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繼體天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繼體天皇:日本第26代天皇(在位:継體天皇元年(507年)2月4日 - 同25年(531年)2月7日),在位期間正值多事之秋。

繼體天皇(日語:継体天皇けいたいてんのう Keitai Tennō,450年?-531年3月10日),男,日本第26代天皇(在位:継體天皇元年(507年)2月4日 - 同25年(531年)2月7日),在位期間正值多事之秋[1]

原圖鏈接繼體天皇:繼體天皇大世系石碑。

允恭天皇39年,出生於越前國(一說他來自伽耶)。


512年,大伴金村同意割讓朝鮮半島任那四縣於百濟(交換百濟五經博士[2]

原圖鏈接繼體天皇:14代仲哀天皇至26代繼體天皇世系圖。

522年,梁朝司馬達等抵日傳佛教。527年至528年間磐井叛亂(由大連物部鎮壓)。[3]

因為大和朝廷的武烈天皇沒有子女,其死後沒有合適的繼承人,武烈天皇的遠親繼體天皇被大連大伴金村等人擁立為最高統治者。繼體天皇之後,他的子孫也一直君臨日本,至今一千五百餘年。[4]

簡介

繼體天皇的生年:《古事記》記載為公元485年,《日本書紀》記載為公元450年(允恭天皇39年)。

繼體天皇的沒年:《古事記》記載為公元527年5月26日(丁未年四月初九),《日本書紀》記載為公元531年3月10日(辛亥年二月初七)或公元534年(甲寅年)。

繼體天皇在不同的史料中有不同的名稱。《日本書紀》中記載為男大跡王,《古事記》中記載為袁本杼命,《上宮記》的逸文記載為乎富等大公。《日本書紀》記載,彥太尊是繼體天皇的別名。[5]

二戰後,將繼體天皇視為日本皇室之祖的新王朝論開始盛行。關於繼體天皇與之前的大和朝廷的血緣關係,直到現在仍處於爭議當中。

生平

即位前

據《古事記》、《日本書紀》的記載,繼體天皇是應神天皇的5世孫,父親是彥主人王,出生於近江國高島鄉三尾野(滋賀縣高島市)。在繼體天皇的幼年時期,彥主人王去世,繼體天皇之母嘆道:「我現在遠離故土,怎麼能好好將兒子養育?我只能歸寧故土(即越前國高向,現在的福井縣坂井市丸岡町高椋),養育兒子。」男大跡王成年後,愛士禮賢,性情豁達。[6]

被迎立為大王

據《日本書紀》的記載,公元506年武烈天皇去世,沒有指定繼承人。(武烈天皇並沒有留下後代。當時的日本皇室由於近親通婚,生育力低下,人丁不旺,而且皇室爭奪權位,自相殘殺,近親中已經沒有繼承皇位的合適人選。)大連大伴金村提議道:「方今絕無繼嗣,天下何以歸心?自古迄今,禍由斯起!今仲哀天皇五世孫倭彥王,在丹波國桑田郡。請試設兵仗,夾衛乘輿,就而奉迎,立為人主。」大伴金村的主張得到了大連、大臣等權臣的贊同。大和朝廷派出兵馬欲迎立倭彥王。倭彥王看到前來迎接他的兵馬後,大驚失色,逃至山間,不知所蹤。[7]

大伴金村又建議道:「男大跡王性格慈仁孝順,可承天緒。我們殷勤勸進。男大跡王必能紹隆帝業!」大連物部粗鹿火、大臣巨勢男人等都附和道:「賢者唯男大跡王也!」於是大和朝廷的人馬前往越前,迎立男大跡王為大和朝廷的大王(當時的日本統治者還沒有自稱天皇,大王是最高統治者)。[8]

男大跡王在第二年行至河內國樟葉宮。大伴金村等向男大跡王行跪拜之禮,並獻上天叢雲劍、八咫鏡、八尺瓊勾玉等三神器。

男大跡王謙讓道:「治民治國,是國之重事。寡人不才,不足以稱。願另擇賢者,寡人不敢當。」大伴金村等伏地固請。男大跡王仍屢次推讓。大伴金村等都勸進道:「臣等認為由大王來冶國是最合適的。臣等為宗廟社稷,乞求大王聽納臣等之願!」男大跡王道:「大臣、大連、諸臣等咸推寡人,寡人不敢不受。」於是男大跡王接受了象徵王權的璽、符,於當天即大王位(時齡58歲)。[9]

