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圣若瑟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圣若瑟书院   
图片来自schooland.hk   

圣若瑟书院英语:Saint Joseph's College)是香港现存首间罗马天主教男子学校,创校于1875年,为基督学校修士会(喇沙会)于香港成立的首间学校,设有小学中学,为香港补助学校议会所补助的22所传统名校之一。学校为香港著名学府,在学术、体育、文化及课外活动均有卓越表现。校舍位于中半山坚尼地道7号及坚尼地道26号。建于1920年的校舍北座(高锟教学楼)及西座(科学楼或教堂楼)被列为法定古迹,而建于1935年的坚尼地道26号则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

学校一直培养出香港及海外的社会领袖,包括国家元首诺贝尔奖得主及奥运选手。学校的部份学生有来自香港显赫家庭,包括早期英殖的何东李佩材家族,及后来的罗鹰石李兆基家族

办学宗旨

书院的办学宗旨是在培育学生德、智、体、群、美及情意六方面提供教育,并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沟通的学习环境。

教学语言

学校以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 以下是初中(中一至中三)及高中(中四至中六)开设的科目。粉色底代表以英文为教学语言。

初中的科目包括:中国历史、中国语文、普通话、化学、基本商业、宗教、数学、普通电脑、物理、生物、综合人文、综合科学、英国语文、视觉艺术、音乐、体育。

高中的科目包括:中国语文、中国历史、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生物、化学、资讯科技、经济、英国语文、地理、通识教育、数学、体育、物理、伦理及宗教、旅游与款待、创意音乐、插图与设计、摄影、话剧、中国艺术欣赏、音乐欣赏、短片设计。

办学团体

书院由圣若翰·喇沙所创立的世界性办学团体喇沙修士会管理。香港喇沙会修士按香港法律第1048章《圣若瑟书院条例》成立为法团。[1]

喇沙会的目标是为青年,特别是家境贫穷的学生提供天主教的全人教育,其精神是信念和热诚,即是对天主抱有信念、对教育儿童怀有热诚。

包括本书院在内的所有的喇沙会学校均致力协助青少年自我发展成人,并在一个公义的世界里如兄弟姊妹般生活。

历史

创校初期(1875年─1890年)

1858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西式教育逐步传入香港,教会开办不少有宗教背景的学校。[2]

书院前身是成立于1864年的圣救世主书院英语:St. Saviour's College),原址位于砵典乍街,由当时的天主教香港教区高雷门Bishop Timoleon Raimondi神父 ,简称“高主教”)设立。圣救世主书院大部份学生为天主教徒,主要为来自澳门葡萄牙人,亦有部份菲律宾人,及少量学习英文的华人 ,[3]为开展香港天主教教育,提高学校水准,高主教说服了罗马教廷派出喇沙会修士到香港殖民地。1875年11月7日,第一批共六人的喇沙会修士来到了香港,翌日即接收圣救世主书院,并改名为圣若瑟书院。[4]

首任校长都化·玛利修士(英语:Brother Hidulphe Marie)教学和管理学校经验丰富。数周后,书院的录取人数增长一倍,修士决定暂缓招收华人,同时扩充校舍。1876年6月,高神父用一万四千元购置了一幢位于坚道9号的华丽房子作校舍。

1877年,书院和圣保罗书院合办了香港开埠以来首场校际运动比赛。

1879年,在天主教徒总督轩尼诗影响下,政府放宽学校补助计划中关于世俗教育的条件。书院加入政府补助计划,成为首家接受政府补助的天主教学校。书院重新招收中国籍学生,当时大多数学生都是来自澳门葡萄牙人。

大约在1880年,书院成立了足球队,为中国最早的足球队之一。

罗便臣道岁月(1881年─1917年)

圣若瑟书院位于罗便臣道原校舍建于1881年,是歌德式建筑。学校迁出后一直用作教区宿舍,直至1988年。]] 学校急速发展,至1881年,学生人数已达三百人(华人约占10%)。高主教在罗便臣道下的己连拿利、后来圣若瑟台原址建造新校舎。罗便臣道校舎由港督轩尼斯于1881年奠基,1882年建成,初时只有两层高,后于1898年加盖了第三层,完成后3年又扩充了两翼。

