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海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皇家海軍(Royal Navy),亦稱英國皇家海軍或英國海軍,是英國的首要海上作戰部隊。9世紀時阿爾弗雷德大帝首先開始使用海上軍隊,而自14世紀初起英格蘭海軍開始參與海戰。現代皇家海軍可追溯至16世紀初,為英國三軍中最為古老的軍種。正是如此,皇家海軍是三軍中地位最崇高的,其尊稱為「高級軍種」(Senior Service)。
自17世紀中期起至18世紀,皇家海軍同荷蘭皇家海軍和法國海軍[1] 對制海權展開爭奪。自18世紀中期起其為全球最為強大的海軍力量,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美國海軍所超越。皇家海軍於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大英帝國崛起成為超級大國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其歷史地位顯赫,人們(包括英國人)時常略去「英國」部分,直稱其為「皇家海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皇家海軍規模大幅度縮減,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其仍為全球規模最大。至戰爭結束時美國海軍已發展成為世界最大。在冷戰期間,皇家海軍轉變角色為反潛力量,主要於GIUK缺口搜索蘇聯潛艇。蘇聯解體之後,皇家海軍重新成為遠征作戰部隊,活躍於全球範圍,並仍舊是世界最為強大的藍水海軍之一。
皇家海軍擁有諸多科技先進的艦船和潛艇,包括兩艘航空母艦、一艘海洋號兩棲攻擊艦、兩艘白島級船塢登陸艦Albion-class landing platform dock船塢登陸艦、四艘彈道導彈潛艇(維持英國的英國與核武器Nuclear weapons and the United Kingdom核威懾)、七艘核動力艦隊潛艇、六艘導彈驅逐艦Guided missile destroyer、13艘巡防艦、15艘反水雷艦船及22艘巡邏艦船。截至2017年12月26日,皇家海軍共有78艘現役艦艇(包括潛艇),9艘皇家海軍輔助艦隊Royal Fleet Auxiliary(RFA)艦艇、以及5艘根據合同可為輔助艦隊使用的英國商船隊Merchant Navy (United Kingdom)|商船隊艦艇。輔助艦隊對皇家海軍進行海上補給,通過其三艘貝級登陸艦Bay-class landing ship船提升皇家海軍的兩棲作戰能力,並取代過去巡防艦的職責,同皇家海軍一同進行巡邏任務。皇家海軍的總排水量達到近400,000噸(包括輔助艦隊和皇家海軍陸戰隊則達676,000噸)。
皇家海軍與皇家海軍陸戰隊共同組成女王陛下海軍Her Majesty's Naval Service。海軍的軍種指揮官為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上將軍銜,亦為英國國防委員會Defence Council of the United Kingdom成員。國防委員會將海軍管理職責下放至海軍部委員會,由國防大臣領銜。皇家海軍目前於英國境內擁有三個海軍基地:朴次茅斯、克萊德海軍基地HMNB Clyde和德文港海軍基地HMNB Devonport,其中第三者為西歐最大的海軍基地。
歷史
英格蘭海軍
約900年–1500年
10世紀英格蘭王國的海軍力量即為其國力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埃塞爾雷德二世曾通過要求每310海德土地需供一艘船建立起一支大型艦隊,但對於這一模式是否通常使用,史學界今尚無定論。11世紀丹麥統治期間,官方通過徵稅維持一支常備艦隊,這一制度在復辟英格蘭君主懺悔者愛德華(1042年–1066年在位)治下延續了一段時間,愛德華本人也時常親自指揮艦隊。
諾曼征服後英格蘭的海軍力量似乎發生了減退。英格蘭及其他地區的中世紀艦隊幾乎完全由戰時征入的商船組成,但亦有一些由君主所有,為戰爭目的專門建造的「王船」。和一些歐洲國家不同,英格蘭在和平時期並未維持小規模的核心戰船隊伍,其海軍組織雜亂無章,戰爭爆發時動員速度緩慢。
