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瑪沁縣地處青海省東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東北部,系國家級"三江源"生態保護區。全縣2009年總面積1.34萬平方公里,其中草場面積1763.62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628.01萬畝,占草場面積的92.3%,屬典型的高原山地類型,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現轄6鄉2鎮35個行政村、96個牧業合作社。[1]
歷史沿革
魏晉、南北朝屬党項羌駐牧地。
唐設"籠絡州"。
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明屬朵甘行都司和碩特蒙古政權轄地。
清為上郭羅克百戶、中郭羅克千戶部落牧地,青海建省後由省直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果洛行政督察區屬地。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西樂設治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撤銷。
1952年瑪沁地區解放。
1957年設置瑪沁縣。[2]
地理環境
位置
瑪沁縣位於東經98°~100°56',北緯33°43'~35°16'。東部與甘肅省瑪曲縣毗連,北部與海南州同德縣、興海縣相鄰,西與瑪多縣、達日縣接壤,南與甘德縣相連。
地貌
高山縣境內西北部和北部,高山環繞,積石山脈綿延全境,阿尼瑪卿雪山逶迤北部,山脈走向為西北、東南向。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多為侵蝕構成,岩石裸露,為基岩與變質岩,以粗細相間為屑岩為主,寒冷風化作用強烈,屬凍蝕地形發育。
低山分布於阿尼瑪卿山以東,山巒重疊,逶迤起伏,峽谷交錯,海拔在4000米,相對高度在300-800米之間,坡度一般均在30度以上,個別地區可達50度以上。山谷狹窄多呈V形,無灘地或僅有小塊零星灘地。
丘陵分布在縣境中高山之間,相對高度僅在幾十米之間,坡度較平緩,山坡表面有植被覆蓋。
灘地如大武鎮、野馬灘,海拔3700-4020米,地形平坦、地面坡度1-3度。
谷地在縣境內廣泛分布,海拔2900-3600米,谷地有的狹窄,有的較寬闊平緩。局部低流水排水不暢,地表水多,地下水位高,土壤經常處在季節性或長期性積水狀態,呈嫌氣環境,微生物活動弱,有機物質累積明顯,形成沼澤地。
氣候
瑪沁縣屬大陸性寒潤性氣候,東西部差異較大。西北部寒冷濕潤,東南部由寒溫潮溫逐漸到冷溫濕潤。年平均氣溫-3.8-3.5℃,氣溫低,日溫差大。年降水量423-565毫米之間,多集中在6-9月份。全年日照時間為2313-2607小時,相對日照45%-63%。一年之間無明顯四季之分,冬季寒冷而漫長,時間長達八九個月。春季乾旱多風。夏秋季短而多雨,並常伴有暴雨和冰雹。除拉加鎮黃河各地一帶有80-95天的無霜期外,其餘地區均無絕對無霜期。
物候
瑪沁縣境內多年生牧草的生長期和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的初日均溫穩定通過5℃的終日一致,故把日均溫穩定通過0℃的初日定為初苗期,穩定通過5℃的終日定為枯黃期。大武地區發芽、返青期一般在4月中旬,枯黃期在9月下旬,生長期約150天。西部地區牧草發芽、返青期一般在5月上旬,枯黃期在9月上旬,生長期約110天。
水文
瑪沁縣地域遼闊,境內地形變化大,高低落差懸殊,降水主要來源於印度洋孟加拉灣上空的西北和東南暖溫氣候,其次是來自西北和東南方的水氣。降水在日控分布上不均勻,多年平均降水量為:大武513.2毫米、優雲441.9毫米、當洛565.9毫米、東傾溝529毫米、軍功423.2毫米、雪山484.9毫米、拉加423.2毫米。各河流的天然經流量以降水補給為主。全縣多年平均自產徑流量17.28億立方米。[3]
自然資源
林業資源
瑪沁縣森林主要分布在軍功、拉加、雪山、東傾溝及大武等鄉的黃河南岸及切木曲、德柯河等支流兩岸的河谷地帶,海拔3200-4200米之間。喬木樹種以青海雲杉和祁連圓柏優勢樹種,另外有白樺、青楊。青海雲杉多分布在黃河沿岸陰坡,呈帶狀分布,純林多。祁連圓柏主要分布在黃河一級、二級支流的陽坡、半陽坡,切木曲、秀窮、秀欠、德柯河為主要分布區。白樺主要在半陰、半陽坡與青海雲杉呈混交分布。青楊分布在黃河沿岸,純林少。