书院在学术和体育方面的成绩渐见突出。高年级的三班为学生参加牛津大学的考试作准备,分为高班、初班和预备班。学生也屡在录取名单上称胜。根据政府补助学校的考核报告,书院无论在学生人数,以至考试成绩,皆为香港之首,被称为天主教教育的旗舰。[5]书院亦成为了不少足球队和体育队成员的摇篮。

1899年,与拔萃男书院皇仁书院举行了香港首场校际田径赛。

1903年,与拔萃男书院及皇仁书院组成了香港首次学界足球联赛。

1909年,在校际足球比赛中第一次夺得总冠军。

1913年,成立香港首支童军队伍,其时香港童军总会尚未成立。

1917年,在校园靠近罗便臣道一边,建成南座大楼,新增课室。

1918年,分别取得校际足球及游泳比赛总冠军,并在校际田径比赛保持六连胜成绩。

坚尼地道新址(1918年─1940年)

1918年2月13日,华南发生一次历时50秒的地震,罗便臣道的校舍严重损毁,不适合作学校用途。校长艾玛修士急切寻找一个安全的新地方去继续教育工作,于是在9月3日买下了位于坚尼地道7号的旧德国会所。该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一直丢空。同时他在九龙漆咸道建立了圣若瑟书院九龙分校,即是现在喇沙书院的前身。[6]

坚尼地道德国会所高五层,属于维多利亚式建筑。新校舍顶层用作喇沙会修士、校长及教师的宿舍。三楼曾是寄宿学生的宿舍,后来成为第一个礼堂。二楼是秘书办公室,一楼设有一般办公室和康乐室,而地下则是图书馆。课室则设于新兴建、于1920年由港督司徒拔爵士开幕的北座教学大楼。1926年,西座(又称教堂座/科学大楼)落成,设有教堂、实验室,及第二个礼堂(今旧礼堂)。这二幢建筑沿用至今。

罗便臣道旧校则于1921年交还天主教香港教区。该处于1917年兴建的的南座新楼,自1925年起成为华仁书院校舎;1955年再成为圣贞德学校校舎,直至1960年重建。而1881年建造之原圣若瑟校舎,1920年起改作住宅,直至1987年才由长江实业重建成豪宅乐信台(1990年第一季入伙)。

1925年,篮球队赢得HKBA盾牌。

1925-1927年,田径队连续三年赢得港督盾牌,即校际田径赛冠军。1932年,1935-1936年再夺冠军。

1936年,圣若瑟书院校友陈振兴(Charles Chen)成为第一名代表中华民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项目的运动员。同年,田径队在设立后12年内,第6度赢得港督盾牌。

二战期间(1941年─1945年)

香港日占时期(1941至1945年间),书院被日本皇军占用,被逼停办。部分修士逃往越南,其他则被监禁于集中营,另有一位修士任志愿救伤队被日军伏击身亡。校舍由一位名叫“阿耀”的职员尽力保持原状,他亦偷运生活必需品给囚在集中营的修士。

战后发展(1945年―现在)

战后,书院继续稳步发展。1962年,原为德国会所的旧翼拆卸,改建为一座新的八层高现代建筑物,称为新座,并由港督柏立基爵士开幕。

香港葡裔家庭在50-60年代出现移民潮,因此书院学生逐渐以华人为主。

1952年:赢得学界足球联赛高级组及初级组冠军及学界足球淘汰赛冠军。

1956年:连续三年赢得学界网球冠军。

1961年:曲棍球队连续两年赢得 Sir Arthur Morse Challenge Trophy。

1962年:成为香港首支同年赢得威尔斯亲王锦旗 (Prince of Wales Banner)及嘉尔顿锦标赛(Carlton Trophy)的童军队伍。此后直至1978年,深资童军队(港岛第一旅)连续七届夺得威尔斯亲王锦旗。

2002年: 于中学会考产生四名十优状元。为当届会考出产最多状元的学校。

2007年:校舍第一期扩展工程完成,新翼(Agabeg Annex)开幕。

2010年:继2002年后,再次于中学会考产生四名十优状元,成为末代会考出产最多状元的学校。

2016年:获批准使用坚尼地道26号作校舍扩建。

2018年:完成坚尼地道26号校舍扩建工程,供中四和中六学生使用。

2020年:圣若瑟书院宣布将开始重建校舍工程,预计花费约5亿元,会于22年内完成翻新工程。[7]