12世紀至13世紀,維京時代終結,同法國的衝突亦主要集中於英屬法國領土,由此英格蘭在海上受到的威脅十分有限,但在14世紀百年戰爭的爆發使法國的威懾力急劇提升。1340年戰爭初期,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於斯魯伊斯海戰中擊潰法軍,導致法國入侵計劃失敗。此後的戰事基本局限於法國領土,英格蘭的海軍勢力使其能夠安全地將軍隊及補給送往大陸。即便如此,英格蘭海軍卻無力阻止法國及其熱那亞和卡斯蒂利亞盟友對南岸港口的劫掠。這一威脅在亨利五世占領法國北部後才宣告終結。
常備海軍力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亨利七世。他開始組織建造比過去更大的戰船,投資建立造船廠,並於1495年於朴次茅斯興建了迄今尚存最古老的干船塢。賭金全贏號為在此建造的首艘戰船。
1500年–1707年
在16世紀初亨利八世統治期間,有其專屬事務處、船塢及專用戰船的常備「皇家海軍」(Navy Royal)逐漸發展起來。
1588年,費利佩二世派出西班牙艦隊,意在終結英格蘭對荷蘭叛變的支援、阻止英格蘭的劫掠活動、推翻新教君主伊麗莎白一世並恢復天主教在英格蘭的統治。西班牙艦隊由里斯本啟航,原先希望護送一支西屬尼德蘭入侵英格蘭,但由於計劃制訂不佳、英格蘭侵擾、荷蘭方面封鎖及嚴重風暴而最早失敗。1589年英格蘭派出英格蘭艦隊English Armada反攻伊比利亞海岸,但未能借勢取勝。
17世紀初期,英格蘭的海軍實力相對減退,巴巴裏海盜對英格蘭船隻及海岸區域進行劫掠及捕獲奴隸,皇家海軍對其並無太多辦法。查理一世大規模興建戰船,建立起一支小規模但頗為強大的艦隊,但其籌款方式最終間接導致了英國內戰的爆發。
新政權推行《航海法案》,要求所有往來於英格蘭及其殖民地的商業活動均應為英格蘭船隻執行,由此引發同荷蘭共和國的戰爭。在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年–1654年)初期,規模巨大且裝備精良的英格蘭海軍在同戰術先進的荷蘭海軍交鋒中未能獲得優勢,戰事局面僵持。這亦是英格蘭歷史上首次主要由軍事專用且國家所有的戰船參與的戰爭。
1660年5月英格蘭君主制復辟,查理二世登基,立即推動法案重建海軍,但自此刻起海軍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國家機構而非君主私產,「皇家海軍」一頭銜也正式得到使用。
在第一次英荷戰爭戰敗後,荷蘭對其海軍進行了改革,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年–1667年)雙方勢均力敵,戰事激烈,英格蘭在洛斯托夫特海戰Battle of Lowestoft}}(1665年)中獲勝,荷蘭則在史詩性的四日海戰Four Days' Battle}}(1666年)中取勝。1667年查理二世政府由於財政緊張被迫將艦隊撤回港內並進行和談,荷蘭藉機發動梅德韋河劫掠Raid on the Medway,直搗查塔姆造船廠Chatham Dockyard,燒毀或捕獲了英格蘭海軍多艘在港的大型戰船。在第三次英荷戰爭Third Anglo-Dutch War(1672年–1674年)中,查理二世同法國君主路易十四聯手,但英法聯合海軍屢戰不勝,而法國的陸上攻勢亦被遏止。
1670年代至1680年代,英格蘭海軍大敗巴巴里諸國,迫使其求和,由此終結了巴巴裏海盜對英格蘭船運的威脅。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格蘭與荷蘭一同加入歐洲諸國,在大同盟戰爭(1688–1697)中聯手抵抗路易十四。聯軍於比奇角海戰 (1690年)Battle of Beachy Head (1690)(1690年)告負,但在巴爾夫勒和拉烏蓋海戰Battles of Barfleur and La Hogue(1692年)獲勝,宣告了法國短期海上霸權的終結及英格蘭和此後英國長期海上霸權的開始。
在17世紀中,英格蘭海軍由原先半業餘且需同私人船隻一同作戰的「皇家海軍」轉變為全職業的皇家海軍。其財政逐漸受到規範和管制,僅使用戰爭專用艦船,並發展出了專業的軍官隊伍及明確的組織結構,取代了原先由海員和在社會上具有地位的前軍人共同組成的架構。
英國海軍
1707年–1815年
