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莊浪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莊浪縣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平涼市下屬的一個縣。與之接壤的縣市有:東邊華亭縣,南邊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秦安縣,西邊靜寧縣,北邊隆德縣涇源縣。面積1556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42萬。郵政編碼 744600,縣政府駐水洛鎮。

境內有陳家洞、吳王墳山、關山天池朝那湫等景點,曾獲得「全國梯田模範縣」、「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等稱號。

2019年1月,莊浪縣憑藉莊浪高抬入選2018年—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1]

歷史沿革

莊浪縣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是傳說中伏羲氏、女媧氏的活動區域之一。相傳夏禹把天下劃分為九州,莊浪在夏商時屬「雍州之域」。

西周時期

西周是西戎的遊牧之地,劃在「候服」的範圍;春秋戰國時,仍為西戎所占據。春秋中期,歸秦國版圖。

秦始皇滅六國,莊浪地區一直為秦關中五郡之隴西郡(今甘肅臨洮縣)所轄。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莊浪地區為涼州刺史部(州治隴城,今秦安縣隴城鎮)下的天水郡所轄。縣域分屬天水郡之略陽道(治所今甘肅秦安縣)、街泉縣(治所今甘肅莊浪縣東南之韓店鄉)、成紀縣(治所今甘肅靜寧縣治平鄉)。縣城東北屬安定郡的涇陽縣(治所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轄。王莽篡漢改天水郡為「填戎郡 」,還曾設阿陽郡,莊浪地區又分屬上述兩郡。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改涼州刺史部的天水郡為漢陽郡(今甘肅甘谷縣),廢街泉縣,併入略陽縣,莊浪又分屬略陽縣及阿陽兩縣。漢獻帝初平四年(139年),從漢陽郡中又分置永陽郡,改略陽縣為街亭縣,莊浪地區又分屬永陽郡的阿陽、街亭縣(縣治在今甘肅省莊浪縣東南之韓店鄉)。

三國時期

莊浪縣域屬曹魏雍州管轄。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更永陽郡為廣魏郡(郡治臨渭,今甘肅清水縣西南),又改街亭縣為略陽縣,莊浪在那時屬廣魏郡略陽縣。

西晉泰始年間(265年~274年),又恢復廣魏郡為略陽郡。東晉十六國時,匈奴、氐、羌、鮮卑、羯等「五胡」相繼內遷,戰亂頻繁,民族政權林立。莊浪縣域 全部處於民族政權 之下。

從公元317年到589年的二百年間,大體上先後統治我縣的少數民族政權有前趙、前秦、後秦、北魏、西魏、北周等國。其中,前趙時莊浪屬略陽郡。前秦永興二年(385年),皇帝苻豎置「平涼郡於高平鎮。」

意欲平定涼國,此時莊浪縣北部之一小部分屬涇州平涼郡轄,北部的大部分及南部仍由秦州略陽郡轄。東晉安帝七年、乞伏乾歸更始三年(411年),西秦乞伏乾歸攻後秦南安太守王璟於水洛城,這是莊浪現存地名見於史冊的最早記載。

「水洛」之名在歷史潮流上延續 達1587年之久。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神麝年間,莊浪縣北屬秦州略陽郡 阿陽縣,南屬隴城縣;東屬涇州平涼郡華亭縣。

孝莊王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年),關隴起義軍領袖之一的王慶雲,曾稱帝於略陽郡 的水洛城,爾朱天光平水洛城,擒王慶雲,此段史料見於《北史》。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稱水洛城為水洛亭(亭在當時為地方基層組織也就是現在的村級機構)。

公元543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分別被北齊和北周所代替。莊浪在魏時屬北秦州安陽郡轄;北周改北秦州為交州,莊浪又屬交州安陽郡。隋初行州、郡 、縣三級;開皇三年罷郡,以郡統縣,大約在此時改秦州為天水郡。略陽郡於開皇二年廢郡 為縣,並改縣名為河陽縣;開皇六年又改名為隴城縣。

唐朝時期

唐初莊浪西南屬隴右道秦州(州治成紀,今甘肅秦安縣西北)隴城縣轄,東北屬關內道隴州(州治通渭,今陝西隴縣)華亭縣轄。寶應三年,吐蕃貴族率兵東侵,占有今隴山地區,莊浪也陷入吐蕃之手,時莊浪境內生活着許多的吐蕃部落,唐的地方 行政建置被廢。大中三年(849年),唐政府一度收復莊浪地區,大約30年之後的廣明元年(880年)被又占領。