校际比赛成绩

足球

全港学界精英足球比赛冠军:4次

  • 1990-91,1991-92,1992-93,1998-99

埠际赛冠军:3次

  • 1990-91,1991-92,1992-93

校际淘汰赛(1981-82停办)

  • 甲组冠军:1948-49,1951-52,1967-68
  • 乙组冠军:1951-52
  • 丙组冠军:1954-55,1955-56,1977-78

校际7人赛(1973-74停办)

  • 甲组冠军:1948-49,1949-50,1953-54,1954-55

中学校际足球比赛

  • 甲组冠军:26次
    • 1906-07,1907-08,1908-09,1911-12,1916-17,1926-27,1932-33,1935-36,1951-52,1953-54
      1954-55,1967-68,1976-77,1984-85,1985-86,1986-87,1987-88,1990-91,1991-92,1992-93
      1995-96,1996-97,1998-99,1999-00,2000-01,2005-06
  • 乙组冠军:27次
    • 1908-09,1916-17,1918-19,1919-20,1920-21,1935-36,1949-50,1951-52,1952-53,1974-75
      1979-80,1980-81,1983-84,1990-91,1991-92,1992-93,1993-94,1994-95,1995-96,1996-97
      1997-98,1998-99,1999-00,2001-02,2006-07,2007-08,2009-10 , 2013-14
  • 丙组冠军:15次
    • 1982-83,1984-85,1986-87,1987-88,1988-89,1989-90,1990-91,1991-92,1992-93,1994-95
      1995-96,2001-02,2006-07,2007-08 , 2013-14
  • 团体冠军:21次
    • 1955-56,1982-83,1983-84,1984-85,1985-86,1986-87,1987-88,1990-91,1991-92,1992-93
      1994-95,1995-96,1996-97,1997-98,1998-99,1999-00,2000-01,2001-02,2006-07,2007-08
      2009-10
  • 大满贯:8次
    • 1908-09,1916-17,1935-36,1951-52,1990-91,1991-92,1992-93,1995-96
  • 连胜次数
    • 甲组冠军 : 4 年 (1984-85 至 1987-88)
    • 乙组冠军 : 10 年 (1990-91 至 1999-00)
    • 丙组冠军 : 7 年 (1986-87 至 1992-93)
    • 团体冠军 : 8 年 (1994-95 至 2001-02)
    • 大满贯 : 3 年 (1990-91 至 1992-93)

游泳

书院代表队于1917年成为首届中学校际游泳比赛团体冠军。1936年,圣若瑟书院校友陈振兴(Charles Chen)代表中华民国参加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项目。往后亦不断有圣若瑟书院校友成为香港代表队出战奥林匹克运动会,包括方力申符泳郭迪明邓浩光邓国光等,至今保持著多项香港纪录。

近年书院亦培养出不少香港代表,当中吴镇男与另一名校友黄锴威在2009年及2013年的东亚运动会夺得4x100米自由泳接力铜牌,为港争光。

中学校际游泳锦标赛

  • 学界精英赛:1次
    • 2016-17
  • 甲组冠军:12次
    • 1991-92,1995-96,1997-98,1998-99,1999-00,2000-01,2001-02,2003-04,2004-05,2006-07,2011-12,2017-18
  • 乙组冠军:7次
    • 1951-52,1988-89,1990-91,1991-92,1992-93,2008-09,2015-16
  • 丙组冠军:5次
    • 1990-91, 1991-92, 1992-93, 2013-14,2017-18
  • 团体冠军:6次
    • 1917-18,1934-35,1936-37,1990-91,1991-92,1992-93
  • 大满贯:1次
    • 1991-92
  • 连胜次数
    • 甲组冠军 : 5 年 (1997-98 至 2001-02)
    • 乙组冠军 : 3 年 (1990-91 至 1992-93)
    • 丙组冠军 : 3 年 (1990-91 至 1992-93)
    • 团体冠军 : 3 年 (1990-91 至 1992-93)

学校传统

校训

Labore et Virtute(拉丁文);Labour and Virtue(英文);勤奋向善(中文

校训总结了圣若瑟的生活:圣若瑟是一位勤劳的木匠,其高尚的品格使他成为耶稣的“父亲”。校训又表达了圣若瑟应有的精神,成为学校传统的重要部分。

校歌

圣若瑟的校歌名为“母校的召唤”(Alma Mater Call),原曲为爱尔兰传统民歌O'Donnell AbúO'Donnell Abú;由马尔真修士 Brother Marcian James 在1903年填上歌词成为校歌。马尔真修士曾出任香港、星加坡、马来亚多间喇沙会学校校长,此曲成为各校校歌。除香港的圣若瑟及张振兴伉俪书院以外,使用这校歌的喇沙会学校包括:新加坡 St. Joseph's Institution、马六甲 St. Francis Institution、槟城 St. Xavier's Institution、怡保 St. Michael's Institution 。

