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麵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麵皮為漢族特色小吃之一,多使用小麥麵粉製作,也有米粉或其它澱粉製作的。

一般涼拌食用(部分地區有炒麵皮),種類繁多,製作方法各異,調拌也各具特色,[1]口味不同。主要有漢中麵皮、蕭縣麵皮、岐山擀麵皮秦鎮米皮等。

麵皮歷史久

遠,麵皮傳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麵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

名稱

中國麵皮種類繁多,做法各異,調拌時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這裡,僅舉出幾種。[2]

秦鎮米皮以大米粉為原料製成,因產於戶縣的秦鎮,也叫秦鎮米皮。製作時把大米粉調節為糊狀,平鋪在多層竹蒸籠內,旺火蒸熟。吃時,用近一米長、20多厘米寬的大鍘刀鍘成細絲。加入輔料青菜、小豆芽等,調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調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里香。

漢中麵皮因產地於漢中地區而得名。將大米淘淨,浸泡後磨成漿,然後以特製的麵皮鍋刷上油,舀適量米漿倒入,置滾水中,稍蒸便熟。趁熱食用,加入調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岐山擀麵皮岐山縣製作的最佳。製作時,只要先將小麥粉洗出麵筋,再把澱粉擀成薄餅,最後上蒸籠蒸製。製成涼皮既軟又粘。而調料以岐山當地釀製的糧食醋和辣椒油為主,輔以洗出的麵筋絲,在一小鐵鍋內拌合均勻,盛盤而饗客,其口味主要特點是酸、辣、香。

除以上幾種外,陝西還有扶風的烙麵皮,漢中的魔芋涼皮黑米麵皮,陝北的綠豆涼皮等等。

原料編

麵皮因原料不同可分為:麵皮、米皮、黑米皮、魔芋皮、醋粉皮等多種。因製作方法不同又分為蒸麵皮、擀麵皮、烙麵皮等。涼皮吃法多樣,可涼拌、可熱調、還可如炒麵般炒着吃,但主要還是涼拌着吃。涼皮初時屬夏令食品,但已經變為四季咸宜。

做法

涼皮品種多樣,各地叫法也有差別,做法上差異很大,每一種有每一種的特點,每一種也有每一種的特色。在詳說各種涼皮的特色之前,先介紹一種專門用來蒸製涼皮的工具——涼皮鑼。皮子羅是用白鐵皮製成,圓形的,一圈有三到五厘米高的邊,有大有小,家裡自用的一般不大,直徑約二三十厘米,若是開店用的鑼就大多了,直徑可達50厘米。使用時,每往鑼里倒麵糊前要先在鑼中抹一層食油,用完之後,將鑼洗淨涼干,再給鑼里均勻地抹一層油,以防生鏽。一般家裡都會準備兩個以上的涼皮鑼,在做涼皮時可以倒換着用。

種類

蕭縣麵皮

蕭縣麵皮,是蕭縣著名特產,安徽省區域性代表美食,在安徽蕭縣大街小巷均可看見它的身影,主要特點有卷、調兩種。蕭縣麵皮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點,在蕭縣大街小巷均可看見它的身影。現流行於我國尤其是淮海地區,現流行於全國各地。

蕭縣麵皮製作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將小麥面水放進面鑼中蒸製成麵皮,加入秘制辣椒油、黃瓜絲、甜榨菜、麵筋卷、綠豆芽或調製而成。蕭縣麵皮具有皮薄、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點。

秦鎮米皮

秦鎮米皮因出自戶縣秦渡鎮而得名。秦渡鎮,是陝西關中著名的歷史名鎮。《古今圖書集成》記載:「秦渡即古豐地,灃水之西岸,豐舊城在焉」,此鎮又被稱為「周豐宮」,鎮北五里處有「周文王靈台」。公元401年,後秦皇帝姚興從西域迎來天竺高僧鳩摩羅什到戶縣草堂寺譯經,在附近的灃河段設渡口,並於渡口處設置秦渡鎮,隨後逐漸成為交通及商業重鎮,已有1600多年。秦鎮米皮以大米粉為原料製成,因產於戶縣的秦鎮,也叫戶縣米皮。製作時把大米粉調節為糊狀,平鋪在多層竹蒸籠內,旺火蒸熟。吃是,用近一米長、20多厘米寬的大鍘刀鍘成細絲,加入輔料青菜、小豆芽等,調入佐料,好的口位全在辣椒油上,調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里香。

