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号玄扈圣名保禄拉丁语Paulus),谥文定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末年儒学、西学天学、数学、水利、农学、军事学等领域学者,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明朝天主教教友领袖,于崇祯朝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任上病逝于北京。

徐光启
徐光启

徐光启画像


大明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加赠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籍贯 直隶松江府上海县
族裔 汉族
字号 字子先,号玄扈
谥号 文定
出生 嘉靖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1562年4月24日
直隶松江府上海县太卿坊徐氏祖宅“九间楼”[注 1]
逝世 崇祯六年十月七日
1633年11月8日(1633-11-08)(71岁)
直隶顺天府京师寓所
墓葬 徐光启墓
亲属 (父)徐思诚
(妻)吴氏(吴小溪女)
(子)徐骥
出身
著作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在明末天下危亡之际,他忧国爱民、清廉勤政,倾心竭力以实学救国利民,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徐光启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与利玛窦合作汉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其中译定的一些重要术语沿用至今。此外,他亲自或组织他人与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合作编译了其他一系列汉文西书。徐光启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尽晚年心血的主要工作是编纂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农政全书》和系统介绍西方古典天文学(主要是第谷体系)理论和方法的《崇祯历书[注 2]百科全书式巨著[注 3]。徐光启还著有军事文集《徐氏庖言》和数量可观的天主教传道护教文章。徐光启病逝后,李之藻辑大量徐光启译著等成丛书《天学初函》刊行。

在西学方面启蒙于郭居静、受教于主要合作者利玛窦,徐光启深感中国传统学术于逻辑的严重欠缺和中国数学的停滞落后,因而高度重视演绎推理,以数学为着力点,倡导数学的研习、普及和应用;同时,他以理论指导实践,长期身体力行地进行天文、水利、农业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和测量以及天文望远镜、西式火炮等的制造,归纳总结实践经验。徐光启生活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与培根伽利略笛卡儿等西欧学术名家同时代且并驾齐驱,在一些方面或有过之而无不及[注 4]。在对待西学和西方文明的态度问题上,远早于且不同于清末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中体西用”等思想,徐光启不仅试图组织人才队伍在道理和技艺各层面虚心学习和利用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博求道艺之士,虚心扬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1]),还提出了逐步而全面地理解、融汇并超越(“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2])的发展路线。

坚持无神论立场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且曾与梵蒂冈长期交恶的中共当局侧重于宣传其为“爱国科学家”。但近年来,中国内地学界和舆论已开始公开强调徐光启近乎“中国向西方寻找思想的第一人”[3]的历史地位和虔诚天主教徒的敏感身份。

徐光启希望以“修身事天”的基督教信仰匡救时弊,挽回世道人心,“补儒易佛”,改良中华文化。徐保禄阁老是罗马大公教会汉传开教之初热忱而忠贞的教友领袖和护教士,是中国基督教史上影响力最大、官位最高的奉教士大夫,被誉为中国天主教“圣教三柱石”之首。1933年,徐光启被天主教上海教区宣告为“天主之仆”,启动列真福品案;2010年前后,利玛窦、徐光启列真福品案分别重启。

目录

生平

File:Ming Xuguangqi Guju.JPG
徐光启祖宅——九间楼[注 1]

徐氏祖居苏州,以务农为业,后迁至上海。徐光启的祖父因经商而致富,及至父亲徐思诚家道中落,乃转务农。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出生于太卿坊(今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注 1])。

万历朝

少年时代的徐光启在龙华寺读书。万历九年(1581年)应金山卫试中秀才后,他在家乡教书,并娶本县处士吴小溪女儿为妻。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赴广东韶州任教,并结识了耶稣会郭居静(Lazzaro Cattaneo)。二十四年(1596年)年转至广西浔州任教。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徐光启因考官焦竑赏识而以顺天府解元中举。次年会试他未能考中,便回到家乡教书。

