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赣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赣江晨色

赣江(theGanjiangRiver)是中国江西省最大河流,长江下游最重要支流之一[1]。赣江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源章水是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赣州南部的大庾岭,东源贡水是出自江西省武夷山区的赣州市石城县的赣源岽,在赣州章贡区汇合称赣江。北流经万安,泰和,吉安,吉水,峡江,新干,清江、丰城到南昌市注入九江的鄱阳湖,后经九江市湖口县泄入长江,长766公里,流域面积83500平方公里。中上游多礁石险滩,水流湍急。下游江面宽阔,多沙洲。主要支流有信江、锦江等。赣州以下可以通航。旧时沿岸各地是长江下游与两广的交通纽带。

名称由来

赣,古代亦写作灨,又通淦。先秦时赣江被称为杨汉,汉代称湖汉,赣水一称最早可见于《山海经》卷十三“海内东经”:“赣水出聂都山,东北流,入彭泽西也。”[2]

目前对赣江的得名主要有章贡合流说和赣巨人说:

1.章贡合流说是最流行的一种说法。章水和贡水在赣州汇合为赣江,左章右贡构成“赣”字。此说的问题在于“赣”字先秦就已产生,而“赣”字则出现在唐代以后。

2.赣巨人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晋郭璞注《山海经》:“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被发、好笑,雌者能作汁,洒中人即病,土俗呼为山都。南康今有赣水,以有此人,因以名水。”

主流分段

赣江南北流贯江西,在赣州章贡区由章江、贡水汇合而成,主要支流,东源出自石城的武夷山黄竹岭,称绵水,流经瑞金,在会昌与湘水(江西)汇合,称贡水,流经于都、赣县、章贡区,为赣江正源。

西源章水发源于崇义县聂都山张柴洞,流经大余上犹南康赣县章贡区

章、贡两水在赣州市章贡区八境台汇合后始称赣江。曲折北流,经吉安市万安、泰和吉安县吉州区青原区吉水峡江新干宜春市樟树市丰城南昌市新建县、南昌县、九江市永修县分四支注入鄱阳湖,后经九江市湖口县进入长江。

赣州以上为上游

山地纵横,支流众多,主要有湘水濂江梅江平江桃江上犹江等,分别汇入章水和贡水。

赣州至新干为中游

赣州至万安段,由于河流切割遂犹山地,多峡谷和险滩急流,万安水电站建成后,险滩多已消失;万安以下,河流进入吉泰盆地,河面渐宽,水势和缓,东西两岸有孤江遂川江蜀水禾水泷水等较大支流汇入,水量大增;吉水到新干段,切穿武功山余脉,形成一较长的峡谷带。

新干以下为下游

山势渐退,江面逐渐开阔,水流平缓。有袁水和锦江汇入。

源头考察

源头考察总体规划图原图链接来自兰州网 的图片

1983年(癸亥年)8月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地理系学者安阳同志因教学需要,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赣江发源于石城县境内的武夷山南段石寮岽。”

1995年版《江西省志》中《江西省水利志》记载:“赣江以赣州以上为上游,以贡水为主,自石城县石寮岽河源至赣州市全长255km。”

“贡水主流在会昌县城以上又称绵江,瑞金县城以上分壬田河黄沙河二源,主河源在壬田河,壬田河又分为南北二源,均来自武夷山西麓高山岭间,北源起源于石城县境内大庾岭,南源起源于南端石寮岽。”

2000年省人事、水文、测绘、地质、林业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赣江源科学考察小组”考察成果于2001年经省科技厅评审后确定“石寮河为赣江的源河,石寮河1号泉为赣江源头。”此点位于东经116°21′40″,北纬25°57′48″, 该区域自然资源所有权为石城县所有[3]

经多部门调查石寮河流域面积4.235平方公里,其中石城县境内为2.585平方公里,瑞金境内1.65平方公里。赣江起源于石城县石寮岽,流经瑞金、会昌、于都赣县、赣州、吉安、宜春、南昌、九江的有关县市,于九江市永修县的吴城入鄱阳湖,随后经九江市湖口县进入长江。全长766公里,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3。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石城县横江镇洋地管理区,属武夷山脉西南坡。

气候特点

赣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非常适宜植物动物人类生长,年均降水量1400~1800毫米。

赣江流域南北地跨4个纬度,干流天然落差达937m,导致南北气候出现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

气温特点

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3℃左右,流域平均气温17.8℃,以于都19.7℃最高,南高北低;相应≥10℃的积温,上游区>6000℃,中游区>5500℃,下游区<5500℃,同样无霜期南部比北部长。但由于南北地势不同,南部山地多,北部低丘岗地多,南北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差别不大。

