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宜春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宜春別名袁州、宜春侯國,隸屬江西省,有「月亮之都」「亞洲鋰都」之稱。

秦時宜春市的區域範圍隸屬九江郡,1979年劃宜春縣城區設宜春市。宜春先後獲中國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宜春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著名景點有明月山三爪侖、宜春八景等。宜春境內的河流基本屬鄱陽湖水系,主要是贛江、贛江支流與修水支流,有金屬礦產2種,非金屬礦產29種。[1]

歷史沿革

秦分天下為36郡,宜春市的區域範圍隸屬九江郡。

兩漢時期隸屬豫章郡。

三國吳寶鼎二年(267),置安成郡,宜春一帶,分屬豫章、安成兩郡。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設巴山郡,轄豐城一帶。梁末,又設豫寧郡,轄奉新、靖安、銅鼓一帶。是時,市域分屬豫章、安成、巴山、豫寧4郡。

隋初,廢郡置州,隋開皇十一年(591)置袁州(治所在宜春縣)。其時,今袁州區及樟樹市西部為袁州所轄,樟樹市東部為吉州所轄,豐城市為撫州所轄,其餘諸縣及樟樹市以北均為洪州所轄。隋煬帝大業初,改州為郡。洪州復為豫章郡,吉州復為廬陵郡,袁州改為宜春郡。幾經反覆唐乾元初又改郡為州。

唐代市域基本上分屬洪、袁、吉3州。唐武德五年(622)曾設靖州(治所在高安)。轄高安、宜豐、上高、萬載及樟樹一部分。武德七年(624),改靖州為米州,旋又改米州為筠州。武德八年(625)筠州廢,直到五代吳時,仍分屬洪州、袁州、吉州。五代南唐昇元二年(938)、析高安、新淦縣地置清江縣,以蕭灘(今臨江鎮)為縣治。南唐保大十年(952),復設筠州。後周顯德元年(954)洪州改為南昌府。分屬袁州、筠州、吉州及南昌府

北宋初南昌府復名洪州。宋淳化三年(992),增設臨江軍(治所在今樟樹市臨江鎮),是時,則分屬袁州、洪州、筠州和臨江軍

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改筠州為高安郡,紹興十八年(1148)復為筠州。隆興元年(1163)改洪州為隆興府。寶慶元年(1225),改筠州為瑞州,是時,則分屬袁州、瑞州、臨江軍和隆興府。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隆興府臨江軍瑞州為隆興路臨江路瑞州路,隸屬江西行省。於袁州設總管府,隸屬湖南行省。至元十七年(1280)江西行省與泉州行省合併為福建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復為江西行省。同年,升袁州總管府為袁州路,隸屬江西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隆興路為龍興路。是時,分屬袁州、瑞州、臨江、龍興4路,均隸屬江西行省。

明代,江西分設13府。宜春、萬載屬袁州府,清江屬臨江府,高安、上高、宜豐屬瑞州府,豐城、奉新、靖安、銅鼓屬南昌府。又分全省為5道,南昌、瑞州轄於南瑞道,袁州、臨江轄於湖西道。

清初,沿明舊制。康熙後,江西省演變為4道,瑞州、袁州、臨江3府隸瑞袁臨道(道尹駐高安)。則仍分屬袁州、瑞州、臨江、南昌4府。

辛亥革命後廢府。民國三年(1914)劃全省為4道,宜春、清江、萬載、上高、宜豐、高安屬廬陵道,奉新、靖安、銅鼓屬潯陽道,豐城屬豫章道。民國十五年(1926)取消道制,各縣均直屬於省。民國二十年(1931)夏,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行營黨政委員會將江西省有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和游擊區的縣劃分為9區,銅鼓、宜豐屬第一區,宜春、萬載屬第二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2月,分全省為13個行政區。豐城、高安、清江屬第一區;奉新、靖安、銅鼓為第二區;宜春、萬載、宜豐、上高屬第八區。民國二十三年2月,又在省內設置8個特別區政治局。分劃奉新、宜豐、銅鼓、修水4縣地,設局於宜豐之找橋,分劃萬載、宜春、萍鄉3縣地,設局於宜春慈化,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4月撤銷。民國二十四年(1935)4月,縮全省為8個行政區。奉新、靖安、銅鼓屬第一區,宜春、萬載、上高、宜豐、高安、清江、豐城屬第二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冬,又改全省為11個行政區。銅鼓屬第一區(治所在銅鼓);宜春、萬載、上高、宜豐、高安、清江屬第二區(治所在萍鄉);奉新、靖安屬第十區(治所在奉新上富);豐城屬第十一區(治所在豐城)。民國三十一年(1942)8月,又縮改全省為9個行政區。豐城、高安、清江屬第一區(治所在豐城);宜春、萬載、上高、宜豐、銅鼓屬第二區(治所在宜春);奉新、靖安屬第九區(治所在武寧)。

1949年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區成立,轄南昌、豐城、新建、高安、清江、新淦、進賢(8月從貴溪分區劃入)、奉新、安義、靖安(9月從九江分區劃入)10縣。7月1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區成立,轄宜春、萍鄉、分宜、新喻、萬載、上高、宜豐、銅鼓8縣。

1951年,分別改稱南昌專區、袁州專區。

1952年9月12日,袁州專區併入南昌區,專員公署設於南昌市環湖路,新淦劃入吉安區,領17縣。

1958年9月,南昌、新建縣入南昌市,同年12月20日南昌專員公署改設於宜春縣城。

1959年1月,更名宜春專員公署,領15縣。後進賢、萍鄉、新余、分宜、安義等縣相繼劃出。

1978年7月,改設宜春地區行政公署,屬省派出機構。

1979年劃宜春縣城區設宜春市。

1985年並宜春縣入宜春市。

1988年撤豐城縣設豐城市,撤清江縣設樟樹市。

1993年撤高安縣設高安市。至此,宜春地區共轄4市6縣。

2000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宜春地區,改設宜春市,改原縣級宜春市為袁州區。

行政區劃

2013年,宜春轄1個區,6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市政府駐袁州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宜春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地處東經113°54′—116°27′,北緯27°33′—29°06′之間。東境與南昌市接界,東南與撫州市為鄰,南陲與吉安市及新余市毗連,西南與萍鄉市接壤,西北與湖南省的長沙市及岳陽市交界,北與九江市相鄰。境內東西長約222.75千米,南北寬約174千米。幅員面積18680.42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11.20%。

