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子太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子太保清朝時,太子太保等是從一品官,但是有銜無職,一般作為一種榮譽性的官銜加給重臣和近臣。與太子太師、太子太傅都是東宮官職,均負責教習太子,統稱為"三師"。

基本信息

名稱 太子太保 職責 負責教習太子
性質 東宮官職 品級 從一品

官職等級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東宮官職,均負責教習太子。

太子太師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護其安全。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均是他們的副職。

古代不少人的太子太保等頭銜只是一個榮譽稱號,並不是真的給太子上課(比如劉墉),有的皇帝根本就沒太子,也封別人做太子太保。有的皇帝還是小孩,就封別人做太子太保。明 談遷《國榷·卷八十八》:"天啟七年八月十四日丁未,敘三殿功,王之采右都御史,袁可立太子太保。"

清 莊廷鑨《明史鈔略》:"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劉遵憲、袁可立、白所知太子太保。


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銜;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三師"從一品銜;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銜,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三少"正二品

相關牌坊

歙縣石坊 關於這八腳牌樓還有一段饒有興味的傳說。據說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腳牌樓,否則就是犯上。而當時徽州達官顯貴、鄉紳巨賈眾多,四腳牌樓林立。許國是地方的驕傲,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腳牌坊,無法體現他的官重威顯。怎樣才能建造一座與眾不同的牌坊呢?許國靈機一動,想了個"先斬後奏"的點子。許國建這座牌坊前後共拖了七八個月才回朝復命。由於超假,許國跪在丹上久默無聲,皇上迷惑,責備說:"朕准卿四月之假回鄉造坊,為何延為八月?建坊這麼久,不是說是四腳,就是八腳也早就造好了"。許國聽了,頓時口呼萬歲,奏稱"謝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腳牌樓。"皇帝聽了哭笑不得,皇帝開金口不得反悔。就這樣,許國所建的石坊也就"合法化"了。這當然是傳說,不過據專家考證,全國就只有這麼一座八腳石坊,恐怕也算是"下不為例了"了。

如今在歙縣城內,還存世有舉世聞名的八腳牌坊許國石坊。許國石坊建於明朝萬曆年十二年(公元1584年)。坊主許國是歙縣縣城人,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的進士,是嘉靖、隆慶、萬曆三朝重臣。萬曆十一年,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成為內閣成員,後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淵閣大學士。萬曆十二年九月,因平定雲南邊境叛亂有功,又晉升為少保,封武英殿大學士。坊上"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是許國的全部頭銜。("少保"是太保的副級,屬皇帝的高級顧問,"太子太保"是輔導太子的老師,"禮部尚書"相當於現在教育部長和外交部長,"武英殿"是皇宮內許國辦公的地方,"大學士"是內閣成員的稱號。)雲南邊亂平息一月之後,萬曆重賞群臣,許國被贊為"協忠運籌、芪著勞績"受到了"加恩眷酬",上沐皇恩,回到老家歙縣,催動府縣,興師動眾,鳩集工匠,建造了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

婺源牌坊


以抗擊葡萄牙殖民侵略而聞名的徽州婺源籍明代愛國將領汪宏為史實興建的"太子太保"牌坊落戶婺源老街。 汪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收復澳門的愛國將領,曾任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榮加太子太保。修建在老街西入口處的"太子太保"牌坊,為傳統"口"字型四柱牌坊。牌坊高十米,寬五米,採用青石原料雕刻而成。整座牌坊精工細作,風格古樸。"太子太保"牌坊的落成也給老街增添了一道厚重的人文景觀。


睢縣袁尚書大石坊 袁尚書大石坊分列明袁尚書府第(清為睢州公署借居)兩旁,左曰"三世司馬",右曰"宮保尚書"。雙牌坊過街而立,為三間四柱五樓式建築,規模宏大,雕工精巧,樓檐下獸斗花拱,獅子云龍,其造形之精美,為明清兩代睢州城牌坊之冠,有"一兩清石一兩銀"之說。

袁尚書大石坊,又稱袁氏雙牌坊。在《睢州志》、《河南通志·睢縣採訪稿》等文獻中都有明確記載。明崇禎皇帝御旨建造,為表彰睢州(今河南省睢縣)資政大夫太子少保加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袁可立"三世尚書"封典而。明崇禎六年(1633)冬天,袁可立卒,七年春,皇帝令工部"致水衡錢",御祭御葬並修"袁尚書大石坊"兩座,是時袁可立官銜尚為"資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於是坊額如故。建坊工程由京營總督李襄城、杞縣狀元劉理順監工營制,著名書法家禮部尚書董其昌書丹,上有"四朝元老、五世恩榮"等字樣。

"今睢縣行政公署為清之洛學書院,然本明袁尚書可立故宅也。東西臨街二石坊,左曰'三世司馬',右曰'宮保尚書',皆距大門五十步之遙,略如公署轅門式。其東'三世司馬'坊,清光緒十八年州牧王枚以坊上石條將墜用強硬手段拆去,尚書後人上控數年,詳見坊珉條中。至宅向南恰與南坡之袁家山脈絡連貫,為尚書園宅範圍中地無疑也。後樓下為明末許定國刺殺高傑處,樓上不設棚板以作後來紀念焉"。 (《河南通志·睢縣採訪稿》)。

御前行走

這是乾隆加封劉墉的。"太子太保御前行走"是指太子的老師也在皇帝面前作為侍從。

清代把不設專官的機構或非專任的官職稱為行走。

女太子太保

明朝末期曾經出過一位傑出的女性軍事統帥,她就是被記載於二十四史之一《明史》的秦良玉(《明史卷二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五十八),秦良玉因為戰功赫赫,曾經被明朝崇禎皇帝加封都督同知(正一品武將),後南明隆武政權成立後,考慮到秦帥的功勳、威望以及忠貞,並想派遣其軍隊白杆兵參加抗清鬥爭,於是派遣使者前往石柱加封秦良玉太子太保、忠貞侯,並賜"太子太保總鎮關防"銅印。

參考資料

[1]




搜索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