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桐柏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桐柏山

中 文 名  : 桐柏山

外 文 名  : tongbai mountain

別       名 : 淮河源頭

氣候特點 : 溫和、降水豐沛

氣候類型 : 南北過渡

海       拔 : 400~800米

歷史遺蹟 : 淮瀆廟 神農故里 盤古之鄉 田王寨

主       峰 : 太白頂

主峰海拔 :1140m

景        點 :水簾洞 淮河源 淮瀆廟 神農故里    

地        區 : 南陽 信陽 駐馬店 隨州 襄陽

地        點 :河南省、湖北省、

走        向 : 西北-東南走向

跨越流域: 長江流域 淮河流域

所 處 省   : 河南省、湖北省

相關畫作 : 唐伯虎《明唐寅桐山圖》

國       家 : 中國

地理位置 :南北分界線 淮河源頭

美        譽     :比華山高險、與黃山競秀

桐柏山是處於中國河南省湖北省境內的一座山脈,長度約100公里。主峰為太白頂。桐柏山為淮河的發源地。

桐柏山處於中國南北地理交界線上,生物資源豐富。

地理位置

桐柏山脈位於豫南山地的西段,河南、湖北兩省的邊境地帶。其中河南占據其主脊北側的絕大部分。

西北部以南襄盆地東緣為界(方城縣境內七里崗以東山地確山縣泌陽縣及舞陽縣山地,為桐柏山北延余脈),東南至武勝關與大別山相接,西南至湖北的應山縣、棗陽市一線。山脈呈西北-東南方向延伸,長達120餘公里,海拔高度多在400~800米,構成了淮河長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

河南省邊境地帶的桐柏山主脈可分東西兩段,西段是桐柏山的主體,呈西北——東南走向(山脈北麓為河南省桐柏縣信陽市;南麓為湖北省隨州市隨縣廣水縣襄陽市棗陽市);東段位於放馬嶺東南為四望山,呈北北西-南南東走向。一般寬約13公里。

分界線

桐柏山——大別山分界線:專業研究者認為在信陽市南灣水庫——廣水市飛沙河應山河一帶 。

在谷歌地圖上,桐柏山——大別山區別不了,明顯是個整體,所謂分界線,只是一個大山東西段的小分界而已,事實上,南灣水庫——廣水市飛沙河和應山河一帶,水從山上向南北流,是一個整體高地上的水帶。

屬大別山脈

桐柏山——大別山是一個整體山脈,因此都屬於廣義大別山脈,正如大巴山武當山等屬於大巴山脈一樣。


又如千里雪峰山,有水庫帶分離南北段,而且南段習慣說是雪峰山,北段習慣說梅山,但是總體上還是雪峰山

辨析:有的人是秦嶺東南延伸支脈(與大別山過渡地帶),事實上地圖上與秦嶺無關,是大別山一起是個大山脈。

地質地貌

桐柏山脈,屬近代侵蝕作用十分明顯的花崗岩變質岩中低山地。山地裸露岩石較多,表層土質鬆軟,保水性能差於大洪山。

從主脈向兩側逐漸降低,支脈多是與主脈垂直的橫向山嶺,它們海拔多在400~600米。桐柏山脈主要由低山和丘陵組成,海拔約400~800米,只有個別山峰海拔超過1000米。大致在鴻儀河-桐柏縣城一線以南,以低山類型為主;以北,則廣泛分布着連綿起伏的丘陵,個別低山呈孤島狀散布。低山丘陵間,有一些大小不等的盆地和寬闊的山間谷地,其中以桐柏——吳城盆地最大。

西段北側由於受西北-東南大斷裂的影響,山體邊界十分整齊,山坡陡峻,山峰矗立,山脊海拔一般800~1000米,最高峰太白頂海拔1140米,是淮河的發源地和河南省著名的遊覽勝地。

桐柏山脈東段受東側走向大斷裂的影響也十分顯著,山體邊界線也特別整齊。但由於流水的侵蝕作用強烈,形成一些寬闊河流谷地和橫向山嶺,山體不如西段完整,山勢也較為低緩,海拔多在400~900米。如仰天窩海拔578米,天雲寨海拔571米,滿箭垛海拔763米,雞冠垛主峰海拔800米,四望山海拔906.2米,是該段山脈的最高峰,四望山東面丘陵連綿起伏,並與南灣水庫相鄰,山光水色秀麗動人,也是省內著名旅遊勝地之一。

地形特徵

鴻儀河——桐柏縣城以北廣泛分布着連綿起伏的丘陵。它處於南陽盆地[1]與豫東平原之間,西北隔方城缺口與伏牛山南端相對應,從而構成兩大平原之間狹窄而低緩的山嶺地帶。由於兩側流水的強烈侵蝕作用,將山嶺切割得十分破碎,低山呈孤立的島狀散布,丘陵環繞低山連綿起伏,其間不同形態的河流谷地縱橫交錯,大小不等的盆地分布相當廣泛。