地形地貌

宜春地處贛西北山區向贛撫平原過渡地帶,地形複雜多樣,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海拔最高點1794.3米,在靖安九嶺尖;最低點海拔18米,在豐城藥湖。境內山地、丘陵和平原兼有。山地占總面積35.46%;丘陵占39.05%;平原占25.49%。市東南部屬贛撫中遊河谷階地與丘陵區。境內河流、丘陵相錯,地勢波狀起伏,坡度比較平緩。其餘均屬贛西北中低山與丘陵區。市內嶺谷相間排列。北部九嶺山脈地勢峻峭,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以南則是多呈波狀起伏的丘陵盆地。在山丘之間,有潦河、錦江、袁水等河流貫穿其中,河流兩側發育着寬窄不一的多級河谷階地。西北山區蘊藏着豐富的森林、水力資源,河谷地帶則以糧食和經濟作物為盛。

宜春山脈斜迤於境內北域的九嶺山脈,呈東北向西南走向。東北延至九江廬山,西南插入湖南境內。該山脈系修水、錦江分水嶺。東段是宜春與九江市的天然界線。其主峰九嶺尖(海拔1794.3米),為宜春市境內最高峰。其餘主要山峰有:奉新五梅山(海拔1516.7米)、宜豐麻姑尖(海拔1480米)、萬載仙姑(海拔1404.4米)、銅鼓羊場尖(海拔1541米)等。 宜春西南境有武功山聳峙。呈東西走向,入新余市後逐漸消失。該山侵蝕強烈,山高谷深瀑飛泉流,林壑幽美,為瀘水與袁水之分水嶺,亦是宜春與吉安市之界山。

宜春的九嶺山、武功山之間,有一列自西向東連綿起伏的山嶺,為袁水、錦江之分水嶺。標高一般在海拔300—500米之間。其主要山峰有袁州區境內的豐頂山沙泥坪(海拔959米),上高縣境內的蒙山白雲峰(海拔1004米)。該山嶺東段為宜春與新余市的天然界線。

宜春的九嶺山為褶皺斷塊山,主要由花崗岩和變質岩構成。以南則廣布紅色岩系,雜以石灰岩、花崗岩和變質岩。武功山則又主要由花崗岩、片麻岩構成。九嶺山脈的大溈山、嚴陽山以及武功山,均有冰川活動遺蹟。市境內西南部有十分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袁州、萬載一帶又多形成石牙式或石林式的山脊,並有孤峰、殘山、溶斗、溶溝等發育,在地下形成形狀奇特、大小不一的暗河和溶洞。早在宋代,袁州石乳洞、萬載石筍就作為全國風景名勝而被收入《方輿攬勝》。

氣候

宜春境內處於偏低緯度,具有亞熱帶濕潤氣候特點。春季雖天氣易變,但回暖較早,春夏之交濕潤多雨,夏秋間晴熱乾燥,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四季比較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總的來說,宜春氣候溫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宜春累年平均氣溫17.2℃。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為28.8℃,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為5.3℃,無霜期平均為267.9天。市內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大於年蒸發量,宜春年平均降水量1680.2毫米,降水量季節分配很不均勻。10月至次年2月由於受乾冷的西伯利亞高壓或蒙古高壓影響,降水量一般不多,大約只占全年25%左右。雨水節氣前後,開始受暖濕氣流影響,雨量逐漸增多,4至6月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總量50%。宜春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37.1小時,平均每天日照時數為4.83小時,年平均太陽幅射總量為每平方厘米105.2千卡,其分布和變化規律與日照時數相同。[5]

土壤特徵

宜春土壤種類、成土母質類型多樣,有10個土類,16個亞類,64個土屬,162個土種。其中,水稻土類面積為47萬公頃(包括田埂),占土地總面積27.42%。10個土類中,面積最大為紅壤,有109.09萬公頃,占宜春總土地面積63.63%。其餘土類有:黑色石灰土、黃壤、黃棕壤、潮土、新積土、紅粘土、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等。

宜春的紅壤分布範圍最廣,面積最大的地帶性土壤。江西紅壤約占全省面積的55.8%,宜春紅壤面積比重,超出全省平均值8.44%。

宜春耕作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豐富級占44.7%,中量級占50.8%,低量級占4.5%;全氮含量豐富級占61.1%,中量級占32.1%,低量級占6.8%;鹼解氮含量豐富級占68.5%,中量級占26.5%,低量級占5%。但磷、鉀素嚴重缺乏,速效磷含量豐富級只占24.8%,低量級占18.3%;速效鉀含量豐富級只占7.9%,低量級占27.4%。此外,土壤多呈酸性反應,據統計,微酸和酸性土壤約占宜春耕地面積的77.8%。

水文

宜春境內的河流基本屬鄱陽湖水系,主要是贛江、贛江支流與修水支流。

贛江自西南向東北,流經市境東部樟樹、豐城兩市。境內長76千米,納袁水、肖江、錦江等支流。

袁水發源於萍鄉境內武功山北麓,流經宜春市、新余市,在樟樹張家山匯入贛江,全長279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7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129米。境內流域面積2416.6平方千米,占該河總流域面積39.38%。袁水在宜春市城區內,又名秀江。

