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日本國(英語 Japan ),(日語:日本国/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 Nippon-koku, Nihon-koku */?),通稱日本,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 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東海等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屬遠東,東北接千島群島,西南面臺灣及大陸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人居住於首都東京及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
國名
日語中「日本」一詞有多種讀法,時至今日,日本政府並無規定其標準讀音,因此兩種讀法並存。日本國名的意思為「朝陽升起的地方」,在《萬葉集》及《源氏物語》中都有出現;後來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此名詞的發音由訓讀改為今日的音讀。而由於日本國土地處中國東面的海洋上,故此中文使用上又稱其為「東瀛」或「東洋」,中國古籍亦以「扶桑」代稱。根據《舊唐書·東夷伝》《新唐書·日本傳》的記載:咸亨元年(670年),日本遣使入唐,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經承認後,『続日本紀』記述西元702年(大寶2年)定名稱為日本。
先史時代
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需要解釋],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今日的考古學證據則表明,古代的日本除了原住民外其他是由東南亞跟東北亞遷徙而來的各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的。大約在公元前一萬年開始,日本進入新石器時期,是為繩紋時代(公元前一萬年至公元前3世紀)和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
伴隨著從東亞遷入日本的渡來人,日本在彌生時代初期出現陶器、鐵、銅器以及水田等文化,逐漸成為一個農業社會,同時一些如奴國等的小國也開始與中國發展外交關係[1]。
幕府時代
1192年,武家首領源賴朝被封為征夷大將軍,建立鎌倉幕府,並展開幕府統治,開始日本600多年的幕府時代。源賴朝過世後,其妻子的娘家北條氏實力擴大,開始操縱、暗殺或廢立之後的繼位者,幕府大權旁落執權的北條氏得宗家之手[2]。承久之亂後,北條氏的合議制執權政治達於全盛。1232年(貞永元年),北條泰時制訂法典《御成敗式目》(又稱《貞永式目》)[3]。該法典最初僅適用於武家內部,後來適用於全國。1274年(文永十一年)與1281年(弘安四年),蒙元兩次侵日都未能成功,而戰後受貨幣經濟影響,無法恩賞抗元兵,導致御家人的貧困與御家人制度的解體[4]。北條氏實行一族獨裁,加深御家人和非御家人武士的反感,地方武士和農民積極進行反幕活動,幕府由盛轉衰。後醍醐天皇乘機發動正中之變與元弘之變,倒幕號召得到各地武士響應。1333年5月新田義貞攻陷鎌倉,北條氏控制的鎌倉幕府滅亡[5]。
後醍醐天皇掌握大權以後,並沒有滿足武士階層的期望。大軍閥足利尊氏成為所有武士的代表,於1336年攻陷京都,扶持兩統迭立中的持明院統光明天皇即位。大覺寺統的後醍醐天皇把持著日本皇室的三神器逃到吉野山中,堅持自己才是正統[6],足利尊氏則在京都建立室町幕府,於是出現京都(北朝)和吉野(南朝)兩個對立的朝廷。南北朝的征戰持續將近60年,1392年,足利義滿逼南朝的後龜山天皇讓位,由室町幕府擁立的北朝後小松天皇成為天皇,也終止長達57年的南北朝時期[7]。1401年,室町幕府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為了經濟利益和抗衡天皇而向明朝朝貢,明廷遂封其為「日本國王」,但幕府於7年後與明朝斷交[8]。
產業結構
第一產業
日本的農業實行小型機械化,單位耕地產量世界第一[9]。日本的稻米主要在日本海沿岸地區和東北地方生產[10],自給有餘[11],而在越光米、富士蘋果等農產品均聞名於世界。日本政府的農業政策除了會確保國內糧食穩定供應外,也推動農業現代化、農民收入穩定[12]。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漁業資源生產國,捕魚技術和捕魚量居世界前列。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以上,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13],但是由於林業主要著重於保護生態環境,因此工業上使用的木材基本使用進口資源,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13]。此外,日本還是世界上填海造陸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約有0.5%的國土面積來自填海[14]。
第二產業
日本的主要工業範圍包括鋼鐵、汽車、造船、電子電器、化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15],當中汽車工業佔日本製造業總產值16%,其產業鏈延伸到製造、銷售、維修保養、材料等廣闊領域,與汽車工業相關的從業人員也佔了全國就業人數的10%,為日本國民提供了巨大就業機會,因而被稱為日本的「支柱產業」[16],也使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17]。此外,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國,全球70%以上碳纖維產量均源自日本公司[18]。日本的核發電量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法國[19]。