1707年《聯合法令》建立了大不列顛王國,亦將英格蘭皇家海軍同擁有三艘艦船的]]蘇格蘭皇家海軍\\Royal Scots Navy}}結合起來。18世紀至19世紀皇家海軍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力量,但在1805年之前敵船總數時常多於其數目或與之相近。即便如此,英國海軍仍舊通過其先進的財政、戰略、訓練、組織、凝聚力、衛生、船塢、後勤及(自18世紀中期起)戰船設計和建造對其敵手保持了絕對性的長期優勢。
皇家海軍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2年–1714年)中同荷蘭聯手對抗法國和西班牙海軍。這一時期歐洲海軍行動目標為獲取一地中海基地,由此英國於1703年同葡萄牙續盟,奪取直布羅陀(1704年)及梅諾卡島(1708年)(戰後均為英國所保有),並支持奧地利哈布斯堡盟友自波旁王朝手中奪取西班牙及其地中海領地。戰爭初期法國海軍對英國及荷蘭的商船活動造成了顯著的破壞,但聯軍日後於維哥灣海戰(1702年)中大敗法國和西班牙,屢戰屢勝,並於1707年在土倫摧毀法國地中海艦隊,戰爭後期基本上可在海上自在往來。除此之外海軍亦協助奪取了新斯科舍和紐芬蘭島的法國殖民地。在四國同盟戰爭中,皇家海軍在帕塞羅角海戰Battle of Cape Passaro(1718年)擊敗西班牙艦隊,挫敗了其自奧地利和薩伏依處奪取西西里及撒丁島的企圖。1720年代的未宣之戰中,西班牙收復直布羅陀和梅諾卡島的計劃同樣受挫。
在經歷一段時間的相對和平後,皇家海軍在詹金斯的耳朵戰爭(1739年–1748年)中再次同西班牙交鋒,多次試圖進攻加勒比地區的西班牙港口,鮮嘗勝果且損失嚴重。這一時期在加勒比地區的戰事時常導致大量參戰者死於熱帶疾病,這一戰爭亦不例外。1741年對今哥倫比亞印度卡塔赫納戰役Battle of Cartagena de Indias的圍城戰中英軍戰敗,海軍和陸軍均遭受重大損失。1742年,英國海軍一支小編隊威脅轟炸兩西西里王國首都那不勒斯,迫使其在半小時內即宣布退出戰事。在規模更大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4–1748)中,英國同法國再次交手。印度洋首次成為重要戰場,但這一戰爭的海軍戰事未分勝負,1744年法國計劃入侵英格蘭,但未能成行。此後的七年戰爭中(1756–1763),英國海軍組織兩棲行動,協助攻克了加拿大、加勒比和西非的法國領地和法國海岸的一系列島嶼,而在印度洋的軍事行動則使法國在印度失去了現實的權力。1762年英國同西班牙再次開戰,並於戰時奪取了哈瓦那(及一整支西班牙艦隊)和馬尼拉。
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中皇家海軍迅速摧毀了大陸海軍Continental Navy的所有巡防艦,但法國、西班牙和荷蘭此後加入戰爭,英國海軍自1690年代來首次失去海上主導權。大西洋及加勒比海一系列戰役未分決定性勝負,皇家海軍也未能保障對北美英軍的補給及切斷對殖民地叛軍的支持。1781年在切薩皮克灣海戰中英國海軍未能終止法國海軍對康沃利斯勳爵軍隊的封鎖,最終導致康沃利斯在約克鎮敗降。北美戰事就此結束,但印度洋戰事持續進行,法國未能在印度重新獲取一個落腳點。在加勒比地區,英國於桑特海峽(1782年)取勝,同年斯帕特爾角海戰Battle of Cape Spartel,重新樹立了英國海軍的領導地位,但未能阻止十三殖民地的最終獨立。
1790年代,海軍醫療委員會主席吉爾伯特·布蘭Gilbert Blane下令向海員發放檸檬汁,由此在皇家海軍中根除了壞血病。其他國家海軍此後亦採取了這一措施。
法國大革命戰爭(1793年–1801年)及拿破崙戰爭(1803年–1814年及1815年)期間,皇家海軍高效運作,壓制了所有敵國的海軍力量,導致其多數時間內被封鎖於港口內。英國於光榮六月一日海戰Glorious First of June(1794年)及此後一系列小規模戰役中獲勝,但其所支持的法國保皇黨未能重奪法國。1793年英國短暫占領土倫並奪取或摧毀了法國地中海艦隊所有艦船。法國革命政權的軍事勝利使西班牙和荷蘭海軍加入法國一方,但1797年坎伯當海戰Battle of Camperdown中荷蘭大敗,1799年剩餘艦船又敗降於登海爾德,荷蘭海軍退出戰事。1797年的斯皮特黑德和諾爾譁變Spithead and Nore mutinies使英吉利海峽和北海艦隊近乎癱瘓,但這一問題很快得到解決。納爾遜領導的英國地中海艦隊未能於1798年阻止拿破崙·波拿巴入侵埃及,但在此後的尼羅河河口海戰中擊潰法國海軍,將其陸軍困於埃及。波羅的海諸國決定加入法國一方,於是英國對丹麥發動攻擊,在哥本哈根戰役(1801年)中丹麥海軍損失嚴重,被迫同英國求和。
