們認為,把山海關拆開進行解釋可能是一種角度,這也可能是詩人選擇山海關的一個原因。雖然,這種解釋可能是那麼的蒼白和牽強。
海子是3月25日去山海關的,在山海關徘徊了一個下午和一個上午,然後在26日中午開始向臥軌的地方走去,並最終選擇了黃昏時分。而讓我們如遭電擊的是,就是黃昏時分,我們也在詩中找到了它的死亡意象「:正是黃昏時分/無頭英雄手指落日/手指落日和天空/眼含塵土和熱血/扶着馬頭倒下(《太陽》)。這是多麼栩栩如生的死亡偈語啊!又是多麼殘忍的預示!
至此,我們已經在詩人的詩中發現了他最後死亡時的全部死亡景象,也許這是一種牽強附會,或者是偶然巧合,但我們更相信這是詩人的自我神示,是一種精緻的自我毀滅與設計。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永遠記住詩人在3月26日的身影:孤獨、徘徊、寂寥、憔悴、悲傷而絕望。我們也由此更加相信,詩人是「殉詩」,也就是「殉死」的,當詩成為詩人的生命,成為詩人的信仰,詩與死也就具有了同等的意義,「我的前額是火,信仰是我的屍體」。
經典欣賞
名句經典
你從遠方來
我到遠方去
遙遠的路程經過這裡
黑夜一無所有
為何給我安慰 -------《黑夜的獻詩(獻給黑夜的女兒)》
亞洲銅,亞洲銅
祖父死在這裡,
父親死在這裡,
我也將死在這裡
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 -------《亞洲銅》
珍惜黃昏的村莊,
珍惜雨水的村莊
萬里無雲如同我永恆的悲傷 -------《村莊》
. 過完了這個月,
我們打開門
一些花開在高高的樹上
一些果結在深深的地下 --------《新娘》
.
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
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 ------《活在珍貴的人間》
.
你在早上
碰落的第一滴露水
肯定和你的愛人有關
你在中午飲馬
在一枝青丫下稍立片刻
也和她有關
你在暮色中
坐在屋子裡,不動
還是與她有關 -------《房屋》
詩歌名篇
海子生命中的女人 海子生命中的女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週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祖國(或以夢為馬)
我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
和物質的短暫情人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萬人都要將火熄滅 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
此火為大 開花落英於神聖的祖國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此火為大 祖國的語言和亂石投築的梁山城寨
以夢為上的敦煌——那七月也會寒冷的骨骼
如雪白的柴和堅硬的條條白雪 橫放在眾神之山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投入此火 這三者是囚禁我的燈盞 吐出光輝
萬人都要從我刀口走過 去建築祖國的語言
我甘願一切從頭開始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也願將牢底坐穿
眾神創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 帶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
只有糧食是我珍愛 我將她緊緊抱住 抱住她在故鄉生兒育女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也願將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 守望平靜的家園
面對大河我無限慚愧
我年華虛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歲月易逝 一滴不剩 水滴中有一匹馬兒一命歸天
千年後如若我再生於祖國的河岸
千年後我再次擁有中國的稻田
和周天子的雪山 天馬踢踏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選擇永恆的事業
我的事業 就是要成為太陽的一生