區內地貌類型主要有深低山淺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剝蝕平原[2]洪積平原洪積沖積平原等,各種地貌類型交互分布,地貌形態結構十分複雜。

深低山是區內最高峻的一種山地類型,山頂海拔在700~1000米,相對高度500~800米,呈孤立的島狀突出在其他地貌類型之間。其中在尚店、春水、黃崗一線以東,分布較為廣泛,山勢也較高峻,如尚店東西的五峰山臘燭子山,海拔分別為8274米與844米,春水東南的白雲嶺千年嶺,海拔分別為983米與729.4米,確山縣西北的大樂山海拔813.9米,黃崗山齊畝頂海拔僅在春水的西北一帶局部分布,山勢也較低緩。

淺低山是區內較為低緩的一種山地類型,山頂海拔多在400~600米,相對高度為200~400米。其分布也甚為分散,在尚店、春水、黃崗以東多環繞着深低山分布,或介於它們之間,共同組成孤立的塊狀或條帶狀的山體,以西地區則多呈孤島狀突出在連綿起伏的丘陵之間,局部地區環繞着深低山分布。

高丘陵和低丘陵在深低山的周圍,以及盆地的邊緣地帶,分布十分廣泛,與孤島狀的低山共同組成本區的主體。剝蝕平原是由風化殘積物組成的一種平原地貌類型,在河流的切割下呈寬闊平緩的崗地形態,在黃崗至固縣一帶分布較為廣泛。

支脈山峰

桐柏縣境內

桐柏縣境內以淺山、丘陵為主,斜貫縣境的桐柏山構成地貌骨架。桐柏山主脈由西向東,蜿蜒於縣境南側,為河南湖北兩省天然分界線。余脈延伸至中部、北部和東北部,形成大面積淺山和丘陵。共有山峰800多個,崗丘700餘條。地勢以南側邊緣最高,東北部頂端次之,南側中部突起,東西兩端漸低,北側則由西向東呈總體漸次升高狀。主峰太白頂海拔1140米,為縣境最高點。

信陽市境內
桐柏山蜿蜒於豫鄂邊界原圖鏈接來自新浪網 的圖片

信陽市地勢南高北低,是崗川相間、形態多樣的階梯地貌。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別山構成的豫南山地,面積近700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6.9%。兩山首尾相接,連成一體,蜿蜒於豫鄂邊界,是江淮兩大流域的分水嶺。大別山在信陽境內長約200公里,占豫南山地的80%;東段山脊高峻雄偉,海拔在千米以上,西段寬闊低緩,以千米以下低山為主,間有丘陵分布。桐柏山在信陽境內69公里,占豫南山地的20%,山勢高峻陡峭。

南陽市境內

南陽市屬於大別山的西段,西起南陽盆地東緣,沿唐河、桐柏兩縣與湖北省的交界地帶延伸到桐柏縣黃家灣一帶,山脈走向為西北——東南向,海拔高度一般在400——800米之間,個別山峰達1000米以上。

桐柏山主脈:位於桐柏縣城南部、太白頂背斜的核部,由於受西北——東南向鴻儀河大斷裂的影響,山體邊界十分整齊,形成山坡陡、山脊窄、群峰高聳的地貌形態,如小仙垛海拔1053米、磨雲山寨1053米、太白頂1140米、田王寨1018.3米。山體北側為淮河及眾多支流的發源地,河流橫切山體,形成一系列深切河谷和近南北向的山嶺,使山勢更加雄偉壯觀。

桐柏山主脈西段南側低山:山體破碎,呈孤山狀分布於丘陵之上,主要有山海拔396.7米、三尖腦396米、龍山430米、石柱山576米、大寨山439米、王山460米、花又山546米、劉坡寨418米、玉皇頂778米、小山峰505米。

桐柏山主脈北部低山:由酉南向東北呈雁形展布,構成南陽盆地吳城盆地、黃崗——毛集盆地的分界線。其山勢和緩,頂部平圓,海拔高度600米以下,個別山峰達700米以上,相對高度200——400米。山體受流水侵蝕剝蝕作用影響,呈孤島狀散布于波狀起伏的丘陵中,主要山峰有太和寨海拔598米、老和尚帽636米、狗石崗623米、齊畝頂(又名七畝頂)758.8米、祖師頂(又名主石頂)813米。