校徽

代表颜色

绿色与白色 (绿与白) 在创校初期已经是学校的代表色。 绿色代表爱尔兰的国花——酢桨草,而白色则代表法国的鸢尾(白合)花形纹章,原因是校监多来自爱尔兰及法国。

校园

圣若瑟书院坐落于中环半山坚尼地道7号,由金钟太古广场步行前往需约15分钟,由中环港铁站步行前往则约需10分钟。校舍位处的坚尼地道有多条巴士线途经,包括12A,23,23B,40及103,当中23及40由金钟站至学校车程约3分钟。校舍附近有圣若瑟堂花园道缆车总站香港公园。校舍东面有一条连接花园道与坚尼地道,名为圣若瑟径的小径。学校附近也有三间士多,圣若瑟书院圣保罗男女中学的学生通常都在这三间士多买午饭。

校舍结合欧洲古代和现代的建筑风格。在1920年建造的北座(旧座;Old Building)里面有三间教员室和中一,中二,中三和中五课室。西座(教堂座;Chapel Block)则有礼拜堂、音乐室、实验室、一间中五课室以及旧礼堂。这两座建筑是依照殖民地式设计而建造的,反映当时古典欧洲的感染力。其特色之处包括钟楼、塔楼及阳台,当中阳台在未有空调的年代发挥通风用途。西座和北座在2000年8月18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为扩展空间及适应战后教育需要,原建于1902年的德国会所大楼被拆除,于1963年改建成新座(New Building)。新座内有实验室、多媒体学习中心、校务处、新礼堂、图书馆、电脑室及修士宿舍。新座建成后,书院不再招收寄宿学生。2007年,校舍第一期扩展工程完成,新翼(Agabeg Annex)设有教员室、留堂课室、美术室及资讯科技学习中心。

书院部分校舍被列为法定古迹,因而不得重建,所以书院的校舍规模较其他学校为小。为此,书院于2014年申请使用比邻位于坚尼地道26号、被列作一级历史建筑的校舍(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前校舍),并获政府批准。该校舍装修工程现已完成,于2018年7月落成,并于2018-2019学年启用。坚尼地道26号校舍里有中四和中六课室、一间教员室,音乐礼堂和两个会议室。新校舍的正式开幕日期为2019年1月26日。

香港杰出学生选举

直至2018年(第33届),圣若瑟共出产14名香港杰出学生[8],在香港所有中学中排名第6。

公开考试佳绩

圣若瑟于历届香港中学会考出产了16位十优状元,成绩辉煌。1987年为首届可报考十个科目,而最后一届会考为2010年。

  • 4位状元: 2002,2010
  • 2位状元: 2006
  • 1位状元: 1998,2000,2004,2007,2008,2009

香港中学会考状元名单:

1989年:罗子敬 (9A状元, 当届香港没有10A状元)

1989年:庄锦辉 (9A状元, 当届香港没有10A状元)

1998年:谭国豪

2000年:莫如康

2002年:郑皓文

2002年:李日端

2002年:凌霄志

2002年:梁泓镐

2004年:周灵杰

2006年:白玮璘

2006年:刘智豪

2007年:苏逸轩

2008年:孔祥发

2009年:谭品尧

2010年:柯嘉俊

2010年:柯柏菱

2010年:戴乐天

2010年:陈晋登 [9]

班级结构及科目

班级结构

  • 班别以英文字母A、B、C、D、E、F命名。
    • 中一至中三以E班为精英班,不设F班。
    • 中一至中二以B班为英文小班教学班、C班为数学小班教学班、D班为中文小班教学班。
    • 中四至中六以F班为精英班。
    • 中四D班学生选修数学延伸单元一,E、F班学生选修数学延伸单元二,A、B、C班学生只修读核心课程。

语文

  • 英国语文(中一 - 中六)
  • 中国语文(中一 - 中六)
  • 普通话(中一 - 中三)