降水特点

最突出的是赣江中游区是全流域的降水低值区,泰和年均降水量仅1413.2mm,比流域平均值低247.7mm,为低值中心,流域雨季(4~6月)降水量最少的也在该区的万安为619.9mm,比最多的弋阳(1023.6mm)少403.7mm,也正是降雨的这种分布特征,吉泰盆地和赣南50多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暴雨;三是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大体上上游区辐射强度大,为全流域的一个高值区之一,日照时数也较多,无论上、中、下游区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东部均高于西部。

河流分段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5河之首,由南至北纵贯江西全境。赣江上游称贡水,发源于石城县石寮岽,主河道(干流)至吴城人湖口全长766km,流域面积83500k㎡,占鄱阳湖流域面积的51.5%。按流域面积居长江八大支流的第七位,按水量则仅次于岷江湘江沅江居第四位,而单位面积产水量则居八大支流之首。赣江水系支流众多,河长大于30k㎡的干、支流共125条,集水面积大于10k㎡的河流有2000余条,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有19条。《江西省水利志》把赣江分为上、中、下游三部分,赣州以上为上游,以贡水为主,自河源至赣州市全长255km;赣州至新干县为中游,河长303km;新干县以下为下游区,自新干县至吴城干流长208km。

上游干流

赣州以上为上游,山地纵横,支流众多,主要有湘水、濂江梅江平江、桃江、上犹江等,分别汇入章水贡水。 东源出自赣州市石城县的武夷山黄竹岭,称绵水,流经瑞金,在会昌县与湘水(江西)汇合,称贡水,流经于都、赣县、章贡区,为赣江正源;西源章水发源于崇义县聂都山张柴洞,流经大余、上犹、南康、赣县、章贡区。

2000年省人事、水文、测绘、地质、林业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赣江源科学考察小组”考察成果于2001年经省科技厅评审后确定“石寮河为赣江的源河,石寮河1号泉为赣江源头。”此点位于东经116°21′40″,北纬25°57′48″,该区域自然资源所有权为石城县所有。经多部门调查石寮河流域面积4.235平方公里,其中石城县境内为2.585平方公里,瑞金境内1.65平方公里。赣江起源于石城县石寮岽,全长766公里,流域面积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2/3。赣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石城县横江镇洋地管理区,属武夷山脉西南坡。

主河支流

主河贡水在会昌县城以上称为绵江,在会昌城与湘水(又名雁门水,集水面积2029平方千米)会合后始称贡水,贡水过会昌城在洛口圩接纳濂水(又称梅林江,集水面积2339平方千米),至于都县城附近有梅江(集水面积7177平方千米)汇人,梅江有一大支流为琴江,集水面积2124平方千米。贡水继续西行过峡山圩,下至赣县江口接纳平江(集水面积285l平方千米),过江口于左岸龙舌村接纳桃江(集水面积 7864平方千米),至赣州市与章江会合成赣江。

章江为赣江上游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大余、崇义两县交界处,主流河长233km,集水面积 3053平方千米。章江在南康县湖头圩三江口与上犹江(集水面积4647平方千米)会合,东行至赣州市汇入贡水,在章贡区八境台汇合后始称赣江。

中游干流

赣州至新干为中游。赣州至万安段,由于河流切割遂犹山地,多峡谷和险滩急流,万安水电站建成后,险滩多已消失;万安以下,河流进入吉泰盆地,河面渐宽,水势和缓;吉水到新干段,切穿武功山余脉,形成一较长的峡谷带。

赣江干流下行经过水急滩险、石礁众多的所谓十八滩至万安县,过县城于左岸接纳遂川江(又称龙泉江,集水面积2882平方千米),至泰和县城上首,左岸蜀口洲接纳蜀水(又称衙前水,集水面积1301平方千米),过江背北流抵吉水县界张家渡,右岸接纳孤江(又称泷江,集水面积3086平方千米),过张家渡北流,在吉安市郊神岗山下左岸接纳禾水(集水面积9103平方千米,其主要支流牛吼江集水面积1054平方千米,泸水集水面积3381平方千米。