他從古至今——"日"——他無比輝煌 無比光明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最後我被黃昏的眾神抬入不朽的太陽
太陽是我的名字
太陽是我的一生
太陽的山頂埋葬 詩歌的屍體——千年王國和我
騎着五千年鳳凰和名字叫"馬"的龍
————我必將失敗
但詩歌本身以太陽必將勝利
春天,十個海子
(海子的遺作,生前最後一篇作品)
在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
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
春天,十個海子低低地怒吼
圍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亂你的黑頭髮,騎上你飛奔而去,塵土飛揚
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
在春天,野蠻而復仇的海子
就剩這一個,最後一個
這是黑夜的兒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
不能自拔,熱愛着空虛而寒冷的鄉村
那裡的穀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們一半用於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於農業,他們自己繁殖
大風從東吹到西,從北刮到南,無視黑夜和黎明
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
小說解析
詩人海子還是一位風格獨特的小說家。他創作了9篇怪誕寓意小說。悠哉學術專著《海子詩歌研究》專辟一章,研究這九篇作品。
一、海子創作「怪誕寓意小說」的靈感來源:
為了準確定位海子這些作品,悠哉遍閱手頭存有的中國古代小說集子,如段成式《酉陽雜俎》、李昉等編《太平廣記》、蒲松齡《聊齋志異》、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魯迅輯《古小說鈎沉》、魯迅輯《小說舊聞鈔》、魯迅輯《唐宋傳奇集》等。外國作品集,如《王爾德小說選》、《德國浪漫主義作品選》、《賭運——德語國家中短篇小說選萃》、《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愛倫·坡短篇小說選》、《霍桑哥特小說選》、《螺絲在擰緊——英美哥特小說選》、斯蒂文森《新天方夜譚》、普希金《黑桃皇后》、迪諾·布扎蒂《魔服》、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卡薩雷斯《莫雷爾的發明》、《福克納短篇小說選》、《博爾赫斯小說詩文選》,尤瑟納爾《東方故事集》,等等。最後,將海子的靈感源頭鎖定於愛倫·坡和尤瑟納爾的短篇小說。
關于海子「怪誕寓意小說」的定名:
西川編輯《海子詩全編》時,定名為「神秘故事」。在西方,短篇小說通稱「短故事」(short story),但是「神秘」二字稍欠準確。實際上,愛倫·坡的短篇小說除了《莫格街謀殺案》等偵探小說外,可以稱作「怪誕小說」。唯有這個名稱,才是最恰當的定名。例如,董衡巽、朱虹、施咸榮、鄭士生著《美國文學簡史》上冊這樣評述愛倫·坡的小說創作:「1840年第一部小說集《怪誕與阿拉伯風格的故事》似乎每個字都要求有助於渲染預定的效果。」 他的主張是,「把滑稽提高到怪誕,把可怕發展成恐怖,把機智誇大成嘲弄,把奇特上升到怪異與神秘。」 並且提出其來源:「早在18世紀末,查·勃·布朗就在《威蘭德》等長篇小說中開創了南方怪誕小說的傳統。」
愛倫.坡關於小說創作的獨特主張及其影響:
愛倫.坡認為小說的創作過程由作家「細心設計了某種要達到的單一效果;於是他編制情節、把情節聯結起來,在最大限度上達到預定的效果。」 這個「單一效果論」,對西方短篇小說的貢獻的影響,是巨大的。毛信德評論說:「《泄密的心》和《黑貓》以對人物心理描寫的細緻入微開創了現代心理小說的先河,《橢圓形的畫像》成為王爾德創作名作《朵連·葛雷畫像》的楷模,《威廉.威爾遜》也使史蒂文森在寫作《化身博士》一書時受到很大的啟發。」
綜上所述,將海子這九篇小說稱作「怪誕寓意小說」,簡稱「怪誕小說」,是最適宜的。
海子「怪誕寓意小說」的內容概述及其剖析:
第一篇《初戀》:
它描寫一個神秘的復仇者順着河流漂泊,結果他攜帶的木箱裡馴養的蛇詭秘地愛上千里外一條竹編的蛇,同時灌注了仇恨;使對方溜出玩具房咬死,咬死主人(亦即漂泊者的仇人)。蛇逃出木箱,要克服重重困難與竹編蛇相會,然而主人繼續尋找殺父之仇的人。