野生動物
縣境內有野生動物(經濟獸類)20餘種,按經濟類型可分為稀有珍貴動物、藥用動物、觀賞動物、肉用動物、皮毛動物5類。著名的有野耗牛、野驢、羚羊、白唇鹿、岩羊、盤羊、雪豹、麝、棕熊、猞猁、黃羊、麋鹿、水獺、豺等,分布廣泛,在全縣均有分布,在下大武、雪山、東傾溝、拉加、軍功較多分布。野禽類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禽有:黑頸鶴、天鵝、斑頭雁、赤麻鴨、棕頭歐、鷹、雕、鷲、藍馬雞、雪雞等;一般禽類有斑雞、石雞、貓頭鷹、鷂、鵲、鴿、啄木鳥、雀等;屬季節性鳥或候鳥有雁、燕、野鴨、黃鴨、布穀鳥等。魚類主要有青海湟魚。
草場資源
瑪沁縣境內2007年有天然草場總面積117.58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7.89%,其中可利用草場10.853萬公頃。
高寒草甸類
是境內天然草場的主要組成部分,廣泛分布於海拔3800-4500米的山頂、灘地、山地陽坡。草場可利用面積45.27萬公頃,占全縣可利用草場總面積的41.71%。組成此類草場的牧草種類繁多,絕大部分是中生、多年生牧草。優勢種為莎草科嵩草屬的小嵩草、矮嵩草、線葉嵩草、禾葉嵩草及苔草屬的苔草一種,總蓋度78-90%。此類草場草質柔軟多葉,營養成分高,適口性強,草場耐牧,是放牧綿羊良好的草場。
高寒沼澤類
此類草場的公布規律不明顯,全縣各地都有分布,是全縣天然草場中主要類型之一。草場可利用面積30.7萬公頃,占全縣可利用草場面積的28.29%。草山面積居第二位。一般分布在溝腦、埡口、陰坡下部、溝谷灘地,海拔在2900-4500米。下大武、優雲、當洛等鄉居多,甘肅嵩草、小嵩草、華扁穗草、早熟禾、發草、苔草等,平均蓋度52%。
灌叢類
主要分布於軍功、拉加、雪山、東傾溝、大武等5鄉,海拔3600-4500米的山地陰坡、半陰坡。西部優雲、當洛、當項、下大武地區也有少量零星公布。高層灌木以高山柳、金露梅、密枝杜鵑為主。灌叢平均高度0.6-1米,平均蓋度30-50%,伴生灌木種類有高山鄉線菊、窄葉西番柳、鬼箭錦雞兒、短葉錦雞兒、忍冬、茶麓子、沙棘等。
山地草原類
分布於海拔3200-3400米的森林下沿溝谷、陽坡。在軍功、拉加沿黃河河谷、切木曲、西哈壟下遊河谷兩岸較常見。可利用面積0.6萬公頃,占全縣可利用草場面積的0.55%。
高寒草原類
主要分布於下大武鄉曲什吻山地陽坡和河谷階地及優雲鄉沿黃河河谷沙丘地帶,海拔3900-4200米的山地陽坡及灘地上。草場可利用面積3.15萬公頃,占全縣可利用草場面積的2.91%。牧草種類簡單,優勢種為旱生密叢型地面芽植物紫花針茅,伴生種有克氏針茅、鵝冠草、粗狀嵩草、沙生鳳毛菊、蘭花蔥等。
疏林類
分布於軍功、拉加、東傾溝、大武、雪山等鄉沿黃河、切木曲河谷兩岸及其支流中下游峽谷地帶,海拔3200-3600米。草場可利用面積2.18萬公頃,占全縣可利用草場面積的2%。此類草場分布地區氣候溫和濕潤。草場有明顯三層,喬木層有祁連圓柏、雲杉、樺木等高大喬木樹種。
行政區劃
瑪沁縣於1958年6月建政,2010年轄大武鎮、拉加鎮、大武鄉、東傾溝鄉、雪山鄉、當洛鄉、優雲鄉、下大武鄉等2鎮6鄉,下轄35個牧委會93個牧業合作社。[4]
社會
教育
瑪沁縣2011年共有中小學17所,鄉(鎮)級寄宿制小學7所,共有在編教職工451人,編外聘用人員232名。在校生10452名,學前兒童入園率47.1%,學齡兒童入學率99.9 2%,初中階段入學率99.96%,高中階段入學率54.9%;非文盲率為99.6%。
衛生
2011年瑪沁縣共有47個醫療機構,從業人員152人(不含牧醫3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45人,工勤人員7人;村衛生室有牧醫35人,相當於中專水平人員17人,無學歷人員18人。"五苗"接種率達90%以上,計劃生育率為97.3%,人口出生率為15.9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2‰。瑪沁縣縣共有獸醫站9個,其中鄉鎮獸醫站8個。
文化
2011年瑪沁縣有文化事業單位4個,電影發行機構1個,放映單位1個,廣播站1個。
社保
2011年,瑪沁縣共有農村低保3150人,享受牧民醫療救助的有136人;五保對象共有404人。全縣享受城鎮"低保"的有745戶、1945人。