日本的電子機械市場在基本上是由日立、松下、索尼、東芝、NEC、富士通、三菱電機、夏普和三洋電機等九大製造商瓜分,以電子電器產業和汽車工業為代表的製造業高速發展。汽車工業方面,日本汽車的生產量位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中國[20],以豐田、馬自達、本田、日產等公司的產品暢銷全球。由於電子機械包括了洗衣機、電冰箱、燈光設備以及個人電腦等多個範疇,總生產額超過了日本整個機械工業的10%,因此也被視為汽車工業以外的第二個支柱產業。[21]
第三產業
日本的第三產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及商業服務業對GDP貢獻最大,佔全國GDP逾70%[22]。東京不僅是國內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上最大工商城市和全世界生產總值名列第一的城市[23],同時也是世界頂級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服務業是日本第三產業的核心,佔日本GDP逾70%[24];日本2011年的服務貿易出口佔世界出口3.4%,排名全球第七[25]。
截至2016年,日本有219家公司名列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佔總數10.95%[26],東京電力、NTT、三菱UFJ、瑞穗、野村、三菱地所、東京海上、三井住友、JR東日本、7&I和日本航空均是世界規模數一數二的公司[27]。日本三菱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超級企業財閥,2013年世界五百強企業中上榜的62家日本企業當中,就有5家屬三菱旗下[28]。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為日本最大的金融機構,2013年時點的總資產達230兆日圓[29],旗下的三菱UFJ也是日本以至亞洲以資產計最大的銀行[30],郵貯銀行則是世界上存款總額最龐大的金融機構[31]。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全球最大的海外貸款業者[32],而東京證券交易所也是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所[33]。
日本的旅遊產業也非常發達,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報告指日本在2013年以24%的成長率成為世界旅遊成長最快速地點[34],而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旅遊業競爭力報告2015》也指出,日本旅遊競爭力在全球141個經濟體中排行第9,位居亞洲第一[35]。同時,由於日本國內的服務和產品種類繁多,競爭激烈,因此日本的廣告業亦非常興盛[36],也造就了行業龍頭電通成為全球市佔率第五、淨收入第一的巨型廣告公司[37]。
動漫是日本文化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38]。日本製作的動畫節目佔全球播放的60%,因此日本享有「世界動漫王國」的美譽[39]。1950年代以後,漫畫逐漸成為日本出版業的主要部分[40]。2006年日本漫畫業績達到4810億日圓[41],而日本動畫2011年的海外業績亦達到177億日圓[42]。秋葉原則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動漫及電器集散地點[43]。
日本的航空運輸業也相當發達,東京的羽田機場和成田機場的客貨吞吐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羽田機場2014年的旅客吞吐量在全球排前4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44]。在2013年機場服務質量排名中,羽田機場位列世界第二[45],航班晚點率全球最低[46],而且是全球衛生情況最佳的機場[47]。日本的四大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全日空、北海道國際航空、SKY(天馬航空)為日本空中交通的重要標誌。由於日本99.7%的原材料和商品均依賴海運進出口[48],水路交通一直被重視而且十分便利[49]。日本全國一共有1020個各式的港口,當中屬於指定重要港灣的超級中樞港灣 包括了「京濱港」(東京港、橫濱港)、「名四港」(名古屋港、四日市港)以及「阪神港」(大阪港、神戶港)[50]。
對外貿易
外貿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51]。日本在1950年代確立了貿易立國方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開始跟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進行自由貿易,這為日本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創造了有利的國內和國際條件。此後,日本的對外貿易迅猛增長,主要貿易對象為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南韓、香港、台灣和沙地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51]。日本主要出口的商品包括汽車、半導體、鋼鐵、塑膠、化工產品等,而主要進口的產品則是化石能源、機械、影音產品和紡織品等[51]。目前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51]。
交通建設
日本的交通以公路、鐵路、航空和水路為主[52],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技術水平和運輸量均居世界前列。
儘管國土狹小,日本的道路總長度居世界第五位[53],每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長度居世界前列。日本的高速公路收費和徵稅都較其他國家高,但同時亦在公路維修和保養方面投放不少資源[54],節能方面也屬世界領先[55]。
日本在2012年的鐵路運量達230.4億人次[56],為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網[57]。東京是日本的海陸空交通總樞紐,同時擁有目前世界上最複雜、最密集且運輸流量最高的通勤鐵路系統,東京地鐵則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58]。此外,日本還是世界上地下街最多的國家[59]。日本的鐵路密度亦處世界領先水平,且客運路線基本實現電氣化。