五代實際上是唐末方鎮政治的繼續和擴大。五代初梁朝時,「岐」為地方割據政權,都鳳翔府,莊浪由其保勝節度使管轄,後唐時莊浪西南由其雄武節度使、東北由彰義節度使兩鎮所轄。後晉時依後唐舊制。後漢時,莊浪西南被吐蕃占領,東北仍屬彰義節度使轄。後周時曾收箸被陷的莊浪地區,仍分屬雄武和彰義兩節度使。北宋一代,莊浪地區一直為秦鳳路的德順軍之隴干縣所轄。這一時期,莊浪是北宋和西夏的邊界地區,又是渭州與秦州的聯絡點,軍事戰略地位較為重要,因而縣域內設有多處軍政性質的城、堡、寨等,如水洛城、通邊寨等。

元代時期

元初,莊浪隸屬陝西行省,在軍事上又隸屬鞏固便宜都總帥府。1227年,元太祖鐵木真南下攻靜寧隆德、莊浪一帶,避暑六盤山,不久死於清水的薩里川,約在這時置莊浪路於南湖鎮,莊浪路是直屬於陝西行省的二級行政單位,但轄地較小,領有今天莊浪縣全部,靜寧以及隆德的一部分。「莊浪」之名從此開始,這是「莊浪」史載的最早記載,也是以「莊浪」命名地方 行政建置的第一次,距今近800年。元成宗大德八年二月改莊浪路為莊浪州,仍為隸屬於省的二級行政區域。因為元制旰隸於省的路、府、州、軍無屬於二級行政單位。

明代時期

明洪武二年(1369年),莊浪由陝西布政使司轄,隸屬鳳翔府,仍稱莊浪州。明洪武八年,降州為縣,改隸靜寧州,屬鞏昌府。嘉靖二十八年又改隸平涼府。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時,在莊浪曾派任過縣知事。加外,明制把戶分為軍、民兩種,以府、州縣領民戶,以衛、所軍戶。時莊浪在以上時期民戶屬鳳翔府,軍戶直屬於陝西都指揮使司,兵備道屬涇分生命備道的平涼衛轄。

清代時期

清代統一全國後,莊浪於1648年歸清,時屬陝西行省。1667年從中分屬甘肅省,莊浪又屬甘肅省行省。史載,1778年裁莊浪歸併隆德縣。莊浪縣歸併隆德縣後,在莊浪縣治地設莊浪鄉,由隆德縣丞駐莊浪鄉(今莊浪南湖鎮)。

建國前

公元1913年復置莊浪縣,隸屬涇原道。1927年廢道直隸於此。1935年設甘肅省第二督察專員公署於平涼,管轄莊浪。

1949年8月4日,莊浪解放後,成立了莊浪縣人民政府,屬平涼專區,1950年5月25 日由平涼專區歸天水專區。1956年1月又由天水專區劃歸平涼專區。

1958年12月20日撤銷莊浪縣併入靜寧縣,1961年12月又恢復莊浪縣,仍屬平涼專區,1970年專區改地區。 2002年9月。地區改市。莊浪縣屬平涼市至今未變[2]

人口民族

2017年,全縣戶籍總人口452562人,其中農村人口355387人。根據全省1%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反饋,2017年末全縣常住人口為38.44萬人。

莊浪縣民族以漢族為主,有回族蒙古族滿族藏族彝族維吾爾族苗族等少數民族。

地理環境

莊浪縣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境內群山起伏,地勢東高西低,六盤山聳峙於東,余脈分六支迴環盤互,貫穿全境。基岩山地和丘陵溝壑占總面積的93.5%,境內海拔高度在1405 -2857米之間,植被屬森林草原向半乾旱過渡類型。

莊浪位於甘肅省中部,六盤山西麓,東鄰華亭縣,西依靜寧縣,北與寧夏隆德縣涇源縣毗鄰,南和張家川、秦安縣接壤。東西長56.37公里,南北寬46.60公里,總面積1553.14平方公里(2013年)。

縣境處於新生代以來地殼運動比較活躍的構造地區。喜馬拉雅新構造運動中,隆起六盤山山脈,東北部成為基岩裸露的高山區,受孟家台(華亭縣)至上店(鄭河鄉)斷層控制,西南部成為低山丘陵區,低構成現代地貌骨架。後經線狀侵蝕,切割成千溝萬壑,河谷、丘陵、高山相間。東北高,西南低群山層巒。最高峰桃木山海拔高度2875米,最低處葫蘆河下游張家大灣1045米,相對高度1452米。

