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頭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Template:Infobox monarch

頭曼(?—前209年),攣鞮氏[1],為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一代匈奴單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遣蒙恬征討匈奴,取得黃河以南的土地[2],頭曼則因無法擊退秦軍,而率匈奴朝北遷徙[3]。秦始皇死後不久,中國各地開始起兵反秦,過去駐守邊彊的軍隊都被調回,匈奴也趁機又渡過黃河以南,與中國交界於舊長城[4]

頭曼有一長子,名叫冒頓, 後頭曼欲予其繼室閼氏之子繼承,遂將冒頓送到月氏做人質,冒頓到月氏充當人質後,頭曼就發動了針對月氏的戰爭。月氏國打算殺掉冒頓。冒頓偷盜了月氏的良馬才僥倖逃回匈奴。頭曼看到兒子冒頓逃脫,是勇敢壯烈之士,於是讓兒子冒頓統帥一萬騎兵。冒頓訓練了一支軍隊,並要求當他響箭射向何處,部隊即射向何處。而不服從者,就將其處斬。他先後以其愛妾、其父的愛馬為目標,將未射箭者處死。其後等時機成熟,在一次父子打獵時,冒頓即將響箭射向頭曼,使其部隊射死頭曼,冒頓並發動政變,殺死後母及不服他的大臣;於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5],自立為單于[6]

詞源

「頭曼」一詞據認為與蒙古語 түмэн/tümen(「一萬」)、突厥語 tümen(「一萬」)、波斯語 تومان‎(toman,「一萬」)、焉耆語 tmāṃ龜茲語 t(u)māne(「一萬、大數」)是同源詞(同樣的詞亦被借進「圖們江」和「土默特」的名稱中),[7][8][9][10]原指軍銜而非人名,意指「率領一萬大軍的將軍」。[11][12]但「頭」字中古定母,與上述語言的詞首清音 t- 不符。[來源請求]

參考資料

Template:參考列表

前任:
不明
匈奴單于
約前220年—前209年
繼任:
冒頓

Template:匈奴單于

  1. 漢書.匈奴傳》:單于姓攣鞮氏
  2. 史記.秦始王本紀》:三十二年……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3. 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單于曰頭曼,頭曼不勝秦,北徙。
  4. 史記.匈奴列傳》: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於是匈奴得寬,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
  5. 史記三家注.匈奴列傳》:徐廣曰:「秦二世元年壬辰歲立。」
  6. 史記.匈奴列傳》:單于有太子名冒頓。後有所愛閼氏,生少子,而單于欲廢冒頓而立少子,乃使冒頓質於月氏。冒頓既質於月氏,而頭曼急擊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盜其善馬,騎之亡歸。頭曼以為壯,令將萬騎。冒頓乃作為鳴鏑,習勒其騎射,令曰:「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行獵鳥獸,有不射鳴鏑所射者,輒斬之。已而冒頓以鳴鏑自射其善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頓立斬不射善馬者。居頃之,復以鳴鏑自射其愛妻,左右或頗恐,不敢射,冒頓又復斬之。居頃之,冒頓出獵,以鳴鏑射單于善馬,左右皆射之。於是冒頓知其左右皆可用。從其父單于頭曼獵,以鳴鏑射頭曼,其左右亦皆隨鳴鏑而射殺單于頭曼,遂盡誅其後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冒頓自立為單于。
  7. Friedrich Hirth (1900). "Die Ahnentafel Attilas nach Johannes von Thurocz"(《阿提拉族譜考》). Sinologische Beiträge zur Geschichte der Türkvölker.
  8. 白鳥庫吉 着,方壯猷 譯.《東胡民族考》.商務印書館.1934年9月.
  9. 陳序經 着.《匈奴史稿》.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ISBN 978-7-300-08278-3.頁95、175.
  10. 北京市社會科學研究所《北京史苑》編輯部.《北京史苑》.第2-3卷.1985.
  11. 鍾晶晶.《李陵》.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0.頁43.
  12. 馬長壽.《突厥人和突厥汗國》.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頁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