日本擁有1,020個港口[60],數量雄居世界前列,為世界海運大國[61]。為增加在國際海運市場的競爭力,目前日本政府將國內6大商港劃為3個「超級中樞港灣 」,分別為「京濱港」(東京港・橫濱港)、「名四港」(名古屋港・四日市港)、以及「阪神港」(大阪港・神戶港),以協同作戰的方式應對周邊國家港口崛起的挑戰。
日本的基礎建設完善,特別是交通建設上。1964年開通的新幹線是世界最早的高速鐵路[62],其中歷史最為悠久的東海道新幹線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鐵道[63],全長515.4公里。連接本州和北海道的青函隧道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全長3911米的明石海峽大橋則是世界上最長的吊橋[64]。
科技發展
日本在全球百大創新力科研企業中佔28個席位,僅次於美國[65]。日本全國有約70萬的科研人員,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三[66]。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耗能環保車、機械、工業用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和金屬等多項領域具世界領先技術且屢獲殊榮[67][68][69],並在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各有11人、7人、4人獲獎,自然科學三大獎(22人)人數為亞洲第一[70][71]。此外,日本獲得其他國際科學大獎的人數,也都是亞洲第一。其包括沃爾夫獎(科學類8人)、富蘭克林獎章(12人)、拉斯克獎(7人)、蓋爾德納國際獎(13人)、羅伯·柯霍獎(11人)以及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26人)。
日本工業用料的科技水平屬世界頂尖,目前日本為全球唯一能製造出第五代單晶的國家,如勞斯萊斯的Trent系列發動機就是使用了進口自日本的單晶製造[72],而且日本的高科技發展也減低了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每工業生產單位產值所使用的能源和原材料均為世界最低[73]。另外,日本的工業用機器人產量占了世界一半以上,比次位的美國多出逾4倍[74],在工業機器人的製造、傳動和伺服技術上也屬領先地位[73]。日本用於軍事技術的研究費用並不高,但相反地積極推行以民用技術為主的技術發展路線。在民用為主的技術發展路線之下,日本的科技研究以服務民生為首要目標,科技力量主要集中於民間企業的研究開發機構[73]。
在太空科技方面,日本東京大學在1955年發射了日本第一枚小型火箭,隨後日本太空科技在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領導下開始逐步發展,於1970年成功將大隅號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使日本成為世界上繼美國、蘇聯和英國後第四個發射人造衛星上天的國家。踏入21世紀,日本太空科技迅速發展,2007年,日本順利發射繞月探測衛星輝夜姬,成為繼美蘇之後第3個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日本發射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號在2010年從小行星25143返回地球,是首個在月球以外的星球着陸並安全歸來的人造航天器,已被健力士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首架從小行星上帶回物質的探測器」。這些創舉都為日本躋身世界太空強國之列做出了貢獻。[75]
飲食文化
- 日本的傳統早餐:鹹魚,乾飯,味増湯。乾飯上面會打上生雞蛋,或加上納豆,山藥泥攪拌之後吃。
- 松花堂便當:傳統上四格的便當叫做松花堂便當,包含各式菜色及米飯。
- 拉麵:以重鹹重油為主,客棧網友推薦的包括大阪金龍拉麵及九州博多的一蘭拉麵。吃麵時可以發出聲音吸食麵條。
- 日式甜點:茶點因為搭配煎茶或抹茶,甜味一般都很甜。京都的茶寮都路里,大原女家,宇治的中村藤吉,以及嵐山的老松都是有名的日式甜點店。
- 燒肉:無中文菜單店家
- 低價飲食:百貨公司或是超級市場打烊前半小時會特價供應,一般約打對折以下,可以撿到便宜,另外生鮮食品自己烹調也是省錢的方法。
- 屋台:路邊攤飲食,一般較為便宜。
- 食券:有些廉價的食堂前有販賣機,買食券之後再進去拿食物。
- 立食:車站前多,一般也較便宜,只是要站著吃。
- 迴轉壽司:有的店家會規定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吃完一定的數量才可以。
- 懷石料理:量少而精緻的料理。通常價錢高昂需要預約,如京都的瓢樹。
- 會席料理:多道菜包括煮物炸物漬物等的精緻料理。
- 川床料理:夏日在河上搭起棚架邊乘涼邊吃飯發展出的料理。
- 精進料理:素食,有名如高野山的精進料理。
氣候
- 由於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有多種溫度帶。氣候類型大部分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的九州、四國、琉球群島有副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的島嶼夏天溫暖、冬天則十分漫長、寒冷,還時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區則冬天比較乾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濕。
- 日本是島國,又深受黑潮影響,海洋性顯著。
- 三月至四月是春季,五月至九月初是夏季,九月至十一月是秋季,十一月底至二月是冬季;盛夏至初秋常受熱帶氣旋(颱風)侵襲。
參考文獻
- ↑ 《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傳》
- ↑ 北條氏的專權. [2013-12-11].
