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孫中山的夫人,中國政治家、革命家、社會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
宋家姐妹,也是宋氏三姐妹,宋家三姐妹,即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是20世紀中國最顯耀的姐妹組合。大姐宋靄齡聯姻孔祥熙,善於積財,富甲天下;二姐宋慶齡成為國母,獻身革命,萬民敬仰;三妹宋美齡,「民國第一夫人」,權勢顯赫,八面玲瓏。她們對20世紀的中國擁有不可思議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也因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10月31日) |
宋慶齡 | |
---|---|
是已故中國革命家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第二任妻子。1927年11月1日,宋慶齡等成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 1938年6月14日,宋慶齡在香港發起成立保衛中國同盟。1940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據傳統習慣,宋慶齡女士亦被尊稱為「國母」。1981年5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宋慶齡在其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歲。 宋慶齡,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鬥,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讚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 [1]
生平經歷
早年生涯
宋慶齡祖籍廣東省文昌縣(現屬海南省文昌市),1893年1月27日(清光緒十九年)出生。關於出生地點有兩種說法,一種觀點認為出生於上海公共租界內虹口東部的朱家木橋(今東餘杭路530號),另一種觀點認為出生在川沙廳城。父親是監理會傳教士及富商宋嘉澍,母親倪桂珍。宋慶齡的洋名是Rosamond。
宋慶齡在上海中西女塾(今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高中畢業後,1907年14歲時赴美國留學,於歷史悠久的,位於佐治亞州梅肯的衛斯理安女子學院獲得文學系學士學位。1913年回國。
婚姻生活
15年10月,宋慶齡與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結婚。
1914年她在日本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與孫中山相戀。雖然孫中山是宋家已經二十年的朋友,宋慶齡和孫中山的婚事遭到其父宋嘉澍等人的極力反對,因為孫中山比她年長27歲,已婚有一個妻子盧慕貞還有一兒兩女。只有當時還在美國讀書的宋美齡對二姐表示了支持。宋慶齡被軟禁在上海家中,從窗口逃出後,奔赴日本,孫中山離婚之後,兩人於1915年10月25日在東京結婚,宋嘉澍趕到日本,但未能及時阻止婚禮。陳炯明叛變事件中,宋慶齡堅持讓孫中山先走,稱「中國可以沒有我,但不能沒有你。」宋慶齡在逃亡過程中不幸流產,後終身未再有孕。
孫中山過世之後,1926年1月宋慶齡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27年,當時國民黨中,蔣介石一系的南京政府在上海發動清黨。在如何對待共產黨的問題上,宋慶齡堅決繼承孫中山「聯俄容共」的政策,反對清黨,並堅決反對其妹宋美齡嫁給蔣介石。7月份,宋慶齡發表《為抗議違反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聲稱「有些領導過革命的人走上了歧途」,從此與蔣介石一系決裂,7月15日,汪精衛也發動清黨,8月份,宋慶齡和陳友仁赴蘇聯莫斯科,以後又旅居歐洲多年。1931年8月因母去世,宋慶齡回到上海。
在1933年5月初以前,由共產國際派駐中國代表發展宋慶齡秘密加入了共產國際。據廖承志回憶,宋慶齡曾代表共產國際與他秘密接頭,調查叛徒名單,並且說「儘管過了將近五十年,但那短暫的不及半小時的每一分鐘,我都記得清清楚楚」。而且共產國際代表評價她「對秘密工作有着很深刻的理解」。
抗戰時期
1936年底爆發了西安事變,宋慶齡主張國共兩黨合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但是國共再次合作後,她也沒有重新加入國民黨。抗日戰爭期間,宋氏三姐妹再度聯合,在重慶期間,宋美齡與宋慶齡之間有一條特殊電話專線「2080」。宋氏三姐妹曾多次共同出現在公眾面前,以「團結合作」的面貌示人。1941年1月發生皖南事變,宋慶齡就此事件通電譴責國民黨政府。
第 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宋慶齡為名譽主席。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即將結束之際,宋慶齡留在了中國大陸,沒有和宋美齡、蔣介石等一起去台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並被推選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1950年代宋慶齡曾訪問印度、緬甸、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亞。雖然她有很多名譽官職,她並沒有實權,在政治方面並不活躍。宋慶齡很早就活躍在婦幼衛生、文化教育領域。早在1938年她就開始辦基金會,為世界各地婦女和兒童的福利籌集資金。
1951年,宋慶齡獲得斯大林和平獎,她把獎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2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二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與董必武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她與董必武兩人再次當選為國家副主席。
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她再次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76年11月30日,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1978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後連任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副委員長。
文革期間,在江青指使下,上海的造反派指宋家是資產階級,故把宋慶齡父母的墳墓毀壞,並對宋慶齡進行迫害,令宋慶齡的身心受到巨大傷害。在周恩來的提議下,毛澤東批准了一個「一份應予保護的幹部名單」,主要包括高級民主人士和國務院各部委官員,宋慶齡被列為點名保護的第一位。文革結束後她給中共中央寫了一封長信,憤怒的痛斥建國以來特別是文革中的錯誤,表示自己的不滿。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遵照她的遺言,骨灰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她父母陵墓的東側。中國共產黨、全國人大國務院為她立碑銘文以表紀念:宋慶齡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她為國家和人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
宋慶齡陵園內鄧小平題詞的「宋慶齡紀念碑」,從中可見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她的評價。
1981年6月3日,「宋慶齡同志追悼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鄧小平致悼詞。6月4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在上海市萬國公墓(後闢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隆重舉行「宋慶齡同志骨灰安葬儀式」,遵照她的遺言,骨灰安葬在她父母墓地的東側。中國共產黨、全國人大、國務院為她立碑銘文以表紀念:「宋慶齡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她為國家和人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
北京宋慶齡故居和上海宋慶齡故居至今仍有武警內衛部隊哨兵站崗值守。 [2]
相關視頻
視頻|上海: 「宋慶齡文物文獻特展」開幕
參考資料
- ↑ 宋慶齡,博雅人物網
- ↑ 中國人民共和國主席宋慶齡同志故居,中國人民共和國主席宋慶齡同志故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