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函隧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函隧道
圖片來自likejapan

青函隧道是位於日本津輕海峽海底鐵路隧道,為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包含鐵路隧道和公路隧道)、以及世界第二長的隧道,全長53.85公里,其中有23.3公里穿越津輕海峽底下。其連接日本的本州北海道兩大本島,隧道南端位於青森縣東津輕郡今別町的濱名、北端則位於北海道上磯郡知內町的湯之里,沿線通過青森縣東津輕郡外濱町和北海道松前郡福島町。目前主要提供新幹線在來線貨運列車使用。

青函隧道於1971年9月28日動工,1985年3月10日貫通,1987年11月竣工[1],工期逾16年;完工後成為世界最長的隧道達31年之久,至2016年6月1日才被瑞士聖哥達基線隧道超越。首先啟用的在來線部分——海峽線於1988年3月12日通車,新幹線部分則在2016年3月26日隨著北海道新幹線的通車開始營運,海峽線亦於同日起停止行駛定期客運列車。相較於今日以電氣化列車行經青函隧道通過津輕海峽所花費的30分鐘,從前以渡輪青函聯絡船)渡海需時長達4個小時,因此該隧道啟用後,大大縮短了本州與北海道間的交通時間。此外,青函隧道同時鋪有光纖線路,使其同時成為本州與北海道間電信通訊的大動脈。

工程

全長53.850公里,海底部分長23.30公里,本州島陸上部分長13.55公里,北海道島陸上部分長17.00公里,最小曲線半徑6500米,最大縱坡12‰,海底段最大水深140米。隧道為雙線設計,標準斷面寬11.9米、高9米,斷面80平方米。除主隧道外,還有兩條輔助坑道:一是調查海底地質用的先導坑道;二是搬運器材和運出砂石的作業坑道。位於本州端起13公里處及41公里處並設有2座海底車站:龍飛海底站吉岡海底站,平時為隧道維護用基地,若遇隧道內發生緊急狀況時,可由這二處迅速將人員疏散以避免發生重大災難。然而此兩站於2014年3月已降格為定點,保留緊急逃生功能;知內站降格為號誌站。

該隧道興建之初就已經考慮到新幹線未來延伸至北海道,施工時在隧道內已預留新幹線列車行駛的空間,故只須再加鋪一條鐵軌,成為兼容在來線規格窄軌和新幹線規格的標準軌的三線軌道,即可直接讓新幹線列車使用,也因此必需使用特殊的閉塞系統。然而新幹線通車後,在來線列車原可一車直達的青函(青森=函館)區間,變成需要在來線與新幹線2次轉乘(青森=新青森、新青森=新函館北斗、新函館北斗=函館)。

歷史

計劃和興建時期

  • 1923年:阿部覺治在「大函館論」中,提出青函隧道的構想。
  • 1939年─1940年:桑原彌壽雄提出青函隧道的構想計畫。
  • 1946年4月:「津輕海峽聯絡隧道調查委員會」成立。開始進行陸地部份的地質調査。
  • 1953年:開始利用漁船進行海底部份的地質調査。
  • 1954年9月26日:瑪麗颱風侵襲津輕海峽,造成洞爺丸、日高丸、北見丸、十勝丸、第十一青函丸等五艘青函聯絡船遭颱風吹翻,共造成1430人死亡,罹難者又以洞爺丸的1155人占大多數,故一般稱為洞爺丸事故。此事故亦成為促成青函隧道興建的關鍵原因。
  • 1961年3月23日:青函隧道建設開始。
  • 1964年5月8日:位於北海道側的吉岡斜坑開始挖掘。
  • 1966年3月21日:位於本州側的龍飛斜坑開始挖掘。
  • 1967年3月4日:北海道側斜坑底到達(1,210m)。北海道側先進導坑工程開始。
  • 1968年12月:北海道側的吉岡作業坑開始挖掘。
  • 1970年
    • 1月17日:本州側斜坑底到達(1,315m)。本州側先進導坑工程開始。
    • 7月13日:本州側的龍飛作業坑開始挖掘。
  • 1971年9月28日:主坑工程啟動。
  • 1978年10月4日:北海道側的陸上段貫通。
  • 1979年9月:龍飛作業坑完成。
  • 1980年3月:吉岡作業坑完成。
  • 1981年7月3日:本州側的陸上段貫通。
  • 1983年1月27日:先進導坑貫通。
  • 1985年3月10日:本坑全面貫通。
  • 1987年
    • 4月1日:隨著國鐵分割民營化的實施,隧道內的鐵路設施轉由JR北海道所有。
    • 9月28日:由DD51型柴液機車牽引建築限界測量車等7輛編成的試驗列車,進行青函隧道首次試運轉。
    • 10月21日:電聯車首次進行青函隧道試運轉。
    • 11月:青函隧道工程完成。

隧道通車後

  • 1988年3月13日:海峽線 中小國木古內間開業,青函隧道正式投入營運。吉岡海底車站龍飛海底車站開業。青函聯絡船結束營運。
  • 1990年7月:明仁天皇和皇后親臨龍飛海底車站視察。
  • 2006年8月28日:因應北海道新幹線工程需要、吉岡海底車站成為營業長期休止車站。
  • 2013年11月11日:龍飛海底車站營業休止。
  • 2014年
    • 3月14日:吉岡海底車站、龍飛海底車站廢站。降格為僅限緊急情況使用的吉岡定點、龍飛定點。
    • 12月7日:隨著12月1日起北海道新幹線開始試運轉,奧津輕今別站新函館北斗站間的試運轉開始、新幹線列車(H5系)第一次通過青函隧道。
  • 2015年
    • 4月3日:往新青森車站行駛的超級白鳥34號,在隧道內離龍飛定點約1公里的地方因列車下方電線冒煙而緊急停車,車長帶著124名旅客從隧道的逃生通道步行至龍飛定點後,搭乘纜車到地面的出口,此次事故無人傷亡,為隧道通車以來第一次使用緊急逃生設施疏散旅客[2]
    • 12月31日:因應北海道新幹線開業前的「地上設備最終切換」事前確認、同日深夜開始到2016年1月2日早晨,所有通過青函隧道的列車班次全面停駛。
  • 2016年3月22日─3月25日:配合北海道新幹線開業前的「地上設備最終切換」實施,青函隧道全面停駛。

北海道新幹線開業後

影片

青函トンネル【JRTT鉄道・運輸機構】

參考文獻

  1. 青函トンネルのあゆみ(完成前). 北海道旅客鉄道. [2014-10-31]. 
  2. 青函トンネルで特急から煙 乗客が避難. NHK. 2015-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3)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