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錕
圖片來自明報新聞網

高錕高錕爵士,大紫荊勳賢,KBE(英語:Sir Charles Kuen Kao,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電機工程學家。從小在香港長大,具有多重國籍,身份同時為香港人英國人美國人

祖籍江蘇省金山縣張堰鎮的書香門弟,祖父高吹萬初時期南社文人,父親高君湘律師是美國密歇根大學法學院博士,堂叔父高君平天文學家。弟弟高鋙(Timothy W. Kao)亦是物理學家,現美國天主教大學土木工程系榮休教授(主攻液體動力學)。

偉大成就

於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揚「在光傳輸於纖維光學通信領域突破性成就」,國際媒體常稱「光纖通訊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家庭介紹

高錕夫人黃美芸是在英國出生的華人,黃美芸大學畢業後到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研究室工作,邂逅了高錕。兩人相愛,但黃美芸的母親反對她和高錕結婚。黃美芸最後不理母親反對,兩人於1959年結婚[1],育有長子明漳、次女明淇,現時皆在美國矽谷生活和工作。

生平介紹

通習多國語言

小時後一家住在法租界,直至中學一年級。入學前,父親聘請老師回家,教導高錕和高鋙誦讀四書五經,高錕十歲時入讀上海世界學校,在上海完成小學與初中一年級課程,除接受中文教育以外,同時也學習英文法文。他通習吳語粵語普通話英語法語[2]

童年迷上化學

童年的高錕對化學十分感興趣,曾經自製氯氣,製造滅火筒煙火相紙;最危險的一次是混合紅磷粉與氯酸鉀,加上水並調成糊狀,再摻入泥裡,搓成泥炸彈並扔到街上引爆。後來他又迷上了無線電,成功地裝了一部有五六個真空管收音機

學歷

1948年家族移居台灣

1949年移民香港,入讀聖若瑟書院,就讀中學四年級,高中畢業後,因當時本地大學當時沒有電機工程學系而且優秀學生多留學外國,赴英國重讀高中,於是他就讀了當時位於倫敦東部的伍利奇理工學院(現為格林威治大學)。

於1957年取得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電子工程理學學士學位。

後於1965年,任職國際電話電報公司時取得倫敦大學學院電機工程學哲學博士學位。

職涯

1957年,高錕進入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在旗下一英國子公司標準電話與電纜公司任工程師。

1960年,他進入ITT設於英國的歐洲中央研究機構——標準電信實驗有限公司,在那裡服務了十年,其職位從研究科學家升至研究經理。

1966年在美國電信企業ITT的英國標準電信實驗室工程師時做出劃時代的實驗,證明用石英基玻璃纖維可長距離傳遞信息,打破玻璃纖維在早期只能短距離傳信的理論難題。

高錕於1970年應香港中文大學邀請籌辦電子系(現稱電子工程學系),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教授及講座教授,任職四年。

1974年重返回ITT公司,在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勞諾克的光電產品部擔任主任科學家,後擢升為工程主任。

1982年,因卓越的研究與管理才能而獲任命為首位「ITT執行科學家」,在康涅狄格州的先進技術中心工作。

1987年至1996年,高錕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

1989年創立訊息工程學系(及後於1991年併入工程學院,而高氏有份參與建立)。

1991年設立建築學系(2009年起改稱建築學院)。而他一直工作至2009年正式退休。

1997年返港成立「高科橋公司」提供科技顧問服務,同時擔任香港特區政府科技創新委員會委員。

後於2000年在大埔工業村投資成立「高科橋光纖有限公司」,生產光纖,後於2003年易主更名「高科橋光通信有限公司」。

晚年生活

2004年初,高錕證實罹患早期阿茲海默病,接受治療。

2009年10月6日,高錕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獎後被廣泛報導,其夫人黃美代筆的公開信自言「在香港就讀高中、也曾在中大執教鞭、當校長,並在這裏退休,在香港生活逾三十載,是個名副其實的香港人

12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向高錕頒授諾貝爾物理學獎。高錕在諾貝爾典禮上獲特別安排,免除走到台中領獎、鞠躬三次的禮儀,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破例走到他面前頒獎。

高錕及夫人黃美芸在2010年9月21日成立高錕慈善基金,期望增加大眾對病症的認知以及對患者的關懷,其夫人黃美芸接受香港明報》採訪時指高錕「老人家記性差」,時而忘記鎖匙或書本放在哪裡,不過病情輕微,認人、認路均沒有問題。

高錕退休後常於香港美國加州山景城兩地居住。

逝世

2018年9月23日早上11時45分,高錕於香港沙田區白普理寧養中心離世,享壽84歲。香港各界均一致表達哀悼,香港中文大學和高錕慈善基金分別在校園和灣仔溫莎公爵大廈設弔唁區。

參考文獻

  1. 香港電台. 薇微語第十三集,高錕太太黃美芸. YouTube. 2009-12-06. 
  2. 專訪高錕:上海話普通話都會說 遲到的諾貝爾獎. 外灘畫報. 2009-12-16 -accessdate=2018-09-23 [2012-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