縣境屬大陸性季風氣候。縣境內南北氣溫差異大,年平均氣溫7.9℃;降雨偏少,年均降雨量為547.8毫米;光熱資源豐富,年均日照時為2179小時。

自然資源

境內資源豐富,已發現、石灰石等礦藏帶9處,洋芋、林果、亞麻、草編、蔬菜、藥材、小雜糧、山野菜等自然資源開發前景相當廣闊。全縣擁有勞動力資源21萬人,具有搶占勞動力密集型市場的明顯優勢。

主要農作物有冬小麥玉米、洋芋,是隴東洋芋、果品、胡麻蕎麥蠶豆、中藥材的重要產區,縣城以西洛河兩岸,盛產果菜,素有「瓜果之鄉」美譽,以小尾寒羊為主的畜牧業生產日益發展壯大。

有110千伏和35千伏變電站6處,電力供應比較充足。莊浪縣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探明儲量2億多噸的優質石灰石和銅、鉛、鋅等金屬礦產可開採利用,年產優質亞麻原莖2萬噸,年產商品洋芋30萬噸,是隴東胡麻、蕎麥、蠶豆白雲豆胡椒的主要產區之一,大黃柴胡黨參甘草冬花杜仲等40多種名貴藥材進入全國大部分藥村市場;乾旱是指長期無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壞而減產的氣象災害。莊浪年均降雨量489毫米。

截至2013年,莊浪縣共有耕地91.66萬畝,農業人均占有耕地2.19畝。

截至2013年,莊浪縣已發現石灰石等礦藏帶9處,探明儲量2億多噸的優質石灰石和銅、鉛、鋅等金屬礦產。

旅遊資源

文物古蹟

1986年9月1日一1987年10月,在省、地文物部門的統一部署下,莊浪縣文化館文物工作者與鄉鎮配合進行全面普查,記錄古遺址347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3處、仰韶文化34處、齊家文化168處、仰韶齊家文化共存21處、秦漢27處、唐宋32處、元明10處,城堡31處,漢、宋、明烽隧21處),古墓葬52處(漢墓群20處、漢墓23處、宋金墓7處、元墓2處),古建築8處(廟宇5處、民居2處,戲樓1處),石窟寺11處,石刻13處、其他10處。經過鑑定、篩選,建檔601處,其中古文化遺址447處,古墓葬94處,古建築6處,石窟寺17處,石刻14處,其他23處。  

民國時,莊浪縣民眾教育館收集有鐵盔、鐵甲陶器文物數件,後散失。建國後,文物徵集、收藏工作由縣文化館負責,定人專管。1988年設縣博物館,專門從事文化遺址管理與文物收藏、研究工作。經多年收集,館藏豐富。1990年底,藏有各類文物3907件,其中玉器32件、銅器421件、陶器2169件、瓷器264件、書畫32件、其它989件。經專家鑑定,有珍品文物30種35件。

紫荊山

紫荊山,平地突兀於莊浪縣城之中,因山陰遍植紫荊樹而得名。歷為山城開勝,1986年被縣政府闢為公園[3]。紫荊山遊覽區面積1.5平方米,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本,山勢玲瓏剔透,雄渾壯觀,環境幽雅,令人陶醉。「洛河橫煙」、「紫荊香靄」等景觀及其玉虛宮、十王殿、文昌樓、關帝廟、顯聖閣、藥王洞等十多處見於史籍志書的名勝古蹟,使紫荊山久負盛名,遊客絡繹不絕。

紫荊山寺觀,始為儒、釋、道三家活動場所,在1700多年的歷史中,歷代不斷修葺增建,成為隴上頗負盛名的道觀寺院、北宋慶曆三年,劉滬將軍收復水洛城,曾住紫荊山玉虛宮、修廟建塔。清乾隆十年,靜寧州牧王火亘設義學于山,後稱「道南書院」。建國初,尚存三院五殿、兩樓一閣,洞、寺、宮、祠四處,鐵塔兩座,鐵鐘一口,歷代雕塑壁畫甚多。明、清之際,隴上名士趙時春孫慶伯等留下了大量詩詞,鉻碑刻石,縱情吟詠紫荊山的秀美雄奇。