理科

  • 数学(中一 - 中六)
  • 数学(单元一/单元二)(中四 - 中六)
  • 综合科学(中一 - 中二)
  • 物理(中三 - 中六)
  • 化学(中三 - 中六)
  • 生物学(中三 - 中六)
  • 电脑/电脑与资讯科技/电脑应用(中一 - 中六)

商业

  • 企业基础(中二 - 中三)
  • 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中四 - 中六)
  • 经济(中四 - 中六)
  • 旅游与款待(中四 - 中六)

社会学

  • 综合人文(中一 - 中三)
  • 通识(中四 - 中六)
  • 地理(中四 - 中六)
  • 中国历史(中一 - 中六)
  • 宗教-天主教(中一 - 中四)

艺术

  • 音乐(中一 - 中三)
  • 视觉艺术/艺术教育(中一 - 中六)

体育

  • 体育(中一 - 中六)

职员

校监及校长

  • 校监:陈国强修士(Brother Chan Jeffery)
  • 校长:黄婉芬女士(Ms YF Wong)
  • 副校长:冼家铭先生(Mr KM Sin)、郭迪文先生(Mr TM Kwok)

圣若瑟书院法团校董会成员

主席:

  • 陈国强修士(Brother Chan Jeffrey)(校监)

成员:[10]

  • Ms YF Wong(黄婉芬女士)(校长)
  • Ms Tam Millie(Sponsoring Body Manager)
  • Mr Choy Peter(Sponsoring Body Manager)
  • Mr Tse Michael(Sponsoring Body Manager)
  • Mr Ku Eric(Sponsoring Body Manager)
  • Mr Ng Tony(Sponsoring Body Manager)
  • Mr Wong Kenneth(Sponsoring Body Manager)
  • Ms Ma Veronica(Independent Manager)
  • Mrs Lee Elizabeth(Parent Manager)
  • Mr Leung Carl(Alternate Parent Manager)
  • Mr Yip Peter(Alumni Manager)
  • Mr Szeto Godwin(Teacher Manager)
  • Mr Chan Alfred(Alternate Teacher Manager)

历任校长

中文译名参照香港教区纪录[11]

  • 艾道非修士 Bro. Hidulphe Marie NICOLAS (1875-1879)
  • 薛彼恩修士 Bro. Gendreau CYPRIAN (1880-1884)
  • 歌 拔修士 Bro. Ivarch (Louis) GAUBERT(1884-1889)
  • 艾 宾修士 Bro. Abban GENDREAU(1889-1894)
  • 奥基夫修士 Bro. James O'KEEFE(1895-1899)
  • 拿法西修士 Bro. Julian Francis LAFRASSE 1899-1903)
  • 巴 尼修士 Bro. Joshua BARRE(1903-1904)
  • 邵维德修士 Bro. Dotto Sylvester McGRATH(1904-1908)
  • 连 侬修士 Bro. Christian LENNON(1908-1913)
  • 麦当路修士 Bro. Adrian Edmond McDONALD(1913-1914)
  • Bro. Peter Chrysologus(1914)
  • 艾 玛修士 Bro. Aimar SAURON(1914-1921)
  • 马尔真修士 Bro. Marcian James CULLEN (1921)
  • 洛 他修士 Bro. Michael NOCTOR(1922)
  • 艾 玛修士 Bro. Aimar SAURON (1922-1931)
  • 连尔汉修士 Bro. Matthias LINEHAN(1931-1935)
  • 毕 奇修士 Bro. Stephen BUCKLEY(1936-1937)
  • 庄拉霖修士 Bro. John Lynam(1937-1949)
  • 赖斐尔修士 (雷斐尔) Bro. Raphael Egan(1949-1958)
  • 毕列登修士 Bro. Brendan Dunne(1958-1964)
  • 雅各伯修士 (詹度尼) Bro. James Dooley(1964-1970)
  • 亚尔丰索修士 Bro. Alphonsus Breen(1970-1974)
  • 百德修士 Bro. Patrick Tierney(1974-1986)
  • 汤玛士修士 Bro. Thomas Favier(1986-2002)
  • 梁长兴先生(Mr. C.H. Leung)(2002-2010)
  • 陈美梅女士(Ms. Caroline Chan)(2010-2016)
  • 程景坡先生(Mr. Perrick Ching)(2016-2020)
  • 黄婉芬女士(Ms. Y.F. Wong)(2020-)