即位後

繼體天皇繼位後繼續以大伴金村為大連、巨勢男人為大臣、物部粗鹿火為大連,一如前朝。在大伴金村的建議下,繼體天皇立武烈天皇的姐妹手白香皇女為皇后。

公元512年,割讓了任那四郡給百濟。

繼體天皇大概在即位19年後的公元526年,定都於大倭(日後的大和國)。不久,應百濟的請求,從九州北部派援軍前往朝鮮半島。但是此時卻爆發了與新羅勾結的筑紫君磐井(北九州的豪族)在九州北部的叛亂,史稱磐井之亂。大和朝廷很辛苦才把叛亂平定下來。據《日本書紀》的記載,繼體天皇自公元507年即位後到定都大和的約20年裡,大和朝廷內部或者說各地區間圍繞着大王的寶座的爭奪而存在着混亂狀態,也暗示了繼體天皇(大和朝廷)無法掌控九州北部地區的豪族。

公元531年,讓位於皇子勾大兄(即安閒天皇,這是日本歷史最早的讓位紀錄),安閒天皇即位的當天,繼體天皇去世。在《日本書紀》中,引用《百濟本記》的記載「百濟本記為文,其文云:大歲辛亥三月,軍行至於安羅,營乞乇城。是月,高麗弒其王安。又聞,日本天皇及太子、皇子倶崩薨,由此而言,辛亥之歲,當廿五年矣」。

關於繼體天皇去世的年齡,《古事記》記載的去世時的年齡是約40歲,《日本書紀》則記載為82歲的長壽年齡。

出身的爭議

二戰後,將繼體天皇視為現在的日本皇室之祖的新王朝論開始盛行。關於繼體天皇與之前的大和朝廷的血緣關係,直到現在仍處於爭議當中。

據《古事記》、《日本書紀》的記載,繼體天皇的前任武烈天皇沒有後嗣,因此越前(也有說法是近江)的「應神天皇5世孫」的繼體天皇才被群臣擁立。但是《日本書紀》的皇室譜系圖丟失一巻,失去了原來的正確世系。勉強從《上宮記》的逸文中才得出一份世系信息。但是,圍繞着這種特殊的即位情況,產生了種種爭議。

舊說尊重《古事記》、《日本書紀》的記載,認為繼體天皇是大和朝廷5代以前的旁系遠親、地方上的有力王族。但是,二戰後,對歷史研究的政治力控制減少,特別是關於天皇的自由研究成為可能。在歷史學界開始提倡繼體天皇是與之前的大和朝廷無血緣關係的「新王朝的始祖(初代大王)」說。(水野祐「三王朝交替說」)

根據這種說法,所謂的天皇萬世一系的說法被否定,自出身不明的第26代繼體天皇起,開始了大和朝廷新的大王家族。這種學說中,有的還更進一步的認為繼體天皇無視近江的王族旁支(從皇族降為臣籍而產生的家族)息長氏,依靠武力控制了大和朝廷,篡奪了王位。

近年來,也盛行5世紀的大和朝廷的大王,不是特定的世襲王朝的說法。繼體天皇之前的大和朝廷是各個地區豪族的聯合政權,大王由各地區的豪族每隔一段時間選舉產生,並不清楚大王的祖先是什麼人。武光誠認為:繼體天皇之前的大王是從很多的有力豪族中產生的,武烈天皇等原來的天皇世系並不真實存在,關於應神天皇的真實存在與否,也有很多種說法,不能確定。

然而,進入1980年代後,指出記載繼體天皇出身的《上宮記》的成文有可能可以追溯到推古朝。因此,旁系王族說再次得到支持。即記載《上宮記》逸文的《釋日本紀》中的「上宮記曰一傳」所記述的:《上宮記》的作者引用了別的史料。雖然《上宮記》的真偽不明,但是其是根據更古老的史料而記載了大和朝廷世系。

即使採用繼體新王朝說,現在的日本皇室也自繼體天皇以來,保持了由男系繼承的一千五百年歷史,是世界上最長的王朝。

家庭與世系

后妃

皇后:手白香皇女(雄略天皇的孫女、仁賢天皇的女兒、武烈天皇的姐妹手白香皇女。繼體天皇在入主大和之前在越前就有不只一個妃子及很多的兒子,但是即位後娶了前任武烈天皇的姐妹為正式的皇后。這是政治婚姻,繼體天皇將有着直系正統血脈的前任天皇的妹妹立為皇后,謀求與武烈天皇系融和的同時,以一種類似入贅的方式宣示其王位的正當性。)

妃:目子媛(尾張連草香之女)

妃:稚子媛(三尾角折君之妹)

妃:廣媛(坂田大跨王之女)

妃:麻績娘子息長真手王之女)

妃:關媛(茨田連小望之女)

