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天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孝德天皇 |
---|
|
孝德天皇(596年-654年11月24日),日本第36代天皇(在位:645年7月12日-654年11月24日)。敏達天皇曾孫,皇極天皇之弟。曾因不滿蘇我氏專權,以患足疾為名,不參與政治。與中臣鎌足(藤原鎌足)過往甚密。後與中大兄皇子、中臣鐮足發動乙巳之變,誅滅蘇我入鹿一族後,被擁立即位,並立中大兄皇子為皇太子。[1]
在位期間推行政治、經濟改革,定年號為大化,創日本年號之始;同年遷都難波(今大阪)長柄豐碕宮。646年頒布改新詔書,宣布建立中央集權政治體制,史稱大化革新。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調制。實施新冠位制,設八省百官等。653年與皇太子發生政見對立,皇太子移居飛鳥京跡。654年於難波駕崩。
生平
645年7月10日(皇極天皇4年6月12日)發生乙巳之變。645年7月12日(皇極天皇4年6月14日)皇極天皇意欲讓位於中大兄皇子,中大兄皇子辭讓並推薦輕皇子。輕皇子三度辭讓並推薦古人大兄皇子,古人大兄皇子出家以示辭讓。於是皇極天皇退位(日本史上第一次皇位相讓),輕皇子登壇即位,是為孝德天皇。在此之前輕皇子並沒有被立為太子。孝德天皇向皇極上皇奉上「皇祖母尊」的稱號,冊立中大兄皇子為皇太子,冊立間人皇女為皇后,冊立阿倍小足媛和蘇我乳娘為妃,任命阿倍內麻呂為左大臣、蘇我石川麻呂為右大臣、中臣鐮足為內臣(內大臣的前身)、長年留學大唐的僧旻和高向玄理為國博士(最高國務顧問)。
645年(孝德天皇元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號「大化」,取義於《尚書》中「施教化,大治天下」的意思。高句麗、百濟、新羅的使者訪問日本。孝德天皇召對代行任那貢賦的百濟使者。因為賦稅不足,孝德天皇叱責使者。孝德天皇向尾張國和美濃國課徵供神幣。孝德天皇任命東國等地的國司,命令製成戶籍、檢校田地。孝德天皇在朝廷備鍾一鼎,訴訟遲滯的抗議者可以撞鐘以示抗議。孝德天皇設定良民和奴婢之子的區別方法。孝德天皇簡化對佛教的援助,選定僧旻等10位僧侶為十師。孝德天皇派遣使者向諸國收繳武器。古人大兄皇子企圖謀反。中大兄皇子討伐古人大兄皇子。孝德天皇禁止土地的貸借。孝德天皇遷都於難波長柄豐埼宮。
孝德天皇博覽中國典籍,對古代聖賢的治國之道了解很深,早已立志改革陳腐的政治。646年(大化2年),新年伊始,孝德天皇發布了《改新之詔》,在各個領域進行了制度改革。這些改革,後世稱之為大化改新。
一、廢除了世襲氏姓貴族的稱號臣、連、國造、伴造等,制定新官制和冠位制,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官僚制度。
二、把各級地方官吏的任免權收歸中央。設置了二官、八省、一台的中央官制和國、郡、縣三級地方行政體系。其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號稱「三公」,與唐朝的太師、太傅、太保相當。左、右大臣之下有大納言、少納言、左辨官、右辨官。左辨官掌中務(管修史、天文)、式部(管官吏任免)、治部(管貴族婚娶、對外事務)、民部(管戶籍、民政)四省。右辨官掌兵部(管用兵、治軍)、刑部(管司法、刑罰)、大藏(管財政、利稅)、宮內(管官田、官營手工業)四省。這與唐朝的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等六部極為相似。彈正台,主監察,分設於各郡,正相當於唐朝的御史台,監察各級官吏。地方的國、郡、縣也是參照唐太宗時的道、州(府)、縣三級而設,分別由國司、郡司、里長掌管。