File:Ricci1.jpg
中文版《几何原本》中的插图:利玛窦和徐光启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他赴南京拜见恩师焦竑,并首次与耶稣会士利玛窦晤面。三十一年(1603年),在南京由耶稣会士罗如望(Jean de Rocha)受洗入天主教会,圣名为保禄(Paulus)。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中进士,考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四年(1606年)他开始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6卷,次年春翻译完毕并刻印刊行。翻译完毕《几何原本》后,他又根据利玛窦口述翻译了《测量法义》一书。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年,翰林馆期满告散,他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同年徐光启的父亲在北京去世,他回乡丁忧守制。第二年邀请郭居静至上海传教,这成为天主教传入上海之始。守制期间,他整理定稿了《测量法义》,并将《测量法义》与《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相互参照,整理编撰了《测量异同》;作《勾股义》一书,探讨商高定理;开辟双园、农庄别墅,进行农作物引种、耕作试验,作《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徐光启回到北京,官复原职。因钦天监推算日食不准,他与传教士合作研究天文仪器,撰写了《简平仪说》、《平浑图说》、《日晷图说》和《夜晷图说》。四十年(1612年),他向耶稣会士熊三拔(P. Sabbathino de Ursis)学习西方水利,合译《泰西水法》6卷。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初冬,因与朝中一些大臣意见不合,徐光启告病去职前往天津。他在房山涞水两县开渠种稻,进行各种农业实验,先后撰写了《宜垦令》、《农书草稿》(北耕录)等书,为《农政全书》的编写打下了基础。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礼部侍郎沈榷连上三道奏疏,请求查办天主教传教士,史称“南京教案”。徐光启上《辩学章疏》为传教士辩护。同年徐光启回京复职,次年任詹事府左春坊赞善。不久病归天津,作《粪壅规则》。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发兵进犯关内,徐光启应召星夜入京。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战败,他多次上疏请求练兵,擢升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督练新军。但由于军饷、器械供应困难,练兵计划并不顺利。

天启朝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徐光启上疏回天津养病;六月辽阳失陷,他又奉召返京,力请使用红夷大炮帮助守城,但因与兵部尚书崔景荣意见不合,于十二月再次辞归。

天启三年(1624年),徐光启升任礼部侍郎侍读学士等职。当时朝中魏忠贤专权,他不肯就任,次年便遭谗劾去职。徐光启回到上海,将积累多年的农业资料“系统地进行增广、审订、批点、编排”,编撰而成后来的《农政全书》。他同毕方济(P. Franciscus Sambiasi)一起合译了《灵言蠡勺》。还把自己关于军事方面的文章辑录成书,刻印刊行了《徐氏庖言》。

崇祯朝

崇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奉召回京,官复原职。二年(1629年),升礼部左侍郎。因钦天监推算日食失准,崇祯帝同意由徐光启主持开局修历。同年,皇太极率领兵数万人进逼京畿,崇祯帝召集大臣平台议事,徐光启奏对战守之事。三年(1630年),升任礼部尚书。四年起,陆续进献历书多卷,即《崇祯历书》。五年(1632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六年(1633年),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同年十月初七(11月8日),病逝于任上。文定。崇祯十四年(1641年),归葬上海徐家汇

徐光启《农政全书》遗稿经陈子龙修订,编成60卷,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刊行。

主要著作年表

(含编译、与他人合著、由他人整理出版的作品)

  • 1603年:《毛诗六贴讲义》4卷
  • 1607年:《几何原本》前6卷(与利玛窦合译)、《测量法义》(与利玛窦合译)
  • 1608年:《测量异同》、《甘薯疏》
  • 1609年:《勾股义》
  • 1612年:《泰西水法》(与熊三拔合译)
  • 1613年至1618年:《农书草稿》(《北耕录》)
  • 1614年:《定法平方算数》(疑为托名)2卷、《刻同文算指序》
  • 1619年:《考工记解》、《选练条格》
  • 1620年:《农遗杂疏》5卷
  • 1625年至1628年:《农政全书》60卷
  • 1627年:《徐氏庖言》5卷
  • 1629年受命至1633年病逝[注 2]:《崇祯历书》46种、137卷

