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醫院管理局 |
---|
|
醫院管理局(簡稱醫管局;Hospital Authority,縮寫作 HA)是一個香港法定機構,負責管理香港公立醫院及診所,執行香港政府的公共醫療政策,根據《醫院管理局條例》於1990年成立。
介紹
自1991年12月起,醫管局負責管理全港公立醫院及相關的醫療服務,並透過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而食物及衞生局則負責制定醫療政策和監察醫管局的工作。[1]並向香港政府提出包括醫院收費及所需要資源等相關政策建議,以及培育訓練醫療人員、進行醫院服務相關研究等。醫管局作為香港公營醫療體系的核心部分,日常運作經費由政府撥款資助,但部分服務按成本收費,人事聘任則與政府公務員脫鉤,局方可自行制定聘任條件。
醫院管理局由內部多個委員會組織而成,向香港政府衞生首長(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負責。現時醫管局管轄43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49間專科門診及73間普通科門診。[2]截至2019年3月31日,醫管局合共提供28929張病床,僱員人數約79659人,其中醫生佔6440人,護士佔27252名人,醫管局總辨事處佔2326人,年度收入711.47億(政府補助佔648.77億)支出697.01億(員工成本487.03億),盈餘14.46億港元,總資產544.09億,總負債464.26億,各醫院及門診按其所屬區域,劃分為七個醫院聯網,截至2019年3月31日醫管局公積金計晝資產淨值為683.93億港元(2018年676.43億),參與計劃人數為28669名員工(2018年29073名)同時共有59435名員工(年度供款6.40035億)(2018年55741名,供款5.88864億)參與強積金計劃,於2019年3月31日,該計劃的資產淨值,包括成員先前職位轉調的資產96.768億港元(2018年90.6115億)
歷史
醫院管理局於1990年12月1日根據《香港法例》第113章《醫院管理局條例》成立,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接管醫院事務署轄下全港公立醫院[3]。
醫院管理局首間一站式綜合醫療中心——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於2012年2月8日投入服務。同年3月26日,醫院管理局首間開設在香港公共屋邨(何文田愛民邨)範圍內的中醫教學研究中心——東華三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開業。
2013年2月底,醫院管理局通過統一支援服務僱員的規定工作時數。5月1日起,醫管局劃一逾萬名支援服務僱員的工作時數,由現時每周45小時(不包括用膳時間),統一為每周44小時(包括用膳時間),薪酬不變,額外工作時數則視為超時工作,可以獲得補時或者加班津貼。醫院管理局計劃以短期合約方式重新聘用剛退休或者將近退休的員工,以紓緩人手的需求。
香港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接受CNN訪問時說香港公立醫院醫療費有92%是政府資助的,所以香港民眾的醫療費用低,平均壽命長。然而根據黃任匡醫生在立場新聞的文章,全港14000名醫生當中,只有5000多名醫生任職於醫管局,卻要應付全港九成醫療需要。
一如香港絕大部分公營機構,除了某些職系(例如醫生)因為業務需要(例如需要醫治相應性別的病人)之外,醫院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均為女性為主,惟資訊科技工作等男性主導的業務則由醫院管理局委任外判商承擔。
醫院管理局是全港其中一間不聘用自閉症患者的機構,醫院管理局表示,自閉症患者在行為及能力方面不能達到醫院管理局所有職位的固有要求,僱用自閉症患者會嚴重影響醫管局的日常運作,故此醫管局將排除聘用他們。[4]
2020年8月30日傍晚,臨牀管理資訊系統(CMS)發生故障,引致多間醫院的醫護人員無法查閱病人紀錄等資料。系統於當晚八時二十分回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