1986年5月胡耀邦同志視察西北途經莊浪,欣然揮毫題寫「紫荊山」橫幅。1989年3月原中共甘肅省委書記李子奇來莊浪檢查工作題寫「紫荊山公園」門匾,從而更加激發了莊浪人民修復紫荊山的熱情,紛紛解囊捐資,籌集資金近百萬元,修復古建築十餘座,建成頭門牌樓、公園中門、吳介吳磷紀念館、三清殿等四座大型建築。規劃中的山體生態園林建設、紫荊文化碑林建設及背山二郎山綠化工程逐步開工。

雲崖寺國家級森林公園

雲崖寺:雲崖寺是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莊浪縣東部。西距縣城25公里。在歷史上曾與崆峒山麥積山仙人崖等勝地齊名。雲崖寺以山崖懸空如雲而得名,以北魏石窟群而聞名。雲崖寺開創於北魏,後經北周、金、元、明、清歷代擴建,已形成八寺、三洞、一灣、一潭的奇觀異景,是古絲綢之路的驛站。

公園內山色秀美,奇峰高突、密林遍布、小溪清幽、窟龕星布、雀舞鶯啼、處處飛紅流翠,滿目怪石林立。總面積達14891公頃,主要樹種有華山松油松落葉松紅樺白樺山楊青岡梅樹等。主要動物有金錢豹鹿野豬紅腹錦雞環頸雉等國家級保護動物。

公園位於海拔1402-2875米的關山之上,山崖懸空,層戀疊嶂,落水凝碧,是天然的旅遊勝地。主峰分東、西、南、北四台,其峰秀拔,其壁如削。其中北台由筆架山、棋盤峰、神仙桌等五峰匯集而成,與雲崖主峰合成一幅「五老觀太極」的圖畫,意趣盎然。西峙羅漢崖,起伏多變,壘壘怪石似羅漢排坐。

自北魏以來1600多年的歷史中,歷代能工巧匠在雲崖寺主峰長約300米、高約80米的懸崖峭壁上修築了眾多精巧玲瓏的懸閣危樓,雕鑿了無數風格迥異的洞窟佛像、尤以白雲洞窟群中的「五方佛洞」之彩雕泥塑最為精美、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集大成者,對中國晚期石窟佛教藝術的研究有着極為重要的史學和藝術價植。

以雲崖寺為中心向外輻射,依次有竹林寺大寺西寺喬陽寺金瓦寺佛溝寺、三教洞、羅漢洞、紅崖寺等10多個洞窟群遍布於廣闊的林海。在廣約23萬畝的林海之中、白樺、松柏、灌木、竹子等20多種林木聯綴成茂密的森林;黨參大黃丹皮等300多種名貴藥材埋藏地下;金錢豹梅花鹿錦雞等30多種珍禽異獸出沒於林莽之中。被林海掩映的奇峰秀嶺,以岩、石灰岩等混合形成複雜的地質構造和獨特的丹霞地貌,顯示着大自然神奇造化的綽越風姿。

雲崖寺是絲綢古道旅遊線上一顆璀燦的明珠,它以其獨具魅力的旅遊資源,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日新月異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成為莊浪旅遊開發的一塊熱土。

關山天池朝那湫:關山天池朝那湫,位處甘肅莊浪縣鄭河鄉上寨村東北湫頭山(為天山山脈)巔,海拔2535米,距縣城30公里,屬渭河發源地之一。因其處於朝那湫故古地,故名朝湫。朝那湫湖泊「廣五十五畝六分,由前後兩湫組成,簸箕形,幽深莫測,湫水澄清,不染塵穢。

前湫狀若臥蠶,各夏早澇有可增損,四周青黛環拱,綠草茵茵;後湫形似彎月,湫內遍生紅色水草,猶如胭脂溶入其中。夏秋之際,湫內青波蕩漾,落日溶急,湫畔牛羊遍野,牧笛悠揚,極富詩性畫意。」湫池源遠流長,曾有種種傳說。一傳是「靈地」,相傳王母娘娘曾在湫池裡沐浴過;又一傳是「種家」,因湫水「喧潮則興雲雨」。

民間則傳說這裡是涇河老龍被斬的地方,至今峽谷中尚有滲滴暗紅色水珠的「新龍台」。據《史記》記載,戰國時秦國在朝那湫立祠,祭祀商朝大臣巫威,祈求巫威大神助秦克楚。如今朝那湫仍以她古老的歷史淵源和婀娜的風姿儀態令人神往。