- ↑ 御成敗式目の要點. [2008-01-12] (日語).
- ↑ 鐮倉幕府的成立. [2013-12-09].
- ↑ 新田義貞とは - はてなキーワード. [2013-12-10].
- ↑ 後醍醐天皇. [2013-12-09].
- ↑ 南北朝(期). [2008-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5) (日語).
- ↑ 中日邦交史值得研究 (PDF).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15-03-21].[失效連結]
- ↑ Why Start A Business In Japan?. The Prysm group. [201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9).
- ↑ お米の産地 ― 日本で美味しいお米ができる理由. お米とごはんの基礎知識. [2012-02-04].
- ↑ Japan Immigration Services - About Japan. SkillClear. [2013-12-10].
- ↑ 〈日本保護農業的現狀與未來〉. 《人民日報》. [2004-05-11].
- ↑ 13.0 13.1 Japan's Timber Trade and Forestry. 熱帯林行動ネットワークJATAN. [2013-12-10].
- ↑ Reclaimed Land in Japan. Japan Property Central. [2013-12-10].
- ↑ Japan Industry Sectors. Economy Watch. 2013-06-04 [2013-12-10].
- ↑ 日本汽車工業概況. 決策支持網. [2014-03-02].
- ↑ World Motor Vehicle Production by Country (PDF). OICA. [2011-01-16].
- ↑ CARBON FIBERS - A Dream Material Developed over 40 Years by Japanese Companies. [2013-12-10].
- ↑ Nuclear Share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2011. IAEA. 2013-04-13 [2013-04-14].
- ↑ OICA » Production Statistics - 2012 Production Statistics. 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Constructeurs d'Automobiles. 2012 [2013-12-10].
- ↑ 瞭望日本 : 電子機械工業. J-CAST. 2004-11-01 [2014-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 ↑ Manufacturing and Construction. Statistical Handbook of Japan. Statistics Bureau. [2014-03-14].
- ↑ 國民経済計算(GDP統計). Cabinet Office of Japan. [2014-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10).
GDP of Tokyo Metropolitan Area (Prefecture of Tokyo, Kanagawa, Saitama and Chiba) is 165 trillion yen (approximately US$1.9 trillion)
- ↑ Japan : GDP Composition Breakdown. Mecometer. [2014-03-14].
- ↑ 日本重點服務業推動政策. 台灣服務業聯盟. [2014-03-15].
- ↑ The World’s Biggest Public Companies. Forbes. 2016-05-25 [2016-12-21].
- ↑ Japan Economic Conditions. Economic Watch. 2010-10-13 [2014-03-18].
- ↑ 2013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1-100). 新浪財經. 2013-07-08 [2014-03-25].
- ↑ US. SEC Annual Report (Form 20-F) (PDF). 2013-05 [2013-10-14].
- ↑ Top Banks in Asia. Relbanks. [2013-12-04].
- ↑ Finbarr Flynn and Shingo Kawamoto. Japan Post Bank Reports 150.1 Billion Yen Half-Year Profit. Bloomberg. 2008-11-27 [2010-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9).
- ↑ 全球金融:日系銀行重回全球海外貸款龍頭地位--BIS. 路透社. 2013-09-16 [2014-03-26].
- ↑ Japan's Tokyo Stock Exchange is the second largest stock market with a market value of $3.8 trillion. India: The Economic Times. 2010-06-19 [2010-06-19].
- ↑ 全球旅遊最快成長地 台列第十. 中央通訊社. 2014-02-07 [2014-02-07].