学生活动

课外活动组织

直系组织

  • 学生会(英语:Students' Union[1]
  • 领袖生会(英语:Prefects' Board[2]
  • 家长教师会 (英语: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 品德学业推广委员会 (英语:Value Education and Academic Promotion Team[3]2
  • 资讯科技组 (英语: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Team) (已于2014年与网页出版部合并成网页出版与资讯科技支援部)

宗教

  • 公教联会英语:Christian Union

成立于1981年8月25日,至今已有42年历史。由4个分部组成,分别是辅祭部,读经部,小圣堂合唱团(英语:Chapel Choir)及圣母军。[4]

学术

  • 生物学会(Biology and Conservancy Association)
  • 国艺会(Chinese Culture Society)
  • 英文学会(English Society)
  • 法文学会(French Club)
  • 地理学会(Geography Society)
  • 综合人文学会 (Liberal Studies and Integrated Humanity Society)
  • 数学学会(Mathematics Society)
  • 科学学会(Science Society)

运动

  • 水上活动学会(Aquatic Club)
  • 田径学会(Athletic Club)
  • 羽毛球学会(Badminton Club)
  • 篮球学会(Basketball Club)
  • 足球学会(Football Club)
  • 壁球学会(Squash Club)
  • 乒乓球学会(Table Tennis Club)
  • 网球学会(Tennis Club)
  • 排球学会(Volleyball Society)
  • 手球学会(Handball Club)
  • 榄球学会(Rugby Club)

兴趣

  • 电脑学会(Computer Society)
  • 戏剧学会(Drama Club)
  • 美术学会(Aesthetic Society)
  • 天文学会(Astronomy Society)
  • 航空学会(Aviation Society)
  • 历史学会(History Society)
  • 摄影学会(Camera Club)
  • 机械与科技学会(Robotics and Technology Society)
  • 棋艺社(Chess Club)

音乐团体

  • 音乐学会(Music Society)

合唱团:

  • 初级合唱团(Junior Choir)
  • 中级合唱团(Intermediate Choir)
  • 高级合唱团(Senior Choir)
  • 中级混声合唱团(Intermediate Mixed Choir)
  • 高级混声合唱团(Senior Mixed Choir)
  • 室内男声合唱团(Chamber Boys' Choir)

乐团:

  • 学校管弦乐团(School Orchestra)
  • 室内弦乐团(Josephian's Chamber Orchestra)
  • 管乐团 (Wind Band)
  • 口风琴乐队(Melodica Band)
  • 中国鼓乐队(Chinese Drum Band)

服务

  • 香港红十字会青年团第17团(Red Cross Youth Unit 17)[12]
  • 港岛第一旅童军团(1st Hong Kong Group Scout Troop)[13]
  • 港岛第一旅空童军团(1st Hong Kong Group Air Scout Troop) [14]
  • 港岛第一旅深资童军团(1st Hong Kong Group Venture Scout Unit) [15]
  • 港岛第一旅乐行童军团(1st Hong Kong Group Rover Scout Crew) [16]
  • 香港青年奖励计划 (Award for Young People)
  • 扶轮少年服务团(Interact Club)
  • 社会服务团(Social Service Group)
  • 圣约翰救伤队(St. John Ambulance)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 Club)

出版

  • 编辑部(Editorial Board)
    • Green & White Magazine(校刊,每年一册,由1958年开始出版)
    • 若文(Green & White Gazette)(每年出版两份)
  • 网页出版与资讯科技支援部(Web Publis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Team)(1997年成立,于2014年与资讯科技支援部合并成网页出版与资讯科技支援部)

课外活动周

  • 学生节(Student Festival)
  • 科学节(Science Week)
  • 普通话周(Putonghua Week)
  • 国艺周(Chinese Cultural Week)
  • 数学周(Mathematics Week)
  • 电脑科技周(Tech Week)
  • 宗教节(Religious Festival)
  • 音乐周(Music Week)

学生活动

运动

  • 陆运会
  • 水运会
  • 越野赛

慈善/服务

  • 公益金便服日
  • 步行筹款(Walkathon)

宗教

  • 开学弥撒(每年九月星期一或五)
  • 平日弥撒(逢星期三举行)(Wednesday Mass
(每個星期三於早上七時半舉行彌撒)
  • 将临期弥撒及圣诞派对
(是由公教聯會於每年十二月舉行的彌撒)
  • 圣若瑟瞻礼弥撒(每年3月19日前后星期一或五)
  • 圣若翰喇沙瞻礼弥撒
  • 宗教节(一年一度)
  • 感恩弥撒 (每五年一次,取代该年圣若瑟瞻礼弥撒)

