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清北京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清北京城
圖片來自環球解密

明清北京城也就是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北京,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兩代王朝都城——京師順天府城防建築的總稱,從內到外由4道城池組成,更有多道設施,是世界存世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市防禦體系。 北京城是中國歷史上興建的最後一座帝王都城,作為完整跨越兩代中央王朝的文化、經濟、軍事和政治中心,在許多方面集中了明清時期中國城池建設的最高水平,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上的集大成之作。

歷史簡介

北京城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元世祖營建的元大都城。元朝定鼎中原後,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建設大城作為元都,於世祖至元四年(1264年)下詔,在原金中都東北方向營建元大都(突厥語稱為汗八里)。大都設計時參照《周禮·考工記》中「九經九軌」、「面朝後市」、「左祖右社」的記載建設,規模宏偉,規劃嚴整,設施完善。 自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四年(1264年)興建的元大都開始計算,已有850多年的建城建都史。
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明成祖朱棣在的築城遷都計劃,奠定了明清北京城的風貌。
明嘉靖帝三十二年時(1553年)增築外城,形成了今日北京城「凸」字型的布局。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
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籌建北京宮殿城池。
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歷時15年,正式定都北京。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牆南縮5里,南牆向南展出2里,成為東西向的長方形。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築外城,僅築成南側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輪廓已經構成。

布局建制

元朝

元朝建國,元大都堪選在此。由規劃家、天文學家、水利家劉秉忠、郭守敬師徒二人會集風水名家共同規劃。 風水學對城市的選址講究山和水。北京山勢既定,唯一的缺憾就是水流不夠。二人於是引地上、地下兩條水脈入京城。地上水,引自號稱「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人工引泉渠流經太平橋--甘水橋--周橋,直入通惠河,因水來自西方的八卦「金」位,故名「金水河」。元大都地下水脈,也是來自玉泉山。此井水甘甜,旱季水位也恆定,後來成為皇宮祭祀「龍泉井神」的聖地。

明清

明成祖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正式定都北京。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由元大都城的改建,北牆南縮5里,南牆向南展出2里,成為東西向的長方形。重建了宮城和皇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築外城,僅築成南側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輪廓已經構成,即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

清代北京的風景區也就是西郊的三山五園。三山即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五園即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楊春園清漪園。圓明園之東有長春園,長春園之南有綺春園(後改萬春園),共同構成一個龐大的風景區,具有108景。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圓明園等被英法侵略軍付之一炬。今天位於北京大學西牆外的圓明園遺址,僅有長春園西洋樓石雕清晰可辨。清代末年,西太后動用海軍軍費在清漪園舊址上修建了頤和園,也就是現存的北京西郊最大的園林風景區頤和園公園。

現今

北京城從內到外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4道城池組成,包括城牆、城門、瓮城、角樓、敵台、護城河等多道設施, 宮城即紫禁城,也就是今天北京明清的故宮,位於內城中部偏南地區,周長六里一十六步,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60米,面積0.72平方千米,為南北向的長方形。宮城設置八門,南五門,即承天門(清改為天安門)、端門、午門、左掖門、右掖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清改為神武門)。

宮城內壓在中軸線上的有七座主要建築物,以乾清門為分界,分為前後兩部分,即前朝後庭。前三殿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後三殿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宮城周圍有護城河,寬達52米,稱為御河。清代紫禁城的建築物多有重建,名稱也有變遷,但基本上維持了明代的規模。 皇城在宮城之外,周長十八里有奇,缺其西南角,南北長2.75千米,東西寬2.5千米,面積6.87平方千米。東部為宮城,西部為西苑,中部為太掖池。皇城有六門,「正南曰大明,東曰東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門東轉曰長安左,西轉曰長安右」。清改大明門為大清門,北安門為地安門。 內城即元大都城改建而成,周長45里,9門,東西長6.65千米,南北寬5.35千米,面積35.57平方千米。正南為正陽門(即前門),左崇文門,右宣武門;東之南為朝陽門,北為東直門;西之南為阜成門,北為西直門;北之東為安定門,西為德勝門

損毀及復原

北京城池的損毀始自明末1644年李自成出逃時對城牆建築的焚毀。之後清末1900年八國聯軍攻城時曾有過較大破壞,其後歷任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都對北京城池進行過拆改,至1949年北平和平易幟時,北京城池整體風貌保存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都北京後,因為交通發展和修建地鐵的需要,北京城池自1958年起逐漸被市政府拆除、改造。目前,城池的核心——宮城(紫禁城)尚保存完整;皇城剩餘的有城門天安門一座、南皇城牆一段保留較完好,東皇城牆尚有一段明代殘餘;內城拆改嚴重,現存正陽門城樓與箭樓、德勝門箭樓、東南角樓以及崇文門一段殘餘城牆,西便門橋段也有一段城牆遺址;外城被完全拆除,只有位於中軸線最南端的永定門後被重建。對城池的拆除在1970年代後期停止,2000年後陸續開始復原部分城牆、城樓、箭樓等。現今的北京城牆已被環繞着的二環路取代,為完全恢復城池原貌帶來難度。[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