錦江發源於袁州區慈化鎮,流貫市境內的萬載、宜豐、上高、高安四縣(市),入南昌市新建縣後,又繞入市內豐城北境,注入贛江,全長294千米,天然落差391米,多年平均流量222立方米/秒。境內流域面積7115.44平方千米,占該河總流域面積93%。

修水的主要支流潦河,在南昌市安義縣境內分南北兩支,南潦河發源於市境內奉新縣百丈山,北潦河發源於市境內靖安縣白沙坪。潦河在市境內流域面積有3154.1平方千米,占其總流域面積72.8%。市西北部銅鼓縣境內的河流,基本屬修水上游支流,其流域面積1548平方千米,占修水總流域面積10.46%。撫河擦市東部豐城市東境而過,境內長10.6千米。流域面積84.85平方千米。注入鄱陽湖的清豐山溪,在市東部有流域面積2447.85平方千米。在吉安匯入贛江的禾水支流瀘水,在宜春市有流域面積106平方千米。鄱陽湖水系占宜春總流域面積98.4%。此外,袁州、萬載尚有湘江支流淥水的流域面積182平方千米。[2]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宜春總土地面積為18680.42平方千米。其中有耕地面積48.22萬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09公頃,耕地中有效灌溉水田地32.17萬公頃,望天田7.67萬公頃,水澆地0.026萬公頃,旱地6.81萬公頃,菜地1.54萬公頃,園地2.54萬公頃,其中桑園0.09萬公頃,果園1.69萬公頃,茶園0.34萬公頃。其它園地0.42萬公頃,牧草地0.02萬公頃,其中天然草場0.003萬公頃,改良草場0.005萬公頃,人工草場0.012萬公頃。林地103.92萬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7.84萬公頃。交通用地為0.67萬公頃。水域面積6.3944萬公頃,其中河流水面2.04萬公頃,湖泊水面0.06萬公頃,水庫水面2.28萬公頃,坑塘水面2.76萬公頃,未利用土地10.01萬公頃。

礦產資源

宜春有金屬礦產24種,非金屬礦產29種。主要有:有色金屬(含貴金屬)、稀有金屬、黑色金屬、瓷土礦產、建築材料及冶金輔助礦產等,以稀有金屬鉭、鈮,非金屬礦產煤炭、石灰岩、高嶺土和建築材料礦產為優勢。探明儲量220處礦床中,有大型礦床18處,中型29處,小型173處。

宜春境內有色、貴金屬礦產主要有:銅、鉛、鋅、鋰、鈷、鋁、汞、銻、銫、鈹、銣、銀、金、鈮、鉭、鎢等;黑色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錳等;燃料礦產主要有煤、泥炭、油頁岩等;其他非金屬礦產主要有岩鹽、高嶺土、石灰岩、硫鐵礦、鉀長石、大理石、花崗石、硅灰石、粉石英等。其中,宜春四一四礦藏有鋰、鉭、鈮、銣、銫等多種貴重金屬,是世界上最大的鋰雲母礦,其開採量占世界70%以上。鉭資源儲量16119噸,占全國的19.06%,占世界的12.43%。岩鹽儲量103.71億噸,占全省的89.8%。石灰岩12億多噸,高嶺土儲量1994萬噸,硅灰石儲量1168萬噸,粉石英612萬噸,鉀長石76萬噸,鐵礦儲量約1029萬噸,其中七寶山褐鐵礦為江西六大礦山之一,保有量661萬噸以上,品位42.92%。鈷礦儲量1.2萬噸,鋁土礦儲量為41萬噸。鉛鋅礦儲量8.2萬噸,金礦儲量1.5噸,銅礦儲量28萬噸,鎢礦儲量9萬噸,其它礦產還有汞、銻等。

宜春市內礦產特點有:原礦品種齊全,如煤田,東部以煙煤為主,西部以無煙煤為主。豐城、高安是江西焦用煤的主產區之一。儲量分布相對集中,金屬、非金屬、能源和水氣礦產均有發現。岩鹽礦主要在樟樹市。鉭鈮礦集中在袁州區。陶瓷資源非常豐富,宜春高嶺土、陶瓷土(石)儲量有2億多噸。袁州區新坊的高嶺土,品質優良,有很好的資源前景。石灰岩分布較廣,僅豐城、萬載、上高、袁州、宜豐藏量就在96000萬噸以上。袁州區柏木為全省水泥用石灰岩5個大型礦區之一,儲量達7343萬噸。上高縣太陽垴石灰岩,儲量達20045萬噸,系江南罕見的大型石灰岩礦,已由冶金系統作為熔劑石灰岩進行了地質工作。靖安、奉新、高安花崗石藏量在2500萬立方米以上。上高、高安的大理石僅漢白玉、雪花白、晶灰、雲灰、墨玉、鴨蛋青等品種的藏量就在50000萬立方米以上。上高蒙山擁有大理石儲量42萬立方米。此外,河沙、卵石遍布宜春各地。

能源資源

宜春市內能源資源有水能、光能、風能和能源礦等。

宜春水能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為60.02萬千瓦,占全省水能理論蘊藏量的10.40%。可供開發量為38.07萬千瓦,其中袁河3萬千瓦,錦江11.65萬千瓦,贛江流域2.39萬千瓦,南北潦河15.17萬千瓦,修河東西支5.86萬千瓦,折合年可開發電量17.38億千瓦小時。

宜春光能年均日照時數為1737.1小時,其特點,北部多於南部,平原高于山區。地處北部的靖安縣年均日照時數為1872.4小時,南部袁州區為1734.9小時。瀕臨贛撫平原的豐城市年平均日照時數居宜春最長,為1935.7小時,地處西北山區的銅鼓縣年平均日照時數最短,為1496.8小時。光資源在年內分布極不平衡,7至8月為太陽輻射最高值期,主要作物生長期4至10月,占太陽輻射總量的71%。宜春屬短日照地區,晝夜變化較小,年內太陽輻射總量不低,有利於長短日照作物生長太陽能的開發利用。

