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豐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永豐縣位於江西省中部,東連樂安縣、寧都縣,南鄰興國縣,西接吉水縣,北靠峽江縣、新幹縣。總面積2695平方千米。總人口42.67萬人(2007年),其中城鎮人口7.4萬人,農業人口35.27萬人。以漢族為主,有畲、蒙古、苗、回、壯、滿、瑤等少數民族。

全縣轄8個鎮、13個鄉[1](其中1個民族鄉):恩江鎮、坑田鎮、沿陂鎮、古縣鎮、瑤田鎮、藤田鎮、石馬鎮、沙溪鎮、佐龍鄉、八江鄉、潭城鄉、鹿岡鄉、七都鄉、陶塘鄉、中村鄉、上溪鄉、潭頭鄉、三坊鄉、上固鄉、君埠鄉、龍岡畲族鄉,以及2個縣直場。共有17個居委會、217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恩江鎮。

地處吉泰盆地東沿,北部多丘陵,南部多山地。孤江、恩江分別流貫境內南北,注入贛江。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年均溫18℃,年降水量1627.3毫米。主要礦藏有煤、螢石、石灰石、白雲岩、菊花石、礦泉水、金、銀等。省商品糧、油菜重點產區及速生豐產林生產基地。

臨(川)八(都)、永(豐)吉(水)公路橫過北境;南(昌)興(國)、永(豐)寧(都)公路縱穿轄區。景點有水漿國家森林公園、大仙岩溶洞、宋代建筑西陽宮、歐陽修父母合葬墓、第一次反圍剿主戰場—龍岡等。歐陽修撰寫的《瀧岡阡表》碑、報恩寺塔、君埠老街萬壽官、黃竹嶺等文物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置永豐縣,隸吉州。據《今縣釋名》:「本吳陽城縣,晉改陽豐,宋改今名,有永豐山。舊傳山生石乳,赤則歲旱,白則年豐,因名永豐縣,有永豐溪。」元屬吉安路。明、清屬吉安府。

1984年,佐龍公社分設佐龍、橋南鄉(贛府廳字[1984]198號)。1985年6月19日,藤田鄉改設鎮建制(贛府廳字[1985]340號)。1993年,撤銷石馬鄉、龍岡鄉,設立石馬鎮、龍岡鎮(贛民字[1993]53號批覆)。1993年12月18日,撤銷沙溪鄉,設立沙溪鎮(贛民字[1993]180號批覆)。1995年12月12日,將佐龍鄉的大園、肖家兩行政村劃歸恩江鎮管轄(贛民字[1995]250號批覆)。

1997年,全縣面積2695平方千米,人口37.6萬,轄5個鎮、21個鄉:恩江鎮、石馬鎮、龍岡鎮、沙溪鎮、藤田鎮、八江鄉、七都鄉、三坊鄉、上固鄉、上溪鄉、中村鄉、水漿鄉、古縣鄉、北坑鄉、坑田鄉、佐龍鄉、君埠鄉、沿陂鄉、橋南鄉、鹿岡鄉、陶唐鄉、遇源鄉、富溪鄉、瑤田鄉、潭頭鄉、潭城鄉。境內有2個國營林場和1個墾殖場。縣政府駐恩江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全縣總人口379279人;其中:恩江鎮42043人、藤田鎮33320人、石馬鎮22276人、沙溪鎮14814人、龍岡鎮12190人、佐龍鄉31425人、橋南鄉8921人、八江鄉10042人、富溪鄉11945人、坑田鄉19481人、潭城鄉15743人、沿陂鄉21420人、鹿岡鄉13192人、七都鄉12235人、遇元鄉5459人、古縣鄉13981人、瑤田鄉18464人、陶唐鄉13497人、北坑鄉7625人、中村鄉6338人、上溪鄉5103人、水漿鄉5689人、潭頭鄉9554人、三坊鄉5567人、上固鄉8187人、君埠鄉10768人。

2000年12月8日,撤銷龍岡鎮建制,設立龍岡畲族鄉(贛民字[2000]367號批覆)。2001年5月9日,撤銷古縣鄉、沿陂鄉、瑤田鄉、坑田鄉,設立古縣鎮、沿陂鎮、瑤田鎮、坑田鎮(贛民字[2001]189號批覆)。2001年12月3日,撤銷橋南鄉,與佐龍鄉轄聶家、花園、石橋行政村劃歸恩江鎮;撤銷富洱鄉,劃歸佐龍鄉;撤銷水漿鄉,劃歸沙溪鎮;撤銷遇源鄉,劃歸古縣鎮;撤銷北坑鄉,劃歸石馬鎮(贛民字[2001]569號批覆)。

2002年底,永豐縣轄8個鎮、12個鄉、1個民族鄉,14個居委會、269個行政村。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40.9萬人。2005年末全縣總人口為41.6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萬人,比2000年末增加1.95萬人。2006年年末全縣總人口42027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1209人。

視頻

永豐縣 相關視頻

永豐縣濱江公園
民間故事《人各有命》明朝宣德年間江西永豐縣有個秀才叫羅善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