赣江纳入禾水后水量大增,流过吉安市后至吉水县城右岸接纳乌江(集水面积3883平方千米),乌江为赣江中游汇人的最后一条大支流。

中游支流

遂川江

是赣江中游左岸一级支流,又名泉江、龙泉江。遂川江流域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湖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3°45′~114°45′,北纬25°55′~26°35′之间,流域面积2 882平方千米,涉及湖南省桂东县和江西省遂川县、井冈山市、万安县。流域西毗湖南省洣水沤江,北邻蜀水、土龙水、南依营前水龙华江紫阳河麻双河皂口水,东北入赣江。发源于湖南省桂东县下村乡龙潭垴石含山。干流流经湖南省桂东县下村乡、江西省遂川县、井冈山市、万安县,主河道长176千米。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一级支流4条[4]

泷江

又名孤江潇泷江。系青原区境内赣江东岸最大支流,享有江西的“漓江”盛誉。泷江名扬于欧阳修脍炙人口的《泷江阡表》。其发源于兴国县晾村的天心坪,流经永丰县的龙冈、潭头、流至吉水县的南坪与沙溪水汇合,经吉水县白沙、水南,从水南与青原区交界处的龙王庙入青原区富滩镇境,后流经富滩镇作埠、三友、富滩、南团龙塘,入值夏镇境,经该镇的大前、先锋、城上、值夏街道、马埠、坪上,和江北富滩镇的棠溪、龙口等村(居)委会,从西华山下的富滩镇张家渡村汇入赣江。

禾水

赣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武功山南麓莲花县高洲乡东北部的塘坳里高天岩,在吉州区古南街道神岗山入赣江。流域地处赣江中游,吉泰盆地西南缘。莲花县境至永新县的龙田镇称莲江,永新县龙田镇至吉州区曲濑乡江口称禾水,因永新县龙田镇禾山而得名,至吉州区曲濑乡江口与泸水汇合又俗称禾泸水

乌江

源出支流江西省乐安县、宁都县两县边界灵华山西侧、永丰县大坪山东麓,主河长167公里,流域面积3911平方公里,是赣江中游右岸的大支流。

下游干流

新干以下为下游,至南昌八一桥139km。山势渐退,江面逐渐开阔,水流平缓。赣江干流过樟树丰城、南昌有袁水锦江两大支流汇入。

下游支流

袁水

(古称南水),亦作袁河,赣江一级支流,流向由西向东。发源于萍乡市芦溪县武功山白鹤峰北麓(萍乡市境内),集水面积6262k㎡,主河长273km,流经萍乡市芦溪宜春分宜新余新干樟树诸县、市,于樟树镇附近流入赣江。新余以上为山区,新余以下属河谷冲积平原。

锦江

(古称蜀水)发源于宜春西北慈化乡坪子岭,集水面积7886k㎡,主河长305km,流经万载上高高安,至新建县龙王庙入赣江左岸。赣江经南昌、新建两县达南昌市,在扬子洲分为左右两股汊道,左股分西支、北支,右股分中支、南支,四支又各有汊道分支,均流入鄱阳湖,其中以西支为主支,盲下吴城人湖。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赣江流域呈现山地丘陵为主体的地貌格局,山地丘陵占流域面积的64.7%(其中山地占43.9%,丘陵20.8%),低丘(海拔200m以下)岗地占31.5%,平原、水域等仅占3.9%。

赣江流域西部为罗霄山脉,构成赣江水系与湘江水系的分水岭,由一系列北东向山脉构成,自北向南依次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海拔多在1000m以上;

南端地处南岭东段,主要山地有大庾岭九连山,大致走向东西,构成赣江水系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东端也主要由若干北北东向山地构成,其南端为武夷山,系赣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

北端为雩山,系赣江水系与抚河水系的分水岭;流域南部为花岗岩低山丘陵区,并在其间夹有若干规模较小的红岩丘陵盆地,中部为吉泰红岩丘陵盆地区,北部则为赣江下游,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兼有低丘岗地和少量平原的地貌组合类型。

这种地貌格局自南向北沿着赣江的流向呈阶梯状分布,流域上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83%,低丘岗地占15.6%,平原仅占1.5%;

中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56.7%,低丘岗地占38.1%,平原占5.2%;

下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37%,低丘岗地占55.9%,平原占7%。很明显,山地丘陵依秩减少,低丘岗地则渐次增多,河谷平原面积相应扩大。

生态环境

赣江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森林覆盖率高于鄱阳湖流域平均值,达到63.6%,赣江水质在南昌以上水质达标率为78.7%,除萍乡、新余外其他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均在二级。

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森林质量不高,存在结构性矛盾,林分结构不合理,针叶林比例高,阔叶林比例小,林龄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比例高,成熟林、过熟林比例小,森林郁闭度小,活立木蓄积量低,森林防护功能差;