人口民族
人口
2006年末全縣總人口12099戶、40432人。其中:城鎮人口14826人,城鎮人口比重為36.7%;鄉村人口25606人,鄉村人口比重為63.3%。全年計劃生育率為98.6%,人口出生率為15.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52‰。
民族
瑪沁以藏族為主體,還有漢族、回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等其他少數民族。
經濟
第一產業
2008年末,存欄各類牲畜498736頭(只匹),其中馬6249匹、牛197904頭、羊294583隻;繁殖各類仔畜209121頭(只匹),成活178333頭(只匹),成活率85.28%,繁殖率69.51%;總增牲畜56281頭(只匹),總增率20.05%;出欄牲畜175187頭只,出欄率達到62.4%,同比增長了24.23個百分點;出售牲畜143307頭只,商品率達到51.04%;適齡母畜239280頭(只匹),比例達到47.98%;損亡成畜18176頭(只匹),損亡率6.48%。
截止2008年末,全縣累計建成草場圍欄6721塊、504.33萬畝,畜均占有7.65畝;畜棚3326座、24.77萬平方米;實現"四配套"牧戶2482戶,占牧戶總數的19.3%。
第二產業
2008年末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9415.7萬元,同比增長169%,完成工業銷售值56712.8萬元。
交通狀況
瑪沁縣是整個果洛州的交通樞紐。主要道路有:
省道
寧果路:起於西寧,沿線經過貴德河西鄉、貴南黃沙頭、澤庫王加鄉、同德河北鄉,後進入瑪沁拉加鎮到州府大武鎮,全長439公里,其中縣境內長76公里。
花阿公路:花阿公路起自青康公路410公里處的瑪多縣花石峽、途經瑪沁縣昌麻河、優雲、當洛、當項、過吉邁、久治至四川省阿壩縣。瑪沁縣境內長92.5公里。
昌大公路起自花阿公路的昌麻河、沿途經東傾溝鄉至大武鎮,全長121公里。
大甘公路起自大武鎮至甘德縣城,全長86公里,瑪沁境內36公里。
縣鄉公路
花下公路,起於青康公路400公里處,經年扎橋、格讓橋至終點下大武鄉,基本屬沿溪線,全長38.06公里。
東雪公路,起於昌大公路東傾溝岔路口,途經柯曲橋、才貢卡、白塔岔口至終點雪山鄉、全長54公里。
主要鄉村公路
東當線:起於昌大公路東傾口岔路口,終點為東傾溝鄉當前牧委會,全長53.4公里。
大日線:起點為大武鎮,終點為大武鄉日進委會,全長56公里。路基寬4.5米,路面為天然砂礫路面。
雪下線:起點為東雪公路白塔岔路口,終點為下武鄉,全長55公里。
當格線:起點為當洛鄉,終點為當洛鄉格雅牧委會,全長30公里。
當查線:起點為當項鄉,終點為當洛鄉查雀牧委會,全長33.5公里。
軍賽線:起點為軍功鄉賽龍溝口,終點賽龍溝,全長25公里。
拉歐線:起點為拉加歐龍溝口,終點為歐龍溝,全第25公里。
拉勒線:起點為拉加、終點為勒合窮,全長55.6公里。
三野公路:起於大軍公路18公里處三岔口,終於野馬灘煤礦,全長7.15公里。
石峽德爾尼公路:起於大甘公路石峽口,終於德爾尼銅礦,全長18公里。
旅遊
阿尼瑪卿峰
阿尼瑪卿峰,又稱瑪積雪或瑪卿崗日,是崑崙山系支脈阿尼瑪卿山的主峰,位於瑪沁縣西北部,距大武鎮86
瑪沁縣風景
公里,有簡易公路直達山下,是國家對外開放的山峰之一。
拉加寺
拉加寺位於瑪沁縣東北部黃河北岸的拉加鄉阿尼群貢(意為:大鵬展翅)山下,坐東向西,面臨黃河,前有1986年建成的黃河大橋可通彼岸。距州府大武鎮76公里。
白塔
白塔坐落於雪山鄉陰柯河交匯處,海拔3650米。白塔背面的殿堂內,四周牆壁繪有壁畫(唐卡),介紹阿尼瑪卿雪山的神話傳說。
阿尼格托神山
位於軍功鄉曲哇牧委會。阿尼格托獨立於群山環抱之中,高高凸起,垂直高差200餘米。東南北三面懸崖峭壁間分布着10多個岩洞,是曲哇部落始祖普濟法師修煉參禪之地。半山腰有神仙洞,洞內幻境無窮。傳說幾進去者有去無回,當地藏族群眾在洞口擺有神龕封堵,佛教信徒圍山朝拜。
洋玉原始森林
主要分布於拉加、大武、東傾溝、雪山鄉的黃河南岸及各支流河谷地帶,林地面積約799平方公里。森林中生長着青海雲彬、祁連圓柏、白樺、青楊、高原柳、沙棘等樹種600餘種牧草、野生藥材,還有白唇鹿,香獐等數十種珍稀動物。林區近地點沿格曲河向北距離大武鎮35公里,公路直達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