宜春風能一年內以靜風天數最多,年平均風速僅2米/秒,宜春大風日數為4天/年,風能資源較為豐富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東部縣市(如豐城、高安)。

宜春市能源礦,原煤儲量6.09億噸,占全省儲量的45.34%,列全省第一。宜春有煤炭生產礦井182處,分布在市內7個縣市區,34個鄉鎮,主要分布在浙贛鐵路兩側和錦江流域。地質部門認為,萍鄉—袁州—萬載—銅鼓一線,上高泗溪一帶,找隱伏煤田仍有潛在遠景。高安、豐城仍有潛力。市內煤炭資源不僅儲量豐富,而且品種齊全。宜春境內預測煤炭資源量達6.86億噸,占全省預測煤炭資源量的49.89%。

水資源

宜春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達18251億立方米。宜春三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77.34億立方米。

宜春地表水資源地表水資源來自降水,宜春多年平均降水總量311.87億立方米,平均降水量在1670.4毫米左右,2001至2003年天然年徑流分別為:138.10、211.80、178.3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79.24億立方米。

宜春地下水資源市地下水資源豐富,宜春多年平均地下水(淺層)資源量為49.60億立方米,平均地下水基流模數為26.57萬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市內地下水包括平原、山丘等類型。古時候宜春就因縣側有泉「瑩媚如春,飲之宜人」而得名。宜春又是江西省地下熱水及礦水分布較密地區之一。比較著名的有:袁州區的溫湯溫泉、奉新縣的九仙湯溫泉、靖安縣的東源溫泉、銅鼓縣的湯里溫泉和溫塘溫泉等。袁州區溫湯溫泉,水溫達68℃-72℃,流量為10升/秒。銅鼓縣大塅湯里溫泉屬鐳水溫泉,可作醫療礦水。

植物資源

宜春是江西省重點林區之一,宜春森林覆蓋率為52.8%,境內森林覆蓋率超過50%的有銅鼓、靖安、宜豐、奉新、萬載、袁州6個縣市區,銅鼓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6.3%。宜春活木蓄積量為3503.75萬立方米,占全省總蓄積量的10.7%。其中杉木與馬尾松蓄積量,分別占宜春活立木總蓄積量的39.6%和37.3%。宜春有竹林面積200.7萬畝。竹儲量3.52億株。占全省竹材總儲量的24.9%。由於宜春地理環境優良,野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全國植物區系的15個地理成分中,宜春有14個。據資源調查統計,宜春有高等植物近3000種,占江西省的60%,其中木本植物有101科381屬1178種;在木本植物中,有喬木樹種584種、灌木424種、木質藤本85種;此外尚有已知的大型真菌植物156種,以及苔蘚、地衣等眾多的低等植物。森林植被分布主要的建群種為松科、杉科、殼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縷梅科、木蘭科以及杜英科等喬木樹種和禾本科的竹亞科。在已知的木本植物中,鄉土樹種有97科321屬914種,占江西木本植物總科80.8%,總屬數的83.8%,總種數的50.6%。宜春有已知珍稀瀕危植物183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第一批)名錄的有56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植物有3種,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植物有53種;列入省重點保護植物(第一批)名錄的有38種。有些樹種如全緣紅花油茶、長果山桐子、厚皮毛竹、落葉華木蓮為宜春特有。

宜春又是古樹之鄉,宜春有古樹涉及30科56屬76種,共9126株,其中:一級古樹846株,二級古樹2119株,三級古樹6161株,古樹群473群(3691株)。胸圍最大的屬樟樹(在上高縣南港鎮袁山村),胸圍達1413厘米。最小是赤楠(千年矮)胸圍180厘米,分布數量最多最廣的樹種也是樟樹,宜豐縣就有100萬株以上。

宜春藥用植物木本藥用植物有160餘種,主要有銀杏、木通、厚朴、紅茴香、肉桂、陰香、杜仲、皂莢、黃柏、木槿、辛夷、元花、五加、常春藤、山茱萸、硃砂根、女貞、絡石、紫珠、枸枯、鈎藤、忍冬、羊蹄甲等。

動物資源

宜春境內的野生動物資源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有1300多種;野生動物資源共355種及亞種,占全省(622種)的57.07%,其中獸類有9目22科46屬59種,占全省(98種)的60.2%;鳥類有19目47科237種,占全省(391種)的60.61%;兩棲動物10種,占全省(42種)的23.81%;爬行類有2目6科25屬37種,占全省(91種)的40.66%;有19種屬江西省新紀錄。市內現有珍稀瀕危動物11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53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有5種;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有48種,屬省級重點保護有59種。2005年11月,官山自然保護區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確定為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

哺乳類,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雲豹、豹、華南虎、藏酋猴、獼猴、穿山甲、豺、黑熊、水獺、黃喉貂、大靈貓、小靈貓、金貓、江豚、獐、水鹿、鬣羚等共14種。一般常見的有野豬、豺、野兔、狐狸、鼬獾、狗獾、猴、豪豬及中華竹鼠等。

鳥類,野生鳥類有243種及亞種。其中列為國家保護的鳥類有白肩雕、白頸長尾雉、黑冠鵑隼、蒼鷹、赤腹鷹、松雀鷹、鵲鷂、仙八色鶇、白鷳、鴛鴦等33種。

兩棲類,動物主要有大鯢(娃娃魚)、虎紋蛙、大蟾蜍(癩蛤蟆)、黑斑蛙(青蛙)、中國林蛙、棘胸蛙(石雞)等。

爬行類,動物宜春爬行類動物有37種,主要有銀環蛇、眼鏡蛇、尖吻蝮(五步蛇)、黑眉錦蛇、王錦蛇、灰鼠蛇、烏梢蛇、赤鏈蛇、竹葉青、水蛇、平胸龜、烏龜、中華鱉、壁虎、石龍子、蜥蜴等。