陳家洞

陳家洞石窟又名龍眼山石窟,是利用天然崖坎,以石條、土坯砌牆建洞而成,窟群分布在長100米,高60米的峽谷北岸崖壁上,距地面2-4米,現存大小不等的洞窟9座,清代至民國間石碑5通,題記兩則。洞窟外一崖壁上,鐫刻有北魏浮雕造像三尊,是我縣保存最完好、最具藝術文物價值的北魏石刻藝術精品。造像風格和南石窟寺有很多相似之處,是典型的北魏晚期風格,在隴東地區的石窟中很罕見。此外,石窟峽谷中的石台上,有一高8米的六角七級空心樓閣式磚木結構唐代殘塔,其風格和西峰肖金塔、西安大雁塔的建造風格類似。陳家洞景區植被良好,森林總面積7727公頃,是考古、旅遊產、避暑的勝地。

水上公園

位於縣城南、北洛河的交匯處。占地312畝,由三個主體人工湖組成,包括雲思亭、湖心亭、柳岸鈞荷、觀景台、親水台、曲橋、休憩亭、湖心島廣場、假山滴水、長堤松影等景觀。公園利用有限的空間,發揮獨特的園林藝術,將自然與人工景致巧妙的融為一體,建築布局疏落相宜,構思精巧,風格清新、秀雅、自然。水上公園和劉滬將軍紀念館、田徑場、體育訓練館、萬人露天燈光球以及南北濱河公園一起構成了縣城洛河風情線,是城區人民運動健身、休閒、娛樂的主要場所。

特色產品

竹編

竹編是用山里毛竹或箭竹編造生產生活用具的工藝。主要產品有竹蓆背斗篩子笸籮竹籠書籠花桶花籃、螞蚱籠等實用品和小工藝品。竹編在西北因原料缺乏較少見。但莊浪靠近關山的永寧、鄭河、韓店、南坪、盤安等鄉鎮民間藝人以竹編為業,常年生產。產品除省內銷售外,主要遠銷陝西、寧夏、內蒙、新疆等地,年產值近百萬元。

毛筆

莊浪毛筆產品工藝精細,用料考究,選用江蘇南通優質羊毫與六盤山野生動物毛配製而成。筆峰尖、圓、健,凝聚不破,富於彈性。有龍騰虎躍、白鵝、提斗、辛五、銀龍、七紫、三羊等十一個品種,大、中、小二十三種規格。因莊浪毛筆曾在《秦俑杯》國際書畫大獎賽中榮獲金獎,從而一度聲名鵲起,成為中國毛筆家族中的領銜高魁,書畫毛筆暢銷甘肅寧夏陝西北京等地。

草編

草編是用小麥杆掐成草辮、或用玉米棒皮擰成繩、或用麥杆混合編織成生活用具的工藝。主要產品有草帽草蓋提籃方籃座墊腰墊枕頭草鞋、各種墊子、掛件、玩具等,如配上各種顏色編織小生活用具更精美,更好看草編是莊浪主要副業之一,可以說「家家是工廠,人人是工人」。產品除省內銷售外,主要遠銷新疆、內蒙、河北、河南等地,年收入過百萬元。

馬尾荷包

荷包,俗稱秫絀,是一種民間傳統工藝品,用絲綢刺繡、縫製而成。通常模擬十二生肖、花鳥蟲魚、日常用品形狀,吊上彩色裝飾穗,內裝香草和雄黃,供兒童過端午節時佩帶,其散發的香味可驅蛇逐蟲。在普通荷包外層罩上一層用馬尾絲織成圖案的網子,就是馬尾荷包。馬尾荷包是莊浪地方特色工藝品,製作工序複雜,工藝精細,大方美觀,有很強的裝飾性和收藏價值,是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平涼市政府指定為首批全市旅遊紀念品[4]

特色小吃

細長面

加工精細,是莊浪人招待親友的上等飯。一般選用優粉加淡鹽或淡鹼水調合,反覆搓揉後,擀成薄薄的面張,摺疊起來,用刀切細如棉線,長1米餘入鍋煮熟,加澆臊子湯者,稱為「臊子麵」,稱為「酸湯麵」。製作臊子湯頗為講究,先用大油熗好辣椒,蘿蔔丁、豆腐丁、黃花菜節、木耳、熟油爆炒,加各種佐料,加水成湯,再放入油潑辣子,顏色鮮紅,又稱紅湯。此種麵條以細長而富有筋力見功。