经学、文学

  • 1603年:《毛诗六贴讲义》4卷

西学译著(汉文西书)

File:Introduction to Astronomy translated by Xu Guangqi and edited by Li Zhizao.jpg
李之藻辑,于崇祯元年(1628年)刊行的丛书天学初函》,其中收录大量徐光启译著。

天主教信仰及宗教问题

圣诗
  • 《大赞诗》(诗经体)
  • 《献心颂》
  • 《耶稣像赞》(Eulogy on the Portrait of Jesus)
  • 《圣母像赞》(Eulogy on the Portrait of the Virgin Mary)
  • 《正道题纲》(An Outline of the Way of Justice)
  • 《规诫箴赞》(Hymn of Admonition and Commandment)
  • 十诫箴赞》(An Admonitory Hymn on the Ten Commandments)
  • 《克罪七德箴赞》(An Admonitory Hymn of the Seven Virtues of Redemption)
  • 真福八端箴赞》(A Hymn of Admonition on the Eight True Beatitudes)
  • 《哀矜十四端箴赞》(A Hymn of Admonition on the Fourteen Mercies)
护教奏疏
  •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辩学章疏》:因南京教案而上疏,为来华传教士辩护,论证“诸陪臣之学,真可以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裨益当朝。”,建议让天主教与佛教代表开辩论会、设立“特区”考察天主教对社会的影响等等。——万历帝御批:“知道了”。
批判汉传佛教道教中国民间宗教中的迷信观念和习俗
  • 《辟妄》
  • 《谘诹偶编》
景教碑考古
  • 《景教堂碑记》
  • 《铁十字箸》
其他与宗教信仰相关的散文
  • 《答乡人书》(A Letter in Reply to a Countryman)
  • 《造物主垂像略说》(Short Explanation of the Hanging Picture of the Creator)
  • 《跋二十五言》(A postscript to the Twenty-Five Sayings)

数学

30x30px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File:Preface of Euclid's Elements by Xu Guangqi.jpg
上海徐光启纪念馆内徐光启手迹集字碑文《刻〈几何原本〉序》
关于数学地位、功能的重要论述
  • 《刻〈几何原本〉序》:

《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既卒业而复之,由显入微,从疑得信。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顾惟先生之学,略有三种:大者修身事天;小者格物穷理;物理之一端,别为象数。一一皆精实典要,洞无可疑。其分解擘析,亦能使人无疑。

  • 《〈几何原本〉杂议》:

下学功夫,有理有事。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怯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此书为用至广,在此时尤所急须,余译竟,随偕同好者梓传之。利先生作叙,亦最喜其传也。意皆欲公诸人人,令当世亟习焉。而习者盖寡,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昔人云:“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吾辈言几何之学,正与此异。因反其语曰:“金针度去从君用,未把鸳鸯绣与人”,若此书者,又非止金针度与而已,只是教人艸冶铁,抽线造针,又是教人植桑饲蚕,湅丝染缕。有能此者,其绣出鸳鸯,直是等闲细事。然则何故不与绣出鸳鸯?曰:能造金针者能绣鸳鸯,方便鸳鸯者谁肯造金针?又恐不解造金针者,菟丝棘刺,聊作鸳鸯也。其要欲使人人真能绣鸳鸯而已。

  • 1628年(崇祯元年),《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与度数故耳”,提出“度数旁通十事”即治历、测量、音律、军事、理财、营建、机械、舆地、医药、计时,建议在“历局”内开展以数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研究工作,该设想近似于开办“科学院”。——崇祯帝批准:“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该衙知道。”