- ↑ The 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5. 2015-05-15: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5 [2016-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1).
- ↑ Japan : Country Studies.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2014-05-21].
- ↑ Dentsu|About DENTSU INC.. Dentsu. [2014-05-21].
- ↑ 日本動漫業成功得益於「產業規劃」. 中國證券報. 2013-07-09 [2013-12-10].
- ↑ 日本動漫產業概述.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10-11-10 [201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8).
- ↑ Schodt, Frederik L. Dreamland Japan: Writings on Modern Manga. Berkeley: Stone Bridge Press. 1996. ISBN 978-1880656235.
- ↑ Japanese Manga Market Drops Below 500 Billion Yen. 2007-03-10 [2007-09-14].
- ↑ 日本動漫產業崛起基因:「酷」文化!. i黑馬網. 2013-07-08 [201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9).
- ↑ 再次發現奇幻之境——秋葉原的魅力. 日本國家旅遊局. [2013-12-03].
- ↑ Passenger Traffic for past 12 months. [2014-03-14].
- ↑ World's Best Airport Staff Service Awards. [201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30).
- ↑ Koyen, Jeff. World's most on-time airports. The Age (Melbourne). 2009-09-09.
- ↑ Airport Award winners - by Category. Skytrax. [201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9).
- ↑ Assistance to Asian Coastal Nations for Ensuring Maritime Safety.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2013-12-10].
- ↑ 日本的交通. 株式會社 Creative Engine(玩轉日本). [201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 ↑ 指定特定重要港灣の指定について. 国土交通省. 2005-07-01 [2014-03-11] (日語).
- ↑ 51.0 51.1 51.2 51.3 Japan Export, Import & Trade. [2013-12-10].
- ↑ Transport in Japan. Lonely Planet. [2014-03-22].
- ↑ Rank Order - Roadways CIA World factbook. [2013-12-10].
- ↑ Japan's Road to Deep Deficit Is Paved With Public Works. The New York Times. 1997 [2013-12-13].
- ↑ Phillip Y. Lipscy. A Casualty of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s of Japanese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12:3 (PDF). 2012 [2013-12-13].
- ↑ 鉄道輸送統計年報 (PDF). 國土交通省: 6. 2012 [2014-03-25].
- ↑ 世界客運最繁忙的鐵路網. 鐵路博物館-. [2014-03-25].
- ↑ Katherine Schulz Richard. Busiest Subways- The World's Busiest Subway Systems. [2013-12-10].
- ↑ Golany, Gideon S.; Ojima, Toshio. Geo-Space Urban Desig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6. ISBN 0-471-16252-3.
- ↑ Ports from Japan. Japan Auto Pages. [2013-12-10].
- ↑ Japan, A Shipping Nation. 國土交通省. [2013-12-10].
- ↑ 0系新幹線電車. 鐵道之路. [201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9).
- ↑ Transportation Data. JR Central. [2013-12-11].
- ↑ 明石海峽大橋ブリッジワールド:世界最長の吊橋を體験しよう!-JB本四高速-. 明石海峡大橋. [2013-08-10] (日語).
- ↑ Thomson Reuters Names the World’s Top 100 Most Innovative Organizations for 2013. [201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 ↑ McDonald, Joe. China to spend $136 billion on R&D. BusinessWeek. 2006-12-04.
- ↑ Japanese Nobel Laureates. 京都大學. 2009 [2009-11-07].
- ↑ Japanese Fields Medalists. 京都大学. 2009 [2009-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10).
- ↑ Dr. Kiyoshi Ito receives Gauss Prize. 京都大学. 2009 [2009-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9).
- ↑ All Nobel Prizes in Chemistry. Nobel Foundation. 2011-10-07 [2014-03-15].
- ↑ All Nobel Prizes in Physics. Nobel Foundation. [2014-03-15].
- ↑ 不屌中國! 日本實力的冰山一角 很多方面連美國都望塵莫及. 澳洲日報. 2013-01-21 [2014-03-15] –通過新浪網.
- ↑ 73.0 73.1 73.2 馮昭奎. 日本節能技術發展的新動向 (PDF). 唐藤日本研究文庫. 2013-08-23 [2015-06-11].
- ↑ The Boom in Robot Investment Continues. 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2000-10-17 [2006-12-28].
- ↑ 日本太空事業發展探析. 國際觀察 2011年6期. 2012-09-06 [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