昆蟲類,宜春森林昆蟲種類有15目120科1352種,其中天敵昆蟲有9目14科71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58.2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9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85.94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1.22%。全年出生人口7.15萬人,出生率12.82‰;死亡人口3.37萬人,死亡率6.04‰;自然增長率6.78‰,比上年下降了0.69個千分點。另據公安部門統計,年末戶籍人口603.8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6.44萬人,戶籍人口城鎮率為39.16%。

民族

宜春居住26個民族,分別為漢族、回族、蒙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畲族、黎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景頗族、土族、仫佬族、布朗、仡佬族、京族;其中漢族人口占99.95%。

經濟概況

綜述

2019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687.5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6.54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136.31億元,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1254.42億元,增長8.9%。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0:42.3:46.7。人均GDP48182元,按年均匯率(1美元=6.8985元人民幣)折算為6984美元。經初步核算,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622.61億元,增長8.0%,占GDP的比重為60.4%。

2019年,全年財政總收入408.99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6.16億元,增長4.1%。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5.2%;稅收收入347.32億元,增長4.8%,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4.9%,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超10億元縣(市、區)9個、超40億元的4個,其中豐城市、高安市、袁州區分別跨上80億元、50億元、40億元新台階。

2019年,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20.76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64.50億元,增長37.2%;公共安全支出29.27億元,增長8.2%;教育支出113.26億元,增長13.5%;科學技術支出25.38億元,增長16.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5.38億元,增長13.2%;衛生健康支出63.64億元,增長9.4%;節能環保支出22.63億元,增長40.9%;城鄉社區支出75.96億元,增長75.8%。

2019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9%,全年漲幅保持在3%的控制目標之內。分類別看,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七漲一降」。食品煙酒類上漲7.7%,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1.8%,醫療保健類上漲1.3%,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3%,居住類上漲1.1%,衣着類上漲1.1%,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1%,交通和通信類下降1.1%。

第一產業

宜春素為江西農業大區,唐代設於高安的州府曾一度易名「米州」就因此地盛產稻米而改名。宋代,奉新所產的香稻為宮廷貢品,曾享受由東門入貢皇宮的禮遇。宜春西部山區農業開發較早,「梯田」一詞首見於南宋范成大的《驂鸞錄》,它記述的是作者遊歷袁州仰山之所見。宜春的糧食為新中國作出過重大貢獻,三年困難時期,江西糧食支援全國,而其時宜春外調的糧食占其三分之一。

宜春自古以物阜民豐而著稱,宜春境內,有「金豐城」、「銀萬載」之說。宜春西部袁州、萬載、上高等區縣,歷史上盛產苧麻,上高堪稱中國的「苧麻之鄉」,故而以苧麻為原料的夏布織造業十分發達,成為全國的四大夏布產區之一。西部山區盛產毛竹,故以毛竹為原料的土紙業十分繁盛,從而又激活了以土紙為主要原料的爆竹業,使萬載成為全國花爆四大產區之一。袁州區歷史上盛產生漆、桐油與夏布,三者結合,產生了脫胎漆器,在全國重點漆器產區中十居其一。宜春是產糧大區,因此成為江西省最大的白酒產區,其中樟樹的四特酒是江西省內唯一國家級名酒。其餘縣市均有自己的酒類品牌。

2019年,全年農業總產值505.9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2.9%;糧食種植面積960.21萬畝、比上年增長0.22%,實現糧食總產量434.95萬噸、增長0.61%;蔬菜播種面積133.98萬畝、增長2.84%,蔬菜總產量189.6萬噸、增長3.53%;中藥材種植面積75.11萬畝,增長80.59%;油料作物總產22.75萬噸,增長0.22%。

2019年,全年肉類總產量45.28萬噸,下降17.54%。其中,豬肉產量34.82萬噸,下降23.51%;牛肉產量2.74萬噸,增長5.17%;羊肉產量0.53萬噸,增長5.48%;禽肉產量6.85萬噸,增長16.35%。年末生豬存欄168.55萬頭、下降44.83%,生豬出欄429.64萬頭、下降25.3%;年末牛存欄58.47萬頭、增長7.6%,牛出欄25.53萬頭、增長5.18%;年末羊存欄25.53萬頭、增長12.33%,羊出欄31.62萬頭、增長3.6%;家禽出籠5291.98萬羽,增長11.55%。全年水產品產量35.19萬噸,增長1.1%。

第二產業

工業

2019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其中規模以上輕工業增加值增長5.5%,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0.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0.9%;股份制企業增長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8.0%;私營企業增長9.6%。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1.9%,製造業增長9.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3.1%。

2019年,全年鋰電新能源、醫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業、建材、食品、紡織和化工等八大重點產業工業增加值增長6.8%,其中鋰電新能源產業和中醫藥產業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7%和19.5%;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2%和16.6%,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7.4%和16.9%。

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工業企業達594戶,其中超10億元的58戶,超50億元的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329.6億元,同比增長7.7%;實現利潤總額271.0億元,下降2.2%;營業收入利潤率為8.14%,比上年回落0.8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3.92元,提高0.08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提高0.3個百分點。

2019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統計重點監測的186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123種實現增長,增長面達到66.1%。其中,人造板增長70.6%,銅材增長49.7%,服裝增長49.1%,鉛酸蓄電池增長14.4%,瓷質磚增長12.1%。

建築業

2019年,全市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2.3%;竣工產值增長10.1%,竣工率達63.6%。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全年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完成投資同比增長9.5%,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73.9%、9.8%和23.4%。分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增長82.2%;非國有投資下降0.4%,其中民間投資下降3.3%,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73.5%。從投資主要構成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2.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1.0%;工業投資增長9.7%,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0.8%,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為34.9%。在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下降8.5%,占本年資金來源的比重達62.8%。