测量学

  • 1607年:《测量法义》(与利玛窦合译)
  • 1608年:《测量异同》:比较中西测量学理论发展
  • 1609年:《勾股义》

中国数学史、科学技术史

  • 1614年:《刻〈同文算指〉序》:讨论了元明数学衰落的原因等。
  • 1619年:《〈考工记〉解》

科研、治历战略

  • 1631年(崇祯四年)春,《历书总目表》:

臣颇有不安旧学,志求改正者……《大统》既不能自异于前,西法又未能必为我用。……臣等愚心,以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翻译既有端绪,然后令甄明《大统》,深知法意者,参详考定,镕彼方之材质,入《大统》之型模。……即尊制同文,合之双美。……一义一法,必深言所以然之故,从流溯源,因枝达杆,不止集星历之大成,兼能为万务之根本。……循序渐作,以前开后,以后承前,不能兼并,亦难凌越。……故可为二三百年不易之法,又可为二三百年后测审差数因而更改之法。又可令后人循习晓畅,因而求进,当复更胜于今也。

天文、历法

  • 1629年受命至1633年病逝主持编修《崇祯历书》(共46种、137卷,1634年完成[注 2]),其中系统介绍了当时西方的天文学、历法和三角学(包括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堪称“欧洲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成为此后清朝官方天学的理论基础。徐光启先后召请耶稣会士龙华民(Niccolo Longobardo,1565-1655)、邓玉函(Johann Terrenz Schreck,1576-1630)、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1666)和罗雅谷(Jacobus Rho,1592-1638)四人参与历局工作,大部分实际工作出于汤若望罗雅谷之手。

军事理论、练兵、兵器

  •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二月起,徐光启受命在北直隶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注 5],期间他撰写了《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列阵方法)、《火攻要略》(火炮要略)、《制火药法》等等。徐光启撰写的这些“条格”是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批军事条令法典。《选练百字诀》和《选练条格》等体现了徐光启“选需实选,练需实练”的责实精神。

国防、战略问题奏疏

  • 《海防迂说》:谴责朝廷不救琉球、白救朝鲜,预见三百年后日本侵吞琉球、台湾、朝鲜;要求彻底解决日本问题,使日本“常为外藩”[5]
  • 《亟遣使臣监护朝鲜》:自荐派驻、监护、改革朝鲜国[注 5],抑制朝鲜离心倾向,联合朝鲜对付后金。
  • 《大征策》
  • 《器胜策》
  • 《服戎策》
  • 《拟上安边御虏疏》
  • 《敷陈末议以殄凶酋疏》
  • 《兵非选练决难战守疏》
  • 《辽左阽危已甚疏》
  • 《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

人口、经济

  • 《处置宗禄查核边饷议》:提出类似马尔萨斯人口论(同样不准确)的明朝宗室人口倍增模型。
  • 《拟缓举三殿及朝门工程疏》

农学、水利、荒政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File:Nongzhengquanshu.jpg
徐光启集中国古代农学大成的巨著《农政全书》(上海嘉定孔庙展品)
  •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漕河议》:水利规划著作,论及漕运之利弊(指出“漕能使国贫”)及其改进之法、治理黄河之法,并指出水利工程数学应用的重要性。(文见《明经世文编》卷四百九十一)
  • 1608年《甘薯疏》:中国最早关于甘薯种植和加工利用的专著,建议在各地推广甘薯。除《甘薯疏序》外已失传。
  • 芜菁疏》
  • 吉贝疏》
  • 《种棉花法》
  • 《代园种竹图说》
  • 《除疏》24章,3万多字:统计中国蝗灾史,总结治蝗方法。
  • 1612年《泰西水法》(与熊三拔合译)
  • 1613年至1618年《农书草稿》(《北耕录》)
  • 1620年《农遗杂疏》5卷
  • 1625年至1628年《农政全书》,遗稿经陈子龙修订,编成60卷,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刊行。
  • 1630年(崇祯三年)《旱田用水疏》:总结中国古代对各种水源的利用经验。