戰爭期間皇家海軍亦通過兩棲行動奪取了多數的法屬加勒比島嶼及好望角、錫蘭和東印度的荷蘭殖民地,但加勒比地區的戰事導致了大量由熱帶疾病造成的損失。1802年的《亞眠和約》暫時中止了戰事,多數所得均歸還原主,但英國得以保有錫蘭和特立尼達島。1803年戰火重燃,拿破崙試圖自封鎖港口中組織一支大型法西聯合艦隊以支持入侵英國,但這一計劃為皇家海軍所挫敗,聯合艦隊亦在特拉法加海戰(1805年)中為納爾遜擊潰。這一勝利象徵英國海軍力量達到頂峰,其海上主導地位在20世紀初期之前都未再次受到挑戰。
特拉法加海戰後,海上軍事行動主要集中於摧毀小規模法國艦隊,一系列兩棲行動則奪回了在《亞眠和約》中歸還的諸多領地以及位於印度洋的法國海軍基地毛里求斯。1807年法國計劃獲取丹麥艦隊,英國先發攻擊,在哥本哈根戰役中取勝並俘獲全部丹麥海軍。特拉法加海戰時皇家海軍海員人數近120,000人,其中超過一半均為強征入伍者。對美國海員的強征行動導致了1812年戰爭(1812年–1814年)的爆發,但海上戰事主要局限於商業劫掠及獨船行動。1815年拿破崙回歸,但海上戰事並未重燃。
1815年–1914年
1815年至1914年間,由於缺乏敵手,皇家海軍活動相對有限。這一時期由於蒸汽動力、金屬造船及爆炸性彈藥的引入,海上作戰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英國革新了其整支艦隊,但仍舊對其所有潛在敵手保持決定性優勢。
工業革命使英國在造船業和金融資源上世界領先,其敵手即便享受工業革命成果亦無法在數目上擊敗英國海軍。1859年,皇家海軍艦船數量估計達到1,000艘,包括戰爭和非戰爭艦船。1889年,國會通過《1889年海軍防禦法案Naval Defence Act 1889》,正式採用「兩強標準」,要求皇家海軍戰列艦數量必須至少與第二和第三大海軍數量總和相等。
這一時期皇家海軍的首次主要行動發生於1816年。]]第一代埃克斯茅斯子爵愛德華·佩柳]]Edward Pellew, 1st Viscount Exmouth|埃克斯茅斯勳爵}}帶領一支英荷聯合艦隊轟炸阿爾及爾 (1816年)Bombardment of Algiers (1816),以迫使巴巴裏海盜國家阿爾及爾釋放基督教奴隸並停止劫掠歐洲人為奴。希臘獨立戰爭期間,英國、法國及俄羅斯的聯合艦隊在1827年納瓦里諾海戰中擊敗奧斯曼海軍,這也是史上最後一場大規模帆船海戰。同時,皇家海軍亦在南中國海開展反海盜行動。1807年至1865年間,皇家海軍開展非洲封鎖Blockade of Africa以遏止非法奴隸貿易。除此之外,英國海軍亦參與了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以及一系列位於亞洲荷非洲的軍事行動,包括同中國清王朝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8月27日,皇家海軍參與了史上最短的戰爭——英桑戰爭。
1879年海軍軍內禁止鞭刑,一系列改善軍人生活條件的改革也逐漸推行。
1914年–1945年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皇家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大西洋U型潛艇海戰Atlantic U-boat campaign of World War I和第二次大西洋海戰中兩次挫敗德國無限制潛艇戰戰略,保障食物、軍需品和原材料得以順利流入英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皇家海軍主力位於本土大艦隊,在北海同德國公海艦隊展開周旋。兩支艦隊多次交鋒,未分上下,其中最為主要的一次為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英國海軍在數量上的優勢無可匹敵,公海艦隊由此被迫放棄任何直接挑戰英國的計劃。