秦鎮米皮用產於秦嶺北麓、灃河西岸的稻穀製作,色白、光潤、皮薄、細軟、柔韌,吃起來酸、辣、筋、爽、涼,別有一番風味。做秦鎮米皮先要泡米,把大米洗淨,泡入水中,大約泡一個晚上,然後將泡過的大米再加兩倍的水和在一起,用石磨磨成米漿,已不再用石磨,改為打漿機打漿。漿打成後,要測一下濃度,方法很簡單,用木勺舀一勺打好的漿,提起來慢慢倒下,漿汁呈線狀又不會斷就可以了。

秦鎮米皮用蒸的方法,一口大鍋,很大的蒸籠,很多層籠屜,鋪上細密的白蒸布,把米漿勻勻地倒在蒸布上,一層一層地架上去,一次可架十多層籠屜,一般蒸五分鐘就熟了。切秦鎮米皮的方法很獨特,具有觀賞性,砧板上先要鋪一塊白布,將米皮鋪在白布上,用大鍘刀密密地切過去,看上去只見鍘刀把在師傅手中上下起落,鍘刀另一頭在砧板上輕輕移動,這套動作叫作「鳳點頭」。

秦鎮米皮的輔料主要是黃豆芽和小芹菜。調料也比較少,鹽、醋、味精、辣椒油,不放蒜,不放醬油。其中的辣椒油則是特製的,可以說,秦鎮米皮最具特色的就是這辣椒油。辣椒要選上等的秦椒,涼成干辣角,連辣椒籽一起碾成辣椒麵,放入精製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佐料,用文火直熬到香味飄逸,紅中透亮。這一招說起來容易,真做起來就不那麼簡單了,可以說,秦鎮的米皮師傅把熬辣椒油視作一種絕技,也是一種秘技。一般人想學到手還真得下點功夫不行。

調米皮時講究鹽要重、醋要輕,也就是說多鹽少醋,一般調時先往碗裡放約四分之三的米皮,加入鹽、醋、味精,然後用其餘的四分之一米皮,在辣椒油碗裡蘸一下,讓米皮掛上辣油,若吃辣椒重的人,可以多蘸幾下。調好的米皮根根都是紅紅的,吃完後碗底不剩一點兒湯汁。有的人吃秦鎮米皮時,讓師傅多放醋,其實,醋一多就失去了秦鎮米皮真正的味道了。

漢中麵皮

漢中麵皮,是漢中地區著名的地方特色小吃。漢中麵皮相傳始於秦漢,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後磨成米漿,上籠蒸成薄皮兒,趁熱抹上菜籽油,切成條狀,依個人口味調入油辣子、味精、精鹽、醋、醬油、蒜泥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當地多熱食,稱熱麵皮),亦可置於通風處降溫後涼拌(當地稱冷麵皮或涼麵皮)。配菜主要有豆芽、土豆絲、芹菜、菠菜等,口感軟糯,香辣可口。不需即時食用時還可以晾乾油炸後食用,還有炒、燴等吃法。

漢中麵皮一般主要採用米漿為原料,偶爾也有以小麥麵粉調漿(當地稱「面麵皮」)或在米漿、麵漿中混以其它澱粉製作的,未加「面」字前置區別的漢中麵皮一般均為米漿製作。外地人多稱「米皮」或「涼皮」,但在漢中從來無「涼皮」或「米皮」一說,區分食用方法則稱「熱麵皮」和「冷麵皮」,小麥麵粉製作的需強調為「面麵皮」。