駐馬店市境內

為豫南桐柏山向西北延伸的余脈和豫西伏牛山向東延伸的余脈,主要分布於泌陽確山遂平西平等縣。440多座山峰海拔高度多在300——700米之間,相對高度在200——400米之間,低矮的山峰呈島狀突出于波狀起伏的丘陵之上。海拔高度超過500米山峰61座,超過700米的17座。其中泌陽縣白雲山主峰白茅垛983米,為全市最高峰,另有泌陽縣五峰山872米,確山縣樂山813米,泌陽縣大銅山632.6米,遂平縣嵖岈山417米。

棗陽境內

桐柏山余脈從桐柏縣和隨州市境伸向棗陽市,呈東西走向,向西延伸至唐梓山,向西南延伸至霸山

玉皇頂:位於城區東北47公里處,東經113°02',北緯32°24'。海拔778.5米,為棗陽最高山峰。

歇馬嶺:相傳五代時期,劉金定下南唐時過此歇馬得名,位於東經113°05′,北緯32°24′,以分水嶺為界,南坡屬棗陽市轄,東為隨州市境,北屬河南省桐柏縣轄,西接唐河縣境,主峰海拔581米。棗陽市轄面積約4平方公里,蒼松翠竹,泉水噴流,東南山腰有古廟宇-白竹園寺,殿房古樸,院內有兩棵古老的白果樹,寺前有數十畝青竹園,寺門橫書「竹園禪寺」,營造的用材林已初具規模。

大阜山:原名大父山,因明初在大父山西北麓建立「大阜驛」易名為大阜山。地處東經112°58′,北緯32°14',主峰海拔571.5米,面積9平方公里,礦藏資源豐富(金紅石硫子石等),盛產草藥,相傳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曾來此山採藥。山頂舊有藥王廟,廟東有曬藥台洗藥池,已闢為國營林場。

唐梓山:地處東經112°47′至112°48,北緯32°20'至32°21′海拔382.7米。盛產大理石耐火石礬石等建築材料,歷來是鄂、豫邊石碾、石磨、石碓、石槽、石碑、石佛、石獅、石瞪等石製品基地。明代嘉靖年間,安陸修興獻王陵,尚來此採石。據史料載,當時是林茂泉涌。明張三丰唐子山詩:「白石磷磷繞澗泉,蒼松鬱郁鎖寒煙,碧桃花發朱英秀,別是人間一洞」。後漸成禿山。建國後植松、棟樹1800餘畝。