妃:倭媛(三尾君堅楲之女)

妃:荑媛(和珥臣河內之女)

子女

欽明天皇(即天國排開廣庭尊,儘管繼體天皇有很多的兒子,但是嫡子仍然是與手白香皇女所生的欽明天皇。)

安閒天皇(即勾大兄皇子,目子媛之子)

宣化天皇(即檜隈高田皇子,目子媛之子)

大郎皇子(稚子媛之子)

出雲皇女(稚子媛之女)

神前皇女(廣媛之女)

茨田皇女(廣媛之女)

馬來田皇女(廣媛之女)

豆角皇女(麻績娘子之女)

茨田大娘皇女(關媛之女)

白坂活日姫皇女(關媛之女)

小野稚娘皇女(關媛之女)

大郎子皇女(倭媛之女)

椀子皇子(倭媛之子,三國氏之祖)

耳皇子(倭媛之子)

赤姫皇女(倭媛之女)

稚綾姫皇女(荑媛之女)

円娘皇女(荑媛之女)

厚皇子(荑媛之子)

世系

據《日本書紀》的記載:繼體天皇是應神天皇5世孫(曾孫之孫),父親是彥主人王、母親是垂仁天皇7世孫振媛。但是,從應神天皇到繼體天皇之間的4代世系,《日本書紀》沒有記載。

勉強從鎌倉時代釋日本紀》所引用的《上宮記》逸文才得出一份世系信息。這份資料中記載:凡牟都和希王(應神天皇)─若野毛二俁王─大郎子(意富富等王)─乎非王─污斯王(彥主人王)─乎富等大公王(繼體天皇)。

據近年來黛弘道的研究指出,《上宮記》可能是推古朝的遺文,關於其內容的真實性和繼體天皇真實的血統,和前文所述的幾種說法有分歧,認為在原帝紀的編纂(欽明朝?)的同時,也編纂了世系傳承。

相關影片

歴代天皇ゆっくり解説 第二十六回 継體天皇

日本天皇

第一系

神武天皇 ( 前660-前585) ▪ 綏靖天皇 ( 前581-前549) ▪ 安寧天皇 ( 前549-前511) ▪ 懿德天皇 ( 前510-前477)

孝昭天皇 ( 前475-前393) ▪ 孝安天皇 ( 前392-前291) ▪ 孝靈天皇 ( 前290-前215) ▪ 孝元天皇 ( 前214-前158)

開化天皇 ( 前158-前98) ▪ 崇神天皇 ( 前97-前30) ▪ 垂仁天皇 ( 前29-1970) ▪ 景行天皇 ( 1971-130)

成務天皇 ( 131-190) ▪ 仲哀天皇 ( 192-200) ▪ 應神天皇 ( 270-310) ▪ 仁德天皇 ( 313-399)

履中天皇 ( 400-405) ▪ 反正天皇 ( 406-410) ▪ 允恭天皇 ( 412-453) ▪ 安康天皇 ( 453-456)

雄略天皇 ( 456-479) ▪ 清寧天皇 ( 480-484) ▪ 顯宗天皇 ( 485-487) ▪ 仁賢天皇 ( 488-498)

武烈天皇 ( 498-507) ▪ 繼體天皇 ( 507-531) ▪ 安閒天皇 ( 531-535) ▪ 宣化天皇 ( 535-539)

欽明天皇 ( 539-571) ▪ 敏達天皇 ( 572-585) ▪ 用明天皇 ( 585-587) ▪ 崇峻天皇 ( 587-592)

推古天皇 ( 592-628)

第二系

舒明天皇 ( 629-641) ▪ 皇極天皇 ( 642-645) ▪ 孝德天皇 ( 645-654) ▪ 齊明天皇 ( 655-661)

天智天皇 ( 661-671) ▪ 弘文天皇 ( 671-672) ▪ 天武天皇 ( 673-686) ▪ 持統天皇 ( 686-697)

文武天皇 ( 697-707) ▪ 元明天皇 ( 707-715) ▪ 元正天皇 ( 715-724) ▪ 聖武天皇 ( 724-749)

孝謙天皇 ( 749-758) ▪ 淳仁天皇 ( 758-764) ▪ 稱德天皇 ( 764-770) ▪ 光仁天皇 ( 770-781)

桓武天皇 ( 781-806) ▪ 平城天皇 ( 806-809) ▪ 嵯峨天皇 ( 809-823) ▪ 淳和天皇 ( 823-833)

仁明天皇 ( 833-850) ▪ 文德天皇 ( 850-858) ▪ 清和天皇 ( 858-876) ▪ 陽成天皇 ( 876-884)