二是水土流失仍然较严重,上游区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区面积22%,中游区占该区面积16.7%,下游区占该区面积21.6%,中游区水土保持较好;

三是中游区降水量是全流域的低值区,水土流失虽较少,但易旱,是流域旱情发生较多的区域;四是赣江赣州江段污染较重,一般为Ⅳ类水质,尤其是下游区支流袁水的新余江段污染严重,出现V类或劣V类水质,同时新余、萍乡降尘超标,空气质量较差。

十八滩

是赣江的十八个著名险滩的统称,位于江西省赣县和万安县境内,是千里赣江自源头赣州城八境台下,顺流而下排列桃园滩白涧滩鳖滩横弦滩天柱滩南风滩狗脚滩往前滩金沙滩良口滩昆仑滩武索滩小蓼滩大蓼滩棉津滩漂神滩茶壶滩惶恐滩等十八滩,其中前九滩在赣县境内,后九滩在万安县境[5]

自然资源

百分之六十以上为丘陵、山地,森林资源丰富,除松、杉等主要树种外,有棱木银杏等珍贵树种。

流域内耕地近118.5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经济作物有甘蔗烟叶茶叶油茶油菜柑橘等,其中尤以三湖红橘驰名中外,遂川的狗牯脑茶泰和的武山鸡均为名贵特产。赣江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汊港密布,为江西主要水产基地之一,鱼类多达60余种,以鲥鱼最为名贵。

水文资源

赣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702.89亿m3,占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48.2%,占全省的45.5%,地下水资源量为188.43亿m3,占全流域地下水资源量的52.3%,占全省的49.6%。

赣江径流量以赣江下游控制性水文站(南昌外洲水文站)实测值计算,多年(1956~2000年)平均为687亿m3,以此代表赣江年均入湖水资源量,河流含沙量0.144kg/m3。

航运多限于中下游,万安水电站建成后有所改善,干流上可常年通行100~300吨的轮驳船队和客船。水能蕴藏量360万千瓦,万安水电站是现在江西最大的水电站。

古道

循赣江(章水)而上,经大余梅关古道翻越大庾岭,至南雄再下北江。这条路在秦代之后,1936年粤汉铁路通车前,一直是南下岭南的主要通道之一。

土地资源

赣江流域土地面积占鄱阳湖流域土地面积51.5%,其中农业用地面积占90.4%,建设用地占4.5%,未利用土地占5%。农业用地中林业用地551.4万h㎡,占农业用地面积的71.5%,占区域土地面积的64.7%。

土壤类型以山地黄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为主,海拔800m以上主要是黄壤和黄棕壤,800m以下的丘陵岗地广泛分布有红壤,而流域紫色土主要分布在该区,水稻土分布在丘问谷地、河谷平原和阶地,此外海拔1400m以上还分布有山地草甸土。

森林资源

赣江流域森林面积541.4万h㎡。,占全省森林面积的57.0%,活立木蓄积量15504万m3,占全省活立木蓄积量的53.5%,森林覆盖率63.6%。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组成以壳斗科常绿种类为主,其次为樟科。南亚热带暖性树种越过南岭山地向北延伸,榕树见于吉安市大码头,岗松见于永丰、乐安的芒箕——岗松——马尾松林中,生长发育好。遂川江以南各县是杉木的中心产区,所产杉木树干通直,材质优良。赣南的马尾松,生长迅速,苍劲挺拔,即使在混交林中也似“鹤立鸡群”。

矿产资源

矿藏资源主要有稀土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石石膏等。赣江流域矿产资源有其特色,鄱阳湖流域稀土、稀有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该区,有色金属矿中的及其伴生矿,以及煤炭也主要分布在该区。稀土、钨矿集中分布在南部上游区,稀有金属矿等集中分布在北部下游区,无论储量,还是金属(或氧化物)品种在全国均具有重要地位,而下游区的丰城萍乡等是全流域主要煤炭产地。

文化建设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6]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诗人左河水在词《满江红·望赣江》曰:“急浪滔滔,汇远海,浩然不息。观流水﹑是非功过,论今评昔。旧日时逢梅雨季,堤伤坝破群情急。筑人墙、难斗水凶神,山川泣。悲往事,成梦迹。千里坝,钢石织。看潮来浪去、岸安田绿。奔眼南川新镇起,顺风北野歌声脆。赣平原、天地与人和,江从驭。”

视频

赣江相关视频

赣江文化宣传片
赣江的名字原来是这样来的
青春献给大青山走近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卫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