绿与白日(开放周年纪念日)(Green & White Day)

  • 2002年 127周年纪念:Sensation
  • 2003年 128周年纪念:Viva Josephians
  • 2004年 129周年纪念:Legendary Past, Promising Future
  • 2005年 130周年纪念:Starring Josephians
  • 2006年 131周年纪念:A Josephilic Moment
  • 2007年 132周年纪念:On Air
  • 2008年 133周年纪念:The Living Tales
  • 2009年 134周年纪念:Now Showing
  • 2010年 135周年纪念:Ignitor
  • 2011年 136周年纪念:Flagship
  • 2012年 137周年纪念:Limelight
  • 2013年 138周年纪念:Tourbillon
  • 2014年 139周年纪念:Polaris
  • 2015年 140周年纪念:Epoch
  • 2016年 141周年纪念:Amaranth
  • 2017年 142周年纪念:Skyline
  • 2018年 143周年纪念:Landmark
  • 2019年 144周纪念:Chronicle
  • 2020年 145周年纪念:因新冠肺炎关系取消

音乐

  • The Chamber of Green and White
  • 绿与白音乐会(Green and White Concert)
  • 校内才艺比赛(Internal Talent Quest)
  • 午间音乐会(Lunchtime Concerts)

美术

  • 海报设计比赛(Poster Design Competition)
  • 圣诞卡设计比赛(Christmas Card Design Competition)
  • 横额设计比赛(Banner Painting Competition)

周年颁奖礼

  • 周年学术颁奖礼(Academic Prize-giving Ceremony)
  • 周年课外活动颁奖礼(ECA Prize Giving Day)

圣诞舞会(Green and White Ball)

  • 2008年:Vintage
  • 2009年:Fantasie
  • 2010年:Silhouette
  • 2011年:Euphoria
  • 2012年:Illuminate
  • 2013年:Rhapsody
  • 2014年:Flechazo
  • 2015年:Anteros
  • 2016年:Andanza
  • 2017年:Serenade
  • 2018年 : Sablier

迎新日(Freshman Day)

  • 2017年:Metanoia

著名校友

圣若瑟书院设有旧生会(Old Boys' Association)。

诺贝尔奖得主

学术及教育界

法律界

医学界

行政会议成员

香港立法会议员

高级公务员

警界 、军事界

商界

体育界

文化及演艺界

建筑界

神职人员

参考文献

  1. St. Joseph's College Incorporation Ordinance 1921-11-04. 
  2. 圣若瑟书院 百年古迹造就才俊新生代. 明周文化. 2018-06-20 [2019-07-07] (美国英语). 
  3. 夏其龙. 香港天主教传教史 1841-1894 香港. 香港. 2014-10-13: 334. ISBN 9789620436017. 
  4. St. Joseph's College, Hong Kong : diamond jubilee 1875-1935, 1935 (英语) 
  5. Sweeting, Anthony. Education in Hong Kong pre 1841 to 1941 : fact and opinion ; materials for a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 Press. 1990: 211. ISBN 978-962-209-258-7. 
  6. St. Joseph's College, Hong Kong : diamond jubilee 1875-1935, 1935 (英语) 
  7. 胡家欣. 圣若瑟书院筹5亿重建校舍 加建学生宿舍 工程料花22年. HK01. 2020-01-09 [2020-11-06]. 
  8. 香港杰出学生选举历届得奖者存档副本. [201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4). 
  9. 文汇报. 诞16位末代“10优生” 会考终成历史. 文汇报 (2010年8月4日) (文汇报). 2010-08-04. 
  10.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Committee 2017-18
  11. 历任校长
  12. 存档副本. [2015-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5). 
  13.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6150739/http://www.1sthkg.org/Scout-Troop
  14.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6143204/http://www.1sthkg.org/Air-Scout-Troop
  15.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6143729/http://www.1sthkg.org/Venture-Scout-Unit
  16.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6103922/http://www.1sthkg.org/Rover-Scout-Crew
  17. 圣若瑟书院 敢想敢做之勇者. 明周文化. 2018-06-20 [2019-07-07] (美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