乍看起來,這故事講的是復仇者如何復仇,實際上並不是。因為自始至終,復仇者盲目地漂泊,徒勞地設定行動目標。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目標暗中遭篡改,改得面目全非。目標成了虛設的,而復仇者對此一無所知。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故事講的是人類理性的盲目與無能,以及愛的原始欲望的超級威能。因為:理性想辦到某件事(復仇),結果證明失敗了;愛欲的原始力量在人類看來無法印證,具有盲目性,但實際上辦成了理性所無能為力的復仇一事。如此看來,這篇小說主題就是揶揄人類理性和讚美愛的原始欲望。
第二篇《誕生》:
一個臉上有刀疤的男人用擔麥的鐵尖扁擔參加搶水的械鬥,結果被對手殺死;臨死前的一瞬間,「他痛苦地意識到妻子分娩了」;結果果然。這個故事與《金瓶梅》所寫的西門慶的死與他兒子降生的詭秘對應,頗有幾分相似,只是少了因果報應色彩,而僅強調時間上的銜接和死者的預感。問題在於:「痛苦地意識到」指什麼意思?僅僅在於悲哀自己骨肉的失祜麼?顯然不是的。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強調乾涸的大地萎縮了人的生存意義,降格為動物存活一般了。因此,結尾處那句「牛欄里那頭沾泥巴的老黃牛的眼眶內也滑動着淚珠」,才能得到合理的詮釋——連一頭老畜生都懂得生與死的莊嚴性,而為主人感到既喜且悲;它喜的是一條生命誕生,悲的是人活不出自己本真的意義來。
第三篇《龜王》:
平原深處,一個孤獨的老石匠暗地琢磨一個念頭,終於花費五年光陰雕成無數烏龜,在龜王的帶領下制止了一場洪水。人們將龜王埋下乾涸的河道,從此不再發洪水。這很像某則中國關於「鎮水」的民間傳說,然而敘事意識的強調,又超越了那些民間傳說。質言之,它實際上講述是人類實踐活動的意義問題。恰如在愚公移山(《列子·湯問》)和浮士德填海(《浮士德》)的壯舉里,人類找到自己活着的本真意義,老石匠也只有孤獨地完成這件當時得不到別人理解的壯舉,他才是有意義的。那隻龜王,儘管海子並沒有確指就是老石匠變形而色,但是我樂於這麼想象它。
這個寓言還可以引申出其他意義,例如:藝術創造活動中藝術家的絕對孤獨和死後哀榮(海子成名也屬於「死後哀榮」),等等。這就是藝術創造的孤獨命運,換言之也是藝術家的命運。另外,「石匠和龜王被忘記了」這句,也讓會心的讀者深深地反省:不肖子孫對於偉大前輩的健忘,竟然到了「忘恩負義」地步了麼?
第四篇《公雞》:
一隻被用於蓋房獻祭的公雞詭異地消失,引導老黑頭得到一個嬰兒。老黑頭的磕頭感動了地母,抑或另有原故?「這片窪地屬臥龍之相」,風水先生的話究竟是否傳達神諭?
海子的這些故事的確帶有怪誕色彩,因為海子遮蔽了一部分情節,使得讀者費盡猜疑也難以索解。「日落日出,四季循環,只是窪地變得溫情脈脈,只是老黑頭不會絕後了。」結尾的這句話倒是道出主人公的心愿:人對土地的依賴關係,以及地母對人子的仁慈特性。悠哉很樂於將老黑頭夜裡的磕頭,看做兒子對於地母的虔誠吁告。在海子心目中,仁慈的大地是溫情脈脈,有求必應的。
第五篇《木船》:
一位男嬰被大人從一條木船上抱下來。與《公雞》中的「送嬰」類似,這篇再次出現這種情節。不過,男孩反覆畫魚之舉,尤其是結尾處成年後他的畫船之舉,不禁令我想起尤瑟納爾《東方故事集》中的《王福脫險記》。是否受其影響呢?很有可能。「因此在他的畫紙上,船隻實實在在地行進着,斷斷續續地行進着。面對着畫和窗外深情生活的縷縷炊煙,他流下了大顆大顆的淚水。」我相信,海子寫到這兒時,他也流下了大顆大顆的淚水,滾燙滾燙的。為什麼這兒說?因為我樂於將這位畫家解讀成海子自己。畫家畫船,海子寫詩,實際上他倆乾的是同一件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與《公雞》篇處理人與土地的關係不同,這篇處理的是人與河流的關係。畫家的超現實繪畫,以及海子的超現實寫作,二者都極力泯滅現實與藝術的邊界。實際上,這也是持「生活詩意化」與「詩意生活化」主張的海子的心聲,而且還是他的「行動哲學」。
第六篇《南方》:
81歲的老藝術家(「我」)得到一張故鄉的地圖。冬天,一輛黑色的木輪車把我拉往南方。這趟名義上的「返鄉之旅」,實際上把我帶回壯年、青年、少年、童年,直到3歲的我撲向母親懷抱。不難想象,對於生活在北國的南方青年海子來說,「南方」等義於「故鄉」,再引申一下,就成為「精神家園」、「母親子宮」等讓人遐想連篇的好詞兒。這趟顛之倒之的穿越時空之旅,是面對生活中種種難以面對的現實困境的海子深情的、悲哀的美好想象:時光之水不能倒流,海子偏偏要通過詩意想象來加以彌補。
也許,海子覺得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實在太多,非這樣超現實地想象一把才過癮?