化学

评价

徐光启病逝后,崇祯帝为之“辍朝三日”,赐文定,人称徐文定公

徐光启墓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两侧刻有对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清初官修《明史·列传一百三十九·徐光启传》:“(崇祯)五年五月,以本官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徐光启为官清廉,《明史·徐光启传》有“盖棺之日,囊无馀赀”的记载,《罪惟录》说他“官邸萧然,敝衣数袭外,止著述手草尘束而已”。“

2011年,徐光启被誉为中国天主教圣教三柱石”之首。天主教上海教区利玛窦家乡所在天主教教区已分别启动为二人宣福列圣作预备的调查审核程序,这一阶段他们的头衔是“天主之仆[注 6],多年后可能被圣座宣布为真福者圣人[8]

东方早报》载,徐光启被誉为“四百多年来最杰出的上海人[3]

解放日报》载,徐光启作为近现代上海的“人文始祖”、海派文化的奠基人和标志性人物,被称为“徐上海”、“上海文明的肇始者”等,他被认为是“第一位近代意义上的上海人”[9]

后世影响

光启公园和徐光启纪念馆”现为徐汇区廉政教育基地。

主要社会关系

File:Wife of Xu Guangqi.jpg
徐光启夫人吴氏画像
File:Jesuites en chine.jpg
徐光启(图中下左)及其孙女许甘第大(下右) 和三位重要来华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神父利玛窦(上左)、神圣罗马帝国神父汤若望(上中)、比利时神父南怀仁(上右)

家族

  • 曾祖父:徐珣
  • 祖父:徐绪
  • 祖母:尹氏
  • 父亲:徐思诚
  • 母亲:
  • 一妻:吴氏。徐光启作为基督徒(41岁时入天主教,参见基督教婚姻观),未置侧室(一说为一妻一妾,妾韩氏,待考)。
  • 独子:徐骥,娶妻顾氏,系上海首富顾昌祚(“顾半城”)之女。
  • 5个孙子
  • 4个孙女:
    • 长孙女教名福利济大
    • 次孙女教名甘第大(许徐甘弟大夫人,许远度之妻、许缵曾之母)
    • 四孙女教名玛尔第纳

徐光启的后裔倪桂珍,是近代中国影响巨大的宋氏三姐妹的母亲。

良师

上司

同工

耶稣会传教士
中国天主教徒
  • “中国天主教四贤”
    • 圣教三柱石”(以徐光启为首)
    • 王征,科学家,天启进士,历任直隶广平府推官、辽海监军道等职,因登州战事失利获罪充军,后遇赦回乡,购地归隐山林,终因不愿出仕李自成而绝食殉国。译著有《奇器图说》、《西洋音诀》、不少天主教教义著作。
  • 徐光启的门生:
    • 孙元化,徐光启的学生,数学家、火器家。1627年中国天主教嘉定会议在孙宅举行。官至登莱巡抚,受吴桥兵变牵连被处决。
    • 李天经,数学家、天文学家。接替徐光启主持历局。参与制造象限仪、纪限仪、天球仪、黄赤全仪、日晷、望远镜等十几种欧洲式天文仪器。
    • 韩霖(1596-1649)字雨公,号寓庵居士,教名多默(Thomas),曾为入教而休妾(“学道特遣瑶姬”)[10],学兵法于徐光启而“颇闻兵家绪余”、学法于高则圣[11],崇祯九年编明末重要军事著作《守圉全书》。
深受徐光启影响的同时期学者
  • 陈子龙夏完淳的老师),整理定稿、校刻出版并题名《农政全书》,主编巨著《皇明经世文编》(含徐光启文集)