牛心山:在城區東北45.6公里處,海拔570米。北與桐柏縣交界;東北與大尖山相連。因山前有一巨石,形似牛心故得名。南麓有牛心寺,源泉噴薄。

棗陽境內海拔500米以下的山還有大尖山、十八盤、晃山赤眉山陡山寨紫玉山、椒山、馬鞍山、洞兒山、鴨子山、打石山、打磨山、黑石山霸山等。

隨州境內

桐柏山脈在隨北有兩支:一支由太白頂向東南至二妹山;另一支由七尖峰向東南至西九里山

桐柏山:位於鄂豫兩省交界地區,主脈自西北斜向東南。面積2341平方公里。主峰太白頂海拔1140米,位於隨州市新城鎮境內。

主峰太白頂海拔1140米,位於隨州市新城鎮境內。

二妹山:在殷店朱家店東6公里,海拔853.3米,地處北緯32度04分,東經113度41分。

鸚鵡冠(鸚鵡山):在二妹山西11.5公里,海拔612.4米,地處北緯22度6分,東經113度35分。

老尖山:在二妹山東北3.2公里,海拔832米,地處北緯32度05分,東經11i3度42分。

瑪冠垛:在二妹山東北3.6公里,海拔795米,地處北緯32度05分,東經113度43分。

大偏子山:在二妹山南3.2公里,海拔743.8米,地處北緯32度2分,東經113度41分。

車雲山:在二妹山東北17.2公里,海拔578.9米。地處北緯32度12分,東經113度46分。產車雲山名茶。

祖師頂(卓筆峰):在草店西北8.5公里,海拔815.2米,地處北緯32度15分,東經113度36分。

馬鞍山:在淮河店西南,海拔713米,地處北緯32度14分,東經113度32分。

大迎風嶺:在殷店朱店西南,海拔527米,地處北緯32度01分,東經113度36分。

桃花尖(桃花山):在祖師頂西南5.7公里,海拔757.4米,地處北緯32度14分,東經113度33分。

母豬寨:在祖師頂西13.6公里,海拔852米,地處北緯32度14分,東經113度29分。

鷹子石:在祖師頂西北7.8公里,海拔531米。地處北緯32度16分,東經113度32分。

玉皇項:在祖師頂北6.8公里,海拔897米。地處北緯32度18分,東經113度34分。

女王寨:在上述玉皇頂西3.6公里,海拔560米,地處北緯32度18分,東經113度32分。

玉皇頂:在祖師頂西南14.公里,海拔917米,地處北緯32度15分,東經113度27分。

天頂:在玉皇頂西2公里,海拔803米,地處北緯32度14分,東經113度27分。

獅子口(櫻弩山):在祖師頂東3.2公里,海拔553米,地處北緯32度14分,東經113度35分。

紫金山(紫荊山):在祖師頂南2.8公里,海拔795米,地處北緯32度13份,東經113度36分。

主要景點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位於豫南鄂北交界的桐柏山脈北麓中段,具體坐標是:東經112°47′-113°11′,北緯32°17′-32°29′,景區總面積266平方公里,核心區為108平方公里,距桐柏縣城3公里,內分淮源、太白頂桃花洞水簾洞四大各具特色的景區,各類景觀一百餘處。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特色性資源種類繁多,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互相融合,集雄、奇、幽、秀、險、深為一體,融淮源、佛道、盤古、紅色、《西遊記》諸文化為一身,風景名勝資源在全國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樣性和完整性等特徵,是一處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科研考察,保健療養為一體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1982年淮源風景區被河南省政府批准為河南省省級自然保護區。

1996年被批准為河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1997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文明景區,2001年又被批准為淮河源國家森林公園,2004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3A級旅遊區,2005年被稱為「盤古」之鄉。2010年國務院發布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列名其中。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為此成為南陽市唯一一家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字號」風景名勝區,是河南省9家國家級名勝風景區之一。

佛道聖地

雲台禪寺

雲台禪寺座落於桐柏山主峰太白頂之巔,海拔1140米,為豫南名剎。該寺五殿四院,占地22000平方米,各種殿房39間,大小佛像108尊。

清初以前,桐柏山道教興盛,太白頂和桃花洞是桐柏道教的主要道場。清乾隆四十九年,四川寧遠府[3]西昌縣紫微山宗林寺大和尚臨濟宗教四十一端德朝五台山歸來慕名進山,夜宿桃花洞,以佛法感動道人棄道皈佛。

出家修道前曾任陽縣令圓明(公元1737-1819年)在太白頂之巔創建雲台禪寺,時稱「太平寺」,光緒三十二年改名「雲台禪寺」,其餘人創建普化寺,自此形成以雲台禪寺普化寺為主體的桐柏山佛教禪宗支脈中的臨濟宗白山系。

豫鄂兩省諸多縣(市)香客結隊朝頂進香,絡繹不絕,香火頗盛,為全國佛教聖地之一。鼎盛期僧眾多達600餘人,曾有「南普陀,北雲台」之譽。

同治年間,雲台禪寺和尚馬哈奈曾作為主僧奉詔入宮做佛事,佛事後獨受御賜千佛袈裟金鈎玉環,此物現藏於雲台禪寺做為鎮山之寶

20世紀30年代雲台禪寺法一和法達兩位法師分別在上海安國寺北京無量寺弘法,兩人分化南北,時有「南法北達」之說。1954年雲台禪寺和尚通性訪問印度,受贈玉佛一尊,1958年印度總理赫魯訪華時,曾提出要專訪雲台禪寺,時為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成行。

該寺可謂高僧輩出,影響海內外,而且一寺座跨豫鄂兩省,前殿供道,後殿奉佛,佛道合一,非常獨特。如今殿堂巍峨,聖像莊嚴,門坊軒昂,規模宏大,僧人云集,遊人如織。佛教臨濟宗第四十八代衣缽傳人、白雲山系第十二代高僧印恭大和尚生前曾深有感觸地賦詩讚曰:披霧帶雲登雲台,日暖奇花遍地開。危殿插霄星月近,險峰接天風雨來。雲台禪寺在海拔1140米的山頂上,是佛道臨濟宗白雲山系祖庭,不少人譽之為「中原的布達拉宮[4]

水簾禪寺

水簾禪寺位於桐柏縣城西南約6公里山峽中。殿堂後面,緊臨一座百米峭崖,一泓山泉自崖巔傾瀉下來,活像一條水晶掛簾懸在空中,將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後,稱為水簾洞,寺因以為名。

水簾寺,占地面積7300平方米,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據歷代碑刻記載,宋元佑三年(1088年 )、清乾隆八年(1743年)均有重修。