第七篇《取火》:
洪水退後,取火成為難題。「他」和「她」多年努力未獲結果。最後,「他」割下腦袋當燈,上路。「我的珍貴的妻子俯伏於地,接受了火種與愛情。」
這似乎改寫了人類始祖關於「鑽木取火」的神話傳說,然而賦予它新嶄嶄的特質。在這兒,海子找到了「帶血頭顱」與「燈」之間的實質性相似,從而將原始人偉大的犧牲精神,作了一次輝煌的禮讚。其中,隱隱地包含對支離破碎的現代人的貶諷。海子的原始崇拜情結,於此畢露無遺矣。
第八篇《穀倉》
小說題名「穀倉」,實際上它並非實寫農業收成問題,而是隱喻人的身體。因此小說中說:「我逃不出穀倉,這可恥的穀倉,肉體穀倉——人類的軀殼,這悲劇的穀倉之門」。
「門」的意象來自老子《道德經》第六章的「玄牝」概念,這是不難想象的。至於小說中人物「無」和「有」,也來自上書。「我記起了我的名字。我叫無。我是一切的父親。」《道德經》第一章說:「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有」則是美麗小婦人,她生出「砍柴人」(太陽)和「負柴人」(月亮),這個想象可能與「柴」的「火之隱喻」有關聯。
小說中另有一個人物,「情慾——死亡老人」。「我」和這位老人共同棲身於穀倉中。這位老人,顯然是生命意志的化身。小說結尾處寫道:「我逃不出『情慾——死亡老人』的眼睛盯視。我思索神之路畜之路。我思索逃出穀倉的之門的遙遠路程。我思索人類樹林、砍柴人和負柴人。我思念遙遠的草原上如鹿狂奔的三位少女,她們為自己的美麗和變幻而狂奔。」
在這裡,「我」(海子)與「老人」(生命意志)和「三位少女」(代表理想、女神)的關係糾葛扭結在一起,構成鮮明的詩意映襯,凸顯了人類的欲望、痛苦、神性等等的緊張關係。
總的看來,《穀倉》篇幅雖小,故事性最弱,卻最能體現海子的「自然神論」,以及他的後期思考。值得關注的是,「情慾——死亡老人」、「三位少女」、「打柴人」等形象,又出現於他的長詩中:
「情慾老人,死亡老人——/強行占有了我/人類的妓女欲哭無淚」(太陽·土地篇)。
「痛苦 放蕩和家園 你這三位姐妹/乘坐酒的車子 酒的馬/坐在紅色莊稼上」(太陽·土地篇)。
「我幾次夢見……在遠方的草原上領着一個叫做血兒的小女孩和一群流浪藝人在流浪。」(太陽·你是父親的好女兒)
「打柴人這一天/從人類的森林/砍來樹木,找到天梯/然後從天梯走回天堂/他坐下,把他們/投入火中,使火幸福」(《太陽·彌賽亞》)
因此,理解短篇小說《穀倉》,成為一把打開海子後期長詩的一把鑰匙。
第九篇《歌手》:
小說題名「歌手」,實際上它是「詩人」的代名詞,這一點,首先必須注意。這是因為,海子詩學的基本觀點,是強調意象和歌吟的合一。
在1986年8月的日記中,海子寫道:
「是的,中國當前的詩,大都處於實驗階段,基本上還沒有進入語言。我覺得,當前中國現代詩歌對意象的關注,損害甚至危及了她的語言要求。」
「新的美學和新語言。新詩的誕生不僅取決於感性的再造,還取決於意象與詠唱的合一。意象平民必須高攀上詠唱貴族。語言的姻親定在這個青月亮的夜裡。即,人們應當關注和審視語言自身,那寶石,水中的王,唯一的人。」
由此看來,《歌手》開頭那句話:「我曾在一本漆黑霉爛的歌本上悟出了他的名字。那時的人們盛傳他住在一個山谷,靠近西南區的一條河流。我便獨自前去。」形象地暗寓了海子前往四川、西藏尋找詩歌寶藏的歷程。
「我的目的是要尋找我那位傳說中已失蹤多年的歌手,那漆黑霉爛的歌本的吟唱人,那位在青春時代就已盛名天下的歌手。」
這樣,「我」的找尋之旅,就成為海子成就優秀詩人的隱喻——估計在寫作《歌手》時,海子還沒有明確與但丁、歌德等詩歌王者比拼的宏大志向;否則他不至於虛構尋找這麼一位失蹤的歌手,而要尋找失蹤的偉大歌王了。
尋找途中,「我」睡了一覺,醒來後發現那本霉爛歌本已經不見,自己卻學會了真正的歌唱。
「河對岸的人們只當我就是那位歌手。我已弄不清楚,那位歌手是我還是他?」
海子速寫 海子速寫 其實,弄清楚這個問題沒有必要,重要的是「我」在尋找過程中開悟了:「學會了真正的歌唱」;換言之,「我」與尋找目標合二為一。
一切人類活動,終極目的都是虛設的,最重要的是過程中的發現、開悟。