光孝天皇 ( 884-887) ▪ 宇多天皇 ( 887-897) ▪醍醐天皇 ( 897-930) ▪ 朱雀天皇 ( 930-946)

村上天皇 ( 946-967) ▪ 冷泉天皇 ( 967-969) ▪ 圓融天皇 ( 969-984) ▪ 花山天皇 ( 984-986)

一條天皇 ( 986-1011)

第三系

三條天皇 ( 1011-1016) ▪ 後一條天皇 ( 1016-1036) ▪ 後朱雀天皇 ( 1036-1045) ▪ 後冷泉天皇 ( 1045-1068)

後三條天皇 ( 1068-1072) ▪ 白河天皇 ( 1072-1086) ▪ 堀河天皇 ( 1086-1107) ▪ 鳥羽天皇 ( 1107-1123)

崇德天皇 ( 1123-1141) ▪ 近衛天皇 ( 1141-1155) ▪ 後白河天皇 ( 1155-1158) ▪ 二條天皇 ( 1158-1165)

六條天皇 ( 1165-1168) ▪ 高倉天皇 ( 1168-1180) ▪ 安德天皇 ( 1180-1185) ▪ 後鳥羽天皇 ( 1183-1198)

土御門天皇 ( 1198-1210) ▪順德天皇 ( 1210-1221) ▪ 仲恭天皇 ( 1221-1221) ▪ 後堀河天皇 ( 1221-1232)

四條天皇 ( 1232-1242) ▪ 後嵯峨天皇 ( 1242-1246) ▪ 後深草天皇 ( 1246-1259) ▪ 龜山天皇 ( 1259-1274)

後宇多天皇 ( 1274-1287) ▪ 伏見天皇 ( 1287-1298) ▪ 後伏見天皇 ( 1298-1301) ▪ 後二條天皇 ( 1301-1308)

花園天皇 ( 1308-1318) ▪ 後醍醐天皇 ( 1318-1339) ▪ 後村上天皇 ( 1339-1368) ▪ 長慶天皇 ( 1368-1383)

後龜山天皇 ( 1383-1392) ▪ 光嚴天皇 ( 1331-1333) ▪ 光明天皇 ( 1336-1348) ▪ 崇光天皇 ( 1348-1351)

後光嚴天皇 ( 1352-1371) ▪ 後圓融天皇 ( 1371-1382) ▪ 後小松天皇 ( 1382-1412)

第四系

稱光天皇 ( 1412-1428) ▪ 後花園天皇 ( 1428-1464) ▪ 后土御門天皇 ( 1464-1500) ▪ 後柏原天皇 ( 1500-1526)

後奈良天皇 ( 1526-1557) ▪ 正親町天皇 ( 1557-1586) ▪ 後陽成天皇 ( 1586-1611) ▪ 後水尾天皇 ( 1611-1629)

明正天皇 ( 1629-1643) ▪ 後光明天皇 ( 1643-1654) ▪ 後西天皇 ( 1654-1663) ▪ 靈元天皇 ( 1663-1687)

東山天皇 ( 1687-1709) ▪ 中御門天皇 ( 1709-1735) ▪ 櫻町天皇 ( 1735-1747) ▪ 桃園天皇 ( 1747-1762)

後櫻町天皇 ( 1762-1770) ▪ 後桃園天皇 ( 1770-1779) ▪ 光格天皇 ( 1779-1817) ▪ 仁孝天皇 ( 1817-1846)

孝明天皇 ( 1846-1866) ▪ 明治天皇 ( 1867-1912) ▪ 大正天皇 ( 1912-1926) ▪ 昭和天皇 ( 1926-1989)

明仁天皇 ( 1989-2019) • 德仁天皇(2019--)

參考文獻

  1. 古事記:卷三 .古事記~往古之追慕~
  2. 日本書紀:卷十七繼體紀 .古事記~往古之追慕~
  3. 宇治市教育委員會.継體王朝の謎 うばわれた王権.日本:河出書房新社,1995年
  4. 継體天皇 .財団法人 歴史のみえるまちづくり協會[引用日期2012-07-20]
  5. 水野祐.増訂日本古代王朝史論序說.日本:小宮山書店,1954年
  6. 武光誠.大和朝廷と天皇家.日本:平凡社新書,2003年
  7. 黛弘道.律令國家成立史の研究:継體天皇の系譜について.日本:吉川弘文館,1982年
  8. 本朝皇胤紹運録. 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所藏平松文庫
  9. 黑板勝美.新訂増補國史大系・尊卑分脈.日本:吉川弘文館,19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