反对者

反教士大夫

墓地及纪念馆

崇祯七年(1634年)以一品官规格赐域赐葬,派专使护灵柩归葬上海,因时局不靖,暂厝于上海县城大南门外的双园别墅;崇祯十四年(1641年)营葬营葬于松江府上海县高昌乡二十八保六图西南隅(今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光启公园)。墓地附近形成村落,后称为徐家汇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主教江南代牧区在徐光启受洗三百周年之际,重修了墓地。1933年徐光启逝世三百周年,墓地又获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墓地荒废成为菜畦。1957年,上海市文化局重修徐光启墓,复建十字架基台,并将其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地的牌坊、华表遭到破坏。1978年,墓地重辟为南丹公园,此后陆续修建了一系列纪念物。1983年徐光启逝世350周年,南丹公园改名为光启公园。1988年,徐光启墓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徐光启墓修复工程竣工,恢复了1903年的墓制。

徐光启墓占地300平方米,高2.2米,为椭圆形大墓。墓地共十个墓穴,葬有徐光启、夫人吴氏和他的四个孙辈夫妇。墓前立有石碑、十字架,石人、石马、华表和石牌坊。墓碑为数学家苏步青手书“明徐光启之墓”。石牌坊刻有对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墓东侧为碑廊,刻有徐光启手迹、查继佐撰《徐光启传》及程十发临摹的徐光启画像。

上海现存最古老的民居南春华堂原位于徐汇区梅陇路南春华堂5号,2003年经抢救性保护搬迁至光启公园并辟为徐光启纪念馆。南春华堂建于明弘治末年至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相关文献

崇祯历书》相关
  • 潘鼐汇 辑:《崇祯历书(附西洋新法历书增刊十种)》(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定价:480.00元)
  • 汤若望等 著:《西洋新法历书》,1645年刊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
徐光启文集
  • 徐光启病重将亡时将其治国、治历、治兵等方面的疏稿分别辑成《纶扉奏草》、《清台奏草》、《兵事疏》。
  • [明]抄本《徐文定公奏疏》
  • [明]陈子龙(1608-1647)等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编刻:《皇明经世文编》第488-493卷(《徐文定公集》),收录33篇文章,但曾删节,非原貌。
  • [清]李杕(1840-1911)编:《徐文定公集》四卷,收录27篇文章,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海慈母堂铅印本
    • [清]徐允希(徐光启十一世孙)(在李杕编本的基础上)增订:《增订徐文定公集》六卷(前五卷为徐光启的文章,第六卷为李之藻的文稿),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慈母堂排印本
      • 1933年徐宗泽(徐光启十二世孙)增补《增订徐文定公集》成89篇,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印本
        • 1962年(徐光启四百年诞辰纪念),徐懋禧于台北重印《增订徐文定公集》
  • 1963年 王重民 辑校:《徐光启集》十二卷,收录文章204篇,诗14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台北:明文书局,1986年)
  •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 主编:《徐光启著译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 复旦大学朱维铮李天纲 主编:《徐光启全集》(全十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1日第1版(页数:4732;定价:780.00元),ISBN 978-7-5325-5752-3
徐光启传记
  • [明]刻印本《崇祯历书‧治历缘起》
  • [明末清初]徐骥(徐光启的独子):《文定公行实》、《先文定公行述》(见《徐氏家谱》)
  • [明末清初]比利时传教士、汉学家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 1623-1693):《徐光启行略》
  • [明末清初]查继佐:《罪惟录》卷十一下《经济诸臣列传》:《徐光启传》
  • [明末清初]邹漪:《启祯野乘·徐文定传》
  • [清]张廷玉等,官修:《钦定明史
    • 《明史》卷251 列传第139:《徐光启传》
    • 《明史》卷31 志第七 历一
    • 《明史》卷25 志第一 天文一
  • 朱传誉 主编:《徐光启传记资料(一)》(台北:天一出版社,1979年)、《徐光启传记资料(二)》(台北:天一出版社,1981年)
研究书籍
  • 梁家勉 编:《徐光启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4月出版。统一书号:11186.28
  • 梁家勉 原编,李天纲 增补:《增补徐光启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ISBN 978-7-5325-5746-2
托名“徐光启”著作
  • [清]托名“徐光启”:《破迷