海子這篇小說最美,悠哉最喜歡。從本質的意義上說,它是海子詩學觀的形象體現:成為詩人,就意味着你去四處尋找,尋找過程中的開悟,你就實現了主體的對象化,同時也是對象化的主體。
綜觀海子這九篇小說,在寫法上有幾個特點:
首先,基該方法是設置隱喻,屬於象徵主義的作品。因而,它們的含蘊是豐富而隱晦的。
其次,採取西方「哥特小說」的外在形式,有些詭異、玄幻,神神秘秘的。
再次,以敘述為主,間以描寫,很少對話,不停留於瑣碎場面的描繪,因此敘述節奏簡潔、明快。如果將海子的小說與愛倫·坡的《橢圓形畫像》等小說比照閱讀,大家會發現:海子小說敘述的路數全然蟬脫於愛倫.坡的。
又次,有「觀念小說」的痕跡,尤其在《穀倉》最明顯。若干情節故意隱去,留給讀者去猜度。這種敘述路數,與通常「寫實主義」的小說大相異趣。
最後,人物形象不鮮明、豐滿,細節不豐富,生活質地不細密,是這類作品的弱點,也是海子這些作品的弱點。
人物遺言
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海子
[不是遺言的遺言]
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識到:是常遠和孫舸這兩個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滿了幻聽,大部分聲音都是她倆的聲音.
他們大概在上個星期4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開我的心眼,我的所謂「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們造成的.還是有關朋友告訴我,我也是這樣感到的.他們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殺.今天晚上,他們對我幻聽的折磨達到頂點.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殺,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這兩個人的刑事責任。
海子
3.24另外,我還提請人們注意,今天晚上他們對我的幻聽折磨表明,他們對我的言語威脅表明,和我有關的其他人員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與他們有關.我的幻聽到心聲中大部分陰暗內容都是他們灌輸的。
現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
3.24 夜5點
校領導:
從上個星期4以來,我的所有行為都是因暴徒常遠殘暴地揭開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後,他和孫舸又對我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聽幻覺折磨,直到現在仍然愈演愈烈地進行,直到他們的預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殺.這一切後果,都必須由常遠或孫舸負責.常遠: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孫舸:現在武漢.其他有關人員的一切精神傷害或死亡都必須也由常遠和孫舸負責.
海子
3.25
爸爸、媽媽、弟弟:
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殺,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常遠報仇,但首先必須學好氣功.
海子
3.25
一禾兄:
我是被害而死.兇手是邪惡奸險的道教敗類常遠.他把我逼到了精神邊緣的邊緣.我只有一死.詩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請幫助整理一些.《十月》2期的稿費可還一平兄,欠他的錢永遠不能還清了.遺憾.