2019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住宅投資173.88億元,增長10.8%;辦公樓投資0.38億元,下降88.2%;商業營業用房投資35.41億元,增長30.8%。房屋施工面積2261.64萬平方米、增長21.5%,其中新開工面積757.24萬平方米、增長26.1%;房屋竣工面積391.66萬平方米,增長111.1%;商品房銷售面積579.85萬平方米,增長10.1%;商品房銷售額355.91億元,增長21.8%。年末房屋待售面積89.62萬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0.37萬平方米;商品住宅待售面積45.95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21萬平方米。

國內貿易

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227.4億元,增長11.0%。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04.3億元,增長11.2%;鄉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8.5億元,增長12.0%。按行業構成分,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分別為153.6億元、492.8億元、6.2億元和100.2億元,分別增長8.1%、12.2%、11.4%和12.5%;零售業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65.5%。

2019年,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7.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8%,化妝品類增長12.2%,金銀珠寶類增長10.8%,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20.2%,中西藥品類增長24.2%,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1.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5.3%,汽車類增長6.6%,通訊器材類下降18.2%。

開放型經濟

2019年,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08.3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外貿出口總額190.9億元,增長16.4%;外貿進口總額17.4億元,下降41.3%。實際利用外資9.1億美元,增長7.4%。

2019年,全年引進省外2000萬元以上項目385個、資金1768.0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63個、50億元以上項目11個。成功舉辦了全省旅發大會—宜春文旅產業招商推介會、世界硒養大會—富硒產業招商推介會、三請三回暨優秀宜商宜才返鄉投資懇談會等突出產業特色的重大經貿活動。成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宜春市委員會。

旅遊

2019年,全年接待遊客1.07億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16.27億元,分別增長18.66%、26.22%。成功承辦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成功舉辦全市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和第十三屆月亮文化旅遊節。成功創建萬載古城景區、宋城明月千古情景區、宜春花博園景區、銅鼓天柱峰景區、宜陽新區蜂窩農場景區、靖安中華傳統文化園、豐城愛情花卉小鎮等7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成為歷年來全省各設區市一次性創建4A級景區數量最多的一次。

金融

2019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606.93億元,比年初增加344.94億元。其中,住戶存款2149.46億元,比年初增加269.13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905.99億元,比年初增加58.8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699.08億元,比年初增加367.16億元。其中,住戶貸款1220.07億元,比年初增加181.97億元;非金融機構及機關團體貸款1478.98億元,比年初增加185.18億元。累計發放「財園信貸通」貸款42.67億元,支持中小企業959戶;發放「財政惠農信貸通」11.87億元,支持農業經營主體1517戶。

2019年,年末全市共有境內上市公司3家,其中,中小板公司1家,創業板公司2家;證券公司12家,證券營業部28家,證券交易額3658.72億元;期貨公司1家,期貨營業部1家,期貨代理成交金額698.93億元。

保險

2019年,年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34家,其中財產保險15家、人壽保險19家,從業人員2.46萬人。縣(市、區)機構134家,其中財產保險68家、人壽保險66家;鄉鎮機構138家(含城區服務部),其中財產保險31家、人壽保險107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97.22億元,增長7.56%;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33.6億元,增長23.71%。

社會事業

科技

2019年,全市國有企事業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1064人,其中33622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全年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總數達到55個;獲得省級科技獎勵5項,其中主持2項;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2個,總數達到525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90個;通過登記的省級科技成果122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9.36億元。累計專利申請量7735件、授權量5012件,其中當年專利申請量858件、授權量174件;年末有效專利1124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03件。上高縣獲批省級創新型縣(市、區),奉新縣工業園更名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高安市獲批國家綠色光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宜春市成功舉辦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新能源及節能環保行業總決賽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評審會。

教育

宜春自古教育昌盛,富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古代宜春的州學、書院興盛,僅在唐代的290年間,江西考取的77名進士中宜春籍的就有53名,占全省三分之二強。這一時期,江西僅有的兩名文科狀元盧肇、易重,均為宜春籍人士。因此,歷史上流傳下了「江西進士半袁州(宜春)」的美譽。唐貞元年間,高安人幸南容創辦了江西最早的書院「桂岩書院」。北宋初胡仲堯創辦的華林書院(位於高安華林與奉新赤岸交界處)培養了13名進士。南宋范陽人祖無擇任袁州知府時,修建袁州州學,當時的教育家李覯寫下了歷史名篇《袁州州學記》,被清人收入《古文觀止》。明代科技文獻《天工開物》一書的作者宋應星、當代核物理學家吳有訓分別為宜春市奉新縣和高安市人。

2019年,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811所,在校學生116.31萬人,教職工7.65萬人,專任教師6.68萬人。高等學校6所,其中綜合性本科院校1所、高等職業院校4所、成人高校1所,共有在校學生5.85萬人,教職工3665人;中等職業學校23所,在校學生3.15萬人,教職工1363人;普通高中42所(含完全中學23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8所),在校學生12.47萬人,教職工9983人;普通初中217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68所),在校學生24.92萬人,教職工1.60萬人;小學804所、教學點1040個,在校學生49.18萬人,教職工2.55萬人;幼兒園1710所,在園幼兒20.58萬人,教職工1.97萬人;特殊教育學校9所(含銅鼓1所民辦特教學校),特殊教育學生4673人(含小學、初中隨班就讀生2618人和送教上門學生489人),教職工214人。

2019年,學前教育全市鄉鎮和街道實現公辦中心幼兒園全覆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6.78%,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均達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1.99%;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6.30%;特殊教育實現30萬人口以上的縣特教學校全覆蓋。全市學校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分別達99.80%、92.43%、84.68%,教學點專遞課堂覆蓋率達50%以上,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文體事業

2019年,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7個,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11個,博物館10個,廣播電視台10座,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18%;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42%。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納入教育部「慶祝新中國第35個教師節全國系列活動方案」和「全國中小學生影視教育第39批推薦名錄」;大型採茶戲《月照山鄉》被列為國家文旅部戲曲劇本孵化計劃扶持項目;劇本《遙遠的宜豐》榮獲第二十三屆曹禺劇本獎。全市共有規上文化企業198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8.68億元,從業人員2.3萬人,資產總計148.97億元。