千百年來,水簾寺時遭兵燹匪患,幾經興衰。現已成為南陽市佛教協會、桐柏縣佛教協會會址,河南省四大名寺之一。

現有玉佛樓毗廬殿、山門、竹林精舍、華藏圖書館、素餐館和各類房舍共180多間,塔園一處、石拱橋5座、石欄杆300多米、攔河壩一座、護河堤800多立方米,殿內供奉各類佛像128尊,各類法物法器200件,大型木刻《金剛經》12面,泰國大小銅佛5尊,大鐘一口重1.2噸,大鼓一面直徑1.3米,寶鼎一幢高3.6米,立各類石碑16通,歷代保存《頻伽藏》一部,香港佛教青年協會贈送日本版《大正藏》二部、《乾隆大藏經》一部、《洪武大藏經》一部、經書百餘冊、並捐贈豐田麵包車一部,興建水簾賓館一座。

寺內多處寺匾寺名均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中國書協副主席等名家親筆題寫。現任住持妙俠法師是河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南陽市佛教協會會長、桐柏政協委員。自86年以後,水簾寺對外友好關係日趨發展,往來活動不斷增多,在國內和東南亞地區具有廣泛影響,現與美國伊斯蘭卡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台灣香港澳門等十幾個國家地區以及國內20多個省、市有關團體和知名人士建立友好關係。

紅色老區

桐柏山是中共領導開展革命活動較早的地方。桐柏縣是河南省九個革命老根據地(蘇區)縣份之一,是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1)1925年到1947年的22年間,在桐柏縣境內先後建立3個中央級、6個省級、9個地級、12個縣級黨政軍領導機構。

(2)劉少奇李先念賀龍王震彭雪楓鄭位三王首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裡工作和戰鬥過。紅三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部隊在此駐防、轉戰,並先後建立20餘支地方革命武裝。

(3)革命活動遺址主要有: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中原行署駐地舊址,豫鄂邊省委舊址,七七工作團舊址,桐柏軍區舊址等。

桐柏山地質公園

河南桐柏山省級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境內,地處華北與揚子兩大板塊碰撞的主縫合帶:秦嶺到桐柏到大別造山帶中段桐柏造山帶核心部。在華北揚子兩大板塊聚合碰撞的大背景下,形成了桐—商斷裂帶構造遺蹟,顯露了華北板塊揚子板塊俯衝、碰撞、板內隆起造山的完整過程。其珍稀的地質遺蹟,是研究板塊運動的天然課堂。在桐柏山地質公園裡,最為著名的地質景觀就要數淮漢鴛鴦池紅石崖了。

這兩處景觀因為豐厚的文化傳說,而使其更具魅力。淮漢鴛鴦池位於桐柏山北麓江淮(長江淮河)分水嶺上此乃桐柏山特有的自然山體景觀。該嶺自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側山脊一直延伸下來,嶺東之水流入淮河,嶺西之水匯入漢江。奇特的是在山下的分水嶺上,並列三口池塘兩清一濁,長年如此,從未改變。遊人至此,必駐足驚嘆,但莫名其故。據傳說:遠古時代,此地缺水。

東部落首領桐花姑娘邀西部落首領柏子,同往太白頂為百姓尋找水源,歷經艱辛,終於在此山麓挖出像河一樣的湧泉。二人驚喜萬分;由於多日鑿泉,困頓之極便昏倒在山下。柏子之妻尋夫至此,見狀疑二人有染,便怒告於盤古奶,並以此相逼柏子,桐花、柏子為彰顯自己的清白,祈請盤古奶把自己還原成水和土,二人瞬間化為清池;柏子之妻悔恨交加,亦恨而化為池水;但池水卻渾濁不清。

大禹導水時,遇此景觀,慨嘆: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不宜合流。便導清水向東,成為淮水;導濁池西去,注入漢水。淮漢鴛鴦池已成為桐柏山一大景觀,每年有無數遊人慕名觀賞。「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成為陶冶情操的座右銘。

紅石崖景區

也是一個著名的風景區。紅石崖為景區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層,高數百米,望若紅霞,上多溶洞瀑布溫泉,為景區不可多得的勝景。而桐柏山的田王寨,也很吸引遊客。田王寨海拔1018米,地勢險要,是桐柏山脈的第三高峰,山勢險峻,奇峰橫出。據載元朝末年,當地群眾不堪蒙族的殘酷統治,紛紛揭竿而起。桐柏田姓農民聚眾反抗,自稱田王,立寨固城山,養兵聚將,積草屯糧。

寨城依山順勢用塊石砌成,圍有九個山頭,寨牆起伏,宛若長城。因此當地人稱它「小長城」,寨的面積約1.5平方公里。主峰建有「金鑾殿」(現存遺址)。有高水位泉池,名曰飲馬池,用之不竭。東邊懸崖千仞,有一孔如月狀的月兒岩;東北有擂鼓台,巨石斜立,探身寨外;西有鷹子咀,如巨鷹凌空展翅。