陝西關中、河南等地涼皮一般是用麵粉洗出麵筋後製作,和漢中麵皮則為米制,在口感上漢中麵皮更軟糯,關中、河南等地的涼皮更有韌勁兒,且一般都配有麵筋同食。此外,漢中麵皮對辣椒(油辣子)更為講究一些,且熱食只在當地流行,最受歡迎的吃法也是熱食。

製作方法

漢中麵皮是以當地盛產的優質大米為原料,提前將大米淘淨,浸泡後磨成漿,然後以特製的麵皮鍋鍋刷上油,舀適量米漿倒入,置滾水中,稍蒸便熟。提出麵皮鍋鍋,涼水中隔水略浸,以筷頭順鍋沿一旋,反扣,一張雪白柔軟的麵皮子便成了。家庭多用此法。涼水中隔水略浸是為了麵皮同鍋分離,如無粘連,也可不用。

用蒸籠蒸時一次可製作出多張麵皮,舀適量米漿分別倒入每層屜布,攤平,疊放好蒸籠,旺火一般2-3分鐘即熟。麵皮店多用此法。

將麵皮抹上少許熟油防粘連,疊折後用刀切成條狀。熱麵皮現蒸現切現調現吃,一般切得較寬。涼食時切得較細。

岐山擀麵皮

岐山縣的擀麵皮製作的最佳。製作時,將小麥粉洗出麵筋,把澱粉擀成薄餅,上蒸籠蒸製。製成涼皮既軟又粘。調料以岐山當地釀製的糧食醋和辣椒油為主,輔以洗出的麵筋絲,在一小鐵鍋內拌合均勻,盛盤而饗客,其口位主要特點是酸、辣、香。

岐山麵皮 又稱「釀皮」、「涼皮」、「御京粉」,廣見於西府各縣城鄉。岐山麵皮以「白、薄、光、軟、勁、香」聞名,現已成為城鄉人民的經濟小吃。相傳清康熙年間,岐山城北八畝溝村民王同仁在清宮御膳房專做麵皮,因用麵粉製作,又是京城御膳,故稱「御京粉」。王同仁年老還鄉後,專事經營麵皮小吃,傳徒授藝(限本村之人)。同(治)光(緒)以後,麵皮製作逐漸傳播關中,成為寶雞名吃。麵皮製作,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味講究。須選用優質小麥麵粉,加水合成塊團,經揉搓、洗滌、過羅、沉澱、取清、串片、擀皮、抹油、上蒸、風涼、碼齊等12道工序方成。食用時,切成寬、細條狀,調以鹽水、陳醋、辣椒油即可。

岐山擀麵皮做法如下:首先要準備一個大鍋。把適量的麵粉倒入鍋內,按1:3比例添入涼水。接着就要看看你的體力和耐力了——長時間地用力揉面,直至把面揉成稀泥狀為止。接着又是體力活:擀麵。從揉好的麵團上揪下一塊,盡力地擀(一般是最後擀成圓形),直到將其擀成2-3毫米的薄片。全部擀好以後就可上鍋蒸。一般當麵皮變成透明狀就可以了。

寶雞扶風烙麵皮

扶風烙麵皮也分兩種,一種烙好了蒸,另一種蒸好了再烙,相比較蒸好了再烙的吃起來更筋道,烙麵皮外焦里嫩,晶瑩剔透,有「韌、筋、干、有嚼頭、水分少」的風味特點。 做法如下:

第一步:和面

1 麵粉加溫水攪拌均勻成雪花狀。(最好用手來拌,比較均勻)

2 再加適量水,用筷子攪拌均勻。(看起來很濕很粘的樣子)

3 再揉成團。(感覺很粘手,盆子邊緣也是,這時不要加麵粉,要不然和的面乾濕不均勻)