海子
3.25
(且隨身攜帶有四本書:《新舊約全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海涯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說選》)
自殺原因
自殺震撼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獨的海子,死後引起了世人極大的注意。在這樣一個缺乏精神和價值尺度的時代,一個詩人自殺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審視、認識詩歌與生命。對詩人自殺的原因。人們有許多解釋。四川詩人鐘鳴在其文章《中間地帶》里。把海子說成是一個奔走於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間的人,認為海子在兩個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讓自己在精神上處於一種中間地帶。上海評論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詩人: 海子與駱一禾》一文中 ,賦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儀典意義 ;於是海子成了一個英雄,成了20 世紀末中國詩壇為精神而獻身的象徵。有人將海子與屈原、王國維、朱湘、甚至希爾維亞·普拉斯並論而談[5]。
眾說紛紜
根據海子死後一些詩人和作家發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認為海子是死於精神分裂,有人認為他是江郎才盡,有人說海子的死是殉詩,有人說海子的死緣於城市和鄉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說海子的死是練氣功走火入魔,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當時對海子之死的關注。海子死後,關于海子詩歌的水平問題,也有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爭論,有人說他的詩是偉大的詩,有人說他的詩思維混亂,語言蒼白,不值一讀。最在某期書城雜誌上就發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運》的文章,稱自己是海子的大學同學,然後斷章取義地找出若干句子,對海子的詩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質疑。
朱氏說法
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門》中,他認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從詩歌藝術向行動藝術的急速飛躍。經過精心的天才策劃,他在自殺中完成了其最純粹的生命言說和最後的偉大詩篇,或者說,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謠和死亡絕唱。」從某個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論文似乎稍顯得形而上學了些,但是他的立論和論證是嚴謹的,所得出的結論也讓許多人信服。
西川說法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詩人西川的說法。有關海子之死,西川寫過兩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紀念》,做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後他又全面編輯過海子的詩歌作品,也許他的一些說法是最為可靠的。另外一點就是,當由于海子的死引發了眾多青年詩人的自殺事件(這裡面包括另一位北大詩人戈麥和更為有名的顧城)之後,西川又寫了《死亡後記》,較為客觀地分析了海子自殺的幾種原因,並提醒青年詩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動,好好珍惜生命。這也表現了詩人西川的良好社會責任感。
悠哉說法
根據悠哉在專著《海子詩歌研究》中的分析,海子生前考慮過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諸他的詩作。第一、二、三、四種,是「投水」、「斧劈」、「上吊」和「開槍」。在《自殺者之歌》中,海子提及前四種方式:
自殺者之歌
海子最終以臥軌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子最終以臥軌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伏在下午的水中
窗簾一掀一掀
一兩根樹枝伸過來
肉體,水面的寶石
是對半分裂的瓶子
瓶里的水不能分裂
伏在一具斧子上
像伏在一具琴上
還有繩索
盤在床底下
林間的太陽砍斷你
像砍斷南風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
像一隻鴿子
倒在猩紅的籃子上
(1986)
「伏在一具斧子上」指的是「斧劈」;「還有繩索/盤在床底下」 指的是「上吊」;「 你把槍打開,獨自走回故鄉」指的是「開槍」;至於「伏在下午的水中」,指的是投水自盡,《水抱屈原》也提到了:
水抱屈原
舉着火把、捕捉落入
水的人
水抱屈原:如夜深打門的火把倒向懷中
水中之墓呼喚魚群
我要離開一隻平靜的水罐
驕傲者的水罐——
寶劍埋在牛車的下邊
水抱屈原:一雙眼睛如火光照亮
水面上千年羊群
我在這時聽見了世界上美麗如畫
水抱屈原是我
如此屍骨難收
(1987?)
第五種方式是「蹈海」,即詩歌《七月的大海》描寫的:
七月的大海
老鄉們誰能在大海上見到你們真是幸福!
我們全都背叛我們自己的故鄉
我們會把幸福當成祖傳的職業
放下手中痛苦的詩篇
今天的白浪真大!老鄉們他高過你們的糧倉
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
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
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趕上最後一次
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死亡
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
《七月的大海》沒有標明寫作日期,從西川編《海子詩全編》的排序看,它顯然寫於1986年7月。
海子作品 海子作品 這首詩存在兩個層面,二者相互矛盾:它的表層豁達爽朗,連用「老鄉們」這句熱情打招呼的口吻,既造成詠唱性的抒情節奏,又平添了明亮感,使人誤以為見到大海的海子,此時此刻他心中多麼高興、多麼歡悅;但是,當我們讀到詩句「如果我中止訴說如果我意外的忘卻了你」,尤其是「趕上最後一次/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裝安靜的死亡」,又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這首詩的內在矛盾,就在這兒!
因其內在矛盾,詩歌意象之間的內在張力,增大了不知多少倍!
這種內在矛盾,我們從《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已經見到(參見悠哉對該詩的讀解),此處再次遭遇了。
如何解讀,準確把握其內蘊和詩人創作時的情感?