注释

  1. 1.0 1.1 1.2 太卿坊徐氏祖宅“九间楼”在今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234-244号。
  2. 2.0 2.1 2.2 崇祯历书》由徐光启、李之藻于崇祯二年(1629年)奉旨开始共同督修;李之藻、徐光启先后病逝后,由李天经接任历局监督主持编修,完成于崇祯七年(1634年);经多年争议和验证,终由崇祯帝于亡国前夕崇祯十六年(1643年)决定颁行,未及实施。清初,原主要编者之一汤若望等删并《崇祯历书》又增撰,改编成《西洋新法历书》[4],于顺治二年(1645年)成为清朝官方历书(参见康熙历狱)。
  3. 除了徐光启及其门生、合作者编著的《农政全书》(1639年刊行)、《崇祯历书》(1634年完成)、《徐氏庖言》等以及编译的《天学初函》、《泰西水法》、《坤舆格致》等,明代重大的科技文集还有:火器全书《火龙神器阵法》(1403年),朱橚等编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普济方》(1406年),朱橚著《救荒本草》,李时珍著药物全书《本草纲目》(1578年),朱载堉著《乐律全书》、《律学新说》(1584年)、《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程大位著《算法统宗》(1592年),屠本畯著水产书《闽中海错疏》(1596年),潘季驯著《河防一览》,陈实功著《外科正宗》(1617年),茅元仪等编大型军事类书《武备志》,宋应星著技术全书《天工开物》(1637年),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1640年),吴有性著《瘟疫论》(1642年),方以智著《物理小识》(1643年),熊明遇西学东渐笔记《格致草》,孙云球著光学仪器专著《镜史》(已佚)等;而明初官修的《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4. 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徐光启逝世300周年时,竺可桢于1933年发表《纪念明末先哲徐文定公》一文;又于1934年发表《近代科学先驱徐光启》,文中比较了徐光启和英国近代实验科学的倡导者弗兰西斯·培根这两位同时代的高官学者,认为徐光启在科学思想、科研实践、科研组织、品行声誉、政绩效果等方面均胜于培根。
  5. 5.0 5.1 后有清末中国近代化功臣、同样加衔太子太保袁世凯小站练兵(徐光启除在北直隶训练新军外,还在天津实验引种南方水稻,即小站稻的前身)、监护朝鲜(参见甲申政变)、兴办洋务等类似政策、事迹。
  6. 罗马教廷册封圣人部《为在册封圣人案件中指导教区或大主教区如何进行调查的训令》(2007年)规定,一旦教区开始筹备列品案,列品对象就被称为“天主之仆[7]

参考文献

引用

  1. 徐光启《简平仪说序》
  2. 徐光启《历书总目表》
  3. 3.0 3.1 东方早报记者 杜方舒:徐光启:四百年来最杰出上海人[失效链接],2012年4月25日《东方早报
  4. 江晓原. 1645年的《西洋新法历书》. 《博览群书》. 2010, (2010年第9期). 
  5. 蔡孟翰:徐光启曾想征服日本——21世纪的中日大战之三,2014年6月27日发表于腾讯网《大家》
  6. 第三节《西方化学知识的传入》. 《中国通史 第九卷 中古时代 明时期(下册) 》. 
  7. 天主教上海教区官网:徐光启列品案筹备进程
  8. 徐光启将被封圣 梵蒂冈反应积极
  9. 徐光启:第一位近代意义上的“上海人”中国网“中国国情”,原载于2013年3年27日《解放日报
  10. 黄景昉《鹿鸠咏·韩雨公幽香谷咏》
  11. 乾隆(1736-1795)《直隶绛州志》

来源

书籍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