在其他地區皇家海軍對德國的水面戰艦展開捕捉。1915年同奧斯曼帝國的達達尼爾戰役中,英國海軍試圖突破海峽中的水雷和海岸防衛系統,遭受嚴重損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階段皇家海軍立即對德國進行了封鎖。北部巡邏軍封鎖了北海,而多佛爾巡邏軍則封鎖了英吉利海峽。英國海軍亦在北海部署了水雷。德意志帝國海軍無法進入大西洋,而中立的商船亦無法進出德國。在停戰協議簽署後的八個月,封鎖行動繼續執行,旨在逼迫德國終止戰事並簽署《凡爾賽條約》。
皇家海軍遭受的最嚴重的挑戰來自德國U型潛艇對商船的攻擊。戰爭多數時間內德國遵循規定,在擊沉商船前事先警告之並疏散其乘客。1915年德國不再遵守這一要求,開始無限制擊沉商船,但在中立方壓力之下決定採取原先交戰規則。1917年無限制潛艇戰重新開始,英國及其盟友補給受到威脅。即便護航制度在保護船隻方面頗為有效,皇家海軍仍舊不願採取這一舉措,由此在抵禦無限制潛艇戰方面收效甚微。後期護航制度最終引入,大規模降低了船隻損失,控制了潛艇造成的威脅。
戰間期的英國海軍實力大幅度減退。華盛頓及倫敦海軍條約要求拆解一定數量的主力艦並限制新艦船的建造。1932年,降薪25%的提案導致了因弗戈登譁變Invergordon Mutiny的爆發,降薪幅度最終回落至10%。1930年代中期國際局勢日漸緊張,1935年的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未能阻止新的海軍競賽爆發。1938年,海軍條約已失去任何限制力,此時皇家海軍已開始重新武裝,新的戰列艦及其首艘航空母艦開始建造。多艘現有的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及重型巡洋艦亦接受改造,防空武器得到增強,亦引入ASDIC、甚高頻測向及水中聽音器等新科技。1918年英國皇家海軍航空隊Royal Naval Air Service與皇家飛行隊合併為皇家空軍,皇家海軍也由此失去了對海軍航空兵的控制權,但1937年艦隊航空兵Fleet Air Arm分歸海軍,由此收回了艦載飛機的控制權。然而此時英國海軍的空中力量遠遠不及其敵人,大日本帝國海軍及美國海軍也逐漸在這一方面開始超越英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皇家海軍仍為世界最大,艦船總數超過1,400艘,包括15艘戰列艦及戰列巡洋艦(另外5艘在造)、7艘航空母艦(另外5艘在造)、66艘巡洋艦(23艘在造)、184艘驅逐艦(52艘在造)、45艘護航和巡邏艦船(9艘在造、1艘訂製)及60艘潛艇(9艘在造)。戰爭初期,皇家海軍在英國自敦刻爾克的撤退行動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地位。塔蘭托戰役中康寧漢上將指揮了歷史上首次海軍航空攻擊。克里特島戰役戰敗後康寧漢下令必須儘可能撤離聯軍士兵。陸軍將領擔心海軍會由此遭受嚴重損失,康寧漢回應:「英國需要三年來建造一艘新軍艦,但需要三個世紀來建立一個新傳統。撤退行動將繼續進行。」
在戰爭開始的前兩年內皇家海軍損失嚴重。在歐洲戰場損失包括皇家方舟號、勇氣號 (1915年)HMS Courageous (50)及光榮號 (1915年)HMS Glorious航空母艦、皇家橡樹號和巴勒姆號戰列艦及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在亞洲戰場損失包括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及多塞特郡號、康沃爾號和埃克塞特號重型巡洋艦。胡德號全艦1,418官兵中僅三人生還。1940年6月改造運兵船蘭開斯特里亞號被擊沉,超過3,000人喪生,為英國航海史上死亡最多的單次事件。戰爭初期對於敵軍水面艦船的戰事則較為成功,如1939年的拉普拉塔河口和1940年的挪威海岸。1941年5月,俾斯麥號戰列艦被擊沉,德國就此失去了外海水面作戰能力。皇家海軍亦對行船線路進行保護,由此英國軍隊可前往世界其他區域進行作戰,如北非、地中海及遠東。大西洋制海權保障了兩棲行動的順利開展,協助了對西北非、西西里、意大利及諾曼底的入侵行動。皇家海軍同時對大西洋和北冰洋的盟軍艦船進行護航,保護其不受空中、水面及潛艇攻擊。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即於1943年一次對護航船隊的攻擊中被擊沉。戰爭結束時皇家海軍總艦船數超過4,800艘,位居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