醫療衛生

2019年,全市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4371個,其中醫院82個,鄉鎮(街道)衛生院17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3個。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34044張,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826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生9797人(其中執業醫生8150人),註冊護士12479人。專科疾病機構23個,人員928人;婦幼保健機構11個,人員1575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1個,人員755人;衛生監督機構11個,人員335人。

人民生活

2019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3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2元,分別增長8.0%和9.3%,城鄉居民收入比2.13:1。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632元,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114元,增長14.9%。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55.12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73.10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9年,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4.4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4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35.3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3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20萬人,參保率鞏固在99%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市城市居民低保人數45550人,標準660元/人月,共發放低保金31785.62萬元,月人均補差448.31元;農村居民低保人數156968人,標準395元/人月,共發放低保金63412.26萬元,月人均補差302.91元。農村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分散供養標準分別為505元/人月、400元/人月。

2019年,全年財政民生支出503.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1%。持續開展了脫貧攻堅「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鞏固」三大攻勢,當年實現31352貧困人口脫貧、26個貧困村摘帽退出,累計實現15.97萬貧困人口脫貧、129個貧困村摘帽退出;貧困發生率由上年的0.85%下降至0.16%。

就業

2019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5.4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15萬人,「4050」人員就業人數4537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28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2%,低於4.5%的控制目標。安排就業專項資金2.86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4.31億元。

資源環境

2019年,全年水資源總量232.86億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43.2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生活用水增長1.22%,工業用水下降2.54%,農業用水增長0.16%,生態補水下降5.56%。萬元GDP用水量(可比價)193立方米,比上年(可比價)下降6.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可比價)125立方米,比上年(可比價)下降5.3%。人均用水量775立方米,比上年增長0.91%。

2019年,初步核算:全年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1164.26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3.54%;萬元GDP能耗0.4556噸標準煤,下降3.8%。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783.85萬噸標準煤,增長1.38%;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48%。

2019年,全年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優良天數比例為89.9%,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空氣中的SO2、NO2、PM10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其中,SO2、PM10分別下降27.8%、9.1%,NO2與上年持平。

2019年,全年平均氣溫18.5℃,較常年偏高0.9℃;總降水量為2047毫米,較常年偏多25.5%;主要河流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完成造林面積14.44萬畝,森林撫育48.22萬畝,改造低產低效林3.2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7.12%。

安全生產

2019年,全年生產安全事故99起,其中,道路運輸業事故77起,工礦商貿事故22起。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64人,其中,道路運輸業事故死亡31人,工礦商貿事故死33人。

郵電

2019年,全年郵電業務總量44.29億元,比上年增長8.7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4.62億元,增長28.47%;電信業務(含移動、聯通、電信三家)總量29.67億元,增長1.09%。固定電話用戶45.52萬戶,其中住宅電話36.89萬戶,下降1.44%;移動電話用戶459.97萬戶,下降1.87%;計算機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43.29萬戶,增長24.41%。

交通

綜述

宜春擁有京九鐵路縱貫南北,滬昆高鐵、浙贛鐵路複線橫臥東西;形成以320國道、105國道和贛粵高速、滬昆高速公路、武吉高速公路和昌銅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大廣高速公路為主骨架的公路網絡。宜春機場已經開通運營,即將營運;袁河、錦河直入贛江,水路航程千餘千米。

2019年,全年公路汽車客運量3583萬人,比上年下降6.79%,旅客周轉量22.99億人公里,下降6.4%。公路貨運量26029萬噸,增長8.13%,貨物周轉量713.06億噸公里,增長8.1%。水路貨運量2902.6萬噸,增長9.68%,貨物周轉量39.4億噸公里,增長9.67%。全年明月山機場飛機起降架次8112架次,旅客吞吐量777861人次,貨郵吞吐量343.9噸,平均客座率85.4%。

公路

宜春形成以320國道、105國道和贛粵高速、滬昆高速公路、武吉高速公路和昌長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大廣高速公路為主骨架的公路網絡。「十二五」期間,宜春一級公路34.4千米,三級公路40.4千米,新增四級公路13.8千米。

鐵路

宜春擁有京九鐵路縱貫南北,滬昆高鐵、浙贛鐵路複線橫臥東西。還有規劃中的蒙吉煤運專線鐵路、昌吉贛城際鐵路。

宜春站(原宜春東站)又名宜春新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位於宜春市袁州區袁州新城,是集高鐵站、普鐵站、長途汽車站、公交車站、出租車站等「五站一體」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工程。

宜春西站(原宜春站)站址在江西省宜春市平安路與東風路交匯處,建於1937年。隸屬南昌鐵路局管轄,為宜春車務段所在地。

航空

宜春擁有1座民用宜春明月山機場,機場位於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湖田鎮境內,機場距宜春市區僅6千米,為4C級支線機場,機場占地1921畝,跑道長2400米、寬45米,停機坪1.84萬平方米,航站樓建築面積6000 平方米,前期按4C標準設計,中期按4D標準規劃,為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第36家機場和江西省第6個民用機場,也是贛西唯一的機場。

歷史文化

溫泉文化

宜春各縣(縣級市、區)內均有溫泉,共探明的出露點有19處,編制出台了《溫泉旅遊專項規劃》、《溫泉發展實施意見》。根據宜春各溫泉點水質的成分和與周邊文化背景的不同,凸顯「泉以硒為貴」,構建「宜春溫泉,十泉十美」的發展格局,即彰顯明月山溫湯富硒溫泉,重點打造明月山洪江禪修溫泉、樟樹易達鹵鹽溫泉、銅鼓福潤溫泉和湯里溫泉、豐城隍城溫泉、奉新九仙溫泉、靖安江鎢溫泉和恆茂森林溫泉、袁州梅花溫泉等十大特色溫泉。