這給解讀者的能力,帶來極大的挑戰。
悠哉認為,這首詩是海子抒寫自己決心蹈海的詩篇。
在解讀《葡萄園之西的話語》時,悠哉這樣說過:「在詩歌中,海子對他的自殺、葬儀和復活的情景,多次作出詩意描寫。」
也許海子覺得自己名字寓意着「海的兒子」吧,他設想蹈海自盡與自己很適宜。
第六種方式,是的是「跳樓」,見《跳傘塔》。全詩如下:
跳傘塔
我在一個北方的寂寞的上午
一個北方的上午
思念着一個人
我是一些詩歌草稿
你是一首詩
我想抱着滿山火紅的杜鵑花
走入靜靜的跳傘塔
我清楚地意識到
前面就是一條大河
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
美麗總是使我沉醉
已經有人
海子去西藏 海子去西藏 開始照耀我
在那偏僻擁擠的小月台上
你像星星照耀我的路程
在這座山上
為什麼我只看見這麼一棵
美麗的杜鵑?
我只看見這麼一棵
果然火紅而美麗
我在這個夜晚
我住在山腰
房子裡
我的前面充滿了泉水
或溪澗之水的聲音
靜靜的跳傘塔
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
讓我永遠在這幸福的門中
北方那片起伏的山峰
遠遠的
只有九棵樹
(1988.4.23)
也許大家要詫怪地發問:詩中明明寫「跳傘塔」,你怎麼肆意篡改,硬說成「跳樓」呢?
悠哉的解讀是:
首先,海子用的是詩歌語言,實際上他將樓層隱喻為「跳傘塔」;如果他真的奮身下跳,不就權當體驗一回跳傘的飄飄快感麼?
其次,詩中的「靜靜的跳傘塔/心醉的屋子你打開門」,房屋、門和跳傘塔混在一起使用,也表明後者的隱喻功能。
講完海子對自殺方式的選擇,這三首詩歌就沒必要再闡釋了。
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寫在詩里,沒有晦澀難懂的意象,結構也簡簡單單。
值得一提的是,《七月的大海》中的「把我的故鄉拋在一邊/我連自己都放棄更不會回到秋收農民的家中」這句,說明「浪子詩人」海子做事情的決絕。由於這種決絕,他毅然捨棄自己家人尤其是老年的父母,提早終結了自己生命。
最後一節「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詩句迴環使用,效果很好。海子似乎在向「老鄉們」反覆叮嚀,強調他的魂歸故里。
詩句迴環的技法在西方詩歌中常見,例如波德萊爾的《陽台》就是典範。海子的運用,到了駕輕就熟的地步。
再有,須點醒一下:《自殺者之歌》中的「像一隻鴿子/倒在猩紅的籃子上」,詩中的「鴿子」意象來自《聖經.舊約》,象徵海子純潔的心靈。
另外,從《跳傘塔》的詩行「我清楚地意識到/前面就是一條大河/和一個廣大的北方草原//美麗總是使我沉醉」,我們分明能感受到——初戀情人B對于海子,真是永遠的傷痛,以致於分手時間快兩年了,海子依然忘懷不了她那令人沉醉的美麗。「廣大的北方草原」,分明指她的家鄉內蒙古。
在解讀《七月的大海》、《自殺者之歌》和《跳傘塔》中,悠哉解讀了海子在詩中設計的六種自殺方式:「投水」、「斧劈」、「上吊」、「開槍」、「蹈海」和「跳樓」。
另外兩種,見詩歌《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和《春天,十個海子》。
在《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中,「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意指他希望投湖自盡。
作出這種詮釋,理由有兩條:
第一,詩中說「我就是那個情種」,而情種是與愛情同在的,因此他的籲請「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等義於「青海湖,請熄滅我的生命!」
第二,「只剩下青海湖,這寶石的屍體」,海子在詩中多次以「石頭」自喻,最有名的是《石頭的病,或八七年》,「寶石」等意於「石頭」。
於是,「溺河」和「投湖」的自殺方式,就昭然若揭了。
第八種自殺方式是「臥軌」,見於詩歌《春天,十個海子》,它寫於1989.3.14凌晨3點-4點。
這首名篇很多人讀過,想必印象很深刻吧?