洋芋攪團

做攪團可是件頂費力氣的活兒。先得把洋芋用清水煮熟,剝去粗皮,晾在案上,待僅存餘溫時,便倒進特製的木槽之中,先用木錘慢慢地揉,到洋芋成糊狀時再舉錘猛砸,直至成為一團瑩瑩放光、韌柔如膠的模樣,才算做成了攪團。

麵皮和涼粉

麵皮涼粉是深受男女老少喜愛的兩種小吃。過去,在清風所住的村莊,經常能聽到換麵皮和涼粉的叫賣聲,他們挑着麵皮涼粉和調料,走村竄巷,聽到叫賣聲後,村裡的婦女就會端上一小盆小麥換上一塊涼粉或幾張麵皮,有的乾脆帶着孩子圍坐在涼粉擔旁邊吃走來。吃過之後,等換面涼粉的人出村了,她們還會擠在一起談論,哪個村的涼粉好吃,哪個換麵皮的人乾淨。

漿水面

先要製作漿水,把芹萊或箭杆白萊蓮花萊投入麵湯,加上漿水酵子,盛入缸內放在溫暖處發酵三天,即可製成清酸可口的漿水。它含有多種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熱,增進食慾,為夏令佳品。手工麵條煮熟後,涼開水浸過盛人碗內,加入漿水,澆上熗過的油蔥花,撒上芫荽末,即成漿水面。三伏盛暑食之,不僅能解除疲勞,恢復體力,且對高皿壓、腸胃病有一定療效。

涼粉壺

涼粉壺是把米玉面小麥面灑入沸水中,邊灑邊攪,直到變成稠糊狀為止,然後把糊盛入底下有孔的器皿中,用大勺在器皿中擠壓糊,使它從孔中掉進涼水盆中。這時原來糊狀物變成了小魚形狀的鍋走(音)。最後盛進碗中,澆上已經做好的鹵,加入辣椒油、醋等調料。吃走來滑溜爽口,味美無比。

甜醅

甜醅:將莜麥或青稞(去外皮)簸淨,清水洗去雜質,入鍋煮熟(表層開口),瀝出涼冷,加入甜醅曲和勻,裝進壇中密封,保持恆溫(15℃上下),經3~5天發酵,開壇食用,醇香、清涼、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則壯身暖胃。

暖鍋

莊浪暖鍋歷史悠久,起初來源於農村民間各類大型聚會和宴席,或叫鍋子。主要以豆腐、細粉條土豆蘿蔔、鮮磨菇黃花菜等原料組成。製作時先將精心烹製的湯料置入特製器具「暖鍋」中,然後根據顧客不同口味,把以上熟料或半熟料放入其中,用木炭點火煨燉,鍋開後即可食用,味美醇香。尤其在冬季食用,更會讓人感到家的溫馨,如今已發展為宴客首選的莊浪縣主要特色菜之一。

饊飯

就是把玉米面灑入沸水中,邊灑邊攪,做成稠糊狀,然後配上蔥花熗炒過的酸菜或醃鹹菜就着吃。小時候,一到冬天,早飯十頓有七頓是饊飯,而且還是玉米面的,都有點吃怕了。如今,生活好了,這次回家,我對母親說要吃頓饊飯,母親說,家裡沒有玉米,吃白面的吧,白面細,比玉米面的好吃。看來,童年苦難的生活在不經然間變成了記憶,從峽口中呼嘯而來的北風夾着雪花,落在黃土高原上的院子裡,屋裡家人們擠在熱炕頭,每人手裡端着一碗黃澄澄的玉米面饊飯,上面澆着媽媽深秋醃的酸菜,還有幾段油炸過的干辣椒。

歷史名人

王旭國王恭馬正槐張金振(拾金不昧類);劉文煥、趙氏、李小龍、李東海(捨己救人類)

郭氏、柳氏、韓玉梅、柳潤月(敬老愛幼類); 王沼、李仰楠、毛定原(捐資興學類)

柳之可、楊復振、席儒珍杜純修(扶危濟困類);吳玠、吳璘(保家衛國類)

城市榮譽

2018年6月12日,農業農村部確定「2018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莊浪縣入選。

2019年1月,莊浪縣憑藉莊浪高抬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5]

視頻

莊浪縣 相關視頻

莊浪一中2020屆高考誓師勵志大會
莊浪縣廣播電視台新聞
莊浪縣組織觀看《榜樣4》專題節目
莊浪21個家庭農場獲得市級示範的公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