禪宗文化

宜春是禪宗聖地。禪宗是中國化的佛教,宜春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市內擁有兩大名寺、三大祖庭、十大寺院和上千座佛塔,縱橫九嶺山脈,綿延500里。兩大名寺即靖安寶峰寺和奉新百丈寺,禪宗史上著名的「馬祖興叢林、百丈立清規」就來源於這兩大寺院。三大祖庭分別是臨濟宗、曹洞宗和溈仰宗,臨濟宗萌芽於宜豐黃檗,曹洞宗揚穗於宜豐洞山,溈仰宗結果於明月山仰山。[19][2]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一誠大師親筆題詞:「宜春是禪宗聖地」。臨濟宗第48代傳人、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山世界總會總會長星雲大師,返鄉尋祖時,寫下 「禪都宜春」四字。

月亮文化

宜春月亮文化已成為宜春城市文化的標示,宜春月亮文化浪漫典雅,位於城南的明月山是月亮文化的發源地;由十大景點組成的「月亮情之旅」 浪漫多情,從2007年開始,宜春每年舉辦一屆月亮文化節,文化節有中秋拜月、火龍追月、放荷花燈問月、放孔明燈夢月等名俗活動。

文明古城

宜春有2200餘年歷史,境內有486處歷史文化遺址和54處名勝。袁州譙樓,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樟樹吳城商代遺址,改寫了中國史學界「商文化不過長江」的論斷;靖安東周古墓,被譽為「2007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填補了中國考古學的眾多空白;宜豐天寶古村,被譽為「江西第一古村」,擁有保存完好的2.5千米護城河、1.5千米的古城牆遺址;高安畲山賈家古村,是江西現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江南古村;豐城厚板塘村,其古建築體現了江西土建築的最高水平。

紅色故土

銅鼓縣是「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江西省十大紅色景點」。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秋收起義紀念館、湘鄂贛革命烈士陵園再現了毛澤東同志領導發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重大歷史場景。萬載縣曾是彭德懷和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轉戰數年之久的紅色老區,有保存完好的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舊址,該處已闢為中國三大幹部學院之一的井岡山幹部學院的教學實習基地。袁州區有著名的「袁州會議」舊址,上高縣是聞名中外的「上高會戰」發生地。

生態綠城

宜春森林覆蓋率達56.97%,是全國重點毛竹產區和江西重點林區。袁州酌江風景區,人稱「酌江山水畫,溶洞自然詩」;樟樹閣皂山景區,是中國道教靈寶派祖庭;靖安三爪侖景區享有「高山草甸、峽谷漂流」的美譽;奉新百丈山景區素有「小廬山」之稱;上高九峰景區,秀竹搖曳、禪林古剎;銅鼓天柱峰景區被譽為「江南生物世界」;萬載竹山洞景區享有「華東第一地下長河」殊榮,是江西十大特色美景之

風景名勝

綜述

宜春文化底蘊深厚,唐初四傑之一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其人、其事、其物均典出宜春;唐代韓愈寫下了「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的詩句讚美宜春;宋代理學家朱熹發出了「我行宜春野,四顧多奇山」的感嘆。韓愈曾留下「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的讚美詩句。森林覆蓋率56.84%,境內28個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和旅遊景區,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成為贛西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

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位於宜春市區西南15千米處,總面積389平方千米,先後獲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中國溫泉之鄉」等10餘項稱號。景區主要由八大部分組成。

明月山

三爪侖,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示範森林公園。景區位於宜春市靖安縣,地處江西省九嶺山脈東麓,因其三條支脈呈「爪」字形走向,且地勢險要而得名。景區總面積193平方千米,由北河、寶峰寺、盤龍湖、駱家坪、虎嘯峽、觀音岩、白水洞、金羅灣八大景區和況鍾園林、雷家古村兩個獨立景點組成。

宜春市天沐·明月山溫泉度假村,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宜春市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內的溫湯鎮,占地面積1000餘畝。景區以溫泉為主打產品。此外,景區內的天工開物園以宋應星的科學巨著《天工開物》為基礎,是集古代農耕技術展示、傳統手工製作參與、中國農耕文化陶冶於一體的主題文化樂園。

靖安中部夢幻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宜春市靖安縣郊,是以夢幻旅遊文化元素為特色的休閒度假區,現有恐龍世界、古堡探險、礦山車、荷蘭風車、夢幻山谷、豪華轉馬、八仙廣場、水上遊船、5D影院、垂釣中心等娛樂項目。

宜春花博園,是江西省第三屆花卉園藝博覽交易會所在地。景區位於宜春市袁州區湖田鎮,距宜春市中心約6千米,占地面積1215畝,由四個展館、十二個展園、十二個專類花園、五條主花道、一個人工湖和若干景觀平台組成。

中國古海,位於樟樹市洋湖鄉與閣山鎮交界處,由古海養生旅遊區、芳香植物養生度假區、千年藥都文化體驗區、國際養生強體休閒區和世界養生文化體驗區五大部分組成。

百丈寺,位於宜春市奉新縣西塔鄉。始建於唐大曆年間,是中國佛教「禪林清規」的肇始地。唐宣宗登基時,御賜「大智壽聖禪寺」的匾額。明清兩代,達到了鼎盛時期。大雄寶殿與僧寮二棟尚存。2003年,重新修建百丈禪寺,2011年8月31日舉辦開光慶典。寺院占地面積約1200畝,總建築面積4萬餘平方米,主要景點有: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手書「百丈清規」石刻、野狐岩等。

白雲峰漂流,位於宜春市上高縣南港鎮大廟林場, 全長3千米,落差189米,單個滑道40米,最高單獨落差16米。兩岸峭壁高聳入雲,如鬼斧神工,瀑布洶湧飛流,氣勢如虹,讓您在尖叫聲中釋放激情。

相關視頻

宜春市公益宣傳片

參考文獻