其中詩句:「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就講明這一點。既要「劈開」又力求「疼痛在大地瀰漫」,選擇「斧劈」、「上吊」、「開槍」、「溺河」、「投湖」、「蹈海」和「跳樓」,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最能體現,或者說效果最強烈的,莫過於「臥軌」之舉,因此他最終採用了。
綜上所述,海子在自己詩歌中設想了八種自殺方式,分別見他以下詩歌:
(一)斧劈,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二)上吊,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三)開槍,見詩歌《自殺者之歌》;
(四)跳樓,見詩歌《跳傘塔》;
(五)投河,見詩歌《自殺者之歌》和《水抱屈原》;
(六)沉湖,見詩歌《七月不遠——給青海湖,請熄滅我的愛情》;
(七)蹈海,見詩歌《七月的大海》;
(八)臥軌,見詩歌《春天,十個海子》(最後採納)。
生日爭議
海子在1989年3月26日辭世。但關于海子的出生日期有很多不一樣的說法 :
根據西川的《海子全集》後記中「海子生於4月2日,白羊星座」不知道根據什麼。
余徐剛的《海子傳》中有這樣一段話「1964年農曆二月十三日(公曆3月26)中午……」
燎原在《海子評傳》中說過農曆二月十九,也就是公曆的4月1日
海子童年 海子童年 在海子詩中 《河流》後記《源頭和鳥》中特別提到寫作時間 「3月13日生辰」, 1964年的3月13日是農曆二月十一日,推算也就是1964年3月24日,這個 比較可信,經海子母親回憶。
「生日忌日一天」 「愚人節出生的小孩」 等話很可能是誤判。
以上內容見邊建松《海子詩傳:麥田上的光芒》(江蘇文藝出版社)一書。
人物紀念
海子墓樸素,大方,一條黃龍盤在墓碑的頂端,墓身正面有兩個小龕,海子從西藏背回來的那兩塊瑪尼石,被他父親鑲嵌在右邊的佛龕里,那兩塊石頭重約20公斤。父親深知那是海子深愛之物,便把它留在墓上陪伴海子。
海子墓初修時無碑,1994年以海子年幼的侄兒,侄女的名義立了這塊碑。
按照當地的風俗,自殺是不吉利的。村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不遠千里,來查灣祭奠,緬懷一個自殺的人。
2008年,海子故居被當地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政府組織的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瞻仰海子故居,憑弔海子墓,召開「中國·海子詩歌研討會」。
2009年,03月26日,北京大學第十屆未名詩歌節開幕式暨海子逝世2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大百年講堂舉行。
目前,關于海子的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駱一禾和西川的文章、海子親友的回憶、燎原的《海子評傳》,對於人們了解海子生平很有幫助。作家、詩人悠哉(原名楊秋榮)的論文《青春的單翅鳥——海子論》是研究海子詩歌的重要成果,因此被譽為「繼駱一禾之後傾聽海子歌吟的『另一隻耳朵』」。悠哉的《海子詩歌研究》於2009年12月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全書694頁,有若干色彩插圖和眾多黑白插圖。迄今為止,這是國內問世的第一部全方位地論述海子詩歌和小說的學術專著。《海子詩歌研究》除去長篇論文《青春的單翅鳥——海子論》外,分為六章。全書別出心裁地將海子的抒情詩分為五類,單篇予以精細的解讀。解讀過程中,作者旁徵博引,梳理了海子詩歌與荷馬、《聖經》、但丁、莎士比亞、歌德、席勒、荷爾德林、凡高、蘭波、狄金森、普希金、葉賽寧、顧城、駱一禾……的關係,滲透着精妙的論述。對於國內學術界關于海子詩歌的許多似是而非的錯誤見解,該書也作了逐一澄清,是一部學術論爭性很強的著作。
以下是《海子詩歌研究》目錄:
(代序)青春的單翅鳥——海子論
第一章 詩歌小站
第二章 愛與孤獨
第三章 戀戀鄉土
第四章 青春遠行
第五章 英雄殉道
第六章 怪誕小說
後記、參考文獻
研究海子詩歌的學者已經有不少:張清華、金松林、張厚剛、高雪、敖紅亮、燎原、悠哉、榮光啟、陳超、譚五昌、霍俊明、潘知常、師岩等等,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