4 再揉一會就自然會吸收了全部水份,面光,盆光,手光。

面和好了,加蓋或覆保鮮膜醒30分鐘。

第二步:洗面

1 給放面的盆中加涼水。

2 在水中揉,直至將面中的澱粉全洗出來,另準備一大盆,將洗出來的麵粉水倒入大盆。

3 洗到這樣的程度(水基本清),再洗兩遍,將最後洗的水倒掉,不要。

4 洗好的麵筋,放入涼水中浸泡着。

5 洗出來麵粉水,放到一個不礙事的地方,不要動,讓其沉澱至少五到六個小時。

6 沉澱好之後,慢慢倒掉上面的清水(倒時不要挪動盆子,在下面接個盆子就好),剩下的部分就可以用來做麵皮了。

第三步:做麵皮

1 平底鍋燒熱,刷一點點油,倒一勺麵粉水,轉勻(像煎餅一樣的做法),等它起泡,邊緣稍捲起,出鍋。

2 看,很薄吧,但只是半成品。重複上面的動作,烙完所有的麵粉水(我還留了一些,做別的用)

3 重疊起來放好,再放蒸鍋大火蒸10分鐘,就OK了。

第四步:開吃

拌些黃瓜絲,綠豆芽,放調料水,鹽水,辣椒油,醋(喜歡吃蒜的可以再放些用油潑過的蒜泥進去)。扶風麵皮獨具魅力,深受當地人喜愛。綠的青菜,白的麵皮,紅的辣油,看一看,色香味全,勾人饞蟲;聞一聞,濃郁清爽,味美可口;吃一吃,又辣又香,滿口生津,大人小孩個個吃得頭上冒汗,嘴唇上沾滿了油辣子,心裡卻美滋滋的,臉上笑得像花兒一樣燦爛。

漢中魔芋涼皮

「魔芋涼皮」其實是用寬魔芋粉皮代替涼皮,並按照涼皮的做法製作,味道口感很相似。但魔芋的熱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計,飽腹感強,還能幫助腸道排毒,比起傳統的涼皮更健康。

市面上有現成的魔芋寬粉,將其與麵筋過沸水氽燙一兩分鐘,取出過涼水,瀝乾水分備用;然後把麵筋切小塊,黃瓜等配菜擦絲,依據口味把油潑辣子、蒜蓉、醋、鹽、高湯等與處理好的配菜、魔芋寬粉放在一個較大的容器里拌勻即可。

漢中熱麵皮

「涼皮」一詞是關中地區的提法,在漢中則沒有這種稱呼,都叫麵皮(一般為米制,小麥麵粉製作則稱面麵皮),而且在當地以熱食為佳,即熱麵皮。

熱麵皮的特點是人再多也得現蒸現賣。把事先打好的米漿倒入大籠屜內,旺火蒸四五分鐘即熟,趁熱切成約三指寬的條,加入配菜和調料汁即可。上桌時只見滑白的麵皮和誘人的辣油色澤,據說好的辣油,辣椒是在熱鍋上焙過並手工壓碎的,甚能奇香滿屋。食客只需要將碗中的食物拌勻就可以開吃了。

分類

除此之外,西安涼皮還有幾種:熱麵皮,現蒸現吃;炒涼皮,近乎炒麵;綠豆粉皮,以綠豆為主料製成,綠如翡翠、亮如水晶、近乎透明,口感柔韌爽滑,細膩筋道,夏季西安市面,食客常選涼皮與粉皮混合調製,西安方言稱為「兩攪」,口感更是絕佳;扶風的烙麵皮,漢中的魔芋涼皮、黑米涼皮,陝北的綠豆涼皮等等。

特點

西安涼皮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味講究,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全國,特別是在炎炎夏季,假如你到西安街頭走走,就不難發現,不論男女老少,涼皮都以它不可抗拒的誘惑力吸引着每一個人,無論大小涼皮攤上,時刻都是人潮擁擠。而西安涼皮因其投資小、利潤大、回報快,也成為小吃經營的首選項目之一。

陝西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男女老少愛吃,尤受年輕姑娘歡迎,一年四季都有賣,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陝西的每個城鎮,乃至鄉村,到處都有賣涼皮的。一張桌子,幾個小板凳,就是一個涼皮攤,只要有賣的,就有人吃,涼皮以其棉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不但是街頭小吃,而且登上大雅之堂。在陝西各大飯店、飯莊、酒樓經營的陝西風味小吃和陝西風味小吃宴中,涼皮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