三、廢除皇室和貴族的領地及部民,一律改歸國有,變為公地、公民。與之相應的經濟措施便是效法唐初實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田收授法」,每6年按人口班給口分田一次,6歲以上的男子授田2段,女子為其2/3,私奴婢給良民的1/3,死後歸公。受田人承擔租稅,一如唐朝的租庸調製:租為每段2束2把,庸為每人每年10日,調為每戶交布1丈2尺。
四、改革喪葬制度,禁止皇室、貴族營造大型陵墓,殉葬品也有了嚴格規定。
646年(大化2年),孝德天皇設櫃接受民眾的投書。高句麗、百濟、任那、新羅的使者訪問日本。孝德天皇下詔訓戒東國國司。孝德天皇召對東國的朝集使,責備國司的失政,下訓戒詔。中大兄皇子向孝德天皇進獻自己的私有民和屯倉。孝德天皇對通往京城路上的馬匹飼育的代管進行登記,禁止其中的不當行為。賜予市場的支配者和重要道路的渡守以田地,停止徵收渡資。孝德天皇廢除品部,廢舊職而設百官,公布官位晉升的制度。孝德天皇免除了只有象徵意義的任那貢賦。派遣眾多的隨員隨同遣唐使一起訪問大唐。
647年(大化3年),孝德天皇向皇子、群臣、百姓下詔,實行庸調製。孝德天皇制定七色十三階之冠。新羅派遣金春秋(後來的武烈王)到日本,送回高向玄理等人。金春秋作為人質滯留在日本。
648年(大化4年),孝德天皇向朝鮮半島的三韓派遣學問僧。新羅派遣使者訪問日本。對北方的蝦夷,在越國修築渟足柵、磐舟柵,設置柵戶防備。這是日本史料中第一次出現城柵和柵戶。日本仿大唐的府兵制,建立起」防人制」。京師(今大阪)置五衛府,東國及九州等邊塞重地設置軍、團、防、戍,徵集農民當兵,3年一輪代。其衛府、軍團、防戍的設置以及「民兵合一」的情況,是搬用的隋唐之際的府兵制度。
649年(大化5年),孝德天皇制定冠位十九階,命令高向玄理和僧旻設置八省百官。左大臣阿倍內麻呂去世,孝德天皇出朱雀門哀哭悲嘆。蘇我日向在皇太子中大兄皇子處進其兄右大臣蘇我石川麻呂的讒言。孝德天皇下令出兵抓拿蘇我石川麻呂,蘇我石川麻呂逃逸後不久自殺。孝德天皇以巨勢德多為左大臣、大伴長德為右大臣。孝德天皇派遣三輪色夫和掃部角麻呂訪問新羅。新羅派遣金多遂到日本作人質。
650年(大化6年),穴戶(後來的長門國)國司草壁丑經進獻吉物白雉。孝德天皇舉行觀白雉的儀式,大赦天下,改元白雉,並下令禁止穴戶國放鷹,免除穴戶國3年賦稅。
652年(白雉3年),孝德天皇將僧惠隱請至皇宮大內,講解無量壽經,以沙門惠資為辯論者,沙門1000人作聽眾。孝德天皇下令製造戶籍(日本史上首次)。孝德天皇將日本有名的僧尼都請至皇宮大內,設齋、大施捨、燃明燈。
653年(白雉4年),孝德天皇向大唐派遣遣唐使。一船的大使為吉士長丹、副使為吉士駒。另一船的大使為高田根麻呂、副使為掃守小麻呂。律師道照求取佛法於中國,從玄奘處受經、律、論。
皇太子中大兄皇子向孝德天皇請求遷都倭京(飛鳥)。孝德天皇沒有採納,隨後中大兄皇子和皇極上皇就帶着間人皇后、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移居於倭的飛鳥河邊行宮。公卿大夫、百官中的大半也隨中大兄皇子而去。孝德天皇在怨憤中,產生退位的想法,在山碕營造宮殿,送和歌給間人皇后。
654年(白雉5年),孝德天皇授中臣鐮足以紫冠,增加其封戶。孝德天皇又向大唐派遣遣唐使。押使為高向玄理、大使為河邊麻呂、副使為藥師惠日。孝德天皇病重,皇太子中大兄皇子聽說孝德天皇生病後,和皇極上皇、間人皇后、大海人皇子率領公卿等前往難波宮。
不久,孝德天皇病逝,葬於大阪磯長陵。皇極上皇重祚,是為齊明天皇。
家族成員
曾祖:敏達天皇
祖:押坂彥人大兄皇子
父:茅渟王
母:吉備姬王(欽明天皇之孫女)
妃 :阿倍小足媛(阿倍內麻呂之女)
妃:蘇我乳娘(蘇我石川麻呂之女)
子 :有間皇子(母為阿倍小足媛)
從弟及甥:天智天皇(即中大兄皇子,舒明天皇與皇極天皇之子)
從弟及甥:天武天皇(即大海人皇子,舒明天皇與皇極天皇之子)。
參考文獻
- ↑ 孝德天皇的大化革新 為日本帶來多大的改變?,jap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