東邊有東旭峰蓮花峰西霞峰飛雲峰等如眾星捧月。水簾洞南山的放馬場,為田王闢建,用途飼養戰馬。田王寨作為古戰場,出兵則居高臨下,退守則固若金湯。而今山寨猶存,寨內外林木繁茂,土質肥沃,寨內遺蹟可辯,遍生名貴中藥材。

而桐柏山地質公園的主峰——太白頂,也是比較早就設立的自然保護區。太白頂自然保護區,位於桐柏縣西南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頂北側。1982年河南省林業廳闢為北亞熱帶植被保護區。東起城關鎮一里崗,西至新集鄉新集,長約35公里;南至桐柏山脊,北至上海伊寧公路南側,寬約1公里。總面積3.5萬餘公頃。區內山峰林立,自西向東依次有尖山泰和寨、小仙垛、太白頂、元寶垛、上虎山鷹嘴石田王寨等。海拔在500到1140米之間。桐柏山主峰,海拔1140米,是淮河的發源地。距縣城15千米。山勢峻峭,頂寬腰窄,景色奇秀,是桐柏八大景之首。山頂有雲台禪寺,終日香煙繚繞。

太白頂風景名勝區

隨州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名勝區,1997年被湖北省批准為湖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該景區沒有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規劃、建設停滯不前,景區有名無實 ,甚至面臨摘除「省級風景名勝區」稱號的尷尬境地。

2007年,湖北省林業局批准同意隨州市建立湖北七尖峰省級森林公園,公園規劃總面積3869.7公頃,建設單位為七尖峰林場,是隨州桐柏太白頂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9年12月14日,隨縣成立了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同月28日,湖北省省市領導為風景區揭牌,拉開了風景區建設的序幕。太白頂風景名勝區以桐柏山主峰太白頂為中心,北至磨雲山寨、南至田王寨,東與河南省淮源風景區相連,總面積75平方公里。景區內溝深崖險、峰巒雄奇,寺特寨古,山壑奇秀聞名遐邇。其中有清水寺、田王寨等二級景點有4個,有塔林太白紅葉等三四級景區有400餘個。

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直山大林密的太白頂南麓,因歷史原因,植被減少,森林資源破壞嚴重。為了與景區內自然景區相得益彰,隨縣政府計劃大面積植樹造林,計劃在2013年之前,讓百萬株林木在這裡生根。

七尖峰森林公園

七尖峰,原名七峰山,位於隨州城往北70多公里的萬和鎮境內。長期以來,七尖峰以山俊、林幽、潭清、泉醇、雲奇、瀑秀著稱於鄂豫兩省,是一方未開發的處女地。

七尖峰森林公園集山、水、林、泉、奇、幽、險、特、古於一體,生物多樣性和諧並存。動植物達160多種之多。境內蘭花分布廣,品種齊全;食用植物珍珠花蕨菜類,果中精品獼猴桃豐富;藥用四寶金叉石豆馬騰草天麻園內獨有;野生杜鵑三角楓五角楓檀木滿山遍野;珍奇動物等出沒林間。古剎雲禪寺歷史悠久,香火久盛不衰。以雲禪寺為核心的原始森林保存完好,植物繁茂,古樹參天。整個林場景色宜人,人文景觀豐富,開發潛力大。

據《隨州志》記載,七峰聳秀成削如筍,離立雲霄,俗謂之七尖峰。山頂有黑龍潭,山半有雲禪寺,西南山下有黃龍潭,歲旱每取水於潭則降雨。上有黃龍寺中銅鐵諸佛天神像,為明僧大林駐錫地。岩景幽秀如祖師頂靈宮殿、十八盤、卡虎石、猴子石、大仙垛、小仙垛,天然奇異。古松一株高十餘丈,枝幹古拙,低垂半面,俗名為順風旗,數千年物也。

一年之中,七尖峰迷人的色調隨季節而變,春來漫山新綠,欣欣向榮;夏日密布濃蔭,蒼蒼鬱郁;金秋楓葉紅遍,盡染層林;寒冬勁松傲雪,素裹玉肌。遇晴天藍天紅日白雲,雨後初霽則雲蒸霞蔚,氣象萬千。

七尖峰與法海

相傳,當年法海法師用雷峰塔鎮了白蛇娘娘以後,如來佛收了法海的禪杖,貶其尋訪寶地建寺化緣,改惡從善。法海帶着小和尚,四處雲遊,來到隨北一百五十里的地方,發現有一片山,直聳雲天。法海法師脫下袈裟一甩,罩住了七座山峰,這就是現在的七尖峰。於是,他們在山腰腹地修了一座廟,取名叫雲禪寺,俗稱雲堂寺。雲堂寺修成後,香火旺盛。

七尖峰與西遊記

據《新野縣誌》記載,明代吳承恩曾在桐柏鄰縣新野做過縣令,多次到桐柏山遊覽,後根據「禹王鎖蛟」的故事,並結合桐柏多處地名為雛形完成了名著《西遊記》。例如,桐柏山太白頂,相傳為太白金星下凡塵之地,與《西遊記》中人物太白金星相對應;隨縣七尖峰雲台禪寺祖師智勤號菩提祖師,與《西遊記》中人物菩提祖師對應。桐柏縣桐柏山淮源風景區內有水簾洞通天河、跑馬場等地名;隨縣桐柏山七尖峰上有五指峰和尚石猴子石天蓬石仙人頭、大仙垛、小仙垛、黃龍潭、黑龍潭、牛魔石等地名,均與西遊記中或人物名或地名相關聯。

寶剎古寺

七尖峰雲堂禪寺

七尖峰雲堂禪寺,位於湖北省隨州市一百五十華里,主峰海拔九百九十六點六米,一峰聳立,群山環抱,分隨北之險,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登臨峰頂,可北望黃河,南瞰長江;東窮大別、山川田野,交織縱橫,西盡伏牛,群山岡巒乍起乍伏,蜿蜒盤結逶迤而來,旋斷旋續,勢如游龍。山石千奇百怪,以天然之界,峰下岡巒起伏,山勢巍峨古木參天,濃蔭覆地,山環水抱。雲霧瀰漫峽谷,般橫瑞彩,氤氳氣勢磅礴,風光綺麗實乃藏龍臥虎之地。神奇仙遊之境,僧道辟穀修道之場所。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水質清潔,實為難得之佛教聖地。唐朝有神僧,號智勤,俗名朱其事,神僧傳尊為菩提祖師河南省鄧州人,出家在舍利洲大興國寺為僧,貞觀年間弘化佛法,游化至此,視峰頂懷下,彌勒便便大腹,石窗聚日月之精華,納山川靈秀。宜建伽藍「妙覺寺」,至今一千三百多年,菩提祖師,《神僧傳》有載,唐開元年間維建本寺,厥後遭兵燹擾攘。寺毀於兵火。

明朝宣德年間,真空禪師主持妙覺寺,明成化十八年,有東魯青州府益都縣石佛寺,昭禪師高足大休和尚,徑上伏牛山千峰庵達摩處請疑,猶如蒙遂往四川霧中山過夏打佛七,忽悟心空,方知自性現前。然後,敬禮寶峰石門禪寺,興無盡和尚,雲遊欣覽山水,見隨陽七尖峰白石岩青松異氣,應擴建叢林更名「古剎雲堂禪林」,又名雲堂禪寺。香火漸盛,明朝天啟七年重修。

大清乾隆四十八年大規模維建,建築雄偉,氣勢磅礴,有小九華之譽稱,素稱南九華,北七尖峰,傳為美談。僧眾日增,是雲堂寺的鼎盛時期,又以諸多的名勝古蹟,聞名海內,如奇特的白龍池。大雄寶殿檐下自響的木鈴,掃地的銀杏樹,自開的石門,楊樹沖天,須風拽旗,峰巔的彌勒頂。主峰的瞭望台紅石寨天保寨,猴子石,耙石岩,黃龍潭,黃龍廟,黑龍潭,天然臥龍佛,石林迎客松,聳入雲霄的佛雲洞,老馬墳,大仙朵,小仙朵,一字排開的七峰拱朝等古蹟,其景物之盛,歷來吸引着墨客騷人,及大量的旅遊雅士絡繹不絕,迷而忘返,被譽為人間福地,洞天佛國之美稱。

氣候特點

桐柏山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帶,地處北亞熱帶暖溫帶地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降水豐沛。其氣候特點為:其一,過渡性明顯,差異性顯著。我國劃分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此線北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地區,此線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地區。其二,溫暖適中,兼有南北之長。桐柏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約為15℃(採用桐柏縣數據),冬冷夏炎,四季分明,具有冬長寒冷雨雪少,春短乾旱風沙多,夏日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特點。南北兩個氣候帶的優點兼而有之,具有南北之長,有利於多種植物的生長。

自然資源

桐柏山地貌結構複雜,由南向北,溝谷發育,切劃深度較大。因而奇山異石較多,地下礦產十分豐富,初步探明礦藏達60種,原礦價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國人均數的14倍。這裡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質純鹼礦,有位居國內四大銀礦之首的露天開採金礦,還有在世界首次發現,被國際礦物質學會命名的「桐柏礦」和「圍山礦」。

桐柏山處於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是江淮兩大水系的分界線。桐柏山屬亞熱帶綠闊葉林帶,含常綠闊葉落葉林亞帶,植被繁茂,動植物種類繁多。

桐柏山各類植物多達2000多種,其中喬灌樹種達60餘科,200餘種,野生蔬果有20餘種,名貴中藥材200多種,屬國家珍貴植物有水杉紅豆杉鐵杉香果杉香棋連香樹、天竺桂青檀等。桐柏山植物區系南北兼容,具有良好的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稱為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自然博物館。桐柏山古樹名木眾多,具有千年以上樹齡的漢柏銀杏等古樹一百多棵,特別是河南桐柏山淮源風景區內清泉寺現存的千年銀杏樹,堪稱中原第一,樹旁有雍正十一年所立石碑。碑中載:「古剎清泉寺,其廟前銀杏之高大,凡越數千年之遙,觀其形勢,四面環山,相連木成蔭,而眾鳥棲息,竹林茂密」。現該樹主幹腰圍9.8米,基圍11 米,樹高27.5米,冠幅直徑25.5米。

旅遊資源

桐柏山位於秦嶺向大別山的過渡地帶上,區內奇峰競秀,層巒疊嶂,森林密布,瀑泉眾多;以南北氣候交匯區位最為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中原罕見的原始次生植被為特色。淮河被華夏兒女尊為「風水河」,與黃河、長江、濟水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四瀆」。

桐柏山還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江淮兩大水系的分界線。既有北國山體的雄渾,又有南疆風光的秀麗。因此,奇山異石眾多,山泉瀑布隨處可見,植被完好,動植物各類紛繁,南北交匯,相互滲透。據調查,現有脊椎動物33目76科326種,其中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如金錢豹金雕水獺大靈貓小靈貓白冠長尾雉大鯢穿山甲青羊紅翅鳳頭鵑等33種。具有良好的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植物區系南北兼容,稱為中原獨特的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自然植被成為景區一大獨特的景觀。

桐柏山景區飽含蘇區文化。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李先念王震楊靖宇彭雪楓王樹聲等都曾在這裡戰鬥和工作過。從1925年到1947年22年間,這裡先後建立過6個省級、5個地級、12個縣級黨政軍領導機構,原中原軍區、中共中央中原局都曾設在這裡。1945年10月24日「桐柏三軍會師」在我國解放戰爭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為「桐柏英雄紀念碑」和「桐柏革命紀念館」題詞。桐柏山為對後代人進行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

神話傳說

桐柏山是盤古文化、神話傳說十分集中的地方。

三國吳人徐整所著的《五運歷年記》載「盤古開天地,血為淮瀆」。桐柏民間有關盤古的傳說神話十分豐富,盤古廟盤古山盤古船盤古井盤古磨等相關盤古文化的質證性建築隨處可見。中國著名神話學專家袁珂多次來桐柏山考察後認為:「桐柏山是中原盤古文化產生的中心」。

桐柏山還流傳着許多「大禹治水」、「禹王鎖蛟」及「太陽神」的傳說,《禹貢》載:「(禹)導淮自桐柏……」。相傳大禹治淮,發現淮水泛濫有一水妖巫支祁在作怪,即令太陽神的兒子庚辰手拿定水神針捉拿,捉住後用鐵鏈束於淮井之中。而庚辰因迷戀桐柏山水美景,不願隨大禹東征治水,大禹一怒之下將其斬首。當地百姓念庚辰伏妖功高,就用石塊將大禹怒斬庚辰的整個山頂圍砌,叫作「太陽城」。盤古文化、太陽神文化在積澱沉厚。

傳說東周周靈王之子王子喬,曾在桐柏山天台觀修仙,號桐柏真君;戰國時楚人鬼谷子棲此修真;太白金星於此修仙得道。據傳桐柏山更是漢代名臣張良的隱居地。洞名曰張良洞。

此外,明嘉靖年間吳承恩曾在桐柏鄰縣新野作過縣令,期間多次到桐柏山遊覽,後根據「禹王鎖蛟」的故事及結合此地的水簾洞、通天河、放馬場、太白頂、花果山、老君堂等地名完成了傳世名著《西遊記》。魯迅先生在其《中國小說史略》中亦明確指證「巫支祁就是孫悟空的原型」,桐柏山淮源景區為「西學」提供了起源。這在國內景區文化中也是十分罕見的[5]


視頻

桐柏山相關視頻

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區宣傳片
桐柏建設系列之革命英雄紀念館
雲台禪寺風光

參考文獻

  1. 襄陽和南陽位於同一盆地,卻為何分屬兩省?,搜狐,2018-07-27 05:06
  2. 平原,化石網,2014-01-23 11:33:56
  3. 寧遠府,網絡詞彙大全
  4. 中原的布達拉宮:桐柏雲台禪寺,新浪,2016年03月02日 10:43 慧燈之光
  5. 